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协议法律效应

2020-03-03 20:00:3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三方协议的法律问题浅析

管理科学071班 钟伟光 20072636

摘要:三方协议是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产物。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的大学毕业生都是由国家统一分配的,因为是国家统一计划分配就没有必要签订由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参与的就业协议。那个时期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是派遣证。而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的进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制度由原来的国家统一计划分配逐渐向市场化方向转变。政府和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自主就业,在自愿、平等的原则下与用人单位就毕业后的工作问题达成一致。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从计划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在毕业生就业完全市场化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政府和学校需要一个过渡性的手段来对大学生的就业过程进行监管,三方协议就是这种需要下的产物。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 三方协议, 法律问题

何谓就业协议书,是普通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为了确定录用或就业关系,依法协商达成的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书面协议。目前我省使用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以下简称《就业协议书》),是由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统一印制发放的,一式三份,由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各执一份,也称为三方协议。

时值应届毕业生就业签约之际,如何签订一份比较周全的就业协议,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不法侵害,是广大毕业生共同关心的问题。毕业生就业签约过程是毕业生就业合法权益保护的重要环节。签约一时不慎,就有可能酿成大错,为了切实帮助毕业生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在此谨通过对就业协议书的三方浅谈其相关的一些法律问题:

三方协议是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产物。其内容包括了学校对学生的就业过程进行行政管理的内容,例如移转学生档案、发放派遣证等内容,也包括用人单位和学生平等自愿协商的内容,其中关于违约金的内容就是这种双方平等协商后约定的内容。违反这些内容的行为就是违约行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违约责任,也称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因违反合同义务所承担的责任。违约责任的产生以合同的有效存在为前提。合同一旦生效以后,将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该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面地、严格地履行合同义务,任何一方当事人因违反有效合同所规定的义务均应承担违约责任,所以违约责任是违反有效合同所规定的义务的后果。我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 1

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通过对与毕业生就业协议有关的一些案例的研究,发现大部分的案例都是由于违约引起的。一方面这是由于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签协议时没有没有事先注意这方面问题谨慎签约,另一方面目前使用的就业协议书也存在一些问题,按照1997年3月24日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都统一制定了在本辖区内使用的格式协议书。但这样的协议书随着形势的发展愈来愈显示出其存在的问题:1.协议的内容简单 协议内容过于简单,基本上没有涉及到双方当事人的具体权利和义务。2.没有违约责任条款 比如:双方各有哪些权利和义务?什么情况属违约?违约后谁承担责任?承担什么样责任等均没有规定,易产生纠纷,而且产生纠纷后也不易解决。

3.协议书不具备合同的法律效力 该协议书只能是一种意向书,不具有合同的法律效力,以致造成当事人违约而另一方无法受到相关法律保护。如有的单位,特别是有些大型企业集团(包括私营企业)在供需见面会上与学生大量地签定协议,从而造成一种轰动效应,但事后却设置种种条件,限制一部分学生进入;另外,一部分学生同时和多家单位签协议书,最后只能选择一家。这种问题的出现,归根到底是协议书不具有合同的法律效力所致。

下面我们简单的分析一个典型的案例,来简单剖析这些问题:

案例:小王是北京某高校毕业生,2005年11月开始找工作。小王一直想在北京当一名公务员,但由于国家公务员的录取要在次年的5月才有结果,而北京公务员的录取一般也要到次年的

4、5月份才能有结果。为了“保底”,小王于去年12月与一家公司签订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今年5月,小王被某国家机关通知录取。于是小王决定与原先签订了三方协议的公司解除协议,该公司要求小王按照双方的约定交纳3000元的违约金。

以上案例是因为一方当事人违反《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而引起的对违约后果的疑问,而在实际中大部分围绕就业协议发生的争议都是由于违约引起的。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上述案例一中的小王应当按照三方协议中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交纳违约金。在教育部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管理办法规定中也规定:毕业生在协议书上签署个人意见之后,用人单

位或学校两方之中只要有一方在协议书上签字,毕业生即不得单方面终止协议的签订工作。毕业生违约时,必须办理完毕与原签约单位的解约手续,然后将原协议书交还招生就业工作处,并换取新的协议书。近几年,违反三方协议的现象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这一问题已经成为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在实践中,学校作为就业协议的一方当事人,其责任集中于向用人单位如实提供毕业生的情况、组织毕业生体检以及及时进行档案和户籍的有关移转手续,这些责任虽然对于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学校往往是正式的单位,有专门的负责上述事宜的部门和规定,所以学生违反三方协议约定的情况极少发生。违反三方协议的主体主要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违反三方协议给各方当事人都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对于用人单位,毕业生违约不仅会使单位为录取该毕业生花费的精力和费用付之东流,还会打乱单位的用人计划。对于在就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毕业生而言,遭遇用人单位违约损失更大,毕业生往往会因此而错失就业的时间和其他机会,严重影响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对于学校来说,学生违约会影响用人单位对学校整体信誉的评价,可能会导致对其他毕业生就业的不良影响;而用人单位违约会损害学生的利益也给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带来困难。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教学[1997]6号)第四十八条规定:对违反就业协议或不履行定向、委托培养合同的用人单位、毕业生、高等学校按协议书或合同书的有关条款办理,并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就业协议发生争议,除根据协议本身内容之外,主要依据现有的毕业生就业政策和法律对合同的一般规定来加以解决,尚没有专门的一部分法律对毕业生就业协议加以调整。基于就业协议的不完善之处,这就要求毕业生在签订协议时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法律争议:

1、认真审查协议书的内容,单位主体资格是否合格,审查用人单位及上级主管机关签署的具体意见,协议的形式要合法,签订协议要合乎程序;

2、写清补充协议内容,由于现在使用的格式协议书内容简单,毕业生可以和用人单位协商,就原协议书中未能体现的具体权利和义务用补充协议形式表达出来;

3、写明违约责任,在协议内容中,应详细表述当事人双方的违约情形及违约后应负的责任,同时还应写明当事人违约后通过何种方式、途径来承担责任。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当事人双方履行协议,也有利于以

后违约纠纷的解决。

4、注意与劳动合同的衔接,就业协议是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签订的协议,其效力始于签订之日,终于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工作岗位报到之时,对毕业生来说,到用人单位报到后,在双方签订劳动合同之后,原就业协议随之失效。所以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应就劳动报酬、试用期、住房、服务期限等劳动合同的主要条款与用人单位事先协商,体现在就业协议中,为正式签订劳动合同做好铺垫。

上面是对毕业生为防止在签订协议时发生法律纠纷提出的几点建议,而作为三方协议,为尽量减少协议的违约等法律事件,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可以通过一下几点来减少给自身带来的伤害:

一、学校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从毕业生违反三方协议的各种原因出发,一方面提高毕业生对三方协议的重视程度,让毕业生在签订三方协议的时候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慎重签约。另一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教育,明白违约行为是对自己诚信度的降低,而不仅仅是双向选择的问题。同时,在大学生遭遇用人单位违约的时候,切实的保护毕业生的利益,帮助毕业生克服困难,继续就业。另外,学校可以利用自己在资金、设备、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帮助毕业生了解用人单位的有关情况,防止毕业生上当受骗。

二、毕业生自己应多了解有关就业的法规和政策,准确定位自己的求职方向,以诚实慎重的态度签订就业协议。面对用人单位的违约行为,一方面要大胆的维护自己的权益,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违约责任;另一方面,要及时调整心态,寻找别的工作机会。

三、用人单位,特别是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应当熟悉大学生就业的有关政策,加强和学校的交流合作,减少因为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不了解而造成的违约。同时,用人单位秉着诚实守信的态度如实的向毕业生介绍自身的情况和对员工的待遇情况可以减少违约情况的发生,但是对用人单位这一要求的实现还有赖于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管。

这是在目前大学生就业方面法律法规尚未健全,三方协议自身内容还不够完备的情况下协议三方所可以采取的一些对策,从长期来看,我认为,解决就业协议的相关法律问题还有赖于相关就业方面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大学生就业体制建设、改革的突破。

就业担保书具有法律效应吗?

就业法律

个人担保书有法律效应

就业协议

就业协议

就业协议

就业协议

就业协议

就业协议

就业法律[材料]

《就业协议法律效应.doc》
就业协议法律效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