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分析

2020-03-03 10:47:0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创伤骨科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创伤骨科护理工作应用风险管理的对策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160例,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满意度为88.75%,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创伤骨科护理工作中有效应用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快患者疾病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创伤骨科;风险管理;护理

创伤骨科患者病情复杂且变化快,病程时间较长,对护理工作有高要求[1]。要提高医院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就要进行护理管理,保证护理顺利而且有效地开展。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护理人员、药物、设备、护理技术、护理制度、护理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以减少医患纠纷、经济损失[2]。风险管理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经过临床观察发现,对创伤骨科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现将研究详情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1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创伤原因有车祸、打架斗殴、意外摔伤等。对照组含男性56例,女性34例,年龄40—77岁,平均(57±2.2)岁,其中四肢骨折30例,单一四肢骨折25例,盆腔骨折15例,骨折并多处脏器损伤8例,骨折并颅脑损伤2例。观察组含男性54例,女性36例,年龄41—76岁,平均(57±1.9)岁,其中四肢骨折29例,单一四肢骨折27例,盆腔骨折13例,骨折并多处脏器损伤9例,骨折并颅脑损伤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创伤构成上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如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具体做法为:

(1)培训护理人员,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 对护理人员进行集体培训,增长、巩固其护理知识,提高其护理技能,培养其协作能力和应急能力,促使其遵守职业道德。培训结束后,进行严格考核[3]。根据创伤骨科患者病情复杂、自理能力缺失等特点,制定操作规范和工作制度,完善护理流程,明确职责,将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位;并安排特定人员监督检查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责令整改。

(2)改善住院环境,加强物品管理

创伤骨科的患者通常都需要住院,因此,医院对病房进行布置,给患者营造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合理摆放各种仪器设备和药品,一切以方便患者为标准,对于一些危险性物品则加强管理,除了进行口头上的提醒,还贴上安全警示语;对各种仪器设备定期检查、维修,发现损坏不可用的仪器设备及时更换。

(3)创新服务理念

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奉行“主动、热情、及时、周到、负责”的服务理念[4]。在患者住院时积极、周到地为患者服务,争取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出院时,做好出院保健教育,对每一位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对患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谦虚态度。

(4)加强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加强健康教育

在面对患者及其家属时,护理人员持亲切态度表示理解、尊重和关怀,拉近患者及其家属和医护人员的距离,并帮助患者及其家属缓解甚至摆脱焦虑等不良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引导患者家属参与患者护理工作[5]。此外,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告示患者及其家属疾病基础知识、治疗手段、治疗效果、注意事项、康复手段、预防复发的方法等,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不安情绪。

(5)做好护理风险效果评价

对出现的及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科学分析,找出风险发生的原因,制定风险发生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将损失降到最小。另外,完善奖惩制度,惩处对风险发生有直接责任的护理人员,奖励对预防风险发生和应对风险做出贡献的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6]。 1.3护理效果评价 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在患者出院前发放给患者及其家属,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例数,计算两组的总满意率。满意度分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档,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以P

2结果

观察组80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有28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仅有2例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意,非常满意率、满意率、不满意率和总满意率分别为62.5%、35%、2.5%、97.5%。

对照组80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的例数分别为38例、33例、9例,非常满意率、满意率、不满意率和总满意率分别为47.5%、41.25%、11.25.%、88.75%。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n(%)]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P 总例数 80 80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2(2.5%)

总满意率 97.5% 88.75%

50(62.5%) 28(35%)

38(47.5%) 33(41.25%) 9(11.25.%)

P

引发医疗护理风险的因素有许多,既有不可控因素,也有可控因素[7]。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做的是尽最大努力控制可控因素,提高自身素质和应对能力应对不可控因素,努力将护理风险带来的损失和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影响护理工作质量的可控风险因素有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患者的病情、医院的环境和布置、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使用、药物的放置和使用以及护理风险的管理制度和手段等[8]。

创伤骨科患者病情复杂且变化快,病程时间较长,在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护理风险[9]。因此,医院应注意护理风险管理,努力杜绝可控风险的发生,同时做好应对不可控风险的思想、人力和物资准备。 我院以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60例创伤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做法为:(1)培训护理人员,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2)改善住院环境,加强物品管理;(3)创新服务理念;(4)加强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加强健康教育;(5)做好护理风险效果评价。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非常满意率、满意率、不满意率和总满意率分别为62.5%、35%、2.5%、97.5%。而对照组的非常满意率、满意率、不满意率和总满意率分别为47.5%、41.25%、11.25.%、88.75%。P

【参考文献】

[1]彭静.骨科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3):109.[2]张慧琴;乔素;张蕊等.创伤骨科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39.[3]尤明兰;任震晴.浅谈创伤骨科护理风险管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4):96.[4]周晓玲;郑雪梅;李民霞.骨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探索及效果研究(A).全国门急诊护理[5]学术交流会议、第14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2.[6]王向云.骨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4):110.[7]郑晓静.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骨科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63.[8]焦莉威.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4,10(5):76.[9]刘海菊,创伤科护理风险的管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298.

护理风险管理方法

骨科疾病潜在护理风险

护理管理方法

骨科植入物的管理方法

骨科护理

创伤骨科多发伤的急救与护理观察要点

神经外科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及体会

我国创伤骨科现状与展望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

创伤性休克护理常规

《创伤骨科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分析.doc》
创伤骨科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分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