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报告新版

2020-03-03 09:31:0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报告

在农村如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背景 .............................内容 .............................实现措施.............................感悟 .............................结语 .............................附页 .............................1.摘 要: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国农村人口比重为50.32%,农村人口依然占据了中国的大部分,中国真正的富裕不仅仅是城镇居民的富裕,而是全中国所有人的共同富裕。“三农”问题是时下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如何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和增收问题,如何拉近农村里贫富间的差距,实现社会和谐,都考验着各级政府部门。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当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拉大,居民收入贫富分化,也已成为突出的问题,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

2.关键词:农村 共同富裕 贫富差距 实现措施 政策

3.背景:对于高村村的村民来说,“共同富裕”这个词并不是那么的熟悉,他们也没有从心底里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共同富裕”,首先我们让他们明白;“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不是同步富裕,而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剩下的人们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理论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先富后富”和“共同富裕”两个方面,“先富后富”是手段,“共同富裕”是目的。在经济工作中,“共同富裕”理论集中体现以下原则:一是适度倾斜的原则。邓小平同志强调“先富后富”是一个客观规律,承认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允许先富、鼓励后富,逐步实现均衡转变的过程上。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由于各种自然的、历史的、社会的条件千差万别,尤其在生产要素的差异性及要素配置上的差异性,使各地区、各产业、各人之间的发展客观存在不平衡性。为获得有限资源的最大使用效益,必须重点发展优势区域、产业和个人,形成县域经济增长点,带动全县整体经济的发展。二是统筹协调的原则。邓小平认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必须产生示范带动力量,形成先进帮后进,先富带动后富的良好发展局面。县域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优劣势,只是先进地区、产业和个人优势表现得更明显。然而在先富带后富的过程中,这种优势是互为补充的,在经济发展中,应充分尊重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前提下,主动利用适当的政府干预去调节差距,实现共同发展。三是动态开放的原则。邓小平同志指出“共同富裕”是一个最终目标。这个目标是打破了贫穷的平均主义,在适当拉开差距的过程中,迅速推进社会的发展,积极寻求更高层次的公平,这是一种新的价值追求。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快先富带动后富的进程,必须对系统外开放,加快发展。在当前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把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运用到县域经济的具体实践中,将对县域经济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4.内容:

调查地点:山东省高村镇高村村

调查方式:向村民发放调查问卷(见附页)

调查方法:深入乡村,走进农民生活,了解民风,进行深入调查

调查目的:通过此次调查,了解高村村村民们对“共同富裕”的切身感受;了解村民们的现阶段生产生活状况,与城镇居民平均水平对比,以此来了解中国农村“共同富裕”进程;了解农村进行“共同富裕”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分析;了解村民们对“共同富裕”的要求,以此来帮助政府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调查对象:高村镇高村村部分村民

调查概况:

我的老家高村村坐落在山东省高村镇境内。环境秀美,民风淳朴,交通不很便利。村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以种田为生。

4.1.交通状况

仅有一条公路将村子与外界连接,交通不是很便利,自从1998年重修公路后,村子的经济在交通的带领下稍稍有了起色。

4.2.经济收入状况

经济收入以农作物为主,辅以经济作物如苹果,柿子,西瓜等,副业饲养家禽如猪,牛,羊,鸡等。农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80%。农作物品种较丰富,绝大多数农民的收入来源依靠玉米、

小麦,棉花等作物。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村民的经济收入有了很大提高。

4.3.受教育状况

村中只有一所小学。师资力量非常薄弱,6个年级,只有10名教师。学生年龄差距较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村民中有30%受过初等教育、3%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只有三个高中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8岁,但有50%的孩子九岁才开始上学。

4.4.生活状况

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肉制品,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00元以下。重男轻女现象严重,计划生育实施效果一般。

4.5.人力资源状况

目前大多数村民出门做民工,留在家中的都是一些老弱妇孺,没有足够的人力。

5.实现措施: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威海市针对本市的特殊情况,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制定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使农民增收。

5.1.优化产业结构与高效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持续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农村各行业间互利互动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也将获得一种整体性的高效益。发展特色种养业,调整产品结构,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农副产品系列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以资源持续利用来取得高效益。

5.2.城乡一体化与高效益

加强小城镇建设,走城乡一体化道路是21世纪威海市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迅猛,分散在广大农村的乡镇企业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金、人才,而且容易污染农村环境,不断壮大的乡镇企业也迫切需要营造功能完善的载体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以促进进一步发展,这就必然要求小城镇提供这种整体性载体功能,包括交通、通讯、电力、供水、排水、环卫、绿化、环境保护、防灾等配套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为乡镇企业集中使用土地、资金、人才、信息、市场,集中处理环境问题等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从而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高速发展。如文登市荷山镇1992年以来先后投资1.3亿元开展小城镇建设,改善了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海外资金来荷山投资建厂(该镇已与德国、韩国、香港、台湾等正式建立三资企业40家,全镇合同利用外资6 77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 865万美元),带动了荷山镇经济的腾飞,1997年,该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9.2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7亿元,人均工业总产值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 548元。荷山镇的发展给我们一种启示,威海市农村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可能出现各式各样的方式,但其高效性不容置疑,只要我们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形成农业与工商业、农民与工人之间的融合,以农业养工商业,以工商业促农业,以城镇建设为依托,城乡一体化过程的高效性就必将促进威海市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3多元化农业

农业是威海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持续性农业是保障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追求持续性农业集中体现了农业生产的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生态持续性注意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保持生态环境质量以维持资源环境的持续能力。经济持续性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高的农地产值。社会持续性要求农业生产满足人的生活需要,保障社会稳定。总之,发展多元化农业要求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的要求,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以持续性农业生产保障威海市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基础。 6.感悟:关于“共同富裕”,官方以往的说法最初是“先富带后富”,后来又是“兼顾公平”,目前最高境界也就是“要更加关注公平”。但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地、毫不含糊地提出了“共同富裕”这一体现社会主义理念和纲领的的呼吁,其内涵之丰富,思想境界之高远,不仅已经远远超越了被主流所弯曲解读的“特色理论”,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当代化、中国化的探索历程中,深深地布下浓重的一笔。

对于“共同富裕”面临的现实困难,马克思主义有着相当清醒的认识:“共同富裕是一个很大、

很难的题目。现在,把经济规模做大的榜样很多,但缩小三个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贫富差距,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实事求是、绝不回避、辩证分析、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缩小差距有困难,但也有条件,关键在于决心。

7.结语:经过几天的亲身调查,我们认识到,在国家的大力政策支持下,高村村的生产生活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变:村里的公路通了,通往镇上中学的校车有了,土地税减免了,更有个别家人连上了互联网。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另一方面,相对于城镇居民来说,他们的生活水平又是特别的低下,依然靠手工的劳动力,没有机械化作业,依然有家庭无法负担子女的学习费用。因此,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普及文化知识,让农民及时了解国家的政策,国家应该统筹城乡发展,让政策不断偏向贫困的农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全中国的共同富裕。

附页:

关于“共同富裕”的调查问卷

1.您家里有几口人?

A.2B.3C.4D.5

2.您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方式是:

A.农产品B.外出务工C.政府福利

3.您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是:

A.私家车B.步行C.自行车

4.您孩子上学的方式是:

A.步行B.自行车C.家长接送

5.您家庭年收入是:

A.5000以下B.5000-10000C.10000-15000

6.您孩子的教育支出所占您家庭支出的:

A.20%B.40%C.50%

7.您家庭年支出是:

A.5000B.5000-7000C.7000-10000

8.您知道“共同富裕”么?请写下您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和建议。

D.其他 D.公交车D.校车D.15000以上D.50%以上D.10000以上

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报告

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报告

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实践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实践报告

马克思主义原理社会实践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实践报告

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报告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报告新版.doc》
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报告新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