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村考察学习报告

2020-03-02 09:42:0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袁家村考察学习报告

一、袁家村基本概况

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位于举世闻名的唐盛世皇帝——唐太宗李世民陵山下,处在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312国道、福银高速、陇海铁路近在咫尺,107省道、关中大环线、礼泉旅游大道、唐昭陵旅游专线均从附近经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总面积800亩,其中耕地面积620亩,现有村民200多人。该村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主要打造关中风情观光旅游、地域特色小吃、绿色果园采摘、会议餐饮接待、秦腔文化传播、户外体验活动等特色项目,是目前全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

二、交通区位分析:

袁家村附近机场高速、武银高速、312国道、107省道、关中环线等道路密布,交通发达,西安至礼泉、西安至袁家村、咸阳至袁家村的客运大巴发车频率高,游客无论是成大巴还是自驾游,都很便利。袁家村位于咸阳市礼泉县,距离咸阳国际机场较近,空运便利,有利于吸引国际旅客前来观光体验。

三、袁家村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1)历史背景

根据查询袁家村党支部书记郭裕禄的资料发现,在过去袁家村是礼泉县出了名的贫穷村,群众大部分是河南、山东等地迁居而来,全村姓三派,人心涣散,生活十分贫困。郭裕禄上任后的就开展了积肥、整地、打井、办副业的创业四步曲。从改土造田开始,把原来的506块山坡地,人称“三跑田”(跑土、跑水、跑肥),通过大改大建、打井挖渠,整修为64大块“三保”田(保土、保水、保肥),将井灌发展喷灌水利化。经过这一系列农业调节,袁家村初步呈现了树林成网,梯田成方,渠道纵横喷灌的如雨的田园风光。通过自力更生,先土后洋,土洋结合,由小到大,边建设,边生产的建设方针。千方百计筹集资金,1983年投资70万元,建成了一座年产1万吨的水泥厂,当年投产,当年创利30万元,1986年持改扩建为5万吨,到1990年其产值一直稳定在了80万元左右,占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的56%,成为村上的支柱产业。1988年村“农工商公司”成立后,制定出“内引外联,借船出海,创办扩建,滚动发展”的方略,使村办工业呈现出好势头。1990年,先后投资460万元,建起了硅铁厂、印刷厂等一批小型企业,围绕村材业的崛起,引发出运输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兴旺。成立起汽车运输队和建筑队,办起了商业服务部,使工、商、建、运、服得到全面发展。

村办企业的突起,使群众个人收入猛增,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同时也为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和农业的现代化生产提供了条件,加强了农业的地位。粮食单产稳定在800公斤以上, 总产15万公斤。村上又兴办了一个25亩的园林场,培育花卉苗木几十种,为发展林业和绿化、美化村庄服务。1990年集体栽植果园115亩,92年按人划拨土地栽植家庭果园,实行户栽村管双层经营体制。这样以来,一个农工商并举,相互连结,相互服务的良性产业结构迅速确定起来,全村90%以上的劳力转移到第

二、三产业中来,工农业产值比重发生变化,农业仅占0.5%,工商业则占99.5%,袁家村开始从传统农业跨入了现代农业的新阶段。

早在1987年,郭裕禄率领本村农民代表应邀赴德国考察访问,耳闻目睹了德国农民的衣食住行,深知与人家的差距。1992年10月,郭裕禄参加了党的十四大后,研究讨论袁家村今后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提出站在村头看世界,立足袁家想市场,走出礼泉,走向全国,赶上或超过德国农民的生活水平。 (2)发展现状

根据历史背景和与当地村民沟通发现袁家村经历过三次转型,从过去的穷村,转型到全省农业的标杆,再转型发展到乡镇集团企业。从2007年起,村上在专家学者的建议下,确立了打造“关中印象体验地”发展规划。规模逐渐发展越来越大,进行一系列改革之后,成立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9月,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正式开业,最早只办了5家农家乐,几间作坊。通过到丽江平遥等地考察学习后,从短短的一条街做起,也就是现在的“康庄老街”。为了让景点环境更丰富,村里经常派人去其他具有古色古韵的地方学习,尽量做到原汁原味的学习并吸收借鉴。袁家村位于关中位置。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一般认为西有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在关中见到各个地方的特色并不意外,因为这里是四关之中,文化融合并存的地方,所以什么地方的特色都有就是它的特色。

四、参考案例 1.地道民俗文化

袁家村突出本土独特文化元素。景区内精心布置的磨台、牛车、石器、原木门窗和器具等农村生活物件。屋子的陈设基本参照明清时期的风格特色,突出原生态和本真面貌。古老的戏台、独特的秦腔、历经风雨的石壁、楹联匾牌,文气浓郁,底蕴丰厚。走在街上可以听到地道的关中口音、看到关中地道的居民、欣赏到地道的民居街市。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和厚重淳朴的民俗文化氛围将村落打造成魅力独具的民俗文化景区,为旅游注入了文化之魂,成为对游客的核心吸引力。

2.地道的传统美食

观察当地的业态配置可以发现,关中美食是其中最具能量的引爆点。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称之为“关中民俗美食博物馆”或“舌尖上的关中”。美食一条街上每家店铺的经营范围几乎不重叠,一店一品,每家一个特色,和谐共处,产生集聚优势。店铺不仅色、香、味撩人,其完全开放式的制作过程,类似民俗文化展示,给人以感官和精神的双重享受。共同营造出浓浓的关中风情和生活气息,对游客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甚至对灶台的大小、位置和设计风格都严格把控,以保证情景体验的原汁原味。

3.参与体验性强

当地再现传统关中建筑风格的手工作坊街,将关中民间作坊的传统制作工艺,现场展现给游客。在此生产的油泼辣子、油、醪糟、面粉、醋、豆腐、棉布都很畅销。在传统作坊里,游客们可以亲身体会到生产生活的过程,自然而然的熟识区域民俗文化,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游客的参与度和忠诚度。

4.科学的规划与设计

由专业团队编制总体规划、专业规划,用规划定位景区特色,用规划明确重点发展方向。发展之初就通过系统规划和专家学者的充分论证,严格规划控制,确定发展以关中文化旅游为主题的民俗旅游项目。规划在旅游项目上延展为体现关中生产生活方式的作坊参与性活动,体现关中饮食文化的食街商贸活动、集休闲度假饮食为一体的仿古乡村院落农家乐、展现田园风光的果园采摘、烧烤垂钓及以娱乐运动为主的游乐场等;在景观规划设计上根据旅游项目延展为承载关中生产作坊及饮食商贸的具有关中地域特色的古民居建筑及街市、具有古民居特色的农家聚落及乡土特色的活动场所。在建筑设计和微景观打造上做足功夫。袁家村的民居建筑景观集中分布在关中印象体验区、正街农家乐区和关中四合院区。其中关中印象体验区为了复原明清时期兴盛的民间作坊和贸易文化的原始街市及建筑形态,大部分民居建筑都是利用古民居的建筑原材料和建筑构件重新复原修造,按照关中民居形制,营造关中民居氛围及民俗文化氛围。美食、创意商品、主题酒吧、老作坊排列两侧。交通尺度紧凑,商业界面丰富,广场空间疏散有度,民俗元素丰富。把仅有百十亩的巷弄空间,设计出让人走不尽的感觉,体验到浓郁的民俗风情。 5.文化融合

袁家村有很多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快要被人们遗忘的传统文化变得年轻、有活力、生气勃勃起来,各种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相得益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袁家村在我看来就是相互成就的关系。这里有百年以上的老房子,一砖一瓦有收集来的,或刻意打磨造假仿古。这里没有重复的经营项目,每一间都独具特色。例如传统特色茶馆和麻将馆,游客在这里听书,品茶,打牌来消磨时间,传统的手工作坊,手工制作土特产,工艺品。特色小吃也是保持原汁原味。例如一定是长沙人做长沙小吃,回民做回民小吃,本地人做当地小吃,不允许外人雇几个员工来做生意的行为发生。还有艺术长廊给艺术院校的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将音乐,美术,陶艺,手工等融合到古香古色的街道中。酒吧文化街也独具文艺气息,环境比较原生态,音乐比较个性或是本地歌手原创。游客围着聊天或是听唱、小酌,与五湖四海的游客聊天。传统与现代相交,艺术与民俗相融。既能领略特色民风小吃的大快朵颐,又能体验远离喧嚣的悠然自得。闹中取静,让人流连忘返。

三、旅游休闲村落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在生活节奏快速化、闲暇时间较短的都市人群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开始更多的选择前往距离较短并且景色宜人或者乡土文化氛围浓郁的乡村来达到休闲的目的。从而导致短途的旅游型休闲村落成为一种普遍的旅游游憩目的地。在市场促使下,一些城市外延的乡村聚落,积极的开发休闲村,以期取得适当的经济回报。在规划和开发的过程中,以村落大背景为依托的开发模式逐渐形成以下几种类型: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的“农家乐”;自然环境优良的生态村落;具有典型民俗文化的民俗村落;拥有大量古建筑群的古村落以及农事体验型村落等类型。由于一些村落在项目开发和景观规划上存在复制性,在人们膨胀的好奇心下,逐渐衰退。相反一些村落有良好的规划设计,开发和规划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逐渐形成独特的乡村意象和品牌效益,从而兴盛不衰。

五、袁家村设计分析

袁家村在规划设计初期,由规划公司统一规划设计,根据其所处的地理区位优势,确定了以昭陵旅游景点为辐射圈,以关中民俗休闲体验为楔入点的设计思想。以西安市关注民俗文化人群为主要目标人群,其中包括旅游团体、家庭和学生群体等;以西安市为集散地的外地旅游者,包括国内旅游者和入境旅游者为辅的市场目标人群设计定位,确立了以关中民俗聚落生活文化特色为主题的乡村主题意象。

在主题意象营造过程中,在旅游项目上延展为体现关中生产生活方式的作坊参与性活动,体现关中饮食文化的食街商贸活动、集休闲度假饮食为一体的仿古乡村院落农家乐、展现田园风光的果园采摘、烧烤垂钓及以娱乐运动为主的游乐场等;在景观规划设计上根据旅游项目延展为承载关中生产作坊及饮食商贸的具有关中地域特色的古民居建筑及街市、具有古民居特色的农家聚落及乡土特色的活动场所。

空间区域划分图空间区域划分图

1.空间区域划分

袁家村确立了设计定位和开发主题后,拓展村域住宅土地面积,开拓空间结构尺度,逐步形成了以道路为界限分割的几个休闲区域。以关中印象体验区为核心,娱乐区块半围合式外延地块发展方式。这种布局结构明了,村容井然有序。同时从景观角度上来看,关中印象体验区因其主要是由关中生产生活及饮食商贸等人文景观要素成,而欧式田园果林休闲区及垂钓区主要是由自然景观要素组成,从而形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协调共生的发展趋势。

2.空间景观解读

景观主要涵盖了民居建筑、道路、导视系统、植物、景观小品等。在规划设计时,应围绕目标主题思想进行分析设计,而达到良好的空间效果。场所空间是反应地方特色人居文化的主要物质载体,村落的场所空间。

3.民居建筑景观设计

民居建筑是满足人们基本生活的服务设施,它在整体规划设计中占很大的比例,并具有很高的地域特色,作为供旅游的一种特色文化休闲区域,建筑本身是一种主要体现人文景观的载体。袁家村的民居建筑景观集中分布在关中印象体验区、正街农家乐区和正在建设的关中四合院区。其中关中印象体验区为了复原明清时期兴盛的民间作坊和贸易文化的原始街市及建筑形态,大部分民居建筑都是收购了关中地区自明清时期遗留保存下来的古民居,利用古民居的建筑原材料和建筑构件重新复原修造,整合关中民居聚落形制,营造关中民居聚落氛围及民俗文化氛围。 4.道路规划设计

袁家村的道路规划相对较为完善,线路设计简单明了。关中印象体验区的步行街由一条4米宽游览步道贯穿始终。游览步道为青石铺设处理,一侧设有30公分宽的明渠,与两侧民居建筑各有近一米由青砖叠砌的台阶,将建筑与街道衔接。在材质纹理和质感上切合度良好,风格相得益彰,体现出古朴的聚落道路特质.5.植物景观设计

旅游休闲村落因其开放性,所以对于环境的生态性要求更高。合理的选用、种植植物,即可以调节改善空气质量和环境,又可以给村落带来生机。满足游客渴望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精神诉求。

袁家村在树种上主要选用的是柿子树,体现了很强的地域性和乡土性。在总配置上采用乔木、灌木及藤本植物相协的方式。垂直藤本植物的应用为袁家村创造了一副动人的乡村画面。 6.导识系统设计

导识系统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不但有着引导、说明、指示等功能,也是营造风格、塑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标识可以拥有较大的信息量,能迅速、准确的传达信息。乡村的导识系统主要包含的内容有:道路指路标识、区位导游标识、招牌和警示标识等。袁家村在导识标识主要的固定方式有独立式、墙面固定式、墙面悬挂式、地面固定式等。在材料的选择上主要为木材、砖、粗布及石碾等。招牌统一规划。在关中印象体验区的商贸饮食步行街的除招牌外均采用粗布幌子作为辅助,统一悬挂于民居建筑的廊檐之下。不仅能烘托古色古香的街市特点,也能增加趣味性。在农家乐区的休闲农家,有规格和尺寸统一的号码牌,以号码编制,增加农户的可识别性。 导览图

实拍图

六、袁家村新农村建设的借鉴意义 1.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发挥当地特色

袁家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当地关中风情浓郁,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气候适宜苹果树、桃树等生长,因而袁家村依托自身优势,创办“关中印象体验地”和观光水果采摘园是立足实际的。新农村建设中,在响应政策引导,借鉴他人发展经验的过程中,联系当地实际,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实事求是谋发展,才是最基本的原则。 2.项目由企业、村集体一家主导

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权都严格控制在企业或村集体手中,都由企业或村集体主导,政府成立机构指导辅助。这样便于采取统筹领导、整合项目、资金倾斜、简化手续、政策优惠等措施全力扶持。尤其在涉及土地、融资、招商等方面便于灵活应对,确保了开发建设能够顺利快速推进。集中的统一管理也有利于决策、经营和宣传,两地在经营管理中统一营销策略、统一宣传途径、统一经营行为,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打造重点市场,开拓潜力市场,克服了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的弊端,提升了旅游核心竞争力。 3.村民齐心,团结一致,发挥集体优势

“集聚效应”(Combined effect), 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这种效应在袁家村的新农村建设中有明显体现,以民俗一条街为例,整条街上每家店铺的经营范围几乎不重叠,像已经快失传、难以见到的传统油坊、布坊、醋坊、酒坊、茶坊、面坊、辣子坊、豆腐坊、醪糟坊、药坊等等,在这里应有尽有,每家一个特色,和谐共处,产生集聚优势,共同营造出浓浓的关中风情和生活气息,对游客产生着极大的吸引力。

4.加快产业升级,发展现代农业,重视乡镇企业,优先发展第三产业

回看、分析袁家村的发展史,正印证着“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发展思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袁家村村干部带领农民大搞多种经营,率先发展优质苹果、酥梨等种植业。在土地承包分产到户的大背景下,袁家村分地不分家、走集体共同致富的道路。1984年,袁家村靠山吃山,建成水泥厂并投入生产,成为集体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后来又成立农工商总公司,近年来,又发展成集房地产开发、医药化工、餐饮旅游、影视文化为一体的大型集团公司,成为红遍全省、享誉全国的新农村典型。袁家村走出了一条比较科学的发展路径,为我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参考。 5.掌握市场动向,了解时代风尚,紧跟消费潮流

近年来,农家乐成为消费新主张,受到许多都市白领和年轻人的热捧。西安周边农家乐不少,经营模式有一院一户式的独立经营,也有整个村庄的整体经营,其中不乏一些影响大、游人多、生意好的农家乐,但即便如此,袁家村的农家乐还是以其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得到市场认可,并且广受好评,受到消费者的信赖,赢得不少回头客,独特优势就在于,游人在尽情品尝农家特色小吃之后,还能亲身体验农耕文明时期传统作坊的新鲜滋味,感受劳作的乐趣。有兴趣还可亲自摇一摇那古井的辘轳,推一把磨面的磨盘,拉一下茶炉旁的风箱,转一转压油上梁时的风轮,赶一把拉磨子的毛驴,亲自感受到辣椒面是怎样磨的,香油是怎样摇的,豆腐是怎样做的,食用油是怎样压榨出来的„„

这对于从未经历过农村生活的城里人而言,就像进入了一个新奇而又有趣的世界,而对于从农村走出去的城里人,则自然而然地勾起他们对农村经历的回味,对往日劳作生活的亲切追忆,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6.发掘当地文化,注入时代内涵,服务经济发展

我们了解到,这里销售的辣椒、酸奶、酒全是村民自制的,店面门铺都是村里公费盖好的,供商家们免费经营,前两年不需要掏租金,并且实行统一袁家村在转型当中发现,游客来玩的时间太短,在保证游客数量的情况下,还要保证游客在这里消费的时间。怎样才能留下游客人呢?袁家村建了客栈群,为了让客人晚上有的玩,酒吧街应运而生,这说明他们切实的考虑了游客的感受。又组织村民到成都学习,有特色的童济茶馆就是从成都那里学到的,还有掏耳朵按摩的绝技,吸引大量游客。进入袁家村,便会看见袁家村村史馆,村史展览,把袁家村的历史和未来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把袁家村的发展与中国农村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也把城市人和农村人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而紧扣其中的,便是文化的纽带。因为有了文化的内涵,袁家村才有了如此强烈的吸引力;因为有了文化的导引,袁家村作为农村新形象的传播影响力才会如此久远。 7.树立品牌意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品牌形象是产品做大做强的基石,两地发展民俗乡村旅游均有很强的品牌塑造意识,都设计了具有当地文化特征的logo,并广泛使用。如袁家村内使用的包装袋都由公司统一设计、制作,要求所有村内出售商品上都要出现公共logo。这种品牌意识为两地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忠实顾客群体提供了帮助。两地注重平衡文化与商业的关系,确保可持续发展。区内每家店铺开店需要提交详细的商业计划,与当地的理念不冲突的,才允许经营。要求每家店铺都不能随意抬高物价,不能低价恶性竞争。既做到了传统风貌与现代设施相统一,又实现了旅游市场差异化竞争。 8.善于应用多种营销手段

在确保口碑宣传的同时,还积极通过电台、报刊、电影、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介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如袁家村专门制作了《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宣传片,通过中央10 套,凤凰卫视、陕西省卫视等宣传播放;利用传统民俗街景,拍摄过两部电影;还通过陕西电视台、陕西广播电台等媒体进行多样的宣传和报道,有力的提升了知名度和美誉度。包括里面的商家店铺也有各自的宣传片和宣传手段。 9.人才保障是根本

袁家村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单位的带头人,也离不开团结在他们周围的一批人才。没有带路人就没有优秀的规划和蓝图;没有一帮能干的人才,所有的规划和蓝图只能是想象。政府和企业必须通过发现培育一批有能力、有想法、有经验的社会力量和团体来建设、经营、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当地坚持每年组织县区旅游局、旅游名镇、乡村旅游示范村、户负责人赴外省考察学习。每年聘请餐饮、民俗、礼仪等方面的讲师进行专门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七、对我村旅游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一)坚持政策引导、提倡可持续发展加强政策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引导作用,研究出台省市地区扶持乡村旅游发展相关的政策措施。拿出一定比例的旅游发展资金,专门作为乡村旅游规划编制、项目建设、宣传促销、评优评先等方面的补助和奖励。应提倡鼓励环境友好、民俗文化独特和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项目。

(二)鼓励支持村集体、企业创新商业模式

创新商业模式包括投融资模式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创新。合理利用国家宅基地、土地相关政策,大胆创新,大胆实践,探索众筹、入股、合作等多种投融资方式,解决资金难题。积极学习外地优秀运营管理模式,探索学习现代公司化运营管理模式,通过创新、再植入方式发挥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实现乡村旅游和民俗文化、休闲农业、养生健身等业态的创新组合,解决一放就乱、一统就死的现象。

(三)实现统一品牌、统一营销

我县旅游缺乏统一的品牌出现,统一的营销也很少,孟津县在2014年打出了“来孟津耍吧”的宣传口号,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在市内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在全国发展旅游的市场竞争下,由政府或企业组织统一品牌,联合经营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当前乡村旅游中存在盲目削价竞争、忽视服务、忽视旅游形象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树立品牌意识,督促企业打造信得过、拿得出的品牌。二是加强宣传营销,要学会利用各种媒体对乡村旅游产品进行宣传营销。

(四)落实三项工作

1、科学规划。我市县周边旅游,已出现同质化和低端泛滥化现象,大部分乡村旅游依托背景雷同,提供服务和文化特色类似。在发展乡村旅游时,一定要科学规划,合理引导,提高质量。

2、搞好培训。针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分别进行岗位培训和发展培训。要包括服务知识、旅游知识、本地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等基础知识和发展战略、融资管理、规划设计等高级知识培训。要多“走出去”现场学习,多组织行业培训,多邀请名家高手为经营单位提供理论加实践的培训。

3、规范管理。乡村旅游应该规范管理,促进有序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确保游客和经营业主的合法权益,政府在其中要做好服务和监管。要对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进行等级评定,以等级评定为抓手,促进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服务提升。要加强行业自律,后期建立乡村旅游行业协会,提升协会管理能力。

袁家村

袁家村

袁家村见习报告

袁家村观后感

袁家村考察报告

袁家村调研报告(推荐)

西安袁家村导游词

袁家村发展历程

踏青方案(袁家村).

袁家村之行感想

《袁家村考察学习报告.doc》
袁家村考察学习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