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法治蓝皮书财经篇

2020-03-01 16:42:1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国法治蓝皮书

财经篇

楼市入冬:房地产调控力度空前 电信业反垄断调查:可别辜负网民期待 温州“跑路潮”:金融信用痛中思痛 2000%利润率:高药价背后的招标利益链 塑化剂**:从台湾刮到内地

银行收费该多少:300项七年增至3000项 名店信任危机:从“骨汤门”到“豆浆门” 被指“倒退25年”:乳品新标如何出炉 “达芬奇”密码:天价家具身份之谜 购买时段电视荐股:\"抢帽子\"抢得利益逾4亿

1

楼市入冬:房地产调控力度空前

【事件回放】

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公布八条最新楼市调控政策,“新国八条”使得第三次调控最终浮出水面,其中房贷方面,二套房贷首付提至六成,限购令也推向了全国执行,可谓最严厉房地产调控政策。中央政府持续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开始见效:各地高企的房价受到明显遏制,并且一系列迹象释放出可能降价的信号。

一二手房价格“倒挂”、成交量萎缩、开发商加大促销力度,被认为是房价下跌的三个征兆,而这三个征兆已在多个城市出现。

4月底,“新京15条”全面落地执行,新房、二手房成交量骤降,创下2009年来单周最低。有数据显示,2月21日至27日北京市期房住宅共成交717套、6.94万平方米;现房住宅共成交41套、0.79万平方米。期房、现房住宅累计成交758套、7.73万平方米,环比之前一周分别减少50.23%、55.88%。同期,二手房成交下跌更加严重,前一周共成交二手住宅941套、8.83万平方米,环比分别减少77.36%、77.42%。根据伟业我爱我家统计,北京2011年1至8月二手住宅成交均价为23709元,而一手住宅则为22038元。同样的现象还出现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其他一线城市。业内人士认为,根据往年经验,一二手房倒挂现象出现意味着市场将继续回调价格。

自5月起,北京、深圳、广州等重点城市陆续有楼盘降价促销,但仍局限于个别楼盘。9月初,杭州的“保利湾天地”和“世茂首府”的大幅降价促销,更是拉开二线城市房价集体下行的序幕。国家统计2

局数据显示,一线城市房价涨幅已经连续3个月为零,特别是在9月份更是出现了70个城市环比平均涨幅接近零的数据拐点。

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2012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强调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有专家分析称:房地产市场我们调控的基调没有发生变化。在2012年,为了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取得的一点点成效,还会有一些新的政策工具、政策手段加入进来。比如说,货币政策尽管在局部或者说结构性的有放松,但是对房地产这个行业不会有太多宽松的空间。财政政策会逐渐扩大房产税改革试点,逐渐以税收政策这样一种经济手段来替代像限购这种行政的手段。

【事件影响】

伴随降价的不仅有购房者的兴奋抢购,也有老业主要求退还差价的怒吼,更有甚者,一些得不到回应的人甚至围攻、打砸售楼处。

房价松动、退房潮等现象引起的“多米诺效应”,使得各中介公司也难逃一劫。中介大规模倒闭被认为是房地产市场下行的重要风向标。2012年1月至10月,北京二手房中介共关闭门店约1000家左右,为三年来最多,其中10月关闭门店177家,其中约73%为中小经纪机构。

【各方观点】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我个人认为,所谓的房价合理水平要从两点来理解。一是,老百姓应该可以买得起房子,这就3

算合理;二是,跟相对的价格水平比,房价不应超过CPI过大,应该和CPI差不多,那么这样它就是合理的。

——2011年12月14日中国新闻网

房产专家韩世同:为了促销,截至2011年10月底,全国已有20多个楼盘承诺“若降价,发展商补偿差价”,部分楼盘还同意原价回购。对于这样的承诺,购房者应了解清楚相关事项:一要注意开发商的交楼时间和交楼条件,如果时间过长或不带装修,想要占白住一段便宜的买家可能会落空;二要看退房有没有折旧、维修等附加条款,如果被开发商设了一些陷阱,可能就会陷入合同纠纷;三是要看开发商的实力,如果实力很差而烂尾破产,可能就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2011年11月27日《羊城晚报》

4

电信业反垄断调查:可别辜负网民期待

【事件回放】

2011年11月9日,国家发改委证实,已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进行反垄断调查,查明两公司在互联网接入市场上涉嫌垄断。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副局长李青说,2011年上半年,发改委接到相关举报后,立刻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涉嫌价格垄断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宽带接入及网间结算领域是否利用自身具有的市场支配地位,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市场。

11月9日晚间,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先后发布公告,均表示“依法开展互联网接入业务”,并称“将全力配合相关监管机构的调查”。中国联通发布“澄清公告”,宣布旗下中国联合网络有限公司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及有关授权,依法开展互联网接入业务。中国电信措辞谨慎,声明公司一贯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经营宽带业务,并会全力配合相关监管机构的调查。

12月2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同时发布声明称,两公司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了整改方案和中止调查的申请,并将认真对有关问题进行整改。在互联互通的问题上,中国电信称,通过自查,发现公司与其他骨干网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质量未完全达到相关主管部门的要求,没有实现充分互联互通。中国联通称,公司与其他骨干网运营商之间的互联网互联互通质量需进一步改善。

在公开发表的声明中,两家公司均信誓旦旦。中国电信表示,将在5

“十二五”期间扎实推进“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工程,大幅提升光纤接入普及率和宽带接入速率,五年内公众用户上网单位带宽价格下降35%左右,并立即着手实施。中国联通则表示将积极配合其他骨干网运营商进一步提升互联网互联互通质量,持续加大宽带网络建设投入,推进“升级提速”工程,下调资费水平,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员介绍,是否终止针对电信和联通的反垄断调查,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和程序才能确定,同时还要看企业如何整改,以及对声明中所承诺的内容的具体落实情况如何。

【事件影响】

有关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10年,我国宽带上网的平均速率排在全球第71位,不及美国、英国、日本等30多个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但是,平均一兆每秒的接入费用却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到4倍。让此次反垄断调查成为推动电信业进一步改革的契机,是每一个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期待。

【各方观点】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晓晔:反垄断法作为维护市场自由和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市场竞争的规则,应当能够平等地适用于市场上的所有企业。也就是说,反垄断法的适用既不应考虑企业的所有制,也不应考虑国籍,而是应当一视同仁。反垄断部门对违规企业的查处有利于提升反垄断法和反垄断执法机关的威慑力,特别是有助于提高国有垄断企业的市场竞争6

意识,提高中国的竞争文化。

——2011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

信息化领域资深专家、《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解决电信和联通宽带业务的垄断问题,其根本还要靠电信改革。历史表明,每次电信改革都带来生产力的显著提升,老百姓也将从中获得更多实惠。目前,电信改革已经沉寂好多年,也正是在这种沉寂中,拉大了和国外的距离。希望通过此次契机,打破制约公平竞争的发展瓶颈。

——2011年11月11日《中国青年报》

中国通信学会组织委员会委员、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舒华英:电信垄断是肯定存在的,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的调查也无可厚非。但造成垄断的原因不在企业,而在于政府最早制定的电信发展策略,因为国家发改委只允许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展固网宽带业务。因此解决电信垄断问题,还需要从体制上入手,同时允许更多的民间资本进来。

——2011年12月2日《经济观察报》

7

温州“跑路潮”:金融信用痛中思痛

【事件回放】

2011年4月,继江南皮革董事长黄鹤、三旗集团陈福财跑路之后,由于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等原因,浙江温州老板的“跑路”情况愈演愈烈,并在8月、9月份进入“高峰”。据不完全统计,在“重灾”的龙湾永强,仅8月份就发生了20多起老板“跑路”。从9月12日至22日,温州有7家企业老板被卷入失踪漩涡。就在《中国青年报》记者在温州采访期间,温州正得利鞋业的老板又因债务问题从市区顺锦大厦22楼跳下身亡。

由于企业间在借贷时往往相互担保,一家发生破产倒闭势必危及互保企业,所谓“一倒一大片”,形成多米诺效应。据了解,信泰集团董事长跑路后,10余家企业因此受到牵连甚至倒闭。当地颇有规模的宝业皮革因高利贷无法偿还、老板不知去向后,工厂大门口被当地法院先后贴上10张催缴欠款的传单,其担保企业大华皮革受到牵连,不久同样破产倒闭。

“跑路”的背后是民间借贷资金链的断裂。因为市场变化,温州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遭遇困境,许多企业净利润仅仅维持在3%至5%之间。许多老板寻求赚钱更快、资金周转更快的投资。投资开始在此时演变成为投机。有数据显示,目前商业银行指导利率水平是7%左右,而体制外“委托贷款”利率却是高达20%以上,浙江民间借贷利率最高达180%。

温州现象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10月4日,温家宝总理专8

程赶往温州,先后召开两次会议,与温州企业家代表座谈。随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等多条利好政策。

10月31日,总规模为50亿元的温州市民间资本服务基金正式启动。

11月8日,温州市地方金融监管服务中心挂牌成立,标志着金融业“1+8”战略的启动,“1”是指“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一总方案,“8”是指8个子方案:创建民间资本管理服务公司、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股权投资业、做强股权营运中心、创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温州银行发展规划、农村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创建地方金融监管中心。

11月10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民间借贷具有制度层面的合法性。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前提下,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有自由借贷的权利。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民间借贷关系都受法律保护。如果违约,可以协商,也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途径解决。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90多位跑路的老板中,有15位已经被劝回。温州最大的眼镜生产厂商——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从美国返回温州后,集团已恢复生产。

进入12月,年关如何度过,便成了温州企业老板们最头疼的难题。按照温州惯例,到年底要将所有债务连本付息结清,每个债权人身后就是一座金字塔,后面又有若干债权人。此时,温州有关部门表示将9

对17个行业的代表企业进行摸底。浙江省委、省政府也开始着手进一步规范民间借贷活动,加快相关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

【事件影响】

是什么原因使得高利贷这种古老而血腥的获利方式在现代经济繁华之地大行其道?一方面中小企业为了发展“求资若渴”,一方面国有银行惜贷如金。与此同时,又有相当的民间资本投资无门,当这种供给与需求无法通过正当渠道匹配在一起之际,遂通过高利贷这种方式扭曲在一起,也由此衍生出一批中小企业“败走麦城”的悲剧。

温州之痛,虽有种种措施救市,且已显现效果,但我们需要时间抚平伤口。如果没有金融体制的创新,民营企业以及民营资本面临的困局难以根本改变。同时,信用、信心之重建,更没有“速效药”。宏观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中小企业发展的空间与潜力,将从根本上左右温州信用体系的恢复水平。

【各方观点】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信用危机比金融危机以及中小企业生产危机还要严重,整个社会信用失去了,这就太可怕了。企业不相信银行,银行不相信企业,银行贷款即使到期了也不敢还,还了就贷不出来了,企业马上就得死。

——2011年11月28日《中国经营报》

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史晋川:目前,银监会有关民间金融借贷合法化的说法引起各方反响。媒体的解读似乎把“合法化”10

简单地理解为原先不许做,今后可以做,而不是理解为在民间金融市场从事民间借贷活动要“合乎国家法律法规”。首先,尽快出台《借贷人管理条例》将民间借贷活动纳入法律规范。其次,国家应在加强金融监管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组建小额贷款公司的门槛,鼓励民间资本通过组建小额贷款公司来从事借贷活动。

——2011年12月5日《财经》

11

2000%利润率:高药价背后的招标利益链

【事件回放】

2011年2月,家住北京的张先生到山东济南出差,慢性支气管炎突然发作,在当地一家诊所,医生给他开的药是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可是一看药费单上的价格张先生吃了一惊:输一次液要用三支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在北京隆福医院每支售价是12.65元,每次输液要花费近40元。而在这儿输一次液不到10元。

媒体记者调查发现,一盒6支装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在医药批发公司的售价为3.85元左右,而医药批发公司从药厂进货的出厂价,每支仅在6角钱左右。北京隆福医院的零售价为12.65元,如此,从药厂出厂价到北京隆福医院的终端价,中间利润竟然高达2000%以上。

不过,北京隆福医院工作人员说,每支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在北京中标价是11元,医院只加上了15%的规定利润。那么,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每支高达11元的中标价究竟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呢?据悉,北京市药品中标价都是先根据药品生产企业提供的报价,最后由北京市招标办组织专家评审后确定。而据山东鲁抗辰欣药业介绍,他们提供给北京市招标办的价格属于商业秘密。

随后,记者在北京找到了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销售代理公司——北京紫华康太医药公司。据该公司负责人透露,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出厂价每支6角多钱,他们公司以4元的价格卖给医药代表,每支赚3元多,其中很大部分是招投标所花的费用。为了能保证药品12

高价中标,他们必须打通各个环节,这笔费用就是所谓的推广费。他透露,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高价中标之后,为了让北京的各大医院采购,他们还要给医院、医生、医药代表所谓的“返费”,也就是回扣。

北京紫华康太医药公司以每支4元的价格,将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卖给医药代表,医药代表再以中标价11元卖给医院,中间差价7元。其中,医药代表拿走10%左右,其他作为回扣给了医院和医生,而这当中开药医生的回扣所占的比最高,可达药品中标价的40%左右。如此推算,每开一支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医生就能拿到4元钱左右的回扣,而每输液一次,需要3支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开药医生就能拿到12元左右的回扣。

随后记者对上海、天津、黑龙江等地的同一规格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中标价进行了调查,发现上海中标价为12.8元、天津中标价为11.13元、黑龙江中标价为11.5元,医院的零售价也都超过12元,从出厂价到医院零售价,中间利润也都高达2000%以上。据专家介绍,普通商品的利润一般不高于50%,即使是名牌服装等奢侈品,利润也很少超过200%。药品是用来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利润却是奢侈品的近10倍。

【事件影响】

该新闻经央视曝光后立即引发热议,消费者被“2000%利润率”深深刺痛,并纷纷提出质疑:这其中藏着多少内幕?近几年政府部门为了遏制药价虚高,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先后28次降低药价。然而,这仍不能阻止某些利益团体相互勾结,利用政策空子,在中标价的制定、药13

品的批发和销售等多个环节谋取暴利。如何斩断推高药价的幕后黑手,成为消费者关注焦点。

2011年12月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药品出厂价格调查办法(试行)》施行,将对国家发改委定价范围内的药品开展出厂价格调查。有媒体称效果值得期待。

【各方观点】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假如政府解除15%的那种管制,让医疗机构拥有自主权,它们可以到市场去挖掘这种便宜的进货渠道,它的出厂价只有1元,市场上肯定有3元的进货渠道,假定按3元进货了,医疗机构最后卖出的价格是6元,请问我们老百姓受益没有?我们医疗机构受益没有?皆大欢喜了,请问我们政府的有关部门为什么要做那种管制呢?

——2011年11月13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朱恒鹏:从中长期来看,应精简公立医院数量,大力发展民营医院,打破公立医院行政垄断地位,同时大力发展连锁药店,赋予药店和医院一样的处方药销售资格,通过各类医疗机构之间的充分竞争,让患者用脚来投票,从而抑制医药费用的增长速度。

——2011年11月29日《中国青年报》

14

塑化剂**:从台湾刮到内地

【事件回放】

2011年5月24日,台湾卫生当局向世界卫生组织及大陆质检部门通报,其检验员在例行抽验时,意外发现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起云剂中含有塑化剂DEHP。该起云剂已用于数百种饮料等产品的生产加工。台湾卫生主管机构发布的统计显示,截至6月6日中午,台湾共有278家厂商、938项产品受到塑化剂污染。大陆质检部门6月1日发布公告,暂停进口台湾问题产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料、果酱果浆、胶锭粉类产品和食品添加剂,对允许进口的上述台湾产品,必须凭台湾方面有资质的实验室出具不含DEHP的检验证明。台湾食品在大陆树立的安全形象遭到重创。

起云剂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物,在盛产水果的台湾,它是帮忙制作出大量卖相极佳的果汁、果酱、运动饮料、保健食品的功臣。这种食品添加剂通常由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及多种食品添加物混合制成。它能让油与水混合后,不出现分层或沉淀,还可使运动饮料呈现云雾状,看起来更有价值感。而令人闻之色变的DEHP,属于邻苯二甲酸酯类,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化工用塑料软化剂,添加后可让微粒分子更均匀散布,因此能增加塑料的柔韧性。这种工业添加剂被台湾法令明确公告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食品中不得添加。据专家介绍,长期食用塑化剂可能引起生殖系统异常,甚至造成畸胎危险。美国环保署则认定塑化剂会引起动物的肝脏肿瘤,是可能致癌物质。

台湾塑化剂事件发生后,卫生部联合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食药15

监局等有关部门在28个省(市、区)的内地生产企业、批发市场等地,对食品添加剂、饮料、调味料等15类产品6100个样品进行了抽样检测,在4家企业8个样品中检出塑化剂类物质。据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透露,与台湾塑化剂被人为添加到食品中不同的是,大陆地区食品被塑化剂污染的途径,可能是通过塑料包装材料间接地进入食品中。

6月6日,北大医学院免疫学系博士王月丹称:“对塑化剂最为滥用的应该是药品生产企业。”据业内人士介绍,药品中的塑化剂主要用于控制药物在肠道中的释放时间,起缓释作用。尽管卫生部发布通告称,偶然食用少量受DEHP污染的问题食品,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但王月丹认为,企业若不标明塑化剂含量,公众就难以界定“偶然”和“少量”,疑虑和恐慌也就在所难免。

7月27日,国家药监局正式印发《关于含邻苯二甲酸酯类保健食品有关辅料替代事宜的通知》(国食药监保化[2011]337号),要求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全面“清塑”。另外,依照国家药典以及相关法规的规定,我国目前在药用辅料领域,仍有3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可以使用。有关专家称,药品塑化剂辅料也将逐渐替换,但目前还不会禁用。

【事件影响】

近几年来,我们经常在各种食品安全事件中认识某些化学品,这一次轮到塑化剂“闪亮”登场。有专家说,除非包装不用塑料,用玻璃、金属或纸盒,否则塑化剂是肯定要存在的,没必要一出现安全事件就产生添加剂恐慌。也许是不必恐慌,但安全标准、检测能力和监管力度是公众必然要关心的三件事。伴随每一个新化学品的登场,被推到16

风口浪尖的也是这三件事。

【各方观点】

阮修星(新闻评论员):监管部门积极行动,给老百姓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抽检的产品仅限于食品,当前老百姓迫切希望获得其他一些产品是否安全的信息。这就要求相关部门扩大对食品的抽检范围,同时对食品包装、医药、玩具、洗发液等极有可能被污染的产品加大检测力度,尽可能地给老百姓提供全面的信息。

——2011年6月13日《中华工商时报》

广东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成员、暨南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唐书泽:当前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罚力度不够,不少处罚措施也得不到严格执行,严查塑化剂仅仅只是第一步,加大惩处力度、严格执法才是根治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

——2011年6月16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佟彤(新闻评论员):无论是现在的塑化剂还是未来的其他添加剂,都可能是“双刃剑”,我们对此能做到的,是心态的平静和措施的严格,前者用来面对未来社会发展中与经济发展、文明发达相伴的类似事件,后者用来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2011年6月13日《北京晨报》

17

银行收费该多少:300项七年增至3000项

【事件回放】

2011年3月9日,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的通知》(银监发„2011‟22号,以下简称22号文),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从2011年7月1日起取消11类34项服务收费。

为落实22号文要求,国家发改委会同部分地方价格主管部门于7月中下旬对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进行了暗访和检查。检查发现,一些网点仍在违规收取国家明令取消的人民币个人账户密码挂失费。对此,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已依法责令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多收费用退还客户,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此外,中信银行总行、兴业银行总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违反规定,擅自推迟取消人民币个人账户密码挂失费的时间,分别致使其营业网点7月13日和7月9日后才取消人民币个人账户密码挂失费,对上述违规行为,国家发展改革委也依法给予严肃处理。

由于7月1日被要求免除的34项收费基本针对的是基础金融服务,此前大部分也是免费的,因而消费者并没有享受到太多的实惠。除了巧立名目继续收费,一些银行在取消一些项目收费的同时,又陆续推出了新的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在银监会叫停小额账户管理费用的通知中,免除小额账户管理费只针对代发工资账户、退休金账户、低保账户、医保账户、失业保险账户、住房公积金账户,而普通卡并不能享受这一待18

遇。据了解,各家银行在借记卡卡内日均余额不足一定数目的条件下都会收取小额账户管理费,标准一般是300元或500元。过去几年,各银行的收费标准版本不断升级,价格也越来越高。甚至有银行将1万元和1000元以下的账户界定为小额账户。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都曾上调过账户管理费。

7月12日,银监会和银行业协会联合发布数据,中国银行业服务项目共计1076项,其中收费项目850项,比重达到79%。对比2003年,商业银行有偿服务产品增加了338项。银行业协会称,合规合理的收费应多多益善。2003年10月1日出台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明确银行收费项目仅300多种,而现在《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列出的收费项目已多达3000种。7年时间增长了10倍。

【事件影响】

银行可以对提供的服务收取一定的费用,因为银行的服务要付出成本。但在名目众多的收费项目里,究竟哪些费用合理,哪些费用不合理,需要一个明确的界限和标准。银行收费项目的制定与施行是一场多方利益的博弈,公众关心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谁能代表他们发声,他们的利益如何有效保护。

【各方观点】

魏文彪(新闻评论员):有关机构应当如相关人士所建议的通过修改相关管理办法明确列举银行可以收费的项目与收费标准,凡规定项目与标准之外的收费行为一律予以禁止。而更为根本的则是,应当尽19

快破除当前银行领域实际存在的垄断态势,形成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充分竞争,并借此促进银行服务的差别化,从根本上破除银行乱收费行为,在更大程度上保障银行客户利益。

——2011年3月17日《经济参考报》

刘义昆(新闻评论员):这次处理违规收费是发改委会同地方价格主管部门进行的。而在以往,银监会的“救火式”监管曾饱受质疑。诚如业内人士所言:商业银行收费管理监管的主导权应赋予物价管理部门而不是银监会,以防止银监会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在收费管理上过多袒护银行的利益。治理银行违规收费,这次由物价部门介入的“经验”无疑应该保持。

——2011年8月4日《证券时报》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银行作为商业机构,出于利益最大化考虑,在政策监管空间之外,推出一些收费项目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属于表外业务的基础金融服务在国内从未真正面对竞争的局面。在目前的垄断气氛下,银行不愁没有客户。如果将来引入竞争,银行要争取客户,肯定会更多从客户角度考虑问题,就不会是目前的局面了。

——2011年7月13日中国新闻网

20

名店信任危机:从“骨汤门”到“豆浆门”

【事件回放】

2011年7月23日,曾以“一碗汤的钙质含量是牛奶的四倍、普通肉类的数十倍”为广告语的味千拉面(以下称“味千”),被曝汤底非纯猪骨熬制,钙含量与实际不符。味千相关负责人作出回应,称汤底由浓缩液按比例还原而成。8月2日,上海有关部门公布对味千拉面汤料问题的初步调查结果:其汤料浓缩液的主要成分是“猪骨汤精”,由山东泰安一家食品企业生产。同时,工商部门已介入调查味千拉面涉嫌虚假宣传。8月12日,味千在其官方网站发布致歉及食品安全承诺书。在这份千余字的承诺书中,味千首次公开承认使用猪骨汤精做汤底,并对整个骨汤门事件向社会各界及消费者表示歉意。11月底,上海工商局对味千拉面“骨汤事件”作出调查定论,认为味千拉面在餐巾纸外包装上涉及“虚假夸大宣传含钙量”。为此,味千拉面将受到20万元的处罚。12月4日,味千拉面行政总裁潘慰首次出面回应公众疑问,说明整改情况,称要提高透明度向公众开放工厂,而对引发事件的骨汤钙含量宣传,则称“以后会慎重,数据要经得起推敲”。

7月28日,一条内容为“肯德基豆浆并非原磨”的微博被转发近3万次。该帖图片显示,5个标有“豆浆粉”字样的纸箱与其他原料堆放在广东一家肯德基门店外。该豆浆粉生产厂销售部负责人称,豆浆粉的确是用大豆研磨的,但为了产品不腐坏,加入了符合国家标准的添加剂。随后,肯德基官网称,由于传统的现磨工艺无法满足全国3000家店对品质及食品安全的要求,肯德基与供应商益海集团开发出新的21

豆浆粉。肯德基“醇豆浆”广告中有这样一句介绍:“肯德基钻研古法,以创新工艺,做出原汁原味、浓香醇厚的好豆浆。”专家称肯德基涉嫌误导消费者。

继肯德基之后,永和豆浆也传出豆浆系豆浆粉调制的消息。8月9日,永和食品总裁林建雄表示,目前永和豆浆在大陆地区有10%的终端餐饮店采用豆浆粉冲泡工艺。并称,相对现磨豆浆,豆浆粉冲泡工艺成本价格更高。为保证连锁店豆浆品质一致性和执行严格的卫生安全标准,永和豆浆将在终端餐饮店全面推广豆浆粉冲泡工艺。

8月,有媒体称肯德基炸鸡用油使用时间过长,多天才更换一次,存在食品安全隐患。肯德基回应否认报道内容,称“肯德基炸鸡用油食用前都经过检测,烹饪用油完全符合国家颁布的《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麦当劳也被卷入食品问题**中。有网友发帖称,在麦当劳北京某餐厅门口看到堆放着一箱箱的货物,装的都是包着保鲜膜的汉堡原料面包。到上午10点多,这些面包还在路边晒着,保鲜膜里已布满水汽;有的保鲜膜还被撕开了,面包直接裸露在外。

【事件影响】

消费者选择名店就餐,是基于对品牌的信任。然而,随着“骨汤门”、“老油门”、“豆浆门”的层出不穷,这种信任正经受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对餐饮行业来说,消费者对卫生条件优劣、宣传口号真假的重视甚至超过了食品的口感。本以为大型连锁企业、跨国公司、进口品牌这些名头能让人放心,现在看来却未必如此,真是“伤不起”呀。

【各方观点】

22

王石川(新闻评论员):企业遭遇公共事件,要第一时间回应,而千万不能试图一捂二拖三掩盖。上市食品企业一旦被传出食品存在问题,往往就是灭顶之灾,而最好的危机公关就是开诚布公,直面质疑,有一说一,绝不隐瞒。如果迟迟不回应,或者即便回应,但吞吞吐吐、似是而非、亦真亦假,就无法赢得公众理解,更不要说重塑形象了。

——2011年8月2日《京华时报》

谢昱航(新闻评论员):像味千拉面这样的消费欺骗事件,被侵权的众多消费者可由其代表人进行诉讼。在这类代表人诉讼中,诉讼费用由所有原告分担,诉讼成果也能共享。如今群体诉讼被冷落,原因固然复杂,其结果却很明确,必然会让一些不法经营者得不到应有制裁,并在某种程度上助长大规模侵权行为的发生。

——2011年7月29日《中国青年报》

23

被指“倒退25年”:乳品新标如何出炉

【事件回放】

2011年6月15日,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在中国奶业协会召开的“南方巴氏鲜奶发展论坛”上表示,我国现行乳业的行业标准“是世界上最差、最低的标准,甚至是全球乳业的耻辱”。

其实,早在2010年3月26日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卫生部批准公布时,就曾引起媒体的强力关注。由于新标准将生乳的蛋白质含量从1986年的每100克不低于2.95%下调到2.8%,菌落总数从2003年的每毫升50万上调至200万,当时就有舆论指出,此前的国家标准已和国际标准有很大差距,新国标却在本来已经很低的标准之上一降再降,“倒退了25年”,是“中国奶业倒退的标志”。而此次王丁棉炮轰新国标,则进一步指出中国乳业行业标准之所以如此之低,是因为其制定已被个别大企业绑架。

11月28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谁在制定食品安全标准——专家讲述乳品新国标出台过程》的文章,报道了重新制定的乳品国家安全标准,在出台前的最后一刻修改了两项关键指标,即菌落总数和蛋白质含量。文章援引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曾寿瀛的说法称:“内部待议稿上显示,巴氏奶标准初稿的起草单位是蒙牛乳业集团,生鲜乳标准由伊利集团起草,酸奶标准则由光明集团起草。”此文一出再度引发热议,几大乳企纷纷予以否认,称制定标准时企业配合国家开展一些技术性工作是应尽的义务,但企业负责起草的只是最初的讨论稿,最终定稿综合了各方意见,不代表企业单方意24

志,企业绑架和左右标准制定的说法不能成立。

11月30日,针对乳品新国标的相关质疑,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进行了回应。对于“大企业绑架了标准”的说法,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食品安全标准处处长张旭东的回答斩钉截铁:“这是绝对不可能的。”针对有关专家提出的“关键指标在最后时刻翻盘”的说法,张旭东表示,为尽可能广泛地征集意见,审查之前、前期审查等各个环节,都召开过听证会、研讨会,很多专家参与了讨论,但并不是决策层面的讨论,最终的审评决策机构是标准委员会分委员会和主任会议。

【事件影响】

食品安全无小事,面对不容乐观的食品安全形势,公众难免变得多疑,这才寄希望于通过提高食品安全标准来保障最基本的食品安全。也正因为这些标准牵动着公众最敏感的神经,在乳品安全国家标准降低这一事实面前,尽管政府和企业一再辟谣,外界的怀疑和猜测却从来没有断过。争执扰攘中,消费者对政府和乳企的信心均消磨殆尽。

【各方观点】

李曙明(新闻评论员):作为中立方,标准制定者本该听取和吸纳各方意见,但比牛奶企业更中立的专家的意见95%不被认可,对企业意见却“言听计从”,让人感觉王丁棉“绑架”的说法或不是信口开河。“全球最低标准”令人吃惊,而比“全球最低标准”更值得反思的是:这样的标准何以能出炉? 25

——2011年6月20日《检察日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乔新生:牛奶标准事关公众健康安全,但在制定上公众却没有发言权,这就涉及到我国标准化法的问题。诞生于1988年12月29日的标准化法以及1990年4月6日颁布的《标准化法实施条例》,都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在标准制定问题上,没有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博弈平台。牛奶生产企业组成的行业协会可以关起门来讨论牛奶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与牛奶生产标准关系密切的消费者却被拒之门外。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当尽快启动标准化法修改工作,在修改过程中充分照顾到社会不同利益主体的关切,以发展健康的市场经济为目的,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2011年6月28日《法制日报》

26

“达芬奇”密码:天价家具身份之谜

【事件回放】

2011年7月10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达芬奇天价家具“洋品牌”身份被指造假》,指出达芬奇家具销售的“卡布丽缇”等家具并不像它们宣称的那样是100%意大利生产的,所用的原料也不是该公司宣称的名贵实木白杨荆棘根,而是高分子树脂材料、大芯板和密度板。经过检测,消费者花费几十万上百万元购买的达芬奇家具甚至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达芬奇家居方面通过微博回应,达芬奇在国内销售的意大利品牌家具,均为在意大利生产并原装进口至国内。

7月13日,达芬奇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总经理潘庄秀华承认其与东莞长丰有过合作,但仍坚称其所代理的意大利品牌均为意大利生产。而代理的美国品牌,如Hollywood等,则是全球采购。潘庄秀华声泪俱下诉说了创业史,却没有给记者提问的机会,亦未对央视所曝光的内容进行回应。

7月18日,达芬奇家居在其微博和公司网站挂出《致消费者的公开道歉信》,首次向消费者道歉,称对某些产品产地标注、质量及不规范宣传问题已展开内部整顿,但未涉及进口家具是否存在产地造假,也没有提及退换货和赔偿问题。

自央视报道播出后,各地达芬奇家具消费者集结维权,索赔超亿元。

11月23日达芬奇突然发布声明,称遭到媒体“虚假新闻”诬陷,并表示企业目前正在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期待得到一个“公正的最27

终调查结论”。达芬奇家居方面认为,上海工商的调查显示,“没有发现达芬奇在原产地问题上有造假行为”。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达芬奇家居为“洗白”拟进行全面反击,除了拟起诉相关媒体外,该公司对消费者的集体维权行为也有所动作。

12月1日,有报道称达芬奇上海、广州、杭州的数家门店停止了营业。12月5日,《国际金融报》通过走访调查得知,沪上3家达芬奇店仍在正常营业,但门庭冷落却是显而易见。与此同时,有媒体报道称:上海消费者对达芬奇提起的集体诉讼,当地法院至今没立案,维权行动陷入了僵局。

【事件影响】

“造假门”事件不仅使达芬奇持续处于舆论漩涡,更由此引发了一场行业信任危机。据媒体报道,不少目标市场与达芬奇相近的洋品牌,同样订单骤降,销售停滞。专家认为,重建消费者对高端家具的信任,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任重道远。

【各方观点】

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会长丁佐宏:我国家居行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诚信、秩序、管理、机制等诸多方面的缺失和滞后,造成了中国家居业乱象滋生。一是材质造假;二是标准不明;三是洋品牌难辨真伪,在国内生产,然后“出口”到所谓“原产地国”再“进口”回来。

——2011年9月20日新华财经网

张倩(记者):达芬奇的损失或许是小事,其他各方的损失也是小事——只要我们的代价没有白费。只要我们能真正认识到,建立一个28

诚信的社会,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是有益的,都是不可或缺的,只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建立起诚信自觉,并且为之而努力,我们的代价就没有白费。

——2011年11月15日《北京青年报》

29

购买时段电视荐股:\"抢帽子\"抢得利益逾4亿

【事件回放】

证监会于2011年12月9日下午通报了一起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操纵证券市场案。该案累计交易金额近572亿元,涉及552只股票,非法获利4.26亿元,涉案人员之多和操纵规模之大都史无前例。

2007年4月到2009年10月,薛书荣、郑宏中、杨晓鸿、黎睿咨等人以70个自然人名义,在44家证券营业部开立112个资金账户,使用148个证券账户,动用超过20亿资金预先买入选定的股票。与此同时,涉案人员通过广东中恒信传媒投资有限公司,私下联络10家证券公司和8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的30名证券分析师,录制了相关的荐股节目。随后,薛书荣和郑宏中等人以4483万元购买了9家电视台的证券栏目时段,播放上述荐股节目,吸引投资者入市,并在节目播出当日或者第二日将预先买入的股票迅速卖出获利。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上述操纵方法是典型的“抢帽子”手法,与过去庄家操纵单只股票的模式显著不同,但更具欺骗性。证监会通过市场监控发现了相关案件线索,但是由于涉及的股票和涉案人员、相关利益方众多,调查和取证过程历经重重困难。这位负责人称,此案的特点一是涉案金额十分巨大,操纵股票数量史无前例;二是通过多家卫视媒体播放荐股节目,影响力巨大,受害股民数量众多;三是涉案团伙组织周密且进行公司化运作,反侦查能力极强。

针对此案暴露的问题,证监会迅速出台了关于加强证券分析师监30

管的相关文件,广电总局于2010年10月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广播电视证券节目管理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广播电视证券节目。

其中,广东中恒信传媒投资有限公司操纵证券市场案等6起违法违规案,共交易股票552只,累计交易金额571.76亿元,违规交易股票数量之多,创A股市场记录。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广东中恒信薛书荣、郑宏中等人涉嫌以“抢帽子”手法操纵市场,2009年11月被证监会立案稽查,并于2010年3月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据了解,郑宏中等人通过操纵市场,共交易股票552只,累计交易金额571.76亿元,非法获利4.26亿元。目前该案还在刑事侦查中。同时,该位负责人表示,江苏三友集团因不实披露控制人信息,被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其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处以5万元至20万元不等的罚款,同时,时任公司董事长、实际控制人张璞还被证监会认定为市场禁入者,5年内不得从事证券业务或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

【事件影响】

2011年12月9日下午,证监会发布了六起证券市场违法违规案件的详情。其中包括广东中恒信公司、薛书荣、郑宏中等机构和个人操纵证券市场案件;殷保华、刘锐等5人非法证券投资咨询案件、余凯等人涉嫌操纵证券市场案件等三起操纵市场案件。广东中恒信传媒投资咨询公司薛书荣、郑宏中、杨晓鸿、黎睿咨等涉嫌操纵市场行为案件,涉及的资金账户高达112个、证券账户高达148个,动用资金超过20亿元。

此外,证监会还通报了山西美金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相关人员内幕31

交易案件、江苏三友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和联合臵地法人利用他人账户从事证券交易行为等三起案件。此次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操纵证券市场案,将对国内金融、股票等领域,造成空前的影响与震动。

【各方观点】

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立坚: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的一系列政策改革主线要确保投资者利益,保证好企业具有足够融资能力,坏企业能有健全的退出机制。所以保荐人必须站好岗,因此改革将势在必行。

——2011年12月8日《时代周报》

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现阶段我国的内幕交易有两种情况,有一部分人有目的地利用特殊地位和关系,谋取不正当利益;也有一部分人主观意识不甚明确,没有认识到这是与贪污、盗窃、欺诈性质相近的犯罪行为。小偷从菜市场偷一棵白菜,人们都会义愤填膺,但是若有人把手伸进成千上万股民的钱包,却常常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这就是内幕交易的实质,也是防范和打击这种犯罪活动的困难之所在。我们要郑重声明,中国证监会对内幕交易和证券期货犯罪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

——2011年12月16日《第一财经日报》

32

5法治蓝皮书反腐篇

12法治蓝皮书传媒篇

法治蓝皮书

0112法院工作报告(法治蓝皮书)

财经法规10

法治蓝皮书揭十大个性贪官

10财经类专业简介

民族精神篇(10)

法治财经专业毕业生自荐信

公文经典语录法治篇

《10法治蓝皮书财经篇.doc》
10法治蓝皮书财经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