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身份识别

2020-03-01 18:49:1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检查ICU、病情危重、意识丧失、新生儿、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确认患者身份。

4.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6.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 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有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历;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 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历;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与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

后方可离开。

(3) 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

(4) 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废物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5) 病房与ICU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患者与ICU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6) 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会阴情况、子宫收缩情况、胎心音、药品、并发症等,填写病房与产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7) 产房与病房转接患者: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会阴情况、子宫收缩情况、药品应用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产房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

(8) 导管室与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保证搬运安全;导管室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术式、穿刺部位、鞘管、止血方式、意识等,填写导管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

附:院内关键科室间的患者转接流程

附:院内关键科室间的患者转接流程

1.急诊与手术室交接程序

医生开出医嘱;士收到并确认;通知病人办理入院手续;佩戴腕表;与医生确认是否通知麻醉科及手术室;术前准备工作;整理病例;等待通知;与麻醉师、手术室护士详细交班

2.急诊与ICU交接流程

医生开出住院证,家属办理手续;核对病人信息;通知ICU护士,等待ICU通知;准备抢救用物品,与ICU护士详细交班

3.急诊与病房交接程序

医生开出住院证,家属办理手续;核对病人身份后;通知病区主任护士,准备物品等待通知;转运前评估病情;与接收科室护士详细交班。

4.手术室/麻醉科与病房/ICU术前交接和术后交接的程序与内容

术前交接:病房择期手术病人术前交接:核对收拾交接核查表;准备病例及药物至术前准备室;病房护士与术前护士交接。

术后交接:麻醉医生开出转病房医嘱;术后恢复室护士通知病人回病房时的准备事项;送病人至病房,评估病人后病房护士与术后护士进行交接。

5.病人在院内转运时需要填写交接转运单的环节

急诊、病房、手术、ICU病房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措施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ICU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24.住院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

患者身份识别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制度

门诊及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程序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doc》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