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2020-03-03 00:26:2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搜集老舍生平简介以及其它自己感兴趣的与老舍相关的资料,整理成一二百字的小文,为理解课文内容及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奠定基础。

2.在预习中,通过自学的方式,正确认读课文中的10个生字,掌握1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问身边其他人等方法理解词语:出阁、屠户、布袜、油灯、铜活、夹竹桃、学徒、搓土、刮痧、绞脸、阳历、旧年、筹钱、疑虑、敷衍、感化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能在老师提供的时间段里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方法,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所表达的老舍对母亲的挚爱、感激和怀念之情。

5、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母亲形象,感受母亲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在表达情感时所采用对比、比喻等语言描写形式,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挚爱、感激和怀念之情,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从而使学

6、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拓展阅读或欣赏,一方面拓展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同时提升对亲情的珍视。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母亲形象,感受母亲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在表达情感时所采用对比、比喻等语言描写形式,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挚爱、感激和怀念之情,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从而使学生更加珍视自己所拥有的浓浓亲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老师在预习作业中让大家浏览本单元的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 是的,本单元的所有文字都是关于老舍的,相信大家通过读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更能感受作者的语言特色和人格魅力。通过其他人写下的关于老舍的文字,更能全面了解老舍。

在你的眼里,老舍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你搜集的资料,用自己的话给大家做一个简要介绍。

预设:(1)爱好广泛、(2)热情好客、(3)喜爱带小字的东西、(4)爱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们的选择„„

看来大家对老舍了解得还真不少,是啊,这就是老舍:

他真心地热爱着周围一切美好的事物:习武、养花、听戏、收藏古玩。 他用作为一个作家安身立命的最可富贵的文学作品,把世间的美好永远的留给了人们。

他就是平民写家——老舍

就是这位顶尖级的大作家,一直真诚地告诉我们: “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 “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孩子们,老舍的话在表达着他怎样的情感?

是啊,四十多岁的母亲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老舍带到了人世,在老舍一岁半的时候,父亲又去世了,是母亲一人含辛茹苦把几个还未成年的孩子带大,为了不让儿女吃苦,母亲宁可终年不得休息,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儿,为了凑齐儿子上学的保证金,母亲宁愿吃苦也要让儿子有出息。母亲七十大寿时,老舍在英国任教,回国后,他又长期在山东任教,抗战爆发后,老舍又只身来到抗日前线,并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母子心相连啊,此时的母亲已是八十高龄的老人„„再加上战争不断,老舍怎能不挂念母亲,母亲又怎会不想念儿子?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1942年,身在抗日前线的老舍,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时,母亲已经走了一年有余。于是,老舍用饱蘸真情的笔墨写下了《我的母亲》,来追忆母亲,来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的《我的母亲》。 学生读题目:我的母亲 二.交流预习情况。

1、小组内通读课文,交流自学情况。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重点了解生字学习情况、多音字的读法,难读通顺的句子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布置学习任务:

默读课文,注意速度,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老舍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作者通过追忆母亲来表达着自己怎样的情感?可以勾画出文章的重点词句概括,还可以在相关的语段旁写出自己的理解。

2、学生自己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交流。

先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初步把握文章的叙述线索。 组织交流,引导学生说话要有理有据。

预设:学生可能会体会出文章是按时间线索来写的。

教师引领学生交流勾画出具体表明时间的短语,然后简要的连起来说说依时间顺序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文章先写了母亲出生在只有四五户人家的小村里,我出生的时候母亲受了难 ,我一岁半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母亲靠着她的勤俭诚实把我们拉扯大。及至我有了自己的工作,母亲也还是默默地理解、支持着儿子的工作。最后写母亲离去,老舍的无比愧疚以及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按课文的叙述顺序交流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预设:学生可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出母亲的特点

勤俭诚实

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助人为乐

不软弱

坚强

言语不多,但用行动爱着自己的孩子——宁可自己吃苦,也供养孩子读书、从不因自己影响孩子的工作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同学们体会得非常好,老师忽然有个想法,我们看,母亲的这些特点是不是可以用哪句最简练的语言的语言概括一下? 交流老舍借《我的母亲》一文表达的是自己怎样的情感?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预设:学生可能依据一些语段概括出:表达了老舍对母亲的挚爱、赞颂、感激、怀念之情。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老舍对母亲的这份感情是不是也可以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老舍深爱着自己的母亲) 板书:

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初步认识了老舍的母亲,也感受到了老舍对母亲的深深挚爱、敬仰和怀念之情,那么老舍又是通过怎样的具体的描写追忆了母亲,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深情?请同学们再次品读课文,画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语句,写下你的感受准备和大家交流。

第二课时

四: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深入领会母亲的感人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挚爱、赞颂、怀念的情感。

同学们,前边我们和老舍一起追忆了“我的母亲”,不觉间,“母亲”的形象已在眼前晃动,让人涌起一种酸楚,一汪热泪也禁不住就要涌出。

再读课文中描写母亲形象特点的几个部分,勾画出让自己深受感动的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句子与作者对话,深入体会母亲的勤劳、爱子女爱他人、面对生活困难刚强不屈的品格。

1、学生默读,勾画批注,写出自己的理解。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2、针对学生勾画出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去想象、品析、体会,并针对性的指导朗读。

1、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比较句子的不同体会作者表达的内容及情感。 读这几句话。说说透过这几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过程方法:

(1)引导理解“鲜红微肿”“终年”,想象“终年鲜红微肿”是怎样造成的? (2)交流、体会体会母亲辛劳的程度,体会句中饱含的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3)感情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母亲的辛劳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读出来。 (4)引领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就是这样一双“终年鲜红微肿的手”正在怎样的情况下做着什么?分别让学生描述不同季节里、不同天气状况下母亲操劳的情景。(要提示:联系哪些段落和内容来展开思考)

教师可以不断地在学生的描述后加上:这是多么勤俭诚实的母亲! (5)有感情的朗读“在我的记忆中——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2、比较文中关于描写母亲的泪的语句,体会其中饱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1)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

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母亲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

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2)联系上下文(主要是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母亲爱孩子的表现,,特别、注意抓住母亲面对当时社会背景的不哭不慌作对比)来体会母亲母亲流泪原因,深入体会母亲对孩子的爱。

(3)看看文中除了这些直接写出母亲流泪的句子,你读到哪个句子忽然感觉到这里虽然没写母亲的泪,但同样感觉母亲流泪了?说说自己的理由。 引导体会:

他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

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孩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情境的办法体会文字背后的含义。(母亲想念儿子,但为了儿子,她默默承受着寂寞,用自己的独特的方式理解着孩子、支持着孩子、爱着孩子。)进而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感悟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3、电脑出示句子: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孩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住了我的眼。

(1)想象除夕的街市是什么样的?让学生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想象“清炉冷灶”的家会是怎样的境况,也让学生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 (2)让学生通过对比说说自己的体会。 (在这样的除夕夜母亲该是多么思念自己的儿子。)

(3)再与“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孩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住了我的眼。”

谁能说说老舍这时候为什么会落泪?(儿子对母亲的不舍与感激。) (4)连起来,感情朗读。

先让学生自己读,几个同学读,然后让大家评价一下哪些同学用读书的方法读出了体会到的感情。(把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儿子对母亲的不舍与感激读出来。)

(二)引导学生阅读写老舍怀念母亲、为母亲担忧、母亲死后极度悲伤歉疚的部分,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爱,进一步体会母亲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1、在这样的一位母亲身边生活,是非常幸福的事情。但是,老舍因为工作的原因,不得不离开母亲到外地。在这期间,老舍每每对母亲的健康状况担忧,特别是自己没能尽孝床前,老舍非常歉疚心痛。

读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描写自己心情的哪些句子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读书,勾画有关的句子,然后,反复朗读几遍,体会,作者是怎样深刻的表达自己当时的感情的。

2、学生默读、勾画,轻声朗读体会。

3、抓住重点的句段,引导学生深入研读,体会,感情朗读最后一句,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1)“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儿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

抓住“每逢”与“总”的联系,“不敢”与“马上”的联系,体会作者此时长时间被“担忧母亲健康的情绪所困扰”,体会作者所用比喻的用意(前面教材分析中已经写出来了)。

要求学生把作者当时的嫉妒担忧和心痛读出来。

2、联系上面一句话,来深入体会“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的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师:孩子们,透过老舍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预设:

(1)老舍每写一句,眼前就会想起生前母亲对自己的呵护、关照。 (2)老舍边写边流泪,以致再也写不下去了,只好匆匆收笔。

(三)回归整体,感悟母亲形象,体会老舍痛不欲生的心情。 师过渡:深受母亲的影响,老舍成为了这样的人: 电脑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他 热情好客、关心普通百姓生活、对工作尽职尽责、深爱自己的子女、尊重自己子女的选择„„ 电脑出示,师读:

他没有许多作家那种忸怩作态让人读了感到浑身难受的非常别扭的文体,一种新鲜活泼的力量跳动在字里行间。(季羡林)

老舍先生永远活在他的作品之中,活在一代代读者心中,活在人民心中!(巴金) 老舍永远是激荡于天地间的一股正气。(冰心) 但老舍一直在说:电脑出示,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

“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 “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播放满文军的歌曲《懂你》。

五、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师:孩子们,此时此刻,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我们自己的母亲。都说,孩子是母亲的影子,那么我们的父母又给了我们怎样的影响?请同学们拿起笔,像老舍一样用最朴素的语言,将自己的一段感人的亲情故事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吧。 这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此文比较通俗易懂,文笔细腻。通过老舍和母亲之间的故事,塑造了母亲的人物形象以及这样一位母亲对老舍的影响,再有就是老舍对母亲情感的抒发。全文以晴为出发点,比较能落实好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整节课我主要以学生的读为主,通过对文中细腻文字的品读去理解课文,感受文中所蕴涵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情感。尤其是一句“失了慈母便像花瓶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香有色,却失了跟。”不仅打动了我,也打动了孩子们。他们从文中相关语句的品读中,不仅领会到了老舍母亲的品行,也感受到了老舍对母亲深深的怀念!这些情感也调动了孩子们对自己的母亲深深的理解和感恩。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doc》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