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一单元复习

2020-03-01 21:05:3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语文一单元复习小结

一.七律长征

1.主题归纳:这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的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和战斗力。

2.写作特色:(1)典型事例,突出中心。(2)情景交融,表现中心。(3)夸张手法,表露襟怀。

3.读后感悟:《七律 长征》不仅是一首诗,而且是一首豪迈的歌,更是一曲激情澎湃的革命交响曲。毛泽东以领袖的气魄、诗人的激情、艺术家的手法带我们走进峥嵘的岁月,让我们领略了长征的风采。

4.易错字:迤礴蒙磅

二.《长征组歌》两首

1.主题归纳:这首歌词描写红军在路途艰难、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上演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剧目,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变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英雄气概,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写作特色:(1)语言概括,用词准确。(2)句式整齐,手法巧妙。

3.读后感悟:掩卷沉思,沧海桑田,时光如水,已然流去,但我们仍能为红军将士当年绝地求生而奋起搏杀的慷慨和悲壮所感染,更为毛泽东过人的胆识和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所折服。

4.易错字:渴皑毯黔炊炼

三.老山界

1.主题归纳: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写作特色:(1)采取顺序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2)描写具体,中心突出。

3.读后感悟:滴水可以穿石,让我们明白了做事应该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让我们明白了求学要广读博览;红军翻越雪山,让我们明白了做人要坚毅刚强。

4.易错字:攀粥盛蜷湃瑶嫂裹黎搀缸

四.草

1.主题归纳:这篇小说描述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后,置个人安危而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做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2.写作特色:(1)多种描写刻画人物。(2)紧扣线索安排情节。(3)语言生动准确,富有变现力。

3.读后感悟:(1)“草”不仅为我们展现出“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绿遍

大江南北的无限活力,更为我们展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人格。(2)人无志不立,要成就大事,就必须立下志向,永远追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的志向,他的一生也是沿着这条路走的,为中华的崛起贡献了自己一生的力量。我们要以周恩来为榜样,读好书,立大志,为国家和名族做贡献。

4.易错字:灼踉跄愠拽拣飒蓬沫挎涩隆

诵读欣赏

主题归纳:毛泽东是诗人,更是领袖。倘若将军、创业开国比作诗人酝酿诗作,便有了一串恰切的比喻:枪声是平仄的诗律,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是壮美的意象,战略谋划是构思创作,“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宣言便是诗人最嘹亮的吟唱。短短几节诗行便刻画了毛泽东的神韵,概括了他一生的业绩。诗中还化作了毛泽东的一些诗句,如“战地黄花”“残阳如血”“北国风光”等,诗意更浓,蕴含更丰富。

4.易错字:仄潇

六.枣核

1.主题归纳:文章以“枣核”为线索,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的故事,表现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深切思念之情和深厚地名族感情。

2.写作特色:(1)叙事朴实。(2)结构精巧。(3)语言质朴且富抒情色彩。

3.读后感悟:(1)故园情结是一支悠扬的笛,时时在每个游子的心底吹起。尽管国外条件优越,环境优美,而思乡之情却永埋在灵魂的深处,对祖国的爱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淡化。(2)几颗“枣核”承载的是一片悠悠的思乡爱国之情。虽然洋装穿在身,但是心仍是那颗火热的中国心,忘不了的是自己的名族之根。

4.易错字:乾蹊跷掐瑙兜

七.最后一课

1.主题归纳: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之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写作特色:(1)精妙入微的描写美。(2)深沉浓厚的情美感。(3)前后照应的结构感美。

3.读后感悟:(1)文学作品琳琅满目,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比比皆是,这些作品像一首首嘹亮的歌曲,弘扬了各国儿女同仇敌忾、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大无畏精神。愿这些优美的作品陪伴我们一生,让我们的人生绽放出灿烂的光辉!(2)从韩麦尔先生身上,我体味到一种坚强的爱国主义情感,感受到已种撼人心魄的力量,体会到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4.易错字:溅戴懊帖

八.始终眷恋着祖国

1.主题归纳:这篇通讯记叙了钱学森在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2.写作特色:(1)线索清楚,脉络分明。(2)选材精当,有详有略。

3.读后感悟:(1)钱学森在国外有优越的生活条件,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他还是毅然回到祖国,这种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之情,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应该学习的,尤其是那些以种种借口滞留在国外的留学生们更要好好反思。(2)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自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4.易错字:眷卓萌诬款毙蔑

九.古诗四首

《春望》:

1.主题归纳:诗人目睹眼前的一片破碎衰败的景象,触景伤怀,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

2.写作特色:(1)情景交融。(2)意境深沉。

3.读后感悟:(1)读《春望》,深为诗人那种触景伤怀、忧国思家之情所打动,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2)当战争的阴霾笼罩大地的时候,妻离子散、国破家亡的一幕幕悲剧就会上演。我们应真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 《泊秦淮》:

1.主题归纳:诗中描写了诗人夜泊秦淮河的所见、所闻,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愤。 2.写作特色:(1)情景交融。(2)“互文”写法。(3)构思精巧。

3.读后感悟:(1)同样一首歌,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他们沉湎酒色,醉生梦死,而诗人却听出了历史的兴亡,他忧伤悲愤。我们要学习诗人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与是俱进,为建设和谐社会献力献策。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主题归纳:诗中描述诗人虽年老体衰,但仍心系边关、梦赴疆场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崇高的气节与情操。

2.写作特色:语言朴实、豪放,“寄情于梦”。

3.读后感悟:陆游的诗洋溢着崇高的气节与情操,是中华民族诗史上千古不朽的名作,它一直感召着后代仁人志气为国、为名族、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献身。同学们,多读读陆游的是吧,让这些豪迈的诗句伴随我们一路成长! 《过零丁洋》:

1.主题归纳:这首诗,诗人以饱含血泪的语言和悲愤壮烈的情怀,述说了朝廷和个人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和舍生取义、青史留名的生死观和价值观。

2.读后感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诗句,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光照天地,是因为诗句所表现的崇高气节、悲壮情调和牺牲精神。

十.晏子使楚

1.主题归纳:本文通过记叙晏子出使楚国,挫折楚王诬蔑奇人为盗的阴谋的故

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2.写作特色:(1)鲜明的人物形象。(2)高超的语言艺术。

3.读后感悟:这则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晏子机智敏捷、能言善辩的风采,赞扬了它捍卫齐国尊严的可贵品质。通过精度故事,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4.易错字:缚酣曷枳晏橘

十一 背影

1.主题归纳:

本文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记叙了几年前作者在浦口车站和父亲分别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感人的慈父形象,抒发了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

2.写作特色:

(1) 用截取法选材构思。

(2) 在叙事和描写中进行抒情。

(3) 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3.读后感悟:

(1) 读完美文,心灵震颤,我终于读懂了父爱。这父爱不仅在朱自清

心中,也在每个人的心中,它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品味。

(2) 人间最美最动人的莫过于诚挚的情感和纯真的心。朱自清的四次

流泪,让我们看到了朱自清对父爱的挚爱和那颗水晶般透明的心,

也让我们体会到了父亲对儿子永恒的爱。

4.易错字:背簌拭著卸踌躇褂琐

十二 甜甜的泥土

1..主题归纳:

这篇小小说通过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2.写作特色:

(1) 立意新奇,结尾奇特。

(2) 结构严谨,对比鲜明。

3.读后感悟:

(1)当我读到王小亮“背上书包拿块冰馍悄悄溜出门”时,我的泪水簌簌而下 。一个失去母爱的孩子,他的境遇是多么凄凉啊!每当我坐在饭桌前吃到母亲做的香喷喷的饭菜时,一股暖流就会涌上心头。我不禁感慨: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家庭中是多么的幸福啊!

(2)母爱是无私的,好像花朵的芬芳,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温馨;好像冬日阳光的普照,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温暖;好像旅途中清泉的甘甜,让我你们感受到一种惬意。我们要高声赞美和歌颂伟大的母爱,让心灵在母爱中受到熏陶。

4.易错字:啸晕哦蹭滴咋瞅眩眯眶囊抠

十三 人琴具亡

1.主题归纳:

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2.写作特色:(1)选材典型(2)构思奇特

3.读后感悟:

(1) 兄弟如手足,生死相依依。从文中抚琴的细节,可以感悟出不仅

仅是血缘关系,更是共同的爱好和事业追求把他们仅仅为系在一

起。

(2) 兄弟之间血脉相连,兴趣相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应求大同

存小异。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论是亲人还是邻里都应互

相关爱。

4.易错字:猷笃掷恸舆既

十四 我的母亲

1.主题归纳:

本文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片段,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能干的才具,表达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的深切同情与对她们的遭遇的深刻思考。

2.写作特色: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1) 穿插必要的议论来深化思想内容。

3.读后感悟:

(1) 文中饱含深情的话语,深深地感染着我的心田,使我由衷地感受

到母爱如润物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如吹醒万物的春

风,温暖着我们的身心。

(2) 母亲平凡而伟大。短短的一生中,虽然做的只是一些不起眼的小

事,但她做得那么心甘情愿,无怨无悔。母亲是我一生的感动。

4.易错字:瞥蹑仔颊簌歉疚惺忪

十五 父母的心

1.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2.写作特色:

(1)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2) 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3.读后感悟:

这篇文章尽管没有像一般作品那样直接歌颂父母之心的崇高与伟大,但读完文章后,“父母的心”却活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亲情,感受爱心。

4.易错字:褴嗓爹酬豫舱采

诵读欣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意的不朽名句。

《己亥杂诗》 :

诗人辞官离京,心情十分郁闷,但他并不认为自己从此就一无用处,而是仍想做些对社会有益的工作。“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的追求。

第一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复习小学五年级语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试题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语文第一单元复习.doc》
语文第一单元复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