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法治蓝皮书反腐篇

2020-03-01 20:34:3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国法治蓝皮书

反腐篇

张敬礼:雅贿也难逃法网 王贤泸:耀眼光环从此暗淡 王纪平:受审前“心情很复杂” 吴建文:从青年才俊到索贿巨贪 杨红卫:“吸毒”州长魄力错位 任居孟:贪腐千万靠药物入眠 都洁:海归女博士沉沦 林明勇:一面收钱一面说廉 张松坚:“贪坚强”落马还喊冤 杨光亮:敛财过亿人生双面 足坛反腐:拉开审判大幕

1

张敬礼:雅贿也难逃法网

【事件回放】

入选贪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张敬礼

据2011年11月20日《北京晚报》报道,国家药监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敬礼因涉嫌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指使他人诬陷上司,违法销售所著书籍,在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出庭受审。他被控受贿罪、诬告陷害罪、非法经营罪。

据指控,张敬礼受贿额为118万余元,而其非法经营额高达2300万余元,理由是其非法出售自己编著的书籍《寿世补元》4.3万余套。此外,检方还指控,张敬礼曾指使他人向中纪委及相关领导寄出1300余封诬告陷害他人的信件。

现年56岁的张敬礼具有研究生文化程度,安徽人。他曾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助理员,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保健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局长,2003年10月起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2010年12月24日,张敬礼被北京市公安局刑事拘留,经北京市检察院决定,2011年1月6日被逮捕。

张敬礼被逮捕当天,中央纪委监察部公布了他的“四大罪状”:收受巨额钱款;违规从事营利活动并获得巨额利益;捏造受贿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生活腐化。他因此被“双开”,并被移交司法部门。据报道,药监局内部通报张敬礼的处理决定后,当场播放了一段视频,是张敬礼在“天上人间”被拍到的画面,内容不堪入目。

张敬礼在国家药监局任要职期间,仍笔耕不辍,其署名或并列署2

名的著作有《百年FDA:美国药品监管法律框架》、《维护公众健康——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探索与创新》、《中国食品药品监管理论与法律实践》、《寿世补元》等。

张敬礼利用自己在国家药监局任副局长的身份销售自己所著书籍,一些药企为了巴结这位副局长“曲线行贿”,不惜出高价购买“局长书”。

指控称,张敬礼利用职务之便,先后为北京朗天投资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提供帮助后,向3家公司索要1400套名为《寿世补元》的书籍。而这部内容涉及延年益寿、治疗各种疾病奇方的书籍《寿世补元》,作者正是张敬礼本人,其定价高达368元。

检方认定,2006年至2009年间,张敬礼利用职务便利,先后在天津某公司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撤销被侵权药品注册号、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等事件中提供帮助,并于2009年底向该公司索要《寿世补元》一书350套,价值19.81万元。2008年底至2010年5月间,张敬礼承诺为北京朗天投资有限公司在北京投资筹建疫苗厂提供帮助,并于2009年底向该公司索要《寿世补元》一书500套,价值28.3万元。2009年间,张敬礼为北京某公司承揽处方药代理业务提供帮助,并于2009年底至2010年初,向该公司索要《寿世补元》一书550套,价值31.13万元。

【警示意义】

“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古谚用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张敬礼身上,是最有讽刺意味的了。直接从行贿者手中接钱拿3

物,早晚会有暴露出问题的风险。让行贿者高价买自己的书,再给对方办事,张敬礼这招真可谓高。如果不是东窗事发,张局长恐怕还在出售他的高价书。张敬礼事件,提醒我们必须高度警惕贪官的隐形受贿形式。

【各方观点】

五岳散人(新闻评论员):按说张敬礼这种敛财的招数还真不算是其首创,最近这些年里,很多官员落马之后都被发现有这种出书致富的情况,而且题字、写诗、买卖古董都屡有发现,这路手法被名之为“雅贿”。要想遏制“雅贿”,恐怕只有“官员财产公告制”这种东西才会有效了。因为没有任何一种单项的手法,能够让官员在这种灰色地带赚来的家业真正曝光,要不是东窗事发,这样的事儿说不定还会传为美谈。

——2011年1月14日《东方早报》

池墨(新闻评论员):张敬礼落马后,被媒体称为是从“天上人间”“掉下”的高级官员。官员包养情人,去“天上人间”这样的高档娱乐场所消费女色,成为一种严重污染官场的腐败风气。而官员生活作风的腐化,和经济上的腐败往往相互交织在一起。很多官员包养情人后,为了满足情人的欲望,常常利用手中的职权大肆贪污、受贿。不但让官员群体的形象受到影响,也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伤害了民心。

——2011年11月22日《检察日报》

4

王贤泸:耀眼光环从此暗淡

【事件回放】

入选贪官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销售分公司原总经理王贤泸

王贤泸,曾因推进企业改革成效显著被员工誉为“王改革”。然而,也就是这样一个头顶“改革先锋”光环的国企“一把手”,竟一步步蜕变成腐败“蛀虫”,利用手中职权大肆收受贿赂甚至公开索贿,其家中的奢靡程度连查过不少贪官的检察官都眼晕。而在其任职的14年时间中,王贤泸不仅未被查处,还步步高升。

根据2011年11月21日《经济参考报》报道,王贤泸因受贿859万余元、1000余万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被黑龙江省林区中级法院数罪并罚一审判处无期徒刑,目前已入监服刑。

据了解,王贤泸2011年56岁。他在石油系统工作多年,曾任科尔沁油田开发公司经理、曙光采油厂厂长,2006年任中石油黑龙江销售分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还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在一些人的眼里,王贤泸是一个“爱学习、善开拓”的人。他担任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厂厂长时,因为推行扁平管理模式,被誉为“王改革”。王贤泸到中石油黑龙江销售分公司任职后,开始大力开展非油业务,在加油站增设便利店,实行统一管理、采购、配送、核算,第一年销售额就超过了1000万元,第二年销售收入突破5000万元,受到上级公司的肯定。

5

让人想不到的是,在王贤泸“改革派”光环的背后,隐藏着多年来的大肆贪腐。2009年12月4日,王贤泸因涉嫌受贿犯罪被刑事拘留,随后被逮捕。王贤泸被抓,在黑龙江省石油销售系统引起强烈震动。

搜查时,检察官在王贤泸家搜出大量金银工艺品、金饰品等贵重物品。本来认为两三个小时就能完成的工作,几个检察官干了九个小时。后来,仅金银工艺品的鉴定费就花了上万元。

在王贤泸的家里,检察官发现了一份礼单。根据礼单记载,仅一次葬礼和一次婚礼,王贤泸就收了上百万礼金,最大一笔礼金高达数十万元。

【警示意义】

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王贤泸多次收受贿赂,一直未受到应有的惩处,这反映出监管部门的无所作为,对于国企高管的监管形同虚设。部分国企“一把手”一言堂,为所欲为。在王贤泸时期,中石油黑龙江销售分公司形式上是重大问题党组研究,实际上是王贤泸一个人说了算。如果是真正的集体决策,王不可能在腐败的道路上走这么远。国有企业“一把手”的权力过于集中,人财物都由“一把手”说了算,谁来监督、怎么监督值得反思。

【各方观点】

反腐败专家、湖南商学院副院长王明高:此案反映出,国有企业的权力构架不合理,“一把手”既当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权力缺乏有效制衡。“一把手”离其上级太远,能管得着的人离得远、看不见,内部的人、离得近的人看得见却管不着、不敢管,事实上处于极少被监督6

的状态。再优秀的人,面对诱惑时间久了,也不可能始终洁身自好。

——2011年11月21日《经济参考报》

张培元(新闻评论员):在王贤泸任职的14年中,尽管多次遭到举报,但他不仅未被查处,还步步高升,真是一个荒诞现象。边腐边升的王贤泸,每一次升迁都是对选人用人机制的莫大讽刺,都是对反腐约束机制的深度拷问。一个贪官14年边腐边升,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或许是偶发现象,但有如此多“官场同类项”不断合并,却显得非常不可思议。其中的症结,不是反腐两字能轻轻带过的。

——2011年11月27日《法制日报》

7

王纪平:受审前“心情很复杂”

【事件回放】

入选贪官:北京市地税局原局长王纪平

北京市地税局原党组书记、局长王纪平涉嫌贪污1047万元和受贿435万元,被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提起公诉。2011年11月28日上午,此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开庭。

当王纪平出现在法庭外的走廊里时,多名记者按动快门,朝着他不时地拍照。王纪平没有躲避记者的镜头,他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脸上并没有显出紧张的表情。记者趁机采访王纪平:“现在马上受审,你有什么样的心情?”王纪平想了一会儿,才回答说,“我心情很复杂。”记者追问道:“你认罪吗?”王纪平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我没罪。”随即,王纪平被带进法庭受审。

王纪平于1948年8月出生。1974年复员后,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副食店当售货员。1977年后,曾任海淀区副食品公司团委书记、党委委员、海淀区委财贸部副部长、海淀区副区长、区长。1994年1月至2001年8月,任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2001年9月调任市地税局局长。

2011年7月20日,王纪平涉嫌贪污1047万元和受贿435万元,被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提起公诉。

据检方指控,2001年9月,王纪平被调到北京市地方税务局担任局长后,着手倡导税控机改革,将手写发票改为机打发票,大力推动税务信息化进程,意图更好地防止偷税漏税。可是,包括王纪平在内的多8

名官员在税控设备的招标采购中,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先后落马。

2011年11月11日,女商人赵耘因涉嫌通过王纪平,将1047万非法占有、给予地税系统官员980万好处费受审。

王纪平多次伙同其弟弟、儿子及妻子等亲属,为他人在承揽工程、产品采购、工作调动等方面提供帮助,先后多次收受单位及个人给予的款物共计价值435万余元。

王纪平的辩护律师原伟介绍,检方指控的1047万元贪污款,王纪平本人并没有见到。他曾向媒体透露,将对检方指控的贪污罪,为王纪平作无罪辩护;对王纪平被控受贿的大部分指控,他也将作无罪辩护。

【警示意义】

像许多落马的官员一样,王纪平是一个“能人”,而且非常强势,这也就是他能力排众议,推行一些税务改革的原因。如果没有其后税控机招标中出现的腐败,谁又能说清他的行为究竟是“魄力”还是“霸道”?官员不应是王纪平这样的“能人”,只有完善一套科学民主的监督机制,才不会出现“一个人说了算”、个人意志轻易左右招投标结果的局面,暗箱操作才不那么容易实现。

【各方观点】

倪洋军(新闻评论员):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在工程建设以及项目招标等领域发生的腐败行为,常常呈现窝案、串案等特点,大小领导集体腐败、共同犯罪。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在权力膨胀、监督缺失的情况下,再好的制度也无法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制约作用。王纪平及北京地税系统腐败案件暴露出相关部门某些管理制9

度本身的漏洞、用人制度的缺陷和日常监督制度的乏力。

——2011年8月24日《齐鲁晚报》

郝洪(新闻评论员):在掌握着财政、审批等绝对权力的王纪平们看来,包括招投标在内的所谓制度,不过是他们钱权交易的挡箭牌。在这个挡箭牌下,王纪平们和那些不法分子一起相互借力,侵吞着国有财产和社会财富,共同的利益将他们捆绑在一起,形成巨大的社会黑洞。漏洞百出的招投标制度固然需要修复,更需要建立的是对权力的监督体系,只有消除绝对权力,才能从根本上打破王纪平们的“惯例”。

——2011年10月13日《京华时报》

10

吴建文:从青年才俊到索贿巨贪

【事件回放】

入选贪官:上海医药集团原总裁吴建文

名校毕业的博士,28岁走上国有企业领导岗位,31岁初次受贿。10年受贿30多次共1187万余元,年均受贿近120万元;伙同他人侵吞公款500万元;挪用公款3355万余元,至今仍有1485万元未归还;隐瞒不报境外存款港币110余万元。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药集团)原总裁吴建文因犯受贿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和隐瞒境外存款罪,2011年11月8日被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吴建文199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曾先后担任上海新亚药业公司总经理、董事长,新先锋药业公司总经理,上药集团抗生素事业部总裁和上药集团总裁兼新先锋药业董事长。从个人成长的履历看,吴建文是一名难得的专业型国企人才、青年才俊。

事实也的确如此。大学毕业后吴建文进入国有企业上海新亚药业公司工作。在基层工作中,吴建文凭借个人努力和专业知识,很快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在参加工作6年后被提拔为公司副总经理,时年28岁。当时,展现在吴建文面前的是人生道路全新而又灿烂的一面。

在前途一片光明时,不断增大的权力是福还是祸?对这个问题,吴建文并没有搞清楚。因为企业内部监督制约“不给力”,长期兼任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吴建文,在一步步获得更大权力的同时,也开始一步步走向堕落。

11

2001年,吴建文已经是上海新亚药业公司总经理,公司办公楼改建项目承包商郭某向他行贿20万元。起初接受这笔受贿,吴建文坦言:“很紧张,彻夜不眠。”

吴建文受贿行为发展到后期,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你给我收,而是直接向生意伙伴索贿。据重庆某医药公司负责人杨某回忆,吴建文曾向其明确表示“做生意要灵活点,要懂得做人,钱不能一个人赚,一个人赚钱就没人帮你”。行贿人石某也透露,吴建文曾用英文告诉他“half to half(一人一半)”。而更让人吃惊的是,2009年,吴建文在明知组织已经对其展开调查的情况下,还向他人索贿60万元。

【警示意义】

吴建文不到30岁即担任国企高管,可谓平步青云,但由于自律不严,他律缺失,最终难逃幻灭。吴建文长期兼任下属两家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造成董事会和经理层“一人说了算”,为吴建文贪腐提供了可乘之机。吴建文落马,警示着我们的组织部门:要严把干部选拔入口,完善官德考评体系,加强对备选干部的品德考察,坚决摒弃重才轻德、以才蔽德的错误用人观,不给有才无德者可乘之机,真正树立起“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鲜明用人导向。

【各方观点】

言者(新闻评论员):翻开贪官的档案,谁都不是天生的坏蛋,都有一部从荣光到幻灭的历史。吴建文收“处子贿”,紧张得一夜未眠。或许,他也曾抱侥幸心理,发誓从此收手,但只要有了第一次,又怎挡得住第二次、第三次?这“第一次”,一如打开潘多拉的魔盒,贪欲的12

魔鬼便竞相接踵而来。吴建文从初次受贿的紧张、担惊受怕,发展至后来贪得无厌,变着法儿“捞钱”,也正是许多贪官们走过的“进行曲”。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2011年11月24日《羊城晚报》

上海市律师协会刑事业务研究委员会主任林东品:吴建文的情况并非孤例,一些地方国企高管不时爆出贪腐大案,表明了国企监管的缺失。当前不少国企设立了董事会及独立董事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漏洞。未上市国企也应该进行信息披露,以便于公众监督。此外,国企高管还应实行“财产公示”。

——2011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

13

杨红卫:“吸毒”州长魄力错位

【事件回放】

入选贪官: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原州长杨红卫

2011年4月28日,云南省纪委决定并报经省委同意,对楚雄州委副书记、州长杨红卫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立案调查。2011年4月29日,楚雄州委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云南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百如代表省委宣布干部免职决定:决定免去杨红卫中共楚雄州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免去杨红卫楚雄州人民政府州长职务。

据《法制日报》报道,云南省纪委的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至2011年,杨红卫在担任楚雄州委副书记、州长期间,先后收受贿赂人民币1011.09万元、美元13.8万元、港币3万元、澳元3万元、贵重物品折合人民币95.98万元。

杨红卫还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经调查,杨红卫、余赛英夫妇在昆明、个旧、弥勒、建水、大理有房产17套,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有房产6套。

除此之外,纪委还查明,杨红卫妨害社会管理秩序,吸食毒品;违反社会主义道德,与多名女性发生不正当两性关系;违反廉洁自律规定,收受礼金人民币35万元。

据了解,姚安县“7〃09”地震恢复重建出现豆腐渣工程,杨红卫对此负有主要领导责任。

杨红卫吸食的毒品,并非海洛因、冰毒等常见毒品,而是“卡苦”。“卡苦”由鸦片和多种中草药混合而成,与云南很多地区流行的水烟14

烟丝形似,而且可以用水烟筒吸食。如果不细心观察,周围的人不一定能察觉是在吸食毒品。

“卡苦”主要流行在富裕阶层,甚至在有的地区被当做是身份地位的标志。有楚雄政界人士曾透露,作为州长的杨红卫,居然在会议现场一边开会一边吸食“卡苦”,被公安人员发现后曾报告给有关领导。

2011年8月17日,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依法提出关于对杨红卫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的罢免案。2011年9月30日,杨红卫被终止全国人大代表资格。

杨红卫大学毕业,少数民族身份,以共青团干部从基层起家,在仕途上根红苗正,44岁就以正厅级干部出任一个大州的州长,少年得志。据了解杨红卫的干部介绍,杨红卫执政行事有两大特点:一是强势,二是高调。所谓强势表现在施政方面,就是敢决断、敢拍板,明知有风险、有异议也坚持到底。杨红卫任楚雄州长后,当时的州委书记据说长期患病,杨红卫成了实际意义上的一把手,这也为他的强势执政、运动式发展经济提供了客观条件。所谓高调,就是性格开朗,说一不二,不加掩饰,包括吸毒。“最年轻的民族干部”、“最能干的州长”的光环,笼罩了他的贪腐行为,使得他得以一边干事、一边贪腐。

【警示意义】

说到贪腐官员,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就是收受贿赂、包养情妇、巨款豪赌、挥霍公款;现在,“吸毒州长”杨红卫的出现,一是腐化官员里又多了一个新面孔,二是在他们的“腐化事迹”里,又多了一个新名词、新品种——吸毒。杨红卫之所以魄力错位,敢闯法律“红灯”,15

说到底,还是监督乏力所致。若不在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上发力,一些官员错位的魄力,一定还会生发出新的“花样”。 【各方观点】

廖保平(新闻评论员):杨红卫这么多房子显然不是靠工资收入能买得起的。因为贪污腐败,贪官要想获得房产变得十分容易。尤其是跟房地产产业密切相关的部门和官员,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几成公开的秘密。贪官从房地产中拿的越多,房价就越难降下来,民众就越是买不起房。无论从反腐倡廉来说,还是从平抑房价来说,形成对贪官的高压打击之态都是十分必要的。

——2011年8月4日《珠江晚报》

皕文(新闻评论员):地方官员谋政绩,形同商人逐利。这些年来,地方之间的竞争,争的是招商引资的实力;官员之间的政绩比拼,主要拼的也是招商引资的本事。官员热衷政绩工程,不外乎可以快出政绩,快速升迁。但招商变成“招伤”,可能就对一个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埋下隐忧,只对当前负责不对长远负责的行为,让“前任班子的政绩成为后几任班子的包袱”,最终让民众来买单。官员们要多一点“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

——2011年11月16日《第一财经日报》

16

任居孟:贪腐千万靠药物入眠

【事件回放】

入选贪官:山东省齐河县财政局原局长任居孟

176张存款单,1194万元巨款,压得他喘不过气来。2007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他每天都在极度不安中度过,每当听到有贪官被判刑,他都比照自己,暗自计算自己可能被判多少年刑。他就是山东省齐河县财政局原局长任居孟。

2011年6月29日,山东省德州市中级法院作出一审宣判,以受贿罪、贪污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任居孟有期徒刑十八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60万元;以受贿罪判处任居孟的妻子贾文英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宣判后任居孟没有上诉。

1952年11月,任居孟出生在齐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时期经历过三年经济困难的他,在刚刚踏入社会时,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1996年2月,任居孟被任命为齐河县财政局局长。1997年7月,他被提拔为县长助理兼任财政局长。2003年1月,任县政协副主席、县长助理,继续兼任财政局长,成了名副其实的县级领导人。

“细水长流,积沙成塔”,几年时间,任居孟敛财千万元。据说一开始,任居孟对送上门的金钱拒绝过、犹豫过、害怕过,但还是受不住金钱诱惑,于是边收钱,边用“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既然湿了鞋,干脆洗个澡”来自我安慰。

巨款带给他的不是快乐,而是胆战心惊。任居孟说,自己离开工作17

岗位到案发的这三年时间里,内心一刻也没有平静过,白天出门像做贼一样,留意有没有纪检、检察院的人跟踪,夜间在睡梦中听到刺耳的警笛,仿佛纪检、检察人员要抓他,吓得只能靠药物入眠。

据《大众日报》报道,任居孟生活中是一个“吝啬鬼”:大清早和一帮老头老太太在超市门口排队,只为买一斤便宜一角钱的鸡蛋;一件内衣穿了十几年,洗得都露出了洞,也不舍得扔掉;退休后以一辆“除了铃铛不响,其它地方都响”的旧自行车代步。被抓捕后,有段时间,任告诉家人从家里捎些鸭蛋来,说是因为监所里的鸭蛋要一块钱一个,比外面的要贵。

归案后的任居孟一开始极为不配合,从哪里开始交代呢?任居孟扳着指头回忆起来。实在是牵扯的部门单位太多,办案人员拿过一本齐河县党政事业单位通讯录说,“干脆上面的花名册,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来吧”。最终,办案人员惊奇地发现,整本通讯录上凡是属于财政拨款的单位,几乎都没有逃脱任居孟的手。每个单位只要是申请财政拨款,任居孟总会想方设法“雁过拔毛”。从一万两万,到四五万,最高一笔为十万,而数额最少的一次收受贿赂,只有500元。

【警示意义】

关于任居孟的节俭故事,让我们对这个“葛朗台”财政局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仅看他的日常表现,谁能想到他竟有176张存款单,“身价”达千万?针对类似台上大谈反腐台下大搞腐败的官员,我们除了感叹甚至佩服其演技高明外,还该拿什么戳穿腐败者的虚伪面具呢?说来说去,财产公示始终是反腐倡廉绕不开的重要一环。不管怎18

样,各方始终都应对财产公布制度抱着积极的态度,并尽力推进这一制度的进步。

【各方观点】

殷国安(新闻评论员):腐败分子受贿捞钱,都是利用自己权力范围内的“资源”,可能面广量大。即使他们已经打算坦白交代了,也不知道从哪里说起。对于财政局局长而言,他既然在财政拨款时收取单位的“手续费”,那么,就可能涉及每一个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对照那本党政事业单位通讯录,一家一家地回忆排查,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看来,这种通讯录的妙用,还真的可以推而广之。

——2011年11月8日《法制日报》

言者(新闻评论员):人人都说钱是好东西。爱钱者如任居孟,手握财政大权,乃一方之财神爷,脑子灵、算盘精,哪个单位要钱要拨款,对不起,从咱财爷门前过,得先留下买路钱。那个贪婪劲,堪比“硕鼠”。但鼠再大,胆就那么点儿,见不得阳光。头枕巨款,却难以入眠,盖因这财来路不正。所以,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但要夜夜睡得香,不怕鬼敲门,还要莫做亏心事。

——2011年8月20日《羊城晚报》

19

都洁:海归女博士沉沦

【事件回放】

入选贪官:山西省太原市水务局原局长都洁

新华社记者于2011年6月3日从太原市中级法院获悉,经太原市中级法院二审裁定:拥有海外博士学位、通过全国公开选拔上任的山西省太原市水务局原局长都洁,受贿35万元、贪污26万多元,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

都洁从一名年轻学者到腐败干部的蜕变之路发人深省。

都洁曾在日本、泰国留学,拥有博士学位,后在武汉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07年7月,太原市委面向全国公开选拔7名县处级正职领导干部人选时,时任武汉市汉阳区科技局副局长的都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2007年10月,都洁被任命为太原市水务局局长,时年41岁,此后又当选省政协委员。

然而,这名被寄予厚望的女博士局长上任不久,就开始了腐败行为。经法院查明的犯罪事实中,都洁多次向基层干部索贿,也曾通过虚报项目套取财政专项资金。2009年1月,都洁向清徐县水务局局长成某提出,自己购房短缺资金20万元。之后,成某从获得下拨水资源费的清徐县东于村委会主任手中拿来20万元,送给都洁用于购房。

2008年12月,都洁未履行正规项目申报批准程序,便通过一家房地产公司副总余某擅自以水务局名义与一家环保科技公司签订了虚假的水处理工程合同,约定合同金额48万元。之后,都洁安排市水务局上报了该项目,33.6万元的财政首付拨款便拨付到这家环保科技公20

司账户。2009年1月,都洁以女儿的名义与余某的房地产公司签订内部购房协议,并从上述水处理项目财政拨款中拿出26.88万元作为购房首付款。

2010年初,群众向纪检监察部门举报都洁贪污受贿等问题。2010年4月,太原市纪检部门展开调查,其经济问题“浮出水面”。2010年11月5日,都洁被检察机关决定逮捕。

2010年12月,太原市万柏林区法院以都洁受贿35万元、贪污26.88万元,一审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五年。都洁不服提起上诉。太原市中级法院经过审理,对都洁受贿、贪污一案作出裁定,维持了一审判决。

【警示意义】

都洁曾顺利通过很多考试,却没有通过“廉政考试”。都洁在国内外和书本上学了不少东西,但缺乏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公选干部是一种好的制度,不拘一格降人才,但还应把“德”字放在首位。这个案例警示我们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时候,除了坚持知识化的同时,还要看其对党的执政纲领的认同感,看其心灵深处是否有对党纪国法的敬畏。

【各方观点】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贾桂梓:都洁自恃比别人读的书多,又是局里一把手,把组织上对她的信任当成可以凌驾一切的特权。她之所以赤裸裸地索贿,实际上是一种猖狂,是无视党纪国法。这位通过公考上来的“博士局长”在位没满3年,就因腐败而落马,着实令人痛惜。21

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应该德才兼备,改革开放以来,领导干部较之前知识性、专业性明显强了,但其中部分领导干部缺乏在一线的锻炼。

——2011年7月5日《山西日报》

冯印谱(新闻评论员):都洁由博士成为副局长、局长,显然早已实现了由学者到官员的“华丽转身”。让一个官员身上依然保持学者的形象,是一种天真,恐怕这样的官员在今天的官场较难寻觅。为什么高学历学者一旦进入官场,同样不能经受住权力的诱惑和龌龊空气的浸染?是学者之过,抑或是官场之罪呢?在贪官榜上,高学历官员贪腐,都洁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2011年10月10日《三晋都市报》

22

林明勇:一面收钱一面说廉

【事件回放】

入选贪官:海南省海口市国土资源局原局长林明勇

2011年9月23日,海口市纪检部门首次证实,海口市国土资源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林明勇在担任多个领导岗位期间,利用职权和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土地开发、土地整合等方面谋取利益提供帮助,多次收受他人巨额钱物。

海口市纪委对林明勇的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立案调查。鉴于林明勇的行为已涉嫌犯罪,林明勇已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据了解,林明勇早在2010年12月就已被纪检部门带走调查,主要问题为涉嫌收受他人巨额贿赂,随后办案人员在其家中搜出大笔财物。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林明勇一方面收受他人巨额钱物,一方面却大讲廉政建设。在就任海口市国土局局长一职后,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要正确处理好人品与官品的关系、权力与责任的关系、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做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

2010年7月,林明勇在海口市国土资源局反腐倡廉教育月动员大会上,要求干部职工努力做到“日读一小时,月荐一本书”,读“红”书、读“廉”书,深入普及廉政文化知识、廉洁行为规范。

此外,他还动员个人将收受的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贵重物品等主动上交纪检监察机关廉政账户,增强廉洁自律,自觉拒腐防变。

23

2010年4月,海口市国土局举办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林明勇亦公开表示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制度的执行力,以老实做人、清白做事要求自己,认真做好人生核算。

【警示意义】

又见贪官落马,又是一边讲廉政一边狂贪腐的“两面”贪官。如此具有讽刺意味的官场乱象,像变戏法一样不断地重演着,发人深思、催人警醒。清正廉洁的人民公仆都是相似的,弄虚作假的贪官蠹虫,则各有各的不同。“倡廉贪官”的出现,既不可笑,也不惊人,需要警醒和重视的,还是一句老话:贪官们的“前腐后继”,到底是他们欺骗世人的演技太高超,还是某些地方防腐堵贪的篱笆扎得不够紧?

【各方观点】

司马童(新闻评论员):林局长为什么可以像个出类拔萃的演艺明星,一方面大肆收受着他人的巨额钱物,一方面却神态自若地大讲廉政建设?原因无他,都是缘于这些“官场秀角”向来只把反腐倡廉这一严肃工作命题,化解成“亦公亦私”的两种说唱版本。只可惜,现在因他原形毕露,也让外界“疑屋及乌”地伤到了本来不错的“廉政业绩”。

——2011年9月28日新华网

倪洋军(新闻评论员):大凡贪官都比较善于伪装,这似乎已经成了一条定律。因为贪官们总不想别人说自己是贪官,于是也常常会在不同场合大讲廉政,给人一种很痛恨贪官的印象。这些官员很精通于官场厚黑学,很擅长于在官场中周旋钻营,很习惯于在各种公开场合做足表面文章。所以,选任干部、识别干部,不但要听其言,更要观其24

行,要以历史的、全面的、群众的眼光看待干部,绝不能被假象所迷惑。

——2011年9月28日人民网

25

张松坚:“贪坚强”落马还喊冤

【事件回放】

入选贪官:安徽省滁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明光市委原书记张松坚

2011年7月,安徽省滁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明光市委原书记张松坚受贿案终于尘埃落定。安徽省高级法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张松坚的上诉,维持一审法院判处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判决。

在这份仅有7页纸的刑事裁定书中,有一句话特别醒目:“本院认为,上诉人张松坚……受贿数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特别严重,且在被审判期间始终拒不供认主要犯罪事实,没有悔罪表现,应依法惩处。”而在一审判决中,也有对张松坚认罪态度相同的表述,称其“在被审判期间,拒不认罪”。

法院这样认定其实并不意外。《检察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案一审开庭审理时,面对检察机关的指控,张松坚就为自己“喊冤”,辩称指控其收受的97%的贿赂款都是“子虚乌有”,另外3%的款项则是自己的奖金和礼金。他甚至声称当地民风不好,100多人都来作伪证“陷害”他。

检察机关指控,被告人张松坚在任滁州市南谯区常务副区长、区长、区委书记和明光市市委书记、滁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在企业改制、干部任用、分配安臵、土地转让及开发等领域中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贿赂。在11年时间里,张松坚先后42326

次收受162名党政干部和企业人员贿赂,平均不到10天就受贿一次。在滁州市南谯区任职期间,他先后收受该区21名党政干部、公司企业人员贿赂款、购物卡计18万余元。在明光市任职期间,他除收受明光市9名企业董事长等人贿赂款、购物卡210万元外,还收受明光市132名党政干部贿赂款、购物卡计207万元。在其单次受贿中,10万元以上的就有10次,最少的一次为800元。

一审宣判后,张松坚提出的上诉理由也似乎“一脉相承”:判决书认定他非法收受428.3万元和价值7.08万元的购物卡不是事实,他没有非法收受他人给予的钱款,请求二审法院依法宣告他无罪。

一位来自公诉部门的检察官告诉记者,在近年来安徽被查处的贪官的判决书中,明确表述被告人“始终拒不认罪”、“没有悔罪表现”的,张松坚受贿案恐怕是第一例。

因为见惯了贪官被查处后“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悔罪场景,也多次报道过一些相当级别的贪官在庭审的最后陈述阶段“痛挖”自己的犯罪根源,无论是其真心悔过还是出于“作秀”,至少还表明其落马后尚有一丝对法律的敬畏,尚有一点做人为官的廉耻之心。也正因为如此,收了400多万元还大呼冤枉的张松坚式的“贪坚强”才具有解剖的标本意义,才更值得人们高度警惕。

【警示意义】

不少贪官抱着“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的心理,认为只要自己死不认账,司法机关就不能定自己的罪。在主张不能强迫自证其罪的新形势下,贪官的这种侥幸心理将为职务犯罪侦查工作27

带来更大的困难。“贪坚强”的出现,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当大,如果处理不当,会误导一些不明真相的公众觉得拒不认罪的官员未必就是贪官。

【各方观点】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法学博士刘为军:职务犯罪手段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而涉案官员多少有些影响力,一旦案发,往往会用尽各种可能的办法与侦查部门抗衡。刑法规定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就已经充分反映了查处这类涉案官员的难度。有学者曾主张将该罪名改为“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罪”,这种主张很有道理,直接将刑法规制的对象指向职务犯罪中的拒不供述行为。如果这一主张成为现实,无疑会成为查处“贪坚强”的利器。

——2011年9月13日《检察日报》

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系主任、博导廖晓明:“贪坚强”的出现,给检察机关的侦查取证和法院的审判带来压力。对贪官的惩处制度应该更加规范,对拒不认罪的贪官,在拿下案件后可以考虑依法从严惩处。这样方能让企图通过拒不交代、拖延时间获得从轻惩处的“贪坚强”们的侥幸心理彻底破灭。

——2011年9月13日《检察日报》

28

杨光亮:敛财过亿人生双面

【事件回放】

入选贪官:广东省茂名市原常务副市长杨光亮

“钱是杀人不见血的刀,是魔鬼”——这句话不是诗歌也不是哲语,而是广东省茂名市原常务副市长杨光亮在受审时的开场白。2011年10月12日,由广东省高级法院指定管辖,杨光亮涉嫌受贿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一案,在广州市中级法院二次开庭。

这次开庭的原因是杨光亮的辩护人提交了新的证据,并认为杨光亮涉贿金额应当去掉500万元,来源不明的财产数额也应减少180万。法庭就此进行了质证和调查。

2011年6月21日第一次庭审时,检察机关指控,1992年至2009年,杨光亮在担任茂名市电白县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茂名市副市长、常务副市长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折合人民币1048万余元、港币200万元,还有折合人民币3464万余元、欧元2.4万元财产不能说明来源。起诉书显示,杨光亮涉案的犯罪事实多达19起。

公诉人发表完公诉词后,杨光亮深有感触,当提及对自己行为的悔恨时,一度哽咽,无法言语。对检察机关指控的十多项受贿事实,他均表示“认罪服法”,少有异议。杨光亮感慨自己的“遭遇”,甚至还咏了四句诗歌。不过,他说“虽然我犯罪了,但是,我还是对得起茂名人民”。杨光亮曾经仕途光明,曾经清贫朴素、以身作则、忠诚专

一、为人豪爽……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台上台下,杨光亮有截然不同的两29

张面孔。

杨光亮,广东电白人,2003年任广东省茂名市委常委、茂名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茂名市电白县岭门镇海坡村,一栋低矮的白色小屋被一扇锈迹斑斑的铁门把守着,围墙边长满半个人高的野草。在周围满是三层洋房的映衬下,谁也不会想到,这栋看上去如此破旧的房子是杨光亮的老家。

而真正属于杨光亮的,只有这个房子的一半——这栋只有四间房的小屋,分立两扇大门,一边属于他,一边属于他堂兄。每年,杨光亮都会回这栋老屋小住,有时还邀请省、市的同志到家做客,以表自己的朴素和清贫。

其实,房子的主人完全有能力让它变得富丽堂皇,但20多年来,它一直这么破旧着,甚至连同周边杨氏家族的数栋红砖房一起,保持着“清贫”本色。不仅如此,即使已官至茂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这位副厅级干部一家三代至今还“蜗居”在当年市政府的房改房里。

然而,就在茂名市区和近在咫尺的电白,杨光亮拥有两套洋房和两套别墅,在广州、珠海,他也购买了多套房产。再“清贫”的假象,也掩盖不了“巨贪”的事实。

【警示意义】

每个大贪官都有自己奋斗的经历与故事。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从农村出来,白手起家坐上高位的。遗憾的是,最终他们还是腐败了。这表明:官员的腐败主要不在于他们的本性不良,也不在于党和政府的道德教化不够,而是因为官员的权力存在腐败漏洞。人民的利益高30

于一切,让贪官服法、让领导清廉,恐怕才是真正“对得起人民”。

【各方观点】

大林(新闻评论员):贪官受审,一般都会有所忏悔,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等等,以期获得同情,从宽处罚。无论忏悔是否真诚,求生之心可以理解。这个杨光亮不同,说“虽然我犯罪了”,但“对得起人民”。要说“对得起”,杨光亮确实对得起那些愿意出钱找他办事的人。他们的“投资”,不止十倍百倍地获得回报。然而,这样的投桃报李,除了损害人民的利益,不可能“对得起人民”。

——2011年6月28日《长江日报》

张桂辉(新闻评论员):杨光亮无论在官场中,还是在社会上,居然都“有不错的口碑”。原来,他有好几张面孔,其中之一就是“讲义气”。贪官所讲的义气,是有讲究和选择的,更是有实惠与好处的。讲义气,不但是有原则的,而且是有代价的。毫无原则地讲所谓的义气,或迎合“朋友”的某些不正当要求,或与心术不正的“朋友”纠缠不清、来者不拒,就可能引火烧身、自掘坟墓。

——2011年8月9日《检察日报》

31

足坛反腐:拉开审判大幕

【事件回放】

入选贪官: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女子足球管理部原主任张建强等

2011年12月19日,辽宁省铁岭市中级法院分别公开开庭审理了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女子足球管理部原主任张建强受贿、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和陕西国力足球俱乐部原董事长李志民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

12月20日至21日,辽宁省丹东和铁岭两地的中级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原国际级足球裁判员黄俊杰、周伟新、陆俊、万大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中超联赛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吕锋等人行贿、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西藏惠通陆华足球俱乐部原总经理王珀等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诈骗案;成都谢菲联足球俱乐部等单位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案;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原副主任杨一民受贿案。

12月22日至23日,辽宁省铁岭市中级法院分别公开开庭审理中国足球协会联赛部工作人员范广鸣等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案和王鑫等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开设赌场案。

在5天庭审之后,中国足坛反赌扫黑大案的第一期庭审告一段落,虽然包括南勇和谢亚龙在内的“大鱼”还未过堂,但目前已经证实的涉案金额超过千万元,涉及球队也达到了20余支。

中国足球曾经是假球、赌球、黑哨泛滥,足协官员受贿成风,连起32

码的真实都保证不了,技战术水平提高更是无从谈起。在此次足球反腐审判中,一些新的涉案球队和个人被逐一曝光。据了解,目前已有包括申花、鲁能、亚泰在内的多只中超球队和中甲球队卷入足球假、赌案。对国家体育总局足球管理中心原副主任杨一民的指控中,贾秀全、高洪波、殷铁生等原国字号教练也被曝曾向杨一民送钱送礼。

国人对足球的关注度一直很高,此次审判所涉及的人数之多、官员级别之高、裁判名气之大在中国体育史上前所未有。许多人期待,此次审判能使中国足球圈的“秘密”大白于天下。

2011年12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078人进行的一项名为“足球反腐风暴能改变中国足球困境吗”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81.7%的受访者对足坛反腐表示支持,其中55.1%的人“非常支持”。58.1%的受访者在持续关注足坛反腐审判的新闻。受访者中,“80后”占36.1%,“70后”占37.8%。54.4%的受访者是球迷。

【警示意义】

腐败对中国足球大环境的破坏、对团队和球员斗志的消磨,是不可估量的。2011年年底在辽宁铁岭和丹东开始的一场中国足坛反腐“大审判”,让利用权力和依靠欺诈、恶意操控等不法手段牟利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这对于足坛有极大的震慑和教育意义。有必要借此次足球反腐审判的机会建立起司法监督的长效机制。

【各方观点】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足球腐败问题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33

情,败坏了社会风气,玷污了体育的形象,是影响足球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颗毒瘤。司法部门日前已开始对足球腐败涉案人员进行审理,这是在足球领域开展打赌扫黑专项行动以来取得的重大成果,体育总局对此坚决支持。中国足球正在艰难中恢复和重新起步,必须切实从青少年抓起,夯实中国足球的基础,才可能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2011年12月27日《中国青年报》

王石川(新闻评论员):不独球迷,每个关心中国足球的人都期待中国足球涅盘重生。中国足球的未来取决于两点,一是破,一是立。既要反腐打黑,革除制度积弊,比如,足协应管办分离,不能既是管理者,还是经营者;另外,还需进行制度建设,让阳光照进去,让权力受到有效约束。

——2011年12月21日《华西都市报》

34

12法治蓝皮书传媒篇

10法治蓝皮书财经篇

法治蓝皮书

0112法院工作报告(法治蓝皮书)

法治蓝皮书揭十大个性贪官

公文经典语录法治篇

慈善蓝皮书

体育蓝皮书

经济蓝皮书

人力资源蓝皮书

《5法治蓝皮书反腐篇.doc》
5法治蓝皮书反腐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