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良好学风促和谐班风

2020-03-03 04:52:3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以良好学风促和谐班风

——学风建设浅谈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过:“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了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可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于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形态的形成,对于个性的培养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个人认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大致应具有这样的特点:学风严谨、班风积极向上、同学团结友善、师生关系和谐平等。

其实,这样的理念相信我们在座各位都早已认识到。但问题是怎样将一个新组成的家庭经过自己四年的管理达到此目标,且越早越好呢?说实话,这个问题太大,变数太多,一言两语谁都说不清,一时半会儿谁都难做到,但大家又都一直在做。我想,这就是我们有必要相互交流相互启迪的原因吧。学校让我今天与各位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交流,并非因为我做到了,恰恰是因为去年的我困惑最多,困惑中的我在无奈中尝试了很多,所以心得体会也很多,效果变化在学生身上也体现了一些,当然有好有坏。所以,我的体会比较真切而新鲜罢了。

我想先引用09年暑期我的“新学期工作计划”中的片段,让大家了解一下我班预备这一年结束时的状态以及我当时的一些思考。

总体归纳,现在我班的主要特点有:

1、一日行规的基本习惯已养成。

2、参与各项活动的热情高涨。

3、班级缺少一批各方面都堪称表率的“领头羊”。

4、与行规习惯的进步相比,学习习惯就成了我班的最大弱势。 (1)课堂上听课效率差,习惯自由散漫;课后作业完成速度慢、质量低,最关键是常常交不齐。除了一两个小学就长期无良好学习习惯的外,还有大批同学都出现过不该出现的各类学习习惯问题,甚至包括大部分班干。因而,班里虽有一些智力较好的孩子,但因为心智的不成熟、习惯的散漫,最终各科成绩都受影响。

(2)第二学期随着班级管理新模式的启动,班干的自身规范有了进步,班级的整体气氛略显沉稳,期末考试班级成绩就有了明显进步,这也说明学习方面的管理还有较大空间,潜力还可挖掘。

具体举措有:

1、继续推进“班级网络化表格管理”模式。(发展严谨、创造的班级内涵。)

3、加大对班干的培养、管理力度。(发展积累、坚持、团结、严谨的班级内涵。)

4、迎难而上,强化学风促进班风。(发展积累、坚持、团结、严谨的内涵。)

(1)在上学期学习“一帮一”的4对基础上,扩大帮扶组合面,加大对帮扶先进组合的宣传奖励力度,形成浓厚的帮助、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

(2)语数外三学科各设2各课代表,分工更具体,便于和任课老师的交流配合,力争消灭作业不交未做情况,提高作业正确率。

(3)利用班会课请学习方面较为突出的同学就某方面介绍学习经验和心得,启迪一些学习不得法或缺少好习惯的同学。计划以这方面内容为主题,尝试开一次高质量的规范的主题班会课,作为对上次家长开放日班会课一些问题的探索。

本来,学生的首要任务应是“学会学习”,但正如大家刚刚所看到的,我们班经过一年的艰难成长,最后剩下的最大“病患”恰是“学习”,而关键又在学习习惯。所以,我决心以“学风建设”为抓手,促进班风建设,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宽容博爱,求实求真”。在这样的风气影响下,学生才能逐渐养成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品质,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而不是消极被动地汲取知识,掌握技能,从而形成同学积极向上、团结友善、师生关系和谐的良好班风。

开学初我就在全班解读我的工作计划,并强调本学期我班的主要奋斗目标就是将学习抓上去,而这个目标是建立在我班一年来的发展现状和未来三年的中考目标之上的,所谓“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这个“高度”又让我们意识到“广度”,即要“着眼各学科”,甚至是副科的有效积淀和拓展。这样先使所有同学在心理上形成了一个追求共识:语、数、外要齐头并进;副科要认真对待。

但所有理念共识最终都要落实到一个“深度”上,即要“挖出根源点,抓在细微处”,这也与我班贯穿四年的班级文化内涵“关注细节,积累点滴”相吻合。然后,在这三个“度”的指导思想下,根据暑期计划,我们主要抓以下五个方面:

一、在时间利用上制定条令,强制性地养成好习惯。 (具体见班级细则)

这些规定看起来有些“摧残”孩子,甚至有些按规定讲就是“违规”的。但每当邬老师表扬他们早晨听写成绩好、课代表被朱老师表扬作业收得及时、放学时大家心安理得地拎起书包就回家时,孩子们都很开心,他们也体会到了“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快乐和放松。这一刻,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彼此都能感受到。

二、我不止一次跟学生们分析,时间上的规定其实是为作业的及时收缴、背默的从容冷静、订正回家的及时、完成作业的静心服务的。但这一切的根本点还是要立足于课堂的听课效率。我们班最糟的恰是这一点,“千姿百态”的坐姿、手脚不停地拆装文具、两眼发直地愣神、偷偷摸摸地看书„„总之,“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所以,狠抓课堂效率就是我们的“重攻对象”。

(具体见班级细则)

课堂听课习惯的纠正,除了靠该科老师外(比如老邬的“辣手摧花”效果老好,但不是咱们都做得到的),最得力的助手还是“班干领头羊”们的榜样作用和监督带动。正因为预备一年中缺少这样的“正气群体”,所以我管得焦头烂额也收效甚微。这学期,随着他们心智的成长和新班委班子的竞争考评机制出台,我总算好好利用了他们来当“耳目”监控课堂学习习惯。从各科老师反映来看,进步还是较为明显的。相信当同学们尝到了好习惯带来成绩分数上的甜头时,他们也会同时发现:班委管同学是尽了自己的职责,但大家也收获了学习的进步。这样的干群双赢不也是一种和谐吗?

三、现实地说,每个班都会有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虽然造成困难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殊途同归”,最终结果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所以,第三步就是制定公布“帮扶组合”,对日常作业和期中、期末考分别进行考评总结,给予双方很大的奖励措施。期末复习前夕,我还绞尽脑汁将几对“组合”的位置都调整到同桌或前后,更便于学习上的帮助督促。这样使部分“老大难”同学学有目标,难有帮手,逐渐对学习充满信心,班级成员关系更密切和谐,这对良好学风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具体见班级细则)

期末考试中,被帮扶的几个同学进步明显。全班语文、数学都消灭了“不及格”,年级后十的席位终于从5\\6个降到了3个,年级前十也保持了3个,因此我班期末三门总分首次位列年级第一„„最让我高兴的是,他们几个原本被同学们看不起的“差生 ”现在越来越得到了同学们的尊重与关心。哪怕我一次默写报出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有进步,大家都会自发地鼓掌,有时还会提议我给他们加点进步分吧。试想,那几个同学怎么会不觉得自己的学习已不是个人的事而是所有老师同学都关心的事呢?他们又怎能不多一点动力和快乐去努力呢?和谐常常就在这一刻流动在班级成员心间了。

四、有制度有措施就要有反馈和调整,而这些除了班主任外,必须依靠各学科尤其是数、英两位老师的配合。因而,密切与科任老师的交流,引导学生尤其课代表与本学科老师配合好、沟通好就尤为重要。作为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我要想让学生做到,自己就要以身作则。所以,每天的时间分配,先英、再数、再语的顺序我首先公布;基本每次数学、英语测验我都要在班中进行点评总结;所有副科课代表的选拔都严格模拟“推优”程序进行;小组长、各科课代表工作职责由专管学习的副班长进行培训;副科作业若得到该科老师表扬或批评就有及时的加扣分;不管何时,副科不许迟到或擅自不去,有事一定要自己当面请假等等。我认为,这些看似小节的习惯其实是良好学习习惯真正养成的检验标准。也是搭起学生与各位任课老师间平等和谐关系的桥梁。

(具体见班级细则)

五、在个别学习习惯极差的学生身上,有时需要有针对性地“各个击破”,甚至需要联合数英两位老师与其家长一起进行“围剿”。我曾与邬老师合作约见王富麟家长,对其基本不写作业的习惯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也与朱老师联合对数学较好的吴昊课堂做小动作的坏习惯与其家长不断反馈督促;还有我们三人分别对陈子逸、王靖宇、李君翔的听课、作业等坏习惯三番五次地批评纠正,我还把我们三人的共同意见及时反馈几个家长,争取到了家长的合力监督,不管是陈子逸爸爸经常发来的邮件探讨还是王靖宇妈妈半月一次的短信询问。在对以上几位同学学习习惯的纠偏过程中,家长与老师的交流多了;对老师的理解深了,对老师的感激强了。这是因为,他们和孩子都看到了随着习惯的改变而有所提高的学习成绩和行为品质,家校的相互配合使和谐的关系最终体现到了孩子的进步中。

以上五点,是我班本学期重抓学习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从中不难看出,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获得成绩的提高是离不开遵守纪律的意识、班级纪律的管理的,这两者密不可分。只有严格遵守纪律,才能保证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才能使良好学风顺利形成;同时又可促进班级形成更浓厚的和谐气氛。正如当代作家孙犁在一篇作品中所写:“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事物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即,只有在好的环境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才能发挥极致,呈现出最美丽、最动人的一面。我想,我心中的目标,也就是使我们班的每个孩子都能在班级环境中展现他们自身最大的潜能,获取对自己而言最好的中考成绩,甚至还有——一生中最难忘的四年成长记忆!

以良好教风带学风,以良好的学风促教风

抓学风 促班风

抓班风,促学风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以学风促班风

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

如何抓班风促学风

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全文]

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从我做起

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

如何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

《以良好学风促和谐班风.doc》
以良好学风促和谐班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