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工作体会

2020-03-01 16:36:1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记得有位教育学者说过“教学是有缺憾的艺术”,在平时的听课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优秀教师的课堂追求的并不是对答如流,完美无缺,但每节课都能让我们的心灵为之一颤。在这种真实的美中,我们能够看到他们爱教育、爱孩子,摒弃了功利思想的无所顾忌,能够品位到他们平时饱览群书、激扬文字,课上成竹在胸、收放自如的丰厚底蕴。

笔者在最

近听过几节公开课后,更深地体会到常态下的回归自然的居家过日子式的教学的魅力,同时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需求服务,必须学会放手,而这背后支撑的则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需要不断学习、反复累积才能形成的,当有了强大的文化底蕴作支撑,教师才敢放手,才会放手,在放与让之中,哪怕是“遗憾”也会精彩!

一、关注细节,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敢于放手。

“老师能够走多远,就能带学生走多远”,所以教师首先应学会深究,从而带领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其次应关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学会关注细节,才会铸就敏锐与敏感,才可以迅速作出判断,应对学生,为其提供心理支持。

1.充分预设,把握知识要害,确保放手。

要始终牢记成功的课练的是孩子的思维,并不是授课环节的完整,所以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必须把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东西“挖”出来,之后找到文章的“眼”——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引领学生进行学习,然后再找到切合实际的教学策略。

审视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由于一些老师对课程改革的理念并没有吃透,于是,在课堂上就出现了很多“化简为繁”的“风景”:一节课上,一会儿合作学习,一会儿探究学习,一会儿表演课本剧,一会儿讨论对话……声光电多媒体,多种现代化教学设施一拥而上,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然而,在这热闹景象的背后,却是对语文本体的迷失。

其实我们语文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就是要把复杂的语文课教简单了,把深奥的道理教浅显了。要把语文课上的清爽简洁、干净利落,这是一种境界,千万不要叠床架屋,不要拖泥带水,不要把课堂教学搞得太过于复杂,更不要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大杂烩!曾听芦咏莉老师讲《穷人》一课,她简单的围绕“穷人”有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桑娜是穷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三个问题引发学生争论,挖掘更深层次的人性化做人的理解,不时地把球踢给学生,引动学生震撼,脉络清晰简介,不能不说是一种境界。

2、关注学生,真实评价反馈,适时放手。

放手,意味着放弃自己,意味着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到位,不能走过场,要真正为语文学习服务。课堂上的精彩最终是学生的,而非老师的。

教师的评价反馈应是启迪课堂生成的有效手段。关注学生回答,教师的评价要到位,实事求是,迅速从学生的回答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从学生的回答的现象中去找到本质,要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应真实的解决学生真正的困难,应摒除表演成分,有的时候学生出现了错误,老师不能放弃、置之不理。教师的评价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启发思维的跳跃。

做到该放手时就放手,放手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自主活动,实行“让讲台、让时间、让空间”的策略,使学生真正“活”起来,真正“动”起来。只有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才会促进主动参与。

3.关注生成,注意细节小事,大胆放手。

知识是一切发展的基础,一切的教学成功来自于对知识的正确把握。创造表现于对问题的巧妙的处理。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明确,课堂教学不是就课文而课文,老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看文章,要明确我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一定要使自己的设计符合孩子的发展,教案写提纲式的,给自己更多的空间,给孩子更多思维的空间,使教案为孩子的思维发展服务,孩子发展的需要是服务的核心。

只有这样,课堂上老师才会敢于放手,给学生思考发展空间,带领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让学生体会文字背后的东西,适当给学生拓展空间、思维。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才会动起来。

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时常问问自己:老师呈现的问题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问题吗?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为学生学习服务了吗?我的教学是基于学生吗?……这样经常反思,就会逐渐在课堂上实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即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关注他们的问题,实实在在去解决,基于学生的现状,去解决生成的问题,孩子有明显错误时老师出手,正是学生错的才是最重要的,是要作为重点学习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踢球”,把学生的问题踢回到学生,让其讨论,给学生以思考空间,也给教师以整理思路的空间。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学会“装傻”,即苏格

拉底所说的“精神助产术”,把隐性变成显性的,进行梳理。要学会反问提问的人,提问肯定是有原因的,问题要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觉得他行,才是艺术。

二、学会“舍得”,为学生创设思维空间,巧于放手。

课堂教学是有遗憾的艺术。平日我们都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时间、课时和完成任务之间的矛盾怎么解决

?在实践中,我们开出了一剂“良方”:一定要“舍得”:放手意味着要“舍得”。“舍得”就是留下最精彩的,会抓重点而不是面面俱到。一堂好课,如一盘围棋,最讲究一个“气”字。有气则活、无气则死;大气则神、小气则凡。气是气量、气度、气概、气魄、气势、气象、气派、气韵。气要大,大气的课总是左右逢源、纵横自如、出神入化。

1.只要不求环节完整就行。

在课堂展示中,我们每每看到教师为了求得课堂的完整、全面展示自己的教学环节而匆匆赶路,不等孩子理解到位,或是在孩子给出答案后,就一带而过,放弃了追问,放弃了去深究孩子答案背后隐藏的东西,甚至放弃了对错误的纠正……这体现的是课堂上教师关注的是什么的问题,是否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

熟悉教学的人都清楚,尤其那些所谓的公开课、示范课,教师们除了要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外,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处理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就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要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要有画龙点睛的结尾,少了哪一个环节都不行。因此,许多教师在上示范课时,往往会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精雕细琢。笔者曾经听过这样一个课例:有一次听课时,一位青年女教师课上得很精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也很得体,但下课铃响了之后,这位教师才意识到这节课还没有结尾呢,于是便开始“小结”起来。偏偏这时候教室里的喇叭响了起来,教师的嗓子终究赛不过喇叭,教室里开始一片混乱,但这位教师还是坚持完成了“小结”。这就让人很不明白,像这样的“小结”有什么意义呢,难道一节好课就必须有一个小结吗?

所以要牢牢记住,课堂上一定要把孩子的学习需要和发展放在第一位,学会追问,大胆放手,适时放手,为孩子的学创设最大的空间,哪怕有遗憾,课堂也会充满学生灵动的思考,课堂也会是精彩纷呈的!

2.一定要舍掉面面俱到,抓重点亮点的地方;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一节课承载不了太多内容,这又让我们深思:课堂的有效性在哪里?实际上,有效的课堂教学一定要去挖现象后的本质,在累加的过程中积沙成塔,即每节课有一个重点,累积起来就会形成素养。每节课都要确立一个有效的重点,组合要用的素材,在课堂上就着力解决这个重点问题,这样,每节课突破一个重点、难点,一学期累加起来,就会形成能力与素养。所以我们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

3.跟孩子交流的时间一定要花,不能舍掉。

课堂上不能走教案,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基础,在对学生有跟进的地方一定不能省,善于去思考、去调整,做课要花心思。作为教师应当蹲下身来,俯下身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学生交朋友,与学生多沟通,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老师大可不必去冲锋陷阵,只要做好导演就行了,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老师来做个参谋,加以引导,把握好方向。

对于不善言谈、不参与的学生要关注孩子的眼神,了解其是否在思考。提问时可以由四个角上的学生开始,试图把所有孩子卷进来,参与到学习中。更多的请学生卷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教师并非唯一的裁定者、评价者,而应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一个信息载体,都可以成为一个信息源。改变学生的感受感觉,使他成为一个主体,孩子就更容易向同伴学习,不屈从于权威。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高效的。

语文教学提倡“返朴归真”,我们宁愿追求“真实的缺憾”,也不要“虚假的完美”。学会关注和放手,关注学生,由最初的关注表面到关注深层次的内在的东西,继而转化为放手,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相信,学会放手,“遗憾”也精彩!

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体会之一

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体会之二

教学工作体会

做好“三生”教育教学工作的体会

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体会

班主任教学工作体会

教学工作体会(材料)

高校教学工作体会

本学期教学工作体会

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教学工作体会.doc》
教育教学工作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