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之问

2020-03-03 02:56:4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钱学森之问‛,电大人何解?

北京电大校长办公室 于知文 2009.11.15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与网络言论自由的发展,每次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新一届诺奖得主的消息,都会触发国人关于我们自己的诺贝尔奖大师培养的焦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各方面事业都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然而说到思想贡献和大师培养,却总能一再触痛国人敏感的神经。建国六十年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教育领域所引发的问题反思与改革争议也同样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激烈。

今年,季羡林、任继愈、钱学森相继辞世,巨星陨落的同时更引发国人对于教育培养人才尤其是‚大师级人才‛的焦灼,加之今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以一国总理身份亲临北京35中听课引发的思考,人们不禁想到2005年钱学森向温家宝总理提出的我国‚老 是‘冒’不出杰出人才‛的问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14位获奖科学家中11位均于1951年前大学毕业,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沈正赋等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一石激起千层浪,‚钱学森之问‛遂成为舆论焦点,一时间,网络报端各大媒体充斥着‚钱学森之问‛背后的各种求索和解答。

相比之下,面对‚钱学森之问‛电大人似乎一时失语。‚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所质疑的是每一所学校的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问题,电大自然也不例外。1999年开放教育试点以来,中央电大带领全国各地电大努力探索,形成了‚五突出‛的教学

1 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多快好省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新路子。于是,电大迎来了‚试转常‛,迎来了‚邓小平批示创办电大30周年‛, 迎来了各省市电大尤其是中央电大三十周年校庆,电大进入到前所未有的如火如荼的阶段。

当今社会正处于剧烈变革之中,有所创新、有所收益在各行业似乎都已不为难事,电大办学也日益呈现出更为广阔的前景,‚举办一高层论坛、参加一高端会议、荣获一国际荣誉‛俨然成为人们追逐的时尚,然而,或许正是这种‚创意制造及收益获取‛的简便在一定程度上屏障了我们的清醒和精益求精的品质,甚而至于引导人们舍本逐末、南辕北辙!电大的生存总是寄望于各种政策瓶颈和发展障碍的破除,长期以来,这种观念在一定意义上助长了教育质量问题成为电大的‚阿基里斯之踵‛,有为方能有位,在远程教育市场竞争主体日益多元、竞争程度日益激烈的当前,电大人必须正视‚钱学森之问‛,将教育创新、政策争取、教学改革的方向集中到教育质量提高上来。

深入地看,电大教育教学质量的考察,一样需要从教学过程与教育结果两个方面来进行衡量,因此,人才培养的质量意识要体现在电大主要的教学环节上,但这个工作的前提是,电大要有符合人才教育规律、适应学生学习特点、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质量标准。因此,面对‚钱学森之问‛,电大人实在应该抓住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机遇,应该切实以三十年、五十年的校庆总结为契机,正视电大教育教学质量所存在的问题,明确科学可行的教育质量标准,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严格监督评价机制,提高学习支持服务水平。

2 电大之树常青,除了做‚添枝加叶‛的工作,更需要的是每个质量保障环节的扎实,此所谓‚根子‛的牢固。管理实质上是秩序的实现,这要求有标准的明确,从而带给人们明晰的心理预期与行为选择的偏好,电大培养 ‚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 的应用型人才给广大师生教学指明了方向,但实践中的落实需要更加科学的细化环节。近年来广受关注的高校办学评价在促动学校硬性指标突破方面厥功甚伟,然而这些因素是否能够真正推动教育质量提高似乎尚可商榷。电大的办学评价一样涉及方方面面,诸如网上资源建设及使用情况、面授课堂及出勤情况,资源建设的数量、质量与使用评价情况本身就是一个相互制约的系统,它自身的清晰梳理是其能够推动电大教育质量提升的前提;面授辅导与网上学习本身也是保障电大教育质量的卓越双翼,实践当中也往往纠结为远程教育实质要求与传统面授辅导的零和博弈;加之形成性、终结性以及毕业综合性的三个关键的质量考核环节也在前述几个问题的制约下,于是,电大人有了一个‚钱学森之问‛以外的问题:质量要求的严格落实与招生规模的平稳和增长是正向的互相促进的关系,抑或一种变相负合的相互牵制因素?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得到电大人充分的正视与有效的回应,最终会演化为质量与规模的‚零和博弈‛格局。

多年来,电大办学一直作为传统高等教育的补充形式,这种补充与其说是为没有机会进入普通高校的学习者提供了新的平台,更应该可以利用其灵活的办学机制和学习形式为高度教育‚教学形式、教育理念和教育规律‛的探索做出卓异的贡献。传统教育领域多年来一直

3 面临‚应试教育‛、‚高分低能‛的质疑,上个世纪国人提出素质教育,多年来却难见实效,曾经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和火热的‚中国大学人文启思‛讲座也因所谓的‚思想淡出,学术凸现‛而渐式微,如今部分高校开始试行的大学通识教育也渐有被素质教育稀释的迹象。这些都表明我国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教育本质等文化元问题仍需探索,‚人类群星闪耀‛的历史画面已难复制,大师辈出的文化复兴却应可期待,电大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保留着诸多普通高校传统面授课的形式,其背后是‚以教师为本‛的理念,对这种传统教育理念,华南师大的郭思乐教授用多年来的‚生本教育试验‛践行着陶行知‚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命题,为人才成长规律的遵循破除了诸多弊病。‚有教无类‛的电大所面对的是不同于传统高校的学生群体,沿用传统授课方式的面授课堂鲜有成功的实践,因此,更需要在教学规律的细致环节上探索和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催动着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在此背景下,应该说,每一轮社会形势变革和教育技术进步都能给电大带来新的机遇,然而,清醒地看,锦上添花未若固本培元!即如一河,欲图汹涌澎湃大浪滔天之势必有坚固河床为基础,否则,吸引、追逐更多的支流水源所可预见的结果通常应该是洪水泛滥而已!对于电大,所谓的‚本‛与‚元‛永远都是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的质量问题。‚钱学森之问‛,并不必过去期望一个部门或者一个部长给出的回答,尚在制定过程中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有望就教育理念、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给出全面全新

4 的回答。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教育事业更是千头万绪,不管是体制与政策,还是资源和条件,电大的确都遭遇着普通高校难以想象的困难,这些人们还能看得见;人员的频繁流动给工作造成的繁复与伤害却只有电大人最有切肤之痛。对于仍旧在政策制约下努力发展的广播电视大学,教育质量堪称‚达摩克利斯之剑‛,面对‚钱学森之问‛,或许我们不必站在前列描绘答卷,罗马城非一日可建,大师级人才培养也绝非一朝一夕可为,与普通高校相比,电大人似乎更有理由将质量问题转嫁给体质和政策,但百年树人,教育工作者要心存‚只争朝夕‛、‚始于足下‛的信念,因为教育是一个需要奉献和爱心的事业,是一个有着精神守护和文化引领使命的主体,我们要提倡‚用心电大,精益求精‛的精神品格。电大流行一句话‚全国电大是一家‛,古人讲家和万事兴,如今我们面临的更多的却要兴万事方能和电大!

总理提问:六位校长答非所问

Post By:2006-12-2 13:14:03

--谁能破解中国教育界的一大悬案?(说明:文中所有引用的人物讲话,均来源于新华网北京11月27日电) 湖南商学院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 谢茂拾 2006年11月20日9时许,国务院第四会议室。 面对6位并肩而坐的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有几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盘旋。今天向大家求教。去年看望钱学森时,他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我理解,钱老说的杰出人才,绝不是一般人才,而是大师级人才。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培养更多的 5 杰出人才?这是我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 紧接着,温家宝又说出了另两个在心里盘桓已久的问题:各位校长、教育专家,我们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校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呢? 六位并肩而坐的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争先恐后答问。

1、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的回答 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说:“培养杰出人才的关键,就是教师。”并认为,德才兼备、学术一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培养和引进并重,应设立海外著名学者引进计划,引进国外一流大学正教授和终身教授。 点评:“培养杰出人才的关键,就是教师”。这话没错,但是他没有回答总理所问,而且他所提的解决教师问题的药方是片面的,他把引进国外一流大学正教授和终身教授作为了解决教师问题的主要途径。大家想想,培养杰出人才就只是教师的责任么?或者说就是教师可以解决的问题么?教师可以解决,还要你这个校长、你这所学校干什么?再杰出的教师,如果配上没有水平的校长和不能发挥教师水平的学校,他也只能是没有水平的教书匠。显然,王校长不但答非所问,而且是推脱责任,把多年来中国没有大师的责任推到可怜的教师身上。

2、四川大学原校长卢铁城的回答 四川大学原校长卢铁城说:“我同意王校长讲的。” 点评:这等于没说,没有必要参加会议。 卢铁城紧接着同义反复地说:继续将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加以实施,在国家科技布局中更好地发挥高校作用;进一步制定政策,建立和完善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共同育人的新机制,共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研究生资助体系和助学贷款体系。 点评:完全走题。他在一边说国务院总理的工作问题,一边说大学日常工作中应该做的一些具体事情,如果要把这些繁杂的事务都汇报给总理,总理不睡觉恐怕也顾不过来。

3、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谈松华的回答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谈松华说:“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从大学开始,就太晚了。” 他主张要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贯通起来,研究型大学要和中小学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 点评:他把大学没有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的责任干脆推给了可怜的中小学及其教师,反正大学没有错。他在讨好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和四川大学原校长卢铁城。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贯通起来,将研究型大学和中小学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起来,这话没错,但是他没有搞清楚,总理问的是大学,而非中小学,中小学校长不在啊,不在当然可以欺负一下。大学没有培养杰出人才是中小学的问题,再傻的人恐怕也能辨别出真假。

4、英国诺丁汉大学名誉校长杨福家的回答 英国诺丁汉大学名誉校长杨福家演示幻灯片,从国际比较角度谈创新型人才培养。建议:改革高考考试方式和招生办法,高校招生凭高考成绩和高中表现录取;进行大学校长公开招聘的试点,严格学校财务管理、质量控制等制度;进一步建立导师制,适当控制班级人数;大力建设爱国求真、严谨求实、宽容创新的校园文化„„ 点评:讲了国外的,很好。但是同样没有回答总理的所提的问题。总理问我们的大学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的原因,问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第一个问题他未触及,第二个问题,他一方面像谈松华一样推脱高校责任,一方面讲了一些表象,回避了大学应该在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方面需要作的主要工作,没有讲现行教育体制如何使更多的杰出人才培养不出来,没有讲我们这么多大学校长和大学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应该如何思考和为国家尽力。

5、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运清的回答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运清说:“1992年前,我到高校去,都愁眉苦脸;现在去,都兴高采烈。”还说:大改革、大发展之后,应该是大提高,高教战线要聚精会神、理直气壮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要严格教学秩序和内部管理,加大教学投入,改变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 点评:这是在吹牛,甚至是汇报假情况。“现在去,都兴高采烈。”这话将现在大学教师的苦恼和卑微处境全部抹杀了。他可能会见的都是校长书记,上级来了,校长书记不兴高采烈也不行啊,否则,你的位置不保。周运清会长不会去见老师。即使见,也是事先安排的,都是见的一些所谓有资源、有职位的官化教师,他们是体制的既得利益者,能不兴高采烈吗?周运清会长为了急于肯定高等教育的成绩,干脆将总理提出的问题撂在一边不管了!

6、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的回答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做大了高等教育,还要做强高等教 6 育。”高校要从外延扩展转移到内涵提高的轨道上来。他建议实行“低速增长、稳步发展”的方针,宏观入手、微观发力,稳定推进“211工程”和“985工程”,积极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形成多样化、分类型、分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 点评:同样答非所问。校长纪宝成似乎在以教育部长的身份汇报工作,现任教育部长的意见可能一定不小,因为他教育部长的职务还在,却没有能亲自去给国务院汇报,而是人民大学校长代表他汇报了。校长纪宝成对总理的问题完全没有涉及,他只不过在想: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见到总理可一生难得几次啊),从教育部长的角度谈教育,恐怕更能引起总理的注意。所以,校长纪宝成也浪费了总理宝贵的时间。 可以说,六位校长和教育专家辜负了总理的期望,他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腾出时间听取基层意见,但是,一个人也没有作出正面的回答。 我们的大学为什么“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我们的大学“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一个悬案,我们中国的教育界能够解答它吗?

大学管理者的政绩考评机制

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之问之我见

浅析“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之问”演讲稿

试论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之问观后感

关于钱学森之问的思考

《钱学森之问.doc》
钱学森之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