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的技巧

2020-03-03 14:17:5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有效沟通的技巧

一、沟通的概念

沟通的误解:

“沟通不是太难的事,我们不是每天都在进行沟通吗?” “我告诉他了,所以我已经和他沟通了。”

“我告诉他们了,但是他们没有搞清楚我的意思。” “只有当我想要沟通的时候,才会有沟通。”

以上事实可能是很多人对沟通的认识,然而,沟通的含义却不能用以上事实来说明,其实沟通并不是一个永远有效的过程,我们有了对沟通清晰地认识才会体察出自身在沟通能力方面存在的缺陷,有效沟通,首先要了解沟通的含义。

沟通(communication)是信息、思想与情感凭借一定符号载体,在个人或群体间从发送者到接受者进行传递,并获取理解达成协议的过程。

首先,沟通的传递要素包括了中性的信息、理性的思想与感性的情感

其次是沟通具有相互性,一定是两个以上个体或群体传递过程才能称之为完整的沟通

最后,就是主题发出的沟通要素信息、思想与情感不仅要被传递到客体,还要被充分理解并达成协议。

总之沟通是双方之间准确地理解传递反馈信息、思想与情感的过程。

二、沟通的作用

电影《荒岛余生》中汤姆·汉克斯扮演的男主人公被困在孤岛上,因为孤独,把一个排球作为最好的朋友和精神寄托,当他的朋友Wilson消失在大海中,他奋力去救但没办法再挽回,大喊道:“I’m sorry”, 这个镜头感动得让人流泪,我们离不开别人,更离不开沟通。 为什么要沟通?这个问题乍听起来,好像问别人“为什么要吃饭”或“为什么要睡觉”一样愚蠢,吃饭是因为饥饿,睡觉是因为困倦,同样,对于我们来说,沟通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必须的、无所不在的活动。 沟通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1)传递和获得信息

信息的采集、传达、整理、交换,无一不是沟通的过程,通过沟通,交换有意义、有价值的各种信息,生活中的大小事务才得以开展。

掌握低成本的沟通技巧、了解如何有效地传递信息能提高人的办事效率,而积极地获得 信息更会提高人的竞争优势,好的沟通者可以一直保持注意力,随时抓住重点,找出所需要的重要信息,他们能更透彻了解信息内容,拥有最佳的工作效率。并节省时间与精力,获得更高的生产力。 (2)改善人际关系

社会是由人们互相沟通所维持的关系组成的网,人们相互交流是因为需要同周围的社会环境相联系。

沟通与人际关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有效的沟通可以赢得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和谐的人际关系又使沟通更加顺畅,相反,人机关系不良会使沟通难以展开,而不恰当的沟通又会使人际关系变的更坏。

三、沟通的技巧

实现共鸣的沟通技巧:

(1)巧妙地将“自己”融入谈话中

相似性是人际吸引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谈话中,如果你能不断突出和对方的相似性,就可以很快拉近交流双方的距离,增加彼此交流的共鸣,使交流变得更加顺畅。

这就需要你在恰当的时候,将自己的经历、感受以及想法等巧妙地融入谈话中,凸显出彼此之间的相似性,营造出共鸣的交谈氛围。 甲:“我是在农村长大的。” 乙:“我也是!你老家........” 或者乙:“我也曾在农村生活过.......现在的农村.......” 这种相似性越深刻就越容易引发共鸣,比如你说你和对方是老乡就不如说你们有几乎完全相同的兴趣爱好更能增强共鸣,因为后者的共鸣更加深刻。 (2)用顺向求同法向对方传递共鸣情绪

寻找与对方的共同语言,渲染共同体验,缩短双方之间的心理距离,引起心理共鸣。 甲:“我高中时成绩一直很好,但由于高考失利,只考了个普通大学,真是遗憾啊!”

错误回答:“你能力不行,才没有考取吧?” 正确回答:“你确实很聪明,一次失利不等于失败,今后可以考研来证实自己的能力。”

其实对方的潜台词是“我有能力”,你要顺着他的意思往下说,并激励他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并为之努力而走向成功。 (3)用放大求同法向对方传递共鸣情绪

任何事物只要你把它放大到一定程度,它们都在一个空间里了,比如,500年前是一家,这就是放大求同的意思。 甲:“你们两个从小同学,现在你读名牌大学了,工资高,而我儿子由于家境困难没能上大学,现在学了点技术,在外给人打工。”

这时甲绝对不想听到你贬低他儿子的话,你要采用放大求同的方法。 乙:“没读大学,只要有一技之长也能很好地生活,我读大学花了那么多钱,耽误了几年时间,现在不也是在给别人打工吗?他在技术上比我发展的潜力大,工资也回升得快,算起来是差不多的。”

这时对方的思想就会平衡些,交流的话也就会多起来。 总之,交谈时不要只想着自己的观点、认知向想别人诉说,要听出对方的潜台词,发掘双方的共同之处,并在共识的基础上继续谈话,才能更好地引起对方的共鸣。 (4)用存异法向对方传递共鸣情绪 甲:“我很担心我的孩子,他祖父、父亲都很矮,恐怕由于遗传因素他也矮。” 这时,你要把准对方的心理,不要说她的孩子肯定会是矮子,因为她想表达的是她不愿意孩子成为矮子。 乙:“遗传固然可能,但变异才是更可能的,加之有优越的生活条件,孩子肯定不会矮。”

这样你就说出了对方的心里所想,巧妙地传达了与对方共鸣的情绪,使她得到了极大的新满足,对你也很自然地产生了好感。 面试时,也可以运用存异法来引起对方心里潜在的认同,从而有效传递共鸣情绪。 面试官:“你是学法学的,怎么来应聘我们的生产主管?” 应聘者:“从行业来看是由那么一句话,隔行如隔山;但从职位来看,隔山不隔理。我不会做得比他们差,我可以做的和他们一样好。” 面试官:“嗯!你说的有点道理,请你谈下............” (5) 用对比法向对方传递共鸣情绪 面试官:“你们大学生就是不踏实,既奢望高工资又想低劳动量。” 应聘者:“这点您放心,从学历上看,我是个大学生,从阅历、能力上看,我是个小学生,要从零开始。” 面试官:“我们年轻的时候很多人都和你有一样的想法,到最后只有我们这些极其少数的人坚持到现在,你会中途退出吗?” 应聘者:“您的经验告诉我,这也是我的经验,您的昨天就是我们的今天,您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您在昨天那样艰苦的环境都能坚持,更不用说今天的我们。”

面试者先把“大学生”的学历与“小学生”的阅历作对比,再把自己与面试官作对比,既褒扬了面试官又巧妙地表明了自己的坚定,引起了面试官的重视,使双方心理相容,产生共鸣。

(6)用理趣法向对方传递共鸣情绪

揣摩对方的心理,顺应他的现状,利用一些有趣的话题,比如幽默话语、开个玩笑,说个小笑话等,让对方觉得你很好交往,以此引起对方的兴趣。 乙:“您的口才不错啊,挺能说的!” 甲:“多谢夸奖,也就是马槽改棺材。” 乙:“怎么讲?” 甲:“将就材料。” 乙:“不对不对,你这是拽着胡子过河。” 甲一脸疑惑。 乙:“谦虚(牵须)。”

上段话中,甲通过歇后语对乙的赞美(口才不错)进行了巧妙地回应,表达了谦虚之意,这种幽默的情绪引起了对方极大的兴趣,对方在心里共鸣的基础上也灵活地运用歇后语表达了对甲的认同,甲乙双方在愉悦的气氛中相谈甚欢。 (7)以“我感觉”促进情感共鸣

当你在与他人沟通,如果发现对方经常在谈论自己的感受,比如“我最近感觉不错”之类的话,这时候你就要明白对方比较重视感受,为了促进情感共鸣,你也要多表达自己的感受,多以“我感觉”开始你们的谈话。 甲:“我感觉这件事不是很靠谱,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乙:“我感觉有些地方确实不是很靠谱,不过整体来说还可以,你觉得呢?” 当对方用“我感觉”来开始说话时,你也用“我感觉”就更加容易在你们之间建立共鸣,这种共鸣是情感共鸣,它可以促进你们之间的沟通,一般来说,喜欢以“我感觉”开始说话的人更重视沟通中的情感共鸣。 避免冲突的沟通技巧:

(1)不预先假设问题,让彼此的冲突更少

在与他人对话时,你也许会说这样的话“你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面对这样的语言,对方委婉一点可能会说“谁说我有问题?”激烈一点的会说:“你才有问题!”或者你会质问对方“请你告诉我实情!”对方则会反驳道:“那哪只耳朵听到我说谎了?”沟通中的许多冲突就是这样产生的。

这就要求你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要急于做判断,多想想事情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对用“是不是”疑问句来代替预先的假定,比如,上面的问题中预先根据自己的想法假定别人“有问题”或者对方在“说谎”。 (2)尽力避免对方说“不” 卡耐基说过:“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赢了,你还是输了。”因为你让对方觉得羞惭,你伤害了对方的自尊,他会因此怨恨你。

因此在发生冲突时,千万不要和对方争论,因为对方一旦和你意见向左,说出了那个“不”字,他的所有人格尊严和神经都会高度动员起来,将那个“不”字进行到底。

而你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也会坚持争论下去,如此一来,冲突不但得不到解决,反倒会被扩大化。

(3)不要因为过度推论让别人觉得你无理取闹 人际关系中有晕轮效应,也就是对方的少数突出特征会影响你对这个人的整体判断,这其实就体现了人们心理的一种常见误区,就是人们容易过度推论,晕轮效应表现在很多方面,当然也包括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

比如,也许你听别人说过,或者你自己也说过这样的话“你总是不接我电话”,其实别人就最近一次因为忙没接你电话,换位思考下,如果其他人这么说你,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冤呢?

这样说固然可以体现出想联系对方的迫切心理,但有时候也会给别人无理取闹的感觉,更好的说法应该是“这是你这周第三次没接我电话了”。 (4)因为你怎么样,所以我才怎么样

如果两个人在沟通中发生冲突,最常见的相互指责的句式就是“因为你怎么样,所以我才怎么样”。比如,下面是一对夫妻发生冲突后的相互指责。 男:“因为你老是喜欢唠叨,所以我才会躲着你。” 女:“因为老是见不到你,所以一见你,我才会多唠叨几句。”

从上面对话中可以看出,丈夫认为是原因的,妻子认为是 结果;妻子认为是原因的,丈夫却认为是结果。如果以这种方式沟通下去,只会恶性循环坏下去,最后矛盾激化,正确的做法是不要争论原因和结果,而是更多地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那样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比如上面的案例中,丈夫就要想,也许自己经常出差,和妻子见面的机会确实少,而妻子的唠叨只是她表达关心的方式,而妻子就要想,丈夫在外奔波劳累,回到家里可能需要休息,妻子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方式对丈夫表示关心。 (5)区分事实和判断,避免矛盾 在沟通中,人们很容易把事实和判断混淆起来,而这种对事实和判断的混淆很多时候会给沟通带来麻烦和误解。 甲:“你在生我的气?” 乙:“我没有生你的气,你怎么这么没有安全感?” 甲:“我才不是没有安全感,是你太苛刻了。” 乙:“我太苛刻了?你这话什么意思..........” 在上面对话中,可以看出沟通双方都在对话中夹杂了大量的判断,这种判断是基于对他人心思的猜测,很容易使双方起冲突,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先说出事实,然后再说出判断并寻求对方的确认,而不是直接做判断。 甲:“当你不和我说话时,我就觉得你在生我的气,是这样吗?” 乙:“我没有生你的气,最近你经常问我你是不是依然漂亮,这让我觉得你没有安全感,是这样吗?也许我自己哪里做的不好,你是怎么想的?” (6)避免使用绝对语言

所谓绝对语言,就是指诸如“从不”、“总是”、“从没有过”等这种表示绝对意思的话语。这些话大多不符合事实,但是人们在抱怨他人时很容易说出这样话,比如“你总是板着脸”,可能对方是因为心情不好,所以最近才板着脸可能,而且他不可能“总是”。 甲:“你为什么总是迟到?” 乙:“我就最近迟到了几次好不好。” 甲:“听你这意思,你要迟到的次数还嫌不多了?” 乙:“你要这么想我也没办法,跟你真没法沟通。” 甲:“你迟到倒是你有理了...........”

可以看出,人们之间的冲突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使用了绝度语言,因此在沟通时,要尽量少用这样的绝对语言,那样可以使你与他人的沟通出现更少的冲突。 (7)借他人之口说出自己的话 有时候,直接对对方说一些话会有不好意思,或者可能伤害彼此的关系,这时候,一种方法就是借别人的口说出这句话来,比如一个男生希望自己的女友胖一点,于是他们有了下面的对话。 女:“最近竟然有人说我太瘦了。” 男:“嗯.........其实我有几个朋友都这么说过。” 女:“啊?真的吗?” 其实,这个男生自己也觉得女友太瘦了些,但如果他直接告诉女友他觉得女友太瘦的话可能会伤害到他们的关系,而他借别人之口说出来则没有这个风险。

有效沟通技巧

有效沟通技巧

有效沟通技巧

有效沟通技巧

班组长有效沟通技巧

《有效沟通技巧》观后感

《有效沟通技巧》读后感

有效沟通技巧心得体会

有效沟通技巧心得体会

有效沟通技巧心得

《有效沟通的技巧.doc》
有效沟通的技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