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诗词与杭州诗性文化的研究

2020-03-02 10:03:4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西湖诗词与杭州诗性文化的研究

摘 要:江南,在宋代之前仍属于蛮荒之地,极少有北方人涉足此地。但经过了宋朝以及之后历代的南迁后,江南变得富庶而且繁华。至此,江南的美才被世人所逐步发现,江南的小桥流水不仅被画家描摹在宣纸之上,也被诸多的诗人吟成诗,流传至今。杭州江南婉约细腻的代表城市,坐落在杭州的西湖更是人文荟萃,风景美不胜收。但西湖诗词风格的多样,表达的感情更是不同,悲慨、哀伤、愉悦、喜爱,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西湖诗词文化,为中华的文化宝库里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杭州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西湖则凭诗词为人们熟知。本文将通过对西湖诗词的解读,进一步的了解杭州,去探索杭州孕育如此丰富的诗文化的原因,去发现西湖诗词与杭州文化格调间的微妙关系。为杭州当今文化资源的开发奠定基础。

关键词:诗文化;江南文化;西湖诗词;精神内涵

一、概述

(一)杭州地域成因

杭州的兴起以及兴盛还要追溯到隋朝时期,由于隋炀帝时期大运河的开凿,使得南北方随着水路相通。杭州位于大运河的枢纽,因此得地势之利迅速发展。在隋朝之前,杭州只是一个不闻名的山中小县,秦朝时期在钱塘江边设了钱塘县,这便是后来的杭州。由于沟通南北,交通便捷,加之江河湖海,风景秀丽,唐宋诗人多聚于此,吟诗作乐。思想在这里碰撞,产生耀眼夺目的火花,西湖诗词由此产生并发扬光大,江南的诗性文化也愈来愈丰富多彩。

(二)西湖地域成因

西湖本名为钱唐湖,为了避讳唐朝的国号,遂将唐改为塘。汉代之前,钱塘湖还与钱塘江相通,后来由于泥沙的不断淤积,湾口被堵塞,钱塘江才与西湖完全断开。钱塘湖改名为西湖是在唐朝白居易出任杭州时期,因钱塘湖在杭州城西,遂以西湖相称。到了北宋时期,西湖取代钱塘湖而尽人皆知。

(三)西湖诗词风格

提到西湖,人们自然想到西湖无限的秀丽风光。同样,在诗人对西湖的描绘中,西湖多以绝美的风景示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等等,都是诗人对西湖的爱转化到笔尖记录下来。但是其中由于政治因素,不乏有悲叹国运和政治的诗词出现。由于南宋灭亡,各种政治感伤的氛围笼罩诗坛,此时的风格,多为诗人对辛酸悲慨命运的叹息。其中几位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有李清照、柳永等一批哀叹身世的诗词作家。

二、西湖诗词风格形成原因

(一)地理环境因素

西湖诗词的风格形成过程中,虽然不能一味的夸大地理环境的影响,但是它对西湖诗词的形成仍有一定的作用。首先,上文提到过,不同于北方风景的粗狂和狂野,江南的风景多小巧且精致。江南的山也一般为低矮的山丘为主,没有北方崇山峻岭的威慑力。同时,江南地区江河交错纵横,多小桥流水,在斜风细雨的衬托下更显得温润如玉,婉约细腻。从气候成因来看,江南属于较为湿润的地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更是描绘出了,令人遐想的居住环境。同时江南物产丰饶,在宋朝之后经济中心逐渐南移,经济的高度发达,更是江南诗性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

(二)历代文人对江南文化的偏爱

北方文化南传,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江南诗性文化的发展。同时“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印象也从汉乐府的《江南》逐渐定型。在唐朝王勃的诗《采莲归》更是把北方地区隐喻为官役、劳苦之地,把江南隐喻为自然、舒适的宜居之地。江南由此成为了外乡人人人向往的地方。讲到江南诗词文化,则不得不提到柳永,这位常年流连于青楼瓦肆的男人,却创作出一篇又一篇的诗词佳作。虽然出身于官宦世家,却仕途不顺,屡试不中一直未能得志。于是辞官隐世,他的词作多描写江南景色,或清新秀丽如“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或哀婉低沉如“杨柳岸,晓风残月”,颇具特色。

(三)政治因素

在江南地区,尤其是其代表城市杭州,在政治方面可谓是命运多舛。嘉定三屠,南宋亡国,一系列的政治事件使本该清新秀丽的西湖诗词中掺杂了一些悲天悯人的意味。其中李清照的词作尤为经典,她晚年经历了国破家亡之后,词风变化巨大。因此政治方面的因素也是影响西湖诗词的重要原因。

三、西湖诗词对杭州诗性文化启示

(一)文化资源发展

西湖诗词由来已久,且大众对西湖诗词喜爱甚多,而杭州当前的文化资源虽然不少。但是却缺少品牌文化的支持,现在可以用西湖诗词,进一步激发杭州的诗性文化,增加大众对诗词文化的热情,鼓励大众创作西湖诗词,解读西湖诗词,研究西湖诗词。将西湖诗词作为杭州文化资源的形象品牌。

(二)培养人文性格

西湖诗词中精致和谐,大气包容的风格,对于培养杭州乃至中华大地的人文性格具有很高的价值。西湖诗词反映的即是杭州市井人民的生活,杭州诗性文化是杭州独有的环境所孕育的。西湖雅俗共融的文化精神,影响着杭州的文化生活。杭人龚自珍、于谦,被葬栖霞岭的岳飞,他们每个人身上的文化内涵都值得后人传承和学习。

总结

西湖诗词历来被人们传唱和吟诵,杭州,西湖由此也成为了人们心中向往的圣地。江南也在人们心中奠定了不同于北方的温婉和妩媚动人。西湖诗词不仅在古代起着诗人表达感情,抒发胸中感怀的作用,在当代,也为杭州的诗性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做着努力。杭州市井人民如今的文化生活,与留恋于茶楼瓦肆的诗人们密不可分。可以说是先人们孜孜不倦的文化创作,催生出了诗意的杭州。对于现在杭州的文化资源来说,西湖诗词的发扬不可不说是一种借鉴和思路,以西湖诗词带动整个杭州人的文化热情,培养杭州的文化气息,领略生活的诗意。

参考文献

[1]潘军.西湖诗词与杭州诗性文化[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8,03:49-51.

[2]马俊芬.宋词与苏杭[D].苏州大学,2011.

[3]刘永.江南文化的诗性精神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4]张炜,鲁冰莹.苏轼与西湖文化的东方审美情调[J].名作欣赏,2013,23:90-93.

[5]卢川.中晚明西湖诗文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6]潘军.杭州:诗意的城市[J].文艺争鸣,2011,12:99-101.

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

红楼梦与中国诗性文化

杭州西湖考察报告

杭州西湖导游词)

杭州西湖——西泠印社

杭州西湖导游词

游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导游词

杭州诗词

《西湖诗词与杭州诗性文化的研究.doc》
西湖诗词与杭州诗性文化的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