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

2020-03-01 17:43:0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关爱留守儿童 为了响应,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向青年学生发出“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和《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通知》(渝委发„2010‟27号)精神,我在大学第一个暑假回到家乡重庆市彭水县靛水乡进一步的了解人民的生活情况。虽然自己从小在这个地方长大,但是有很多的偏僻的地方还没去过,经过这次的走访,我了解到很多曾经不曾认知的事情。

靛水乡位于彭水县西部,管辖原靛水、火石、文武等乡所属行政区域,面积178.7平方公里,总人口2324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60人,辖15个村民委员会。乡人民政府驻靛水坝。

在中国有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活外出打工,留下他们和自己的爷爷奶奶呆在家里,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很少很少,明明应该处在父母的怀抱里的孩子却留在了这个贫困的乡村。成为整个社会的弱势群体。作为全国10大贫困县的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生活着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常年呆在家里,忍受着思念父母之痛,生活和学习以及心理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

来到靛水乡的一个贫困山区,这里海拔较彭水县城高出许多,平常我们冬天呆在家里可以看见山上一直都有积雪。走进村落,那里面的房屋有很多的木房子,有的甚至是土房,在村里很少看见青年,只有着孤弱的老人和孩子。整个生活条件都很差,如果说和重庆主城区相比,那是没有什么可比性的。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由于父母不在家,监护不力,再加上家里的老人年事已高,文化素质很低,基本处于文盲和半文盲水平, 没有能力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和辅导。一般乡村的孩子都在村庄里的学校就学,学校的硬件设施很差。学校和家庭缺少沟通和交流,这使得很多留守儿童产生厌学。在这个村落里面一般孩子读到初中就和父母一起外出打工,这使得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留守儿童受教育的程度不能得到提高甚至降低。

留守儿童的心理

作为学心理学的我们,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有少许的看法。一方面因为营养跟不上,村里的留守儿童看起来有点面黄肌瘦;另外再加上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儿童的心理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据心理学家的研究,隔代监护、教育盲点面大。隔代教育观念陈下、方法不当,多为过于骄纵溺爱,缺乏沟通,导致学生性格孤僻、放纵无束,生活和学习时间无规律,学生节俭意识淡薄、自立意识不强。所以我们应该找准症结后,大力营造立体教育氛围,把教育管理由在校渗透到学生家里,将学生品行表现、生活与成绩放在同等位次进行重视。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既对留守生严格要求和管理,更应侧重关心照顾,同时形成学校、老师、家长、亲戚、同学等立体管理教育环境,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一方面可以尽量让父母在家里抚养孩子;另外可以实时的提高隔代监护的监护能力。

这次下乡的一些感悟和想法

虽然我国已经全面的步入小康社会,很多技术已经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不可否认,有很多的城市已经打造为一流的繁华都市,可是,有一点我们又不得不承认,那就是城乡差异扩大。作为四大直辖市之一的重庆,响应党的号召,开展

了新农村建设,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在我们所调查的村落里,就有一部分人享有低保政策,还有的是贫困户,这些都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给广大群众带来的好处。像靛水乡,就是新农村建设的示范乡,而且由于彭水苗子土家族自治县选址靛水乡,进一步的促进靛水乡的发展。但是这些只是我们所能够看到的一小部分,那一小部分能够证明靛水乡在快速的发展。但是在靛水乡的某个地方,生活着那样的一群人,就是我们所提到的空巢孩子和孤独老人。

留守儿童,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我们应该怎么做,让他们远离或者说告别弱势心态,前面已经提高了很多关于留守儿童成为弱势群体的原因,现在我想进一步的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内心世界缺少一些东西,虽然说隔代监护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给他们带来心灵的慰藉,但是作为孩子,内心更加的渴望父母的关爱,父母的呵护,父母的离开无疑在某种程度上给孩子留下了阴影。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影响心理发展的有关因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父母。弗洛伊德第一次强调了早年经历对个体毕生发展的重要性,并细致描述和分析了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奠定了精神分析的基础。。埃里克森接受并扩展弗洛伊德的理论,他把人的一生发展分为8个心理社会阶段,第一次全景式地勾勒出了毕生发展的图景。他认为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主要任务和矛盾。所以我们应该从儿童的心理上出发,有效地利用心理学的知识解决儿童的心理问题。只有从根源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才能够进一步的解决他们生活,学习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事件案例

我们在和那个村落的人交流的过程中,一位老人提到了一件让人倍感伤心的事情。名叫明明(化名)和名叫芳芳(化名)的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和村里的很多人一样,在外面打工。一天,他们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一天明明和芳芳在鱼塘边玩,爷爷奶奶在山坡上务农,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两个孩子掉入鱼塘,不幸身亡。爷爷奶奶回到家,以为两个孩子还在外面贪玩,也没注意,天黑了,出去找孩子,找了很久很久,找到的却是孩子的尸体。那一刻,好像整个世界都黑了一样,却是黑了,心也黑了。父母回家,一切也无济于事,他们没有权利责怪老人,更多的只是悲伤。

这件事又让我想到另外一个案例,安徽太湖一12岁少年祠堂边自缢身亡,留下遗书称想念外出打工的父母,自缢前深情吻别陪伴自己的爷爷。其中,在遗书中有那么一句,“你们(指父母)每次离开我都很伤心,这也是我自杀的原因……”

这些活生生的案例再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关注留守儿童,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从心理上解决

父母尽量多陪陪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如果有时间要记得给家里的老人,孩子打电话。作为隔代监护人或者是亲戚监护者,应该要注意孩子的一言一行,和他与他人的相处关系,及时的与孩子和父母沟通交流。作为校方,也应该多加的关心孩子,对于儿童来说,很大程度上依赖学校的教育。

第二:政府部门

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尽量住在学校。

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

童问题。

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政府应合理分担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本,取消所谓的借读费和择校费。

第三:社会机构

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

作为新一代的我们,当代大学生,更应该走进农村,了解他们的生活,切实的根据每一个留守儿童的身心,给予帮助。

留守儿童需要我们的关爱,需要整个社会送去温暖。如果说我们能够多用那么一点时间来关注他们,用那么一点金钱来资助他们,那么他们的明天也会像很多孩子的明天一样灿烂。请伸出你们的温暖双手吧!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指南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doc》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