初中九年级上册汉语双语班

2020-03-01 17:36:4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十三课电脑时代 词语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预习,检查,讲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词语,要求达到会读,能理解,会用的程度。

教学重点:掌握每个词语的读音词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实际生活能够灵活运用本课词语。 教学手段:黑板、词典。 教学方法:启示法,解决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2、学生自学词语,达到会读,会写(老师测试学生学习词语情况)

3、讲解词语(老师进行讲解)。给每个重点的词语造句。

4、学生掌握词语意义自己造句,老师纠正写生的错误。

5、小结词语讲解,布置作业。 词语:

演奏:演:表演。奏:弹奏乐器。用乐器表演。 视野:视:看。野:范围。眼睛能看到的范围。 否认:否:不。认:承认。不承认。 开阔:开:范围广。阔:空间大。(面积或空间)宽广。 关键:比喻事物最重要的部分。

日益:书面语,表示“越来越”的意思,多指向好方向发展。“越来越”使用范围较广。 拥有:常用于书面语,多用于较重大的,具体事物。“具有”多用于抽象事物。 渺小:常用于书面语,多用于抽象事物。“微小”可用于抽象事物,也可以用于具体事物。如:这只是一个渺小的蚂蚁窝。

威力:强大的使人畏惧的力量,具有巨大推动或摧毁作用的力量。 落伍:掉队,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时代。 摧毁:用强大的力量彻底破坏,毁灭。 板书设计:第十三课电脑时代

词语

词语解释

练习

作业

第十三课电脑时代 课文

教学目标: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做到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述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归纳文章主导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疑难句型,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手段:教师教用书,词典,黑板。 教学方法:领读,齐读,讲解。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关于电脑你了解多少?你认为电脑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可以起什么样的作用?

2、进行领读,齐读,达到准确的发音。

3、讲解课文并学习句型,学生会使用。 课文

要求带着以下问题阅读:

1、为什么说电脑正一步步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2、为什么说电脑改变着每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

3、电脑网络创造了什么?

4、为什么说地球变得越来越小?

5、微软公司什么发展很快?

串讲课文

第一段(第1自然段)叙述当今时代已经进入电脑时代。 (1) 注意文中描述电脑时代已经到来的句子。 (2) 文中从几个方面说明电脑时代已到来。

第二段(2~4自然段)叙述电脑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 文中是怎样举例说明的。

(2) 文中对“网络文化”持什么态度? (3) 学习句型: “当······的时候,当······的时候” “当······的时候”连用,强调在多种情况下出现的事件。 “从···到···,只有···,却····”

这一句型前句表示数量,时间少或短,后句表示转折。 第三段(第5自然段)描述与电脑有关的行业目前的情况。 深刻理解“电脑技术将成为关系国家命运的关键技术”这句话。 第四段(6~7自然段)描述人们对电脑时代的思考。 板书设计:第十三课电脑时代 课文

回答问题

句型学习串讲课文

作业 作业:预习课文二

第十三课电脑时代 课文二

教学目标: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做到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述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归纳文章主导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疑难句型,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手段:教师教学用书,词典,黑板。 教学方法:串讲课文,领读。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前提测试与导入新课)

2、进行领读,齐读课文达到准确的发音。

3、讲解课文并学习句型,学生会使用。

4、全班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学习,使用电脑,它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课文二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2、人们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可以做哪些事?

3、信息高速公路给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哪些方便?

4、如何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享用人类的文化财富?

5、关于信息高速公路,你还知道些什么?

词语解释:

剧院:剧场,用作较大剧团的名称。

行情:市面上商品的一般价格,也指金融市场上利率汇率证券价格等的一般情况。 剧本:戏剧作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以及舞台指示组成。

演示:利用实验或实物,图表把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使人有所认识或理解。 会诊:几个医生共同诊断疑难病症。 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电脑时代 课文二

信息高速公路

回答问题

句子学习串讲课文

作业 作业:预习新课

第十四课 骑车畅游紫禁城

词语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的预习,检查,讲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词语,要求达到会读,能理解,会用的程度。

教学重点:掌握每个词语的读音词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实际生活能够灵活运用本课词语。 教学手段:黑板,词典。 教学方法:启示法,解决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2、学生自学词语,达到会读,会写(老师测试学生学习词语情况)

3、讲解词语(老师进行讲解)。给每个重点的词语造句。

4、学生掌握词语意义和自己造句,老师纠正学生的错误。

5、小结词语讲解,布置作业。 词语:

门槛: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

头盔:盔,金属帽子。用来保护头的金属帽子。 仿真:仿:模仿。模仿真实的。

直观:直:直接。观:观察,感受。直接感受观察的。 传感器:器:有专门用途的器官或仪器。传递感觉的仪器。 畅游:常用于书面语,指舒畅地游玩,突出玩得很高兴。“游览”则突出参观。观看。 惋惜:常用于书面语,有同情,可惜的意思,比“可惜”的程度更深。 辅助:从旁帮助,协助。

集成:为完成某一个项目而汇总各方面的技术,设备,材料等,完成一定的功能。

明确:清晰明白,指概念表达得很明了清楚,使读者或听者不用思索便懂,使清晰,明白而肯定不移。 板书设计:第十四课骑车畅游紫禁城 词语 词语解释 练习作业 作业:抄写词语

组长签名:

课后反思:

第十四课骑车畅游紫禁城 课文一

教学目标: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做到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述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归纳文章主导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疑难句型,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手段:教师教学用书,词典,黑板。 教学方法:齐读,领读,讲解。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前提测评

电脑游戏利用虚拟技术,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受到许多青少年的喜爱。有人认为电脑游戏对青少年有害。请谈谈你的看法。

2、进行领读,齐读,达到准确的发音。

3、讲解课文并学习句型,学生会使用。 课文 要求带着以下问题阅读:

1、北京的紫禁城过去式谁住的?

2、作者骑着一辆什么样的自行车?

3、作者骑车畅游的情况怎样?

4、虚拟技术是谁提出的?

5、40年代为什么要研究虚拟技术?

6、60年代到70年代虚拟技术有了什么发展? 串讲课文

1、第一段(第1自然段)叙述紫禁城的大概情况 (1) 注意文中介绍紫禁城的方法。

(2) 强调紫禁城无法骑车,和下文作一对比。 (3) 学习句型: “不仅···而且”

这一句型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例如:小张不仅工作认真,而且性格也很好。 第二段(2~4自然段)通过亲身感受,介绍了什么是虚拟技术。 (1) 文中是怎样描写骑车畅游紫禁城的? (2) 作者在畅游紫禁城时的心理描写。

第三段(5~8自然段)叙述虚拟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前景。 (1) 注意叙述的时间顺序。

(2) 注意虚拟技术发展到各个阶段的描述。 (3) 作者为什么要举开车的例子?

板书技术:第十四课骑车畅游紫禁城 课文

回答问题 句型学习串讲课文 作业 作业:预习课文二

第十四课 骑车畅游紫禁城 课文一

教学目标: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做到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述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归纳文章主导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疑难句型,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手段:教师教学用书,词典,黑板。 教学方法:齐读,领读,讲解。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2.进行领读,齐读课文达到准确的发音。 3.讲解课文并学习句型,学生会使用。

4.分组讨论以下问题:介绍一种你熟悉的电脑游戏,在说一说电脑游戏的利和弊。 课文二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我”为什么上网聊天?

2、“我”刚上网聊天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3、“我”的网友是些什么人?他们对“我”有什么帮助?

4、“我”为什么对网友心存感激? 词语解释:

庆幸:为事情意外地得到好的结局而感到高兴或非常喜悦。

网友:是一种特殊的朋友。与一般意义上的朋友不同在于,是通过网络媒介而相识乃至相知的,现实中见面较少或根本没有见面。 以往:平常的时候。

自卑: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 状态:一种情况。 阅历:(1)经历:他经历过的事情可多了。(2)经历过的事,生活中积累的知识,经验:经历丰富。 修养:指人的修为何涵养与人的性格心理道德,文化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即为人综合素质的表现。 板书设计:第十四课骑车畅游紫禁城 课文二 网友

回答问题 词语解释 句子学习作业 作业:预习新课

第十五课 最美的眼神 词语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的预习,检查,讲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词语,要求达到会读,能理解,会用的程度。

教学重点:掌握每个词语的读音词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实际生活能够灵活运用本课词语。 教学手段:黑板,词典。 教学方法:启示法,解决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2、学生自学词语,达到会读,会写(老师测试学生学习词语情况)

3、讲解词语(老师进行讲解)。给每个重点的词语造句。

4、学生掌握词语意义和自己造句,老师纠正学生的错误。

5、小结词语讲解,布置作业。 词语: 拯救:拯:“救”的意思。 浇灌:“浇”和“灌”同义,都有让水进入的意思。 庆祝:庆,庆贺。祝:祝贺。

营造:营:经营。造:创造。努力创造(环境,气氛)等。 自卑:卑:(地位)低。自己认为不如别人。 电子邮件:由电子信号传出的信件。 效果:“效果”多指好的结果,“结果”则是个中性词。 丧失:“丧失”多用于抽象事物,语意较重。“失去”既可用于具体事物。 沮丧:“沮丧”,非常灰心,语意比“失望”重。 偏袒:“偏袒”,袒护双方中的一方,多含贬义。“保护”则多含褒义。 荡涤:“荡涤”,书面语,彻底清洗的意思,语意比“洗涤”重。 精英:精华,出类拔萃的人。 板书设计:第十五课最美的眼神 词语解释 练习作业 作业:抄写词语

第十五课最美的眼神 课文

教学目标: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做到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述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归纳文章主导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疑难句型,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手段:教师教学用书,词典,黑板。 教学方法:齐读,领读,讲解。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前提测评

从小学到初中,你认为哪些老师的哪些方面影响了你?请回顾,思考,然后陈述出来。

2.进行领读,齐读达到准确的发音。 3.讲解课文并学习句型,学生会使用。

4.分组讨论以下问题:你们和老师是怎样交流的? 课文

要求带着以下问题阅读:

1.罗老师是怎样一位老师? 2.学校决定揭开什么谜底? 3.反馈回来的问卷答案有几种? 4.第二次反馈回来的答案是什么? 1.罗老师的眼神表达了什么?

2.学生为什么从罗老师的眼神中得到了信心?

3.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才能具有罗老师那样的眼神? 串讲课文

第一段(第1自然段)

叙述一所重点中学校庆时为什么要做一项调查的原因。 (1) 提出问题,引出下文。

(2) 注意文中是怎样说明罗老师德高望重。 (3) 学习句型: “在······之际”。 这一句型表示“在···的时候”,多用于书面语中。例如:在我们危难之际,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第二段(2~5自然段)

叙述学校两次调查所得到的结果。

(1) 两次调查从不同侧面描述了罗老师的伟大。 (2) 两次调查,更突出看课文中心“最美的眼神”

第三段(6~7自然段)揭示了罗老师的眼神具有如此影响力的原因。 (1) 注意文中描写罗老师眼神的句子。 (2) 注意文中比喻句的用法。

(3) 深刻理解“在对人的影响上,爱的浇灌和人性地感召,永远高于其他形式”这句话。 板书设计:第十五课最美的眼神 课文

回答问题 句型学习串讲课文 作业 作业:预习课文二

第十五课 最美的眼神 课文二

教学目标: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做到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述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归纳文章主导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疑难句型,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手段:教师教学用书,词典,黑板。 教学方法:齐读,领读,讲解。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前提测评(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2、进行领读,齐读到达准确的发音。

3、讲解课文并学习句型,学生会使用。

4、全班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你注意过老师的眼神没有?老师通过眼神表达了什么?

课文二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我”是怎样开始学习的?

2、第一学年考试,“我”为什么得了倒数第一?

3、陈玉峰老师是怎样帮助“我”的?

4、“我”为什么喜欢上数学?

5、洪彦远校长又是如何帮助“我”,鼓励“我”的?

6、为什么说去日本留学是“我”一生事业的转折点?

7、为什么今天才可以为国家的富强而作贡献? 词语解释:

欺侮:欺负。欺侮人。

反感:发对或不满的情绪,如:你这样说话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 杂粮:稻谷,小麦以外的粮食,如:玉米,高粱,豆类等。

存心:怀着某种念头。存心不良。他说这番话,不知存着什么存心。 腐败:(1)腐烂:不要吃腐败的事物。木材涂上油漆,可以防止腐败。(2)(思想)陈旧;(行为)堕落;腐败分子。(3)(制度,组织,机构,措施等)混乱,黑暗,政治腐败。 板书设计:第十五课最美的眼神 课文二 恩师

回答问题 词语解释 句子学习作业 作业:预习新课

第十六课 就这样被你感动

词语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的预习,检查,讲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词语,要求达到会读,能理解,会用的程度。

教学重点:掌握每个词语的读音词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实际生活能够灵活运用本课词语。 教学手段:黑板,词典。 教学方法:启示法,解决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2、学生自学词语,达到会读,会写(老师测试学生学习词语情况)

3、讲解词语(老师进行讲解)。给每个重点的词语造句。

4、学生掌握词语意义和自己造句,老师纠正学生的错误。

5、小结词语讲解,布置作业。 词语:

嘉宾:嘉:美好的,尊贵的,宾:客人。尊贵的客人。 告诫:告:警告。诫:劝诫。警告劝诫。 旋律:音乐有高低,有节奏的规律。 教化:教育感化。

套:在课文中作动词用,引出(真情实话)的意思。“套”常作量词,如:一套衣服,一套房子。 侃:闲谈;闲扯。方言用语。“闲聊”一般用语。 会心:领会到别人没有明确表示的意思。 阵容:队伍所显示的力量。 温馨:温暖而显示有花的香气。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到达:到:实现。多指抽象的某个目标或某种程度。如你的舞蹈动作还没有达到标准。 闲聊:闲谈。如闲聊一会儿,与别人闲聊。 板书设计:第十六课就这样被你感动 词语解释

练习作业

作业:抄写词语

第十六课就这样被你感动 课文

教学目标: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做到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述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归纳文章主导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疑难句型,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手段:教师教学用书,词典,黑板。 教学方法:齐读,领读,讲解。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前提测评

关于雷锋的故事或雷锋精神,你知道多少?

2、进行领读,齐读达到准确的发音。

3、讲解课文并学习句型,学生会使用。

4、分组讨论以下问题:丁大卫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你怎么样评价他?

课文

要求带着以下问题阅读:

1、丁大卫是什么人?

2、丁大卫来中国做什么?

3、丁大卫为什么要求学校减少他的工资?

4、为什么说观众的灵魂受到触动了?

5、大卫随身带事的帆布袋里面有哪些东西?

6、从哪个方面体现了我们对外国人的尊重?

7、大卫为什么要带一面五星红旗? 串讲课文

第一段(1~4)自然段

叙述大卫是什么人,作者是怎样知道这个人的,交代了时间和背景。 (1) 观众第一次听了大卫的回答为什么笑了? (2) 观众第二次听了大卫的回答为什么没人笑? (3) 学习句型: “因为······,居然······”

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复句,省略了“所以”,“居然”表示没有想到的意思。

第三段(14~33自然段)通过对大卫随身带的东西的描述以及学生对他的评价,使诸者更了解大卫,更敬佩大卫。

第四段(34~35自然段)描述了作者受感动的心情,与开头呼应。 板书设计:第十四课就这样被你感动 课文

回答问题 句型学习串讲课文 作业 作业:预习课文二

第十六课 就这样被你感动

课文

教学目标: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做到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述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归纳文章主导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疑难句型,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手段:教师教学用书,词典,黑板。 教学方法:齐读,领读,讲解。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2、进行领读,齐读达到准确的发音。

3、讲解课文并学习句型,学生会使用。

4、全班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你身边的哪些人,哪些事让感动,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课文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老太太为什么等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有人来帮助她?

2、乔是怎么样遇上老太太的?

3、在帮助老太太后,乔为什么不收她的钱?

4、女侍者是怎样接待老太太的?

5、老太太为什么不要找回的钱?

6、回到家中,女侍者想了些什么? 词语解释:

除非:连词,表示唯一的条件,相当于“只有”,常跟“才,否则,不然”等合用;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除非修个水库,才能更好地解决灌溉问题。 埋葬:(1)埋尸体,他死后,埋葬在公墓里。(2)比喻消灭,清除:埋葬旧世界。 旋律:音乐有高低,有节奏的规律。 修养:(1)理论,知识,技能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文学修养;艺术修养。(2)个人养成的符合现实社会要求的待人处事之道。如:他很有修养,待人接物恰到好处。 板书设计:第十六课文就这样你被你感动 课文二

回答问题 词语解释 句子学习作业 作业:准备考试

小学双语班汉语四年级上册

初中三年级双语班汉语教案__第八课

双语二年级汉语上册

提高初中双语班汉语教学质量措施探讨

双语班汉语教案第三周

双语班三年级汉语上册第8课教案

双语班汉语二年级上册《差点儿忘了》教案

第六课 黄河之水天上来(教案)九年级上册汉语普通班

六年级双语班汉语教案第二课

八年级下册汉语教学计划(双语班)

《初中九年级上册汉语双语班.doc》
初中九年级上册汉语双语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