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随文练笔

2020-03-02 01:31:1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教学论文

手 拈 来 皆 练参赛教师:唐 军

笔 巧 手 拈 来 皆 练 笔

课堂随文练笔以“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等特点深受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青眯。学习时,学生最需要的是“潜心会文”,教者利用课文的空白点、悬念点,找准课文中能激发学生倾吐欲望的矛盾点,引导学生进行练笔,这样就能把练笔与学文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用心去与文本、作者对话,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然而,在众多课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课文中可用作练习的“点”找不准,有很大的随意性。众所周知,“点”的合理性是随文练笔练习有效性的前提和保证。只有找准“练点”,笔下才能生花。

一、于空白处写出“色彩”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在经意和不经意间,作者都会留下一些“空白”。这些空白点,是学习阅读时驰骋想象的“空间”,当然也是学习进行小练笔的“天地”。

如《鱼游到了纸上》一文,我抓住“围绕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一句引导:“人们是怎样赞叹,议论的呢?请你想象一下,老人、青年、小孩他们分别会怎样说呢?来游西湖的外国人又会是怎样的反应呢?”这样一“导”,学生就会自然地选取“对象”,练笔也就成了“易事”。有不少文本的结尾都留了白,如果善于发现这些空白点,可以丰富写作内容。又如《会走路的树》(自读课文)一课有这样的结尾: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快步走出。在读完这篇课文后,我先让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故事的开头是“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学生的兴致可高啦!在口头表达到一定的火候时,我就趁机让学生进行续写的小练笔。因为有过说的引领,学生写得轻松,写得出彩,有的写出了驯鹿爸爸的惊讶,有的写出了小鸟的欢喜,有的写到了小鸟和驯鹿在一起的情景,还有的写到了小鸟又坐在这一棵会走路的树身上,说他去了许多许多地方„„

这样的小练笔,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放飞,创造出了新奇的世界,也融进了自己的美好愿望。

二、于情动处写出“精彩”

一旦文本的情与学生的情交融在一起时,便会产生巨大的“情感磁场”。善于捕捉文章的“动情点”,以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

《触摸春天》描写了一位盲女孩安静用自己神奇的灵性拢住了一只蝴蝶的故事,表现了她对生命与自然的无限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文中有一句话,“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一个“流连”引发了我们无限遐想,但文章并没有对此展开具体的描写,这正是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随文练笔的空白点。我抓住“流连”一词,让学生思考,每天流连在花丛中的安静会做什么呢?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

孩子们眼中的画面是生动的,他们写道:她蹲下身子,凑到一朵小花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极其满足地闭上眼睛,好像那香气沁入了她的心脾,她和小草谈心,诉说自己的故事;她听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听泉水扬起的唰唰声,听虫子叫,听青蛙鸣唱,听树叶翩翩亲吻大地„„

又如《普罗米修斯》一课,在引导学生体会“最严厉的惩罚”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随文练笔:面对宙斯的惩罚,普罗米修斯始终没有屈服,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苦难,最终用正义战胜了邪恶,此时此刻,你的心中一定涌动着一种情感,能不能让我们用笔来表达一下呢?

很多时候,学生思维迸发了智慧的火花,为课堂增色不少,这样练笔的“点”有很多的,一旦碰到了学生情绪高涨,欲言又止地情形,及时开展随文练笔,一定会收获精彩。

三、于单薄处写出“厚重”

在文本的单薄处进行小练笔,能活化词语、句子的形象,变概括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使语言饱满、丰润,富有生命活力。在《卖木雕的少年》一课的教学中,我紧扣“琳琅满目”一词,要求学生将木雕的“琳琅满目”、“各种各样”用文字具体地表达出来,呈献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于是,有学生写道:

摊点的木雕,琳琅满目,千姿百态,那只狮子,龇牙咧嘴,双爪按在地上,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再瞧,那只老鹰,两眼炯炯有神,像在等待猎物的出现。而一只可爱的母猫正在闭目养神呢,围在它身边的小猫正梳理着妈妈的长发,非洲大象也来凑热闹了,象背上的花季少女正眺望着远方„„

《一面五星红旗》一文,记叙了一位留学生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拒绝用五星红旗来换取面包,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维护了祖国的尊严,从而赢得了面包店老板尊重的一件事。理解面包店老板前后三次态度变化,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劝说书、表白书、感谢信等三次写给老板的话,随文练笔,串起全篇课文的教学。

1、劝说书

老师:看来,这位年轻的留学生,还得继续挨饿、忍受伤痛了,那么,我们来讨论一下,想个什么好办法说服面包店的老板。

让我们用手中的笔,写几句真心话劝劝面包店老板,能够发发慈悲,给年轻人点面包,哪怕是一小片也好!因为年轻人实在太需要帮助了。(学生练笔)

设计意图:介绍“我”的处境极度困难,引发学生想帮助“我”的情感,而面包店老板又不肯伸出援助之手,这就与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产生了矛盾冲突,这种冲突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激发,给了学生写话的能力。进而指出,这次写话是为了帮助年轻人争取面包,又使学生觉得有写作的价值,产生写的需要,所以就会用心把话写得感人些。

2、表白书

老师:凝视着这面鲜艳的五星红旗,看着老板拿起两起香喷喷的面包,“我”是怎样想的呢?请用你的笔向老板表白“我”此时此刻内心的想法吧。(学生练笔)

3、感谢信

老师:现在我们走进了医院,看着满头缠着纱布,躺着病床上的年轻人,看着面包店老板竖起大拇指安慰他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想说的呢?让我们用笔把你想对面包店老板产的话写下来吧。(学生练笔)

设计意图:本次教学,三个小练笔将读者的同情心,感恩心与作者的爱国心紧紧连在一起。通过教学,我对如何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练笔,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四、于典型处写出“经典”

所谓典型,是指文本散发出的一种特有的精彩,如典型的语言表达方式,典型的表达手段与技巧。在教学中,把这种特别“典型”的地方找出来,并付之于练笔,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教学诗歌时,为了让学生走近诗歌,喜欢诗歌,我让学生仿照课文的样式做了练笔的尝试。在练习时,在我“这可是小诗人在写诗”的鼓励下,学生写出了不少多样的“小诗”。

我想变一片树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飘荡。 我想变一把大伞,让无助的同学把风雨遮挡。 „„„„

随文练笔要想收到实效,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

1、要“适时”地导

随着练笔不同于大作文,所设计的内容应是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然而发生来的,因此,抓住时机引导很重要。

在“鼓励激将”中导。我在学生学完《全神贯注》一文时,进行了这样一次了随文练笔:“其实,名人写名言,老百姓也能写名言,我们在座的都是未来的名人,都能写名言。读了这篇课文后,感触很深,也一定能写。你们根据这件事也写几句名言,写好后画上破折号,写上名字,未来的什么家。”我的几句语既有鼓励又有激将,同学们似乎真的以为自己是一名什么家了,乐颠颠地写起了自创的名言。

2、要“适意”地导

这里的“意”就是写给学生具体的“帮助”,或启发,或点拨,或直接提供“素材”通过这样的“导”,降低练笔的难度,使学生易于动笔。

提供“语汇”进行导。《卖木雕的少年》一文,我抓住“沉甸甸”导入小练笔:“只有拳头大小的木雕为什么让‘我’觉得沉甸甸呢?你们能想象一下少年是怎么做这个无比精致的小木雕的呢?老师这里有一些词语可供们练笔时参考。”然出示发下词语。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全神贯注、手酸了、眼花了、汗水滴在、饿了、继续„„”有了这些词汇,本来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小练笔,学生也会写得很动情。

总而言之,随文练笔可以扮靓我们的课堂,练笔的设计更有利于学生对表达技巧的感悟和掌握,也有利于学生的“阅读提升”,巧手拈来皆练笔,将会进一步开拓学生学习语文的途径,创造运用语文的机会,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巧设随文练笔.论文

随文练笔

随文练笔总结

浅析随文练笔

浅谈随文练笔

随文练笔总结

论文谈高年级随文练笔1

六年级随文练笔提纲

随文练笔交流发言稿

随文练笔五法

《教学论文随文练笔.doc》
教学论文随文练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