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前培训教师职业道德

2020-03-02 20:49:2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一章 导论

1、道德的涵义: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所有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2、道德的一般本质:指道德作为一种一般社会意识形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道德的特殊本质: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人类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主要表现为:①首先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具有特殊的规范性: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道德规范只有在为人们真心诚意地接受,并转化为“内心自愿”时,才能加以遵守得到实施。②其次,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重点)。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调解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道德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的。道德作为实践精神是一种价值,是道德主体的需要同满足这种需要的对象之间的价值关系。同时,道德又不仅仅是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

3、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关系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性质;

(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4、道德的特殊本质: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范。

5、道德的基本功能:

(最重要、最突出的社会功能);(2)道德的论证功能(指道德对自己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作用,任何道德都是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要求人们以一定的善恶标准处事行事,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3)道德的教育功能(即教化作用);(4)道德的导向功能;

6、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

(1系;

(2)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

(3)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

标准;

7、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2)尽职尽责、奉献社会;(3)遵纪守法、诚实守信;(4)文明竞争、有好协作;(5)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8、职业道德的特征: (2)内容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职业性;(3)具体要求具有层次性;(4)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5)作用方式具有一定的权力强制性;

9、职业道德作用:

(2)是职业生

存的条;(3)对从业人员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4)对社会道德风尚发挥着重要作用;

10、教师职业道德(概念):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

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1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1)爱祖国,忠于人民教育事业;(2)尊重自我,

热爱学生;(3)团结协作,开拓创新;(4)严格自律,以身作则;

第二章 教育劳动和教师职业道德

1、教育劳动: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劳动,它是以脑力

2、教育劳动的特点:

有社会性);

(2)对象的特殊性(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对象

的向师性;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

(3)劳动工具和方式的特殊性(工具的特殊性,主

要是教师的个性;劳动方式的创造性;劳动过程的复杂性;劳动效果的特殊性)

(4)人际关系的特殊性(关系众多、组成复杂;网

络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 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

与其他劳动实践过程中的对象不同,他是一个有意识的,有思想的,有主动性的人。人在接受教育时是有选择的,这与消极地接受劳动者地任意加工有本质地不同。

②广大青少年既是作为教师地劳动对象(即客体)而

出现地,又是作为教育劳动地主体出现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要受自己意识的支配。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过程,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是作为主体的主动一方,接受不接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操有某种“主动权”。(主动权)

③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映在劳动过程中的反

作用特点。教师劳动对象的反作用却表现出特有的丰富的形式和复杂的程度。只有当教师的教育引起学生积极肯定的反应时,教师的要求才具有积极的价值和作用。所以教师劳动的效果、成效,不只是取决于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努力和能力。教育劳动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教师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使得教师劳动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和艰难性。 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

性。教师的劳动是自觉地、有目的地培养新的一代,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经济社会对人才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人才素质的综合化,二是要求人才的个性化并有创新的能力,三是要求人才多样化。培养青少年一代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更是当代教师劳动的重要内容。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根本在于他的活动并无固定不变

由于学生的个性、教学内容、客观条件、教师自身特点等等是千差万别的,因而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具体方式方法也是千变万化的。各级各类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规定的各种教学大纲,只为教育工作提出最一般的要求,并不能解决教学实际中碰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必须由教师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地去创造。

*教师劳动过程的创造性不仅在其规程、方式、方法上,

在教育教学内容上也必须如此。教师还是要根据知识的发展、对象的变换、条件的变化而重新安排、重新处理。在劳动过程中,教师首先必须将教学内容完全转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才能准确、流畅地教给学生。

*教育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塑造完美个性形象的艺术,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并不否定教师劳动过程中有一般的或普遍的规律存在。这里关键的是要在创造性劳动中,根据具体情况,因人、因时、因地来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律

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2)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深远;(3)调节方式更具有自觉性;

4、学习与实践教授职业道德的意义:(1)树立新型的人才观;

(2)确立民主平等的教育新观念;

(3)教师培养与职业道德建设密切相关; 第三章 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

(2)独立自主的精神(指大学作为一个法人团体不

受国家、教会及任何其他势力的控制和干预,自主地决策和处理学校内部的所有事务。但并非意味者大学完全脱离社会)(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4)开拓创新精神(一是指向科学研究;二是指向

人才培养;三是指向社会发展);(5)理性批判的精神;

2、大学精神的作用: (2)维系与凝聚作用;

(3)激励与驱动作用;(4)感染与教育作用;

3、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重要) (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 (3)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 (4)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

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的要求。

要求: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

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 (2)为人师表的原则

是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 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要求: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3)教育公正德原则

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 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

要求:坚持真理;办事公道;一视同仁。 (

4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教育人道主义等原则的重要内容和贯彻保证;

是正确处理教师间、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家长等各方面关系的要求。

要求:遵规守法;宣传法治思想,

(5)教育人道主义的原则

是处理教育活动过程中特殊人际关系的要求;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局域特殊地位。要求:尊重学生;关系学生;同不尊重学生、

第五章 高校教师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

1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2、师生关系的特点:

(2)在层次上具有差异性;

(3)在情感和角色期待上具有互动性; (4)在评价标准上具有冲突性。

3、高校师生关系矛盾冲突的原因:

(2)教育教学方式运用不当;(3)缺少必要的沟通;(4)“代沟”和“心理差距”的存在;(5)不能公平地对待学生;

(6)来自学生方面的不当行为;

4、协调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1)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2)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3)关系学生,深入了解学生;(4)严格要求,全面要求学生;

第六章 高校教师集体中的道德问题

1准则。

2、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特点:

(2)集体中的个体具有更加鲜明的独立性;

(3)集体中的个体具有价值目标和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

3、教师集体中人际矛盾产生的原因:

(2)教师之间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彼此间容易产生矛盾冲突;

(3)教师集体中的成员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所导致的矛盾冲突;

(4)由于历史的传统和当今社会生活的变化所导致的教师集体中的矛盾冲突;

4、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

只有每个教师关系集体,教师集体所确立的价值目标才可能得以有效实现。

具体实现途径:应遵守集体的纪律,爱护集体的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冲突时,自觉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2)尊重同事

教育劳动中具体体现;

尊重同事有利于良好的教师集体的形成;具体要求:尊重同一学科的教师;

尊重优秀的和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同事;尊重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不同年龄教师之间应相互尊重;领导与教师的相互尊重;

(3)团结协作

的工作积极性,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形成育人合力。

分类:维持性团结协作;发展型团结协作。

是促使教师个体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

如何开展有益竞争:竞争的手段必须合法;

教师要有一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5、调节教师集体人际关系的道德之实现: (形成教师对于集体高尚的道德情感;

提高教师在集体活动中自主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

(2)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外在条件: 第七章 高校教学工作中的道德问题性工作;

(2)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体现教师的道德水平;(3)做好教学工作是教师良好素质的体现;

2、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1)确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2)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教育和心理学知识;教师要学而不厌、锐意进取;正确的科学政治理论素养)

(3)提高教育专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把握教

材的能力;教育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改革能力;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力)

第八章 高校科研中的道德问题(2)有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3)有助于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养成;(4)有助于高校教师取得科研的成功;(5)有助于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

2、科研中的具体道德要求:

克服自卑感;防止自满情绪;反对迷信权威;正确看待失败)

(2)实事求是,治学严谨(选择研究的课题要有

科学价值;资料的收集要客观、准确全面;在研究过程中要消除主观上的偏向,尊重事实,不要先入为主;反对学术腐败。(学术腐败的表现:抄袭剽窃;伪造或拼凑包装;浮夸吹嘘,制造学术泡沫;大搞不正之风))

(3)配合协作,优势互补(增强合作意识;分工

协作;优势互补。)

(4)学术民主,提携后辈

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是学术民主的前提;开展学术讨论、争鸣是学术民主的关键;防止学术垄断是确保学术民主的保证;提携后辈。

第九章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问题

务于社会企事业单位、学术组织的兼职劳动。

2、社会服务的道德意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高速发展

的需要;

(3)加快知识向生产力的直接转化,实现“产、

学、研”一体化,实现知识增值的重要环节;

(4)有利于激发自身的职业潜能;(5)有利于促进校际学术交流;

3、高校教师社会服务应遵循的道德原则:

正确处理岗位主次关系;确立自觉的守法道德;(应尊重知识产权;

处理好法理情的关系;处理好金钱和道德的关系;按章纳税)

要主动维护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应具有人格示范的要求;

第十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自我完善,是人类主体精神的自律和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及其行为实践。

2、道德修养的意义:

(2)完善自我的需要;(3)实现现代化的需要;

(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3、师德修养的过程: (起点和前提)(2)陶冶师德情感;(催化和调节、动力)(3)磨练师德意志;(必然环节)(4)坚定师德信念;(核心问题)(5)培养师德行为和习惯;

4、师德修养的方法(中华民族传统修养方法):(1)知行合一;

(2)自省慎独;(3)好礼守节:

5、新时期师德修养的要求:(2)他律与自律的结合

义;(他律是师德修养的外在动力;自律是内在动力;师德修养重在自律)

要重视他律阶段的积淀和发展;(主动接受各种师德教育;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主动参与营造教书育人的环境)

加强师德修养要努力由他律向自律转化;(自觉内省;经常反省;努力做到慎独)突出师德实践环节;

(3)品质修炼与仪表修饰的结合 第十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1师在教育活动中的道德行为和品质的道德价值判断。

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主体是不确定的,但客体是教

制定与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具体标准;

(2)必须充分体现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特点,突出自我评价的自律作用;(3)要符合教育规律的要求;

6、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依据的新界定:“动机、实践态

第十二章 职业道德教育与教师道德成长(2)内化性原则;

(3)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4)差异性原则;(5)连贯性原则;

2、在职教师师德教育的内容:

(角色认知;角色强化)

(2)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重塑教师精神;改变传统课堂教学观念的影响)

3、在职教师师德培育的方法:

(2)注意教师教育观念向行为的转化;(3)采用榜样学习的方法;

(4)结合反面事例及时进行教育;(5)在急需教育中强化师德教育;(6)师德教育与一般道德教育相结合;(7)要坚持长期性教育;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岗前培训

重庆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

教师岗前培训

教师岗前培训

教师岗前培训《教师职业道德》网上考试用资料2

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岗前培训体会

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岗前培训教师职业道德.doc》
岗前培训教师职业道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