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新型城镇化

2020-03-02 15:52:1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解析新型城镇化

解析新型城镇化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我国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新型城镇化”道路及与此相关问题探索成为当前社会研讨的热点。

一、国际城镇化发展道路

国际城镇化发展道路与城市发展道路是一致的。自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世界城市的规模和数量都在不断的增长,城市①人口数量也从几十万增加到上千万人,产业变革、人口迁移、城市发展、社会分工细化成为近百年以来社会发展的主脉搏。城镇化发展的过程性、产业结构变迁、人口迁移、发展动力等方面具有一定规律性。

一是城市发展过程具有快慢交替的规律性。在城市化发展初期,工业发展带动了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人口集聚增加,但由于交通、生活、服务、医疗、居住等问题发展滞后,城市化增速减缓,在这一时期,社会服务、交通、居住条件等逐步改善。此后,城市化进入第二次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以技术和管理的变革为核心,大批从业人员集聚到城市中来,工业现代化解放了低层次劳动工人,劳动力素质逐步提高,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产值和从业人员比重增加,社会交通拥挤、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凸显。此后,城市化进入了第二个缓慢发展期,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促进人口转移趋势放缓。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入了第五个阶段,大中城市人口部分人口转移到周边城镇,城市人口相对减少,中小城镇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二是产业结构变迁存在相同规律。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变迁是完全一致的。在农业社会末期,农业产业地位开始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开始提升;工业社会中,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第三产业逐渐发展起来;在后工业社会中,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开始上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三是从业人口迁移具有方向性。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从业人口迁移原则上是单向流动的,即人口迁移是与产业发展具有一致性。随着工业化的开展,从业人口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而随着人口集聚所需的社会服务的增加,从业人口则又从第

一、二产业迁移到第三产业。

四是发展的动力是基于技术改革和管理创新。制造业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设备和技术支持,一部分劳动力人口从农业人口中脱离出来从事制造业;制造业生产流程中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创新使得一部分劳动力从生产流程中脱离出来从事服务行业。随着社会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技术的提升、交通设施的建设,城乡之间的关联度不断加深,技术的变革和管理手段的提高使得城乡差距缩小,城市规模发展趋缓。

二、国内城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

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提出是我国由外向型经济向内向型经济的转折点,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手段,也是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如大中城市发展困境、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解决的开端。

不断拓宽的马路和拥挤的交通是大中城市发展的代名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人口大量迁移到城市,城市的人口规模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这并没有解决城市拥堵问题。人口和城市的双重扩张虽然带来了GDP年均16.2%的高速增长,但其所带来的交通拥挤也不容忽视。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地区差异性增大,政策制定标准难统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东中西部发展、沿海与内地发展的不平衡。其根源之一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不一致性决定;二是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不平衡。城市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其所具有的人才、资本、技术、交通、区位等优势促进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农村因区位分散、资源缺乏、劳动力素质低等原因而远远落后于城市发展。即使在目前,由于没有完全打破二元体制对农业的束缚,农业经济发展还面临着政策层面、内外在动力机制、劳动力、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一系列障碍。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收入差距扩大。由于地理区位、发展政策、垄断、特权等问题,我国收入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收入差距过大归根结底是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存在问题,虽然我国一直努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如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将农业老龄人口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完善税收调解制度,调整高收入人群的收入;破除垄断,进行国有垄断企业改革。但由于改革涉及利益阶层的权益,改革步履维艰。

2013年,雾霾一词再次成为人们谈论的重点,2013年,全国大部分城市都遭遇到雾霾天气的影响,2013年的北京创下了单月25天雾霾天气的记录。而造成雾霾横行的原因在于城市的扩张和城市空气的严重污染。人口集聚、交通拥挤、森林减少、水资源缺乏都是造成雾霾的原因。如果城市进一步扩张,其所带来的后果不是人类可以承受的,而这只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生态环境的失衡、水污染、垃圾包围城市等都会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解决城市矛盾,构架新型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三、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正确理解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对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型城镇化是在我国当前经济转折的关键时期提出的,其对于下一步经济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新型城镇化内涵在理解时应注意:

坚持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的“新”在于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城镇化以城镇居民为主,其选择权在自己手中。如居住权的选择,农村宅基地、承包地的流转和出让等由农户自由选择;企业参与农业活动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主选择;政府可通过政策扶持、政策引导,不能以强制措施干预企业或者农户的选择。新型城镇化不是农民的被城镇化过程,不是农民失去土地的过程,不是农民变工人的过程;是农民生活质量提升的过程,是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的过程,是农民自由选择工作及职业的过程。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新型城镇化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即在发展过程要考虑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城镇化建设规划设计、人口集聚度、产业布局、社区建设都要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考虑资源的高效利用、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循环,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持续发展。实施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经济发展模式,在生态环境承载范围之内进行循环发展,确保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决维护农民的利益。我国的城镇化实际上是城乡一体化,通过破除城乡的二元体制,实现社会产业、人口的合理集聚。改革的关键点在三农,即农业、农村和农民。在农业现代化、农业社区、劳动力转移这三个问题中,农民是改革的关键点。农民要实现身份、工作环境、居住环境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要坚决维护农民的利益,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一是确保农民的土地收益;二是确保相对公平。如在目前土地确权过程中,由于村集体对于农民土地承包制度长期的不调整,造成土地在农户之间分配不公平。一些死亡人员、户口迁移人员长期占有村集体土地,而一些因婚迁入人口及其婚生子女确难以分到赖以生存的土地。且由于各地土地承包时间的不一致性,土地承包权时间不一致,不利于全国土地制度的管理。

明确政府的职责。新型城镇化道路提出之后,相关部门纷纷开始研究支持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资金、技术、财政补贴、免税等政策呼之欲出,足见政府积极性之高。可与之相反的,农民和企业反而对新型城镇化担忧。对企业来说,整个经济增长趋缓状态下,企业资金力量薄弱,投资积极性较低;对农民来说,也担心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权益的受损和“被上楼”。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应明确自身职责,合理引导城镇化发展的方向,协调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针对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政策和法律方面提供指导,为职业转型农民提供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将弱势群体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参与主体意愿。

坚持内在质量提升,统筹协调发展。在土地财政的影响下,各级政府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注重的是城市房地产建设的数量,各地大规模的征用土地,进行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城市中的楼越建越高,城市中的植被越来越少,虽然提高了城市土地的利用率,但是城市生态环境资源遭到破坏,个别城市水资源紧张,地下水资源枯竭,饮水资源全部或者部分依赖地上水资源。城镇化发展不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也不是重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的发展,城镇化应注重内在质量的提升,注重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双重提高。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注释:

①城市是指大中城市,不包含乡镇。

参考文献:

[1]辜胜阻.新型城镇化的难点是人的城镇化[J].重庆与世界, 2013 (3)

[2]龚义清.国外城市发展的趋势[J].城市规划,1987(1)

[3]朱吉玉,朱丹.国外城镇化发展对中国的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东省县域生态城镇化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实证研究”(项目编号:J13WC58)阶段性成果〕

(崔照忠,1971年生,山东诸城人,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地理。李芳,1978年生,山东临朐人,潍坊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赵立增,1970年生,山东青州人,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地理)

------------最新【精品】范文

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参考答案

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感想

新型城镇化道路

《解析新型城镇化.doc》
解析新型城镇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