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教学设计(第六册)

2020-03-02 14:18:2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课题:平均数

教学内容: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P42-43

教材简析:本节课教学平均数,包括平均数的意义和算法,教学平均数的目的不限于求平均数,更在于用平均数进行比较,用平均数描述、分析一组数据的状况特征。平均数的概念和过去学习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去年六一儿童节学校举行的游戏运动会吗?体育老师给每个年级设计了不同的游戏项目,同学们玩的都特别高兴。

2、谈话:看,三年级第一小组的同学进行了男、女生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他们套圈的情况怎样呢? 下面的统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课件出示)

3、“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和同桌说一说,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男生:6+9+7+6=28(个) 女生:10+4+7+5+4=30(个)

4、提问: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

男生套中28个,女生套中30个。是不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 女生中有人最多套中10个。是不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 指名回答,追问:那怎样比才公平呢?

5、谈话::看来只看个别人的成绩,或不管人数只看总成绩都无法解决今天的问题。现在4名男生套中28个,5名女生套中30个,就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想办法知道到底是男生套的准一些,还是女生套的准一些吗?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要分别求出男生、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

2、提问: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

3、“请大家看男生套圈成绩统计图,我们怎样移动方块能一眼看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 (移动套中个数多的方块补上套中个数少的,使4个男生套中的个数变的同样多)

4、提问:移动以后的每人7个表示什么意思?(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

5、“谁能给这个方法起个名字?”——板书:移多补少法。

6、“我们能不能列算式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

板书:28÷4=7(个)

7、追问:28从哪儿来的?(4名男生套圈个数的总和,板书:先求和)

为什么除以4?(求4名男生的平均数,板书:再求平均数)

7表示什么?(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

8、再追问: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是不是每人都套中7个?

9、提问:观察平均数“7”和每个男生套中的个数,你发现了什么? (平均数比每人套中的个数中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

10、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那么重要的规律,那你能根据这个规律来猜猜看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

引导:女生中套中最多的是几个,最少的是几个?那么女生套中的平均数应在几和几之间呢?猜猜看。

谁猜得最准确呢?

11、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法来看一看。怎样移?说一说。

12、列式算一算,板书:30÷5=6

追问:为什么除以5?

13、提问:现在你知道男生套得准,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了吗?

14、小结:刚才我们学会了用移多补少法和先求和、再求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平均数,准确地知道了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时,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方法。

三、练习巩固,学以致用。

1、第1题。

在每个小组桌子上放了三个笔筒,分别有

5、6和7支铅笔,谈话:你能想办法知道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几枝铅笔吗?(小组活动)

提问:你用的什么方法?说一说。(移多补少法、先求和,再求平均数) 谈话:这两种方法都能得出平均数,你喜欢用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2、第2题。

估计:这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在( )cm---( )cm之间。 计算:这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是多少?

3、第3题:判断对错,并说一说为什么?

(1)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10厘米,小强身高120厘米,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一定安全。( )

(2)向阳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 (3)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李强是学校篮球队队员,他的身高不可能是155厘米。( )

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160厘米的队员。( )

4、第4题:解决问题

四年级4个班参加植树活动,第一天植树31棵,第二天植树38棵,第三天植树39棵。(1)四年级平均每天植树多少棵?(2)三天中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平均数)

2、我们可以用哪两种方法求平均数?

3、平均数有什么特点?

4、读一读生活中的平均数:春节期间丽江旅游人数平均每天为3万人。

丽江旅游收入平均每天为500万元。

丽江今年三月份平均每天气温是15摄氏度。 我校三年级学生平均年龄是9岁。 我校三(1)班平均身高是120厘米。

王老师家2008年平均每月用电85千瓦时。 西部最缺水的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只有3千克。

5、拓展:思考题

平均教学设计

第六册课外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新标准第六册第一模块教学设计

第六册29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学设计

人音版第六册教学设计

语文第六册《爸爸和书》教学设计

浙美版美术第六册教学设计

第六册第六单元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燕子》教学设计

《平均教学设计(第六册).doc》
平均教学设计(第六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