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初步,部分文献综述

2020-03-01 21:26:0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基于“认知论”的《城市规划初步》教学改革实践

周骏1(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3 1001 4)

:对于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应当在低年级尽早的开设基础性专业入门课程。城市规划初步课程在内容组织上,一方面需要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全面覆盖性和相对完整性,另一方面还应特别注重专业的突出社会实践性和响应社会需求的动态变化性。从实践出发,基于“认知论”的城市规划初步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自行学习的内在动力,为将来中高年级的专业化学习奠定基础。

周骏.基于“认知论”的《城市规划初步》教学改革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2,23:164.

以需求为导向的《城市规划初步》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高成全(河南城建学院城市规划与建筑系,河南平顶山

467036)

摘 要:基于社会对规划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针对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以河南城建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教学培养为具体的研究对象,探讨城市规划专业基础课程《城市规划初步》的教学模式。

高成全.以需求为导向的《城市规划初步》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213-214.《城市规划初步》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王丹( 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南阳473004)

摘要:《城市规划初步》是城市规划专业的基础必修课。通过分析城市规划初步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教 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程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城市规划初步》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办法,以求更好地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城市规划初步》课程属于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阶段,如何做好这门课的课程教学工作一直是规划专业教师探讨的话题。在教学中,应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及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结合中国的国情,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基础,因材施教,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从以教师为中心、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观转变; 在推进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应重视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积极探索城市规划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和途径。

王丹.《城市规划初步》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2,06:23-24.

城市规划专业新生体验式教育教学

实践改革探讨——《城市规划初步》教学改革探讨

应云仙

陈玉娟

张静莹

《城市规划初步》是开启规划专业新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先导课程,对其今后其他专业课程学习有重要的启蒙作用。通过注重体验性和参与性的教学实践改革,区别城市规划与建筑学两个专业的不同,快速积累对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学习相关专业的兴趣和动力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该文通过三大教学模块的设置,在理论教学基础上注入讨论式教学、方案解析教学、课外教学以及自主式教学等方式和环节,形成具有高度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教学方案,以期为相关院校的《城市规划初步》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应云仙,陈玉娟,张静莹.城市规划专业新生体验式教育教学实践改革探讨——《城市规划初步》教学改革探讨[J].华中建筑,2013,07:184-187. 城市规划初步教学改革实践

□ 吴怡音,雒建利

城市规划初步教学正处在一个探索阶段,其以城市认知实践为主,以理论教学为辅,将手绘练习作为一种思考和学习的手段,采用城市认知、手绘练习、理论教学三位一体的发现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自行学习的内在动力。

吴怡音,雒建利.城市规划初步教学改革实践[J].规划师,2006,08:62-64.

城市规划低年级教学改革及专业课课程体系构建

段德罡 白宁 吴锋 孙婕

各学校应该根据办学条件、相关专业开设情况、师资情况、生源情况乃至其他地域环境特征等因素综合考虑如何进行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专业设计类基础课程的教学。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城市规划专业是一个社会性极强的专业,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要随着社会、经济等外围环境因素的变化而与时俱进。

段德罡,段德罡,白宁,吴锋,孙婕.城市规划低年级教学改革及专业课课程体系建构[J].建筑与文化,2009,01:50-53.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课外专业素质训练的思考

文/白宁 段德罡

通过课外作业来补充与强化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专业素质训练,是我校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课外作业、假期作业、以及课外延伸阅读等课外训练环节,有效解决了城市规划专业知识面宽广和课内学时紧张的矛盾,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自学的能力,使学生通过持之以恒的专业练习得到专业素质的显著提高。

课外训练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保障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城市规划专业博大精深,需要充分运用好课内外时间;此外,由于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的学习与实践内容牵涉很多技能训练,必须靠长期不懈的练习才能达到专业要求。学生在习惯于课外与假期完成一定量的课外训练作业之后,能自觉养成坚持、自主的学习习惯,能持之以恒地为提高专业素质而努力。 白宁,段德罡.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课外专业素质训练的思考[J].建筑与文化,2010,03:68-69.

案例教学在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中的思考与应用

文/张晓荣 段德罡 白宁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仅够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得鱼。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人类知识不断膨胀和更新,靠生硬灌输和被动接受的学习永远也赶不上科学的飞速发展,只有提高了发现——分析——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思考,才具备了“渔”的能力。在这种教育理念下,符合新时代特征和教学需求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呼之欲出。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必须促进低年级学生规划理论知识的迅速拓展,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奠定科学的城市规划思维方式。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划思维,使学生养成自主思考和进行知识探索的习惯,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需注意的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潜在影响,以及城市规划专业本身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案例教学在低年级教学中的应用还处在探索和努力阶段,需要在案例选择的恰当性、讨论形式的丰富性、参与者角色定位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与不断完善。

张晓荣,段德罡,白宁.案例教学在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中的思考与应用[J].建筑与文化,2009,12:80-81.城市规划专业技能基础教学

—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2)

文/王侠 王璟 杨蕊

对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而言, 技能的训练至关重要, 是学习城市规划专业的基础和前提。但是新的形势下, 专业技能基础教育绝不仅仅掌握几种专业工具、会画漂亮的专业图纸、会做精致的模型就可以了, 必须是在系统、完善课程体系构建下的专业技能基础训练,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为专业学习打下扎实基础的目的。

王侠,王琛,杨蕊.城市规划专业技能基础教学——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2)[J].建筑与文化,2009,Z1:38-41.城市规划专业设计思维教学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3 ) 文/ 白宁.杨蕊 谢晖

城市规划专业设计思维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情神的规划人才的实践教学环节, 将设计思维教学纳入到城市规划专业初步教学中, 并在各个环节以多种教学手段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逻辑分析能力

社会文化的洞察力

全面整体的认识能力以及实际潜在的设计能力, 是我们近几年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及创新点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们体会到设计思维训练对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拓展其设计能力

发展创造潜能, 具有切实的作用

经过三年的教改实践, 坚定了我们继续深化设计思维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信心

学科发展是无止境的, 我们的教学实践也将不断的发展与完善。

白宁,杨蕊,谢晖.城市规划专业设计思维教学——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3)[J].建筑与文化,2009,Z1:44-46.城市规划思维方式建构

—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4 ) 文/ 段德罡 王侠 张晓荣

在“站点转移” 的教改理念下, 城市规划的低年级基础教学调整为5 个学期, 前后共铸要完成城市规划设计初步、城市规划思维训练、城市规划设计基础I、城市规划设计基础II、城市规划设计基础.五部分教学内容。城市规划思维训练课程是整个低年级教学改革的核心, 在第一学年技能基础、设计思维基础训练之后开设.是建构城市规划思维、有效开展专业前期教育为目的课程。该课程将结合数字与城市空间、城市认识论初步、城市规划社会调查方法初步、城市子系统规划初步、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初步等教学环节.有效促进低年级学生规划理论知识的迅速拓展.建立理性视角下对城市规划内涵和本质的思考,使学生初步其备认识城市、发现城市问题、解决城市问题的能力。该课程是后续规划专业课程的思维基础, 旨在将整体、系统的规划思维方法贯穿干低年级教学之中, 同时, 规划思维在低年级的趁构也为高年级规划专业教学的顺利展开其定了坚实的基础。 段德罡,王侠,张晓荣.城市规划思维方式建构——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4)[J].建筑与文化,2009,05:40-42.建筑设计启蒙教学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5)

文 / 杨蕊 白宁 谢晖

建筑设计是难以言传的,但建筑教育的天然要求则需要将设计过程描述并传达出来——这是建筑教育面临的一个问题。对于学生而言,相当多的建筑学或城市规划专业的新生在大学里会受到一种冲击——他们将要置身于一个全然不同的新世界,在短短的一两年里,不得不经历重要的转化——由高中阶段的逻辑思维方式转向以视觉思考为核心的领域,再转向对功能、技术、经济等要素的综合权衡。我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启蒙教学围绕两个课题展开:城市规划管理条件下的建筑设计和建筑计划之下的建筑设计,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扩展了外延的建筑设计,了解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理解建筑设计的本质。经过系列调研、分析之后,当学生进入到具体的建筑方案设计时,仍需学习掌握建筑空间的创造方法。本文从上述两个教学环节中的建筑方案设计角度展开设计启蒙教学的讨论。

建筑设计的世界是精彩丰富的,就像许多著名建筑师向我们展示的那样:设计作品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思路与解决途径;而建筑设计的道路同样又是艰苦的,建筑设计启蒙教学对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而言,将起到的作用更多在于入门引导与方法教育,帮学生建立起一个清晰的建筑设计的基本框架,但要形成一套有特点的、自己熟练运用的设计方法还得依靠学生接下来不断努力刻苦的学习总结得来。本篇文章对于建筑设计启蒙教学方法的探讨也将在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得到检验。

杨蕊,白宁,谢晖.建筑设计启蒙教学——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5)[J].建筑与文化,2009,10:61-63.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教学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5)

文/白 宁 段德罡 徐 岚

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系统调整了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为更系统的展开专业基础教学,压缩了建筑设计教学的学时及内容,引入城市规划管理条件、建筑计划等概念,强调以“方法论”取代“类型学”的建筑设计教学。该教学改革迄今已实践了三届学生,从教学效果来看,在培养学生建立客观理性分析问题的方法与习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实质和根源、变被动设计为主动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效果。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研究内容将在后续的专栏文章中专题阐述。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教育在很多问题上值得深入探讨,希望通过本系列文章的抛砖引玉,引起对我国各高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教学的进一步思考。

白宁,段德罡,徐岚.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教学——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5)[J].建筑与文化,2009,08:64-67.建筑计划下的建筑设计教学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5)

文 / 白宁 杨蕊 蔡忠原

建筑计划下的建筑设计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中的中间环节,它后续于专业初步、规划思维、以及城市规划管理下的建筑设计课程——城市规划管理下的建筑设计与建筑计划下的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启蒙教学的两大核心,而在本课程之后,将进入建筑设计方法——建筑设计强化教学阶段。本文将介绍建筑计划下的建筑设计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探讨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教学方法。

建筑计划下的建筑设计教学是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的重要启蒙环节之一。其教改的核心内容是在设计之前增加了前期策划与建筑设计任务书的制定,教师不是简单地提供建筑单体任务书和各项指标,而是创造条件,使学生在深入了解背景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建筑设计的本质与目标;通过调研和资料收集研究,学习建筑设计指标的确定与测算以及建筑设计任务书的制定方法。“授之以渔,胜于授之以鱼”,本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寻找背景资料和理论支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

白宁,杨蕊,蔡忠原.建筑计划下的建筑设计教学——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5)[J].建筑与文化,2009,10:57-60.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的探索

岳邦瑞, 段德罡

多年来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的教学等同于建筑学专业低年级的教学, 造成了学生对高年级城市规划专业课阶段的学习难以适应。针对这一问题的根源, 分析了城市规划与建筑学专业的不同特点, 提出了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的措施, 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我们认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 首先可以渗透理性的分析方法、如城市规划的设计程序和基本方法;其次可以渗透一些城市规划专业中的常用术语的涵义, 如结构、系统、观念、目标、原则、方法、途径、赋形等; 最后可以涉及到规划意识、规划观等重大问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应该注意把规划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与教学结合起来,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一) 从基地分析入手培养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

( 二) 强调方法, 灌输以“方向——方法——方案循环往复“的系统规划设计方法 ( 三) 倡导自学, 合理借鉴研究生培养方式

在本文的最后, 作为推进教学改革的主要动力之一, 教师的责任也必须被提及。相比过去, 教改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我们认为在讲授课方面, 教师备课要做到“懂、透、化“( 搞懂知识, 吃透教材, 化书本知识为自己知识再二度转化为学生知识) , 讲课要做到”精、细美“( 精讲精练, 细致设计, 用美的力量令学生动情、晓理、益智) , [ 5] 力求讲出真味、趣味、风味、余味, 乃至令人回味无穷。在辅导课方面, 应该紧紧围绕对规划学生”重理”思维的培养, 引导学生对规划设计对象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多手段、多因素的研究和探讨。

岳邦瑞,段德罡.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6,03:71-73.

基于学科导向与办学背景的探索

——城市规划低年级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构建

段德罡 白 宁 王 瑾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城市规划学科内涵的发展和变化,脱胎于建筑学的城市规划专业教育面临诸多困境,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专业基础教育对于学生未来学习和面对城市规划工作时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走向具有决定性作用。本文在提出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的建构需要遵循的客观规律基础上,依据低年级专业基础教学的目标搭建关系密切的三个教学阶段,并通过围绕着专业能力培养的四条主线贯穿各阶段,构建既符合我国当前学科发展特点,又适应我国城市规划专业办学背景的低年级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

段德罡,白宁,王瑾.基于学科导向与办学背景的探索——城市规划低年级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构建[J].城市规划,2010,09:17-21+27.空间体验教学在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设计课中的应用探索

张军 殷青

空间体验式教学作为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方法,在低年级设计课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探讨,提出面向低年级设计课的空间体验教学,并对软件模拟、模型制作、草图绘制、空间调研等空间体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阐释,进一步指出其对学生空间创作能力与思维培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张军,殷青.空间体验教学在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设计课中的应用探索[J].大家,2012,01:214-215

建筑设计与场地支持——建筑设计方法教学环节1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6)

文 / 徐岚 蔡忠原 段德罡 Xu Lan Cai Zhongyuan Duan Degang “建筑设计与场地支持”是《建筑设计基础三》课程中的第一环节,作为建筑设计方法课程的重要基础内容,本环节重点讲授场地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理解场地是一切建筑活动的起点和终点,认识到建筑是在从场地到场所的转化过程中产生,理解场地也是理解建筑的必要前提1。(1.刘晓光,柯蕾.建筑的场地•场地的建筑[J].北京规划建设,2003(2))

建筑的产生过程复杂、多变,其结果也并无定势,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从场地出发寻找建筑的形式,是一种较为接近本质的做法,认真挖掘每一块场地的特性,对建筑设计将大有裨益。以场地作为建筑设计学习的切入点,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场地特性的方法,寻求建筑与场地对话的途径,建立场地和建筑有机相融的设计观。使建筑设计的基本问题进一步明晰,也更符合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专业特点,利于后续学习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从“类型”到“切片”——建筑设计方法论教育的探讨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6) 文 / 吴锋 段德罡 白宁

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使得以前低年级如同建筑学一样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间的压缩,规划专业思想渗透的前置,都使得规划专业建筑设计学习变得越来越紧张。三年级第一学期的建筑设计教学作为唯一个纯粹的建筑设计教学时间段,如何在“站点”转移教学体系调整下,利用好这一宝贵的时间段,是教学组反复多轮讨论后的一种尝试,目前该教学改革仅完成了一届,本文即是在整理学生反馈意见基础上完成的一个整理与总结,期望在第二届教学中能够更进一步得到认可与充实 行为需求与空间支持——建筑设计方法教学环节2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6) 文/蔡忠原 段德罡 徐 岚

“行为需求与空间支持”是城市规划专业三年级《建筑设计基础三》课程的第二个环节,位于“建筑设计与场地设计支持”内容之后。本环节是应对城市规划专业有限的建筑设计学时而采取的特定的强化训练方法,是一种理性逻辑化的建筑教育方式,以“揭示建筑设计的实质”取代过去的“悟道式”的建筑设计学习方法。

强调行为需求的空间设计教学抓住了建筑设计的本质问题,通过这一环节内容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功能”以及“以人为本”的含义,同时将人的行为需求和空间功能有机结合起来。“行为需求和空间支持”教学环节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强化了学生的行为与空间概念,在已实践了两届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空间建造与结构支持——建筑设计方法教学环节3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6) 文/谢 晖 吴 锋 杨 蕊

空间的建造都需要有结构的支持,建筑结构形式的选择对建筑空间、形式产生着重要影响;对建筑结构知识的把握、对结构与建筑设计关系的理解,对学生学习建筑设计有很大作用。建筑结构涉及诸多概念、原理与技术,在“切片式”教学中,将在较短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学习掌握结构对空间形成的基础作用,并利用结构知识对空间的塑造进行创造性的探索与实践。

建筑建造与材料支持——建筑设计方法教学环节4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6) 文/白 宁 张晓荣 蔡忠原

“建筑建造与材料支持”是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建筑设计教学环节,它不仅引起学生对材料与构造的足够重视,也使学生在对材料以及构造的学习、解析以及建筑的实体搭建的过程中,切切实实建立起了运用建筑材料语言以及不同的构造方式达到创新目的的设计意识,体会到实际搭建与方案设计之间的距离与关系。这个环节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了“方法论”教学的意义,也从中学得了一种与以往的设计经验不同的学习研究方法与设计方法还获得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与创造源泉。这种教学方法与内容目前已进行了两届,在每一次教学过程中,教师总能获得新的发现与经验体会,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会进一步深入与调整,以期形成一套成熟的“方法论”建筑设计教学方法。

视觉意向与形式支持——建筑设计方法教学节5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6)

文/谢 晖 杨 蕊 蔡忠原

视觉是衡量形式的重要标准。在城市规划专业建筑形式教学环节中,将视觉认知与建筑形式创造相结合,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从视觉整体去把握建筑形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规划学生迅速地把握建筑造型设计的核心,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的建筑造型设计方法

吴锋,段德罡,白宁.从“类型”到“切片”——建筑设计方法论教育的探讨——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6)[J].建筑与文化,2009,10:64-66.徐岚,蔡忠原,段德罡.建筑设计与场地支持——建筑设计方法教学环节1——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6)[J].建筑与文化,2009,10:67-69.蔡忠原,段德罡,徐岚.行为需求与空间支持——建筑设计方法教学环节2——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6)[J].建筑与文化,2009,11:72-73.谢晖,吴锋,杨蕊.空间建造与结构支持——建筑设计方法教学环节3——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6)[J].建筑与文化,2009,11:74-75.白宁,张晓荣,蔡忠原.建筑建造与材料支持——建筑设计方法教学环节4——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6)[J].建筑与文化,2009,11:76-77.谢晖,杨蕊,蔡忠原.视觉意向与形式支持——建筑设计方法教学环节5——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6)[J].建筑与文化,2009,12:82-83.

文献综述(国外部分

文献综述部分写作要求

社区党建文献综述部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城市规划初步,部分文献综述.doc》
城市规划初步,部分文献综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