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 教案 苏教版

2020-03-02 00:22:1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教案 苏教版

东昌府区郑家镇中学 李臣增

导入:(徐本禹的事迹)

2004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我们聊城的一位骄子就名列其中,他就是„„

他的事迹家喻户晓,同学们想必也比较了解。

2003年,徐本禹以372分的高分考取了本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然而,也就是在这一年4月16日,徐本禹却作出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放弃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志愿到贵州贫困山区义务支教。一年多来,他在偏僻的山村小学忍受着孤独和寂寞,用爱心精心栽培和呵护贫瘠土地上的花朵,用真诚和行动实践着一名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他的事迹感动了山区乡亲,感动了贵州人民,感动了中华大地„„

2004年他被评为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可谓当之无愧。 同学们也一定有好多的话想说,谁能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发言)

大家注意没有?你们的这些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赞美和敬仰之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抒情和议论,我们今天就是要认识并掌握在记叙中运用抒情和议论的写法(引入课题)

授课

(一)认识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

人有着丰富的感情。写作时,这种感情也会随着作者对笔下的事、理、物、景的好恶观点表露出来。所以情感的抒发也是必不可少的、较自然的表达方式之一。

下面我们来通过两个小片断的赏析来体验一下记叙中抒情的写法:

片断一:《我的老师》一文中,作者在记述蔡老师的几件小事中有这样一件事: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了:“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呵!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呵!„„什么时候,我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要求:找出记叙中的抒情语句,并说说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有什么效果? (学生讨论发言) 师结:

老师教跳舞、教我们读诗、看老师写字、带我们观察蜜蜂、帮我排除小纠纷„„老师温柔美丽善良令人难忘。正是有了这些感情的深沉淀积累才使这段中的抒情水到渠成。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了便于抒情连人称改用第二人称了。 直接抒发了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 直接抒情

片断二:《背影》中那段对父亲背影的描述: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要求:体味文段的抒情及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师结:

父亲的背影,儿子是太熟悉了。但这次要描写的,却不是那常见的背影,而是在凄怆氛围中,特定场合下,使他极为感动、终生难忘的那个背影!失去至亲、差使交卸、父子分别,让年迈的父亲心境凄凉。尽管如此,为让儿子安心踏上求学之路,父亲还强颜作欢。送别时,年事已高的父亲还执意要蹒跚着过铁道、艰难的爬月台去为儿子买桔子。他蹒跚的步履,爬上月台的动作,无不渗透出对儿子深深的爱,而从这生动描述的字里行间,从目睹此景到感触此情时的潸然泪下,我们也感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深情。

作者不施浓墨,不用重彩,而是白描,这是抒情中是间接抒情

通过上面的赏析,我们认识到记叙中常常有抒情,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记叙中的抒情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讨论)

师总结: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能运用好记叙中抒情的技能,有利于渲染气氛、深化凸现主题,使感情升华,进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打动读者,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片断三: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个片断:

„„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

——节选自《枣核》·萧乾

要求:指出文段中的记叙与议论内容,并说说议论在文中的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 师结:

文段中“种枣树”、“造北海”、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这叙述中的字里行间都饱含着浓重的思乡怀旧之情,诉说着身在异国、心系故园的海外赤子的乡土情结。

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深化题旨。

通过上面的赏析,我们认识到记叙中有时要用到议论,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记叙中的议论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结:记叙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理、物、景发表看法,进行议论。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记叙文中的议论,或揭示所记事物的意义,或画龙点睛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注意事项

我们认识到了记叙中常常要用到抒情和议论,也知道它们在文中的不小作用,那么如何恰当使用呢?

师述:

1、首先要把记叙的人和事写具体、写生动。

( 记叙是抒情和议论的基础,议论和抒情是从记叙中提炼出来的,是对记叙的材料意蕴的概括和情感的升华,是水到渠成之笔而不是空谷回旋之风,所以在融入抒情和议论时要先把基础夯实。)

2、抒情和议论要贴切、自然。

( 记叙文中的议论与抒情是建立在叙述与描写的基础上的,必须使所议之题,所抒之情紧扣叙述与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虚假,使读者有水到渠成之感,有情真意切之感。议论部分还应特别注意力求角度新颖,含义深刻。)

3、抒情和议论要少而精。

(记叙中的议论与抒情应是“点睛之笔”,所以话不在多而在精。它是叙述与描写的总结与升华,应一语破的,能启迪读者的思考,或引起读者的共鸣,切忌不要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以至喧宾夺主,影响了记叙文体。)

三“忌”:

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应该需要时才议论。

二是“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说教和时髦的口号。

三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

(三)能力训练

经过了上面的认识,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体验一下记叙中融入抒情和议论的写法。 话题:感悟亲情

“亲情是黑夜里的一盏灯,让我们人生的路不再迷惘; 亲情是寒夜里的一盆火,使我们跋涉的心不再凄冷;

家是父母身后拉着渔船,孩子是肩上那长长的纤绳,他们无怨无悔担当了社会河边的纤夫,纤绳在他们肩头勒得越深,疼得越狠,他们越是觉得幸福。”

提到母爱,同学们一定会想到孟郊的一首《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道出“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天下慈母心。

下面我再来通过一则动人故事感受一下那无声世界里特殊的浓浓亲情„„

大爱无言

大学时,同寝室有一位家住齐齐哈尔的同学,他从不给家里打电话。问他,他说家里没电话,写信就可以了。我们有些奇怪——他家住大城市,生活条件不错,家里怎么不安电话呢?

那次暑假回来后,他每天晚上都躲在被窝里听一盘从家里带来的磁带,有几次还哭出了声。我们提出借他的磁带听一听,他说什么也不肯,有一次趁他不在,我们从他枕头下翻出了那盘磁带,放在录音机里听,好久也没听到声音。我们很纳闷儿:他每天晚上听这盘空白磁带干什么呢?

快毕业时,他才揭开谜底,原来他父母都是聋哑人,为了生活,他们吃尽了别人的白眼冷遇。为了他能好好上学读书,父母的心都放在他身上,给他创造最好的条件,也从来没让他受过委屈。后来日子好过了,他却要离开父母去远方上大学。他说:“我时常想念家中的爸爸妈妈。那次暑假回家,我录下了他们呼吸的声音。每天晚上听着,感觉父母好像在身边一样。”

听完他这一席话,我们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亲情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飞得多高,父母的目光都在我们的背后,我们永远是他们心中最最牵挂的孩子。大爱无言,而那份无言的爱,就是人世间最美的声音。

我们听说过爱吃鱼头的妈妈,听说过为为儿女捐献器官的爸爸,还听说过在缆车坠落山涧的一瞬间用生命托起孩子生命的年轻父母„„

这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这一曲曲歌颂亲情的赞歌,道不尽父母亲情的伟大„„

生活中„„

我们总是不理解父母,常常埋怨父母、抱怨命运,认为他们没有给我们提供很的条件。或许我们没有别人吃得好、穿的好;或许我们出身贫贱,让虚荣心受损;或许或许„„

试曾想„„

是谁在我们生病的时候,为我们端水送药,守候床头; 是谁在我们静夜读书的时候为我们加衣防寒,陪伴身旁; 是谁在我们孤苦无助的时候,给我们带来缕缕安慰; 又是谁在我们还睡得正香的时候,就忙碌在田间地头; 还有谁为我们的学业操碎了心,白头发添了无数根„„ 可悟到„„

当我们每个月从父母手中接过那微带体温的钞票的时候,可注意到他们期待的表情;当我们不珍惜机会,再犯错误的时候,可看到他们眼中晶莹的泪花;当我们心境淋雨、情绪低落,却把怨言发泄给疼爱我们的父母、顶撞他们时候,可接触到他们心痛的目光„„

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到这里,同学们一定会心有所动。下面快快动手,把生活中的亲情写下来,要求:

1、截取生活中自己经历的一个小片断,写出父母亲情。

2、叙述要具体、生动。

3、记叙中要有恰当的抒情和议论 (学生准备)

(找学生读作文,抒感受) 师生共评。 教师作结。

结束语:龙欲腾飞须有妙笔来点睛,文欲感人更要匠心来构思。记叙中的抒情与议论如同锦上添花使我们的表达更具魅力,我们虽没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神来妙笔,但也应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执著宏志!

记叙中结合议论和抒情

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案)

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教案

记叙文中的抒情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的描写、议论、抒情教案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 “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 ”

《写作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 教案 苏教版.doc》
写作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 教案 苏教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