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

2020-03-03 04:50:3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复习题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是 什么?

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2)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简述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

答:1)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阶段;2)土地革命诞生的中期,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3)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前期,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4)解放战争时期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发展;5)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曲折发展的时期。 3.怎样正确认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答:1981年11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一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功绩第一位,过错第二位。为社会主义发展、为国际的和平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4.阐述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答:1)20世纪和前中期世界和中国的政局变动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3)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4)新文化运动的产生和马列思想的传入为毛泽东思想提供理论依据;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5.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答:1)它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2)它似乎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3)它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6.简述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答:1)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2)实事求是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3)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7.简述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他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这一理论的各个方面,是这一理论的思想基础。只有掌握这个理论的思想精髓,才能深刻理解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坚持这个精髓,才能在实践中正确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2)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本立场和方法,他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中,是这一理论活的灵魂;3)邓小平理论是大众的理论,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就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永远的思想路线,这是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8.简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及原因。

答: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3)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中国经济呈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4)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9.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答: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 成立提供思想基础;2)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阶级基础;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列主义和工人运动两者结合。

10.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们民主专政的新中国;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1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特点: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被破坏,但封建制度的根基却依然保存着;3)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势力相互勾结,成为帝国主义融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4)民主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5)由于外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6)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滞流的程度是世界上所罕见。

主要矛盾: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官僚资本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2.为什么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引导?

答:1)这是由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条件决定的;2)这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过于软弱,无力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取得胜利;3)这是由于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已经迅速成长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能够担负起领导革命的重任。

13.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的内容是什么? 答: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14.为什么说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答:1)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的相继失败表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行不通的2)辛亥革命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转变准备了物质基础3)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转变提供了阶级条件4)新文化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为转变做了思想准备5)1919年发动的五四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15.毛泽东关于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初步设想包括哪些内容?

答:1)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现实步骤;2)关于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和方针;3)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发展阶段、经济体制以及民主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方针。

1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特征是 什么? 答:内容:“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特征:1)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二者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17.为什么说总路线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答:1)它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迅速发展国有经济,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削制度的理想愿望和毅志,因此能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欢迎;2)集中反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学说,结合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成绩,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和开创社会主义道路的创造性贡献;3)它符合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反映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18.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是什么?

答:1)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2)1957-1977年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3)1978以来的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4)对当今世界特征和主题的观察、分析、判断的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19.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答:第一阶段,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的党的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的时期;第二阶段,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逐步发展并形成轮廓的时期;第三阶段,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的时期。 20.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答: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基本内涵包括两方面;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1.怎样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科学命题? 答:这是在中国刚结束文化大革命,思想僵化,不求发展,随时面临“落后就要挨打“答局面下提出的。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环境下,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味的追求发展必然会带来众多社会问题。贫困悬殊过大,所以现在是要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提倡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 22.简述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

答:1)在目标的层次上,鉴定了社会主义本质; 2)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3)突出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4)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方面的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老百姓、人民的经济利益)

毛邓三

毛邓三

毛邓三

毛邓三

毛邓三

毛邓三

毛邓三

毛邓三

毛邓三

毛邓三

《毛邓三.doc》
毛邓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