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中国的传统节日

2020-03-02 11:23:5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国的传统节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节日的来历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主要的传统民族节日有那些,这些节日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

2、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和发展。

3、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和传说(清明节、寒食节等)。

4、让学生初步学会从各种途径获取知识,与社会接触,增强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和发展。

2、让学生初步学会从各种途径获取知识,与社会接触,增强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看日历,引进课题

出示十月份日历

师:同学们你们今年的十月份,你们过得开心吗?(国庆放假7天、还有重阳节和中秋节) 看一下年历,你能说出十月份的节日吗? (师出示国庆节、中秋节、重阳节)

二、新课学习:

1、说一说我们知道的中国传统节日还有哪些?

2、、交流查询的情况,做好记录。

3、读小资料: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4、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和传说(清明节、寒食节等)

三、活动拓展;

1、细细回忆传统节日带来的感受。

2、把搜集整理的资料用你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中国的习俗 教学目标:

1、知道元宵节、重阳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的日期几习俗。

2、让学生初步学会从各种途径获取知识,与社会接触,增强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我国主要的传统民族节日,以及它们的日期、来历和主要习俗。

难点:知道公历和农历的不同,了解传统民族节日的习俗与来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中国的节日发展出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习俗,这使得中国的民俗节日多了一重地域文化 色彩。我们一起来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吧!

2、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收集一些有地区特色的节日习俗谚语、儿歌、诗句等,制作成书签。

2、汇报收集的传统的习俗。

(1)春节来历和习俗: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了解各地的活动内容异常丰富多彩、像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很盛行。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习俗。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始于南北朝,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炉团坐,笑语连连。奶奶告诉我--拜年是中国国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的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话语。中国还有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呢。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现在过年我们还是吃饺子、全家围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初一早晨起来,穿上新衣服去给长辈拜年。

(2)、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也称灯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正月十五这天夜晚,皓月高悬,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观灯、放焰火、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现在,元宵节这天我们也吃元宵、看灯展。

(3)、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丰富有趣,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植树、放风筝等,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4)、端午节来历和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5)、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月饼、赏明月

(6)、重阳节的习俗: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3、在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节日习俗中,你对什么感兴趣?在活动小组里提出来,跟大家一起探究。(填写记录表)

三、活动拓展:

1、欣赏各地区庆祝节日的图片。

2、如何让中国传统节日得以发展,谈谈你的想法。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节日的食品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里人们喜欢吃什么?

2、查找一些节日菜肴或食品的制作方法,做成小卡片。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并感受到探究与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并感受到探究与合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传统节日的食品是中华文化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大家都来了解节日食品,让节日食品走进日常生活,我们的生活会更精彩。

2、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

1、汇报查找节日食品的资料。

(粽子 端午 月饼 中秋 饺子 冬至 腊八粥 腊八 元宵 上元节)

2、讨论:

每个节日的食品都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吗?

(1)北方人盛行在除夕时吃饺子,当子时一到,即步入新的一年,这一刻有(更岁交子)象征意义。

(2) 元宵节的主要吃食也叫元宵。在南方,元宵也叫“汤圆”、“圆子”。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3)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4)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 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

(5) 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3、完成节日美食评选表。

三、活动拓展

比较: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营养价值,现在传统节日的食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比一比,想一想,你还发现了什么?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总结与评议,活动拓展 教学目标:

1、通过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的一系列活动,让我们用多种方式进行活动的总结和交流,使我们的实践活动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2、进行材料的整理与活动心得的书写。

3、研究讨论:如何让中国传统节日在中国传统节日在年轻人中更受欢迎。

4、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并感受到探究与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进行材料的整理与活动心得的书写。

2、研究讨论:如何让中国传统节日在中国传统节日在年轻人中更受欢迎。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并感受到探究与合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这个活动主题中,我们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留下了真实的活动轨迹和难忘的活动体验,现在让我们进行活动的总结和交流。

2、板书课题。

二、新课导入

1、根据搜集资料整理,填写“活动之最”总结表。

2、填写同伴对我的评价表。

3、讨论、研究:

(1)如何让中国传统节日在中国传统节日在年轻人中更受欢迎。

(2)如何延续发展和抢救传统节日中的文化遗产。 (3)完成课本51页的习题。

三、教师小结

我们中华民族还有许许多多传统的民族节日,这些节日不仅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同时也体现出了中国大家庭的凝聚力。我们要按照中华民族的风情过好自己的传统节日,同时也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的传统节日,我们就利用这个机会一起来祝愿中华大家庭更加美满幸福、更加繁荣富强,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三年级上 综合实践教案

三年级上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三年级上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三年级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三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推荐)

综合实践:我们的传统节日教案

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课

中国传统节日教案(小学三年级用)

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三年级综合实践教案

《三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中国的传统节日.doc》
三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中国的传统节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