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于漪的教学艺术

2020-03-03 13:34:3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谈于漪的教学艺术

摘要:古人云:“水珠集聚成大海,经历积累成学问”,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创造了语文教坛的奇迹,这取决于她良好的素质修养和经过长期坚持,勤学苦练的本领,以及爱心的奉献和情感的驱动。

素质修养是指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或职业所具备的专业素养。一个人具有从事某项专业工作的素质,并不完全依赖于天赋,而主要是靠后天修养而成。于漪老师的课,从校内讲到校外,从上海讲到全国,她的课对于年轻一代的语文教师而言,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众所周知, 于漪老师是一位在语文教学上独具魅力的教师,除了她拥有当好教师的某些天赋之外,更主要的还是她热爱教育事业,努力耕耘,潜心研究。她是改行教语文的,一直以“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而她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发现自己在视野、知识点、课堂实际操作等存在明显的缺陷。由此, 于漪老师作了连续不断的努力,她拼命吸取知识,打好业务底子。她用数倍的功夫,从系统学习语法、汉语拼音、修辞入手,到文、史、哲广为涉猎;以中外文学史为经线,选读了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有影响的作品,力求早日摆脱知之甚少甚浅的窘境,告别孤陋寡闻,迈向知之较多较广较深的目标。“天天明灯伴着过午夜”不仅如此,她还要求自己对重要理论要反复学,进扣一点深入学,拓扩视野广泛学。她把平时学习所得写成了笔记,并完成了《学海探珠》 一书。

于老师潜心研究教材,取得使用教材带领学生学好语文的主动权。查检资料,独立分析,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一篇篇课文反复推敲、研究、把文章的脉络,篇章的构成语言的运用,作者的思路等,弄得一清如水,力求使教材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钻研一篇教材要花

10、20甚至30个小时,没有什么可供抄袭的现场的教学参考书,这就促使自己非认真读书非刻苦钻研不可。三篇、五篇、八篇、十篇、上百篇独立钻研,开始尝到了庖丁解牛的滋味。

教鲁迅先生的药 时,为了一个“着”字的读音,她查遍了所能找到的资料,最后查阅了英译本,读准了音才算放心。

以死求活,形成规范。开始教语文时,于漪老师教学用语不规范,为了提高教学用语的质量,她硬是把课堂上要说的话写成详细的教案,然后修改,用规范的书面语去改造不规范的口头用语,然后在背出来,口语化。

四十年的废寝忘食,孜孜以求,于漪老师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初衷。

于漪老师的课堂始终向外人开放,堂堂都是”示范课”“公开课”于老师的教案选早已成为全国各地语文教师的案头书,教学录像成为全国各地语文教师的观摩范例;她的学生百分之百考上大学,只要听过她上课,或者读过她的教学专着,都会从心里发出赞叹,语文课怎么会如此的有声有色,多彩多姿呢?

于漪教学艺术

于漪语文教育艺术

于漪

于漪观后感

于漪读后感

于漪《春》教学实录

于漪语文教学提炼

于漪教学智慧初探

于漪教学实录 春

于漪教学实录 晋祠

《浅谈于漪的教学艺术.doc》
浅谈于漪的教学艺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