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转变”打造服务型社区(优秀)

2020-03-01 21:23:2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服务主题,在服务社区全体成员的实践中获得认同、争得支持、树立威信、巩固地位,让广大社区成员切实感受到党的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果,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

一、整合服务资源,向各种组织和个人“多兵种合成”服务转变

为充分发掘社会服务资源,我们坚持资源共驻共建共享的原则,以街道、社区为主体,努力把社区内的个体资源转化为社区公共资源,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1.完善资源开发的领导机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实行市级领导、相关部门、驻区单位“三级包联”制度;市级领导主要负责宏观指导、协调各方、督办落实;财政、建设、规划、民政、教育、卫生、公安等相关部门主要是对社区建设工作提供优质服务;驻区单位实行共驻共建共享,每个社区由三个市直部门或企事业单位进行重点帮扶。

2.创新社区服务的有效载体。市直各职能部门开设了爱心米行、爱心超市、爱心诊所等场所,为社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同时,相继开通了城市一帮一扶贫、法律咨询、就业培训、家政维修等20多个服务项目,设立了服务热线,建立了一线通、一卡通、一点通社区服务模式,形成了“十分钟”服务圈,实现了社区服务全覆盖。 3.健全督办落实的问责办法。市委与各驻区单位党组织、社区办事处党委与社区党支部、社区党支部与党员层层签定了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从而形成了以市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服务工作新格局,实现了社区服务“单兵种”向各种组织和个人“多兵种合成”服务的转变。

二、拓宽服务领域,向物质性服务和精神性服务并重转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对生活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这就给社区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坚持物质性服务与精神性服务并重的原则,在居住环境、休闲文化、信息资讯、学习积累、健康生活等精神性服务上下功夫,满足居民不断提升的生活需求。

1.围绕和谐心灵,创建民情倾诉新载体。针对现代城市生活的新特点,以帮助社区居民释放情感、减轻压力、调整心态为宗旨,在各社区建立民情倾诉站,在小区门卫及热心老党员家中建立民情倾诉点,为群众解决贫困、就医、家庭邻里纠纷及居民日常给排水、供电、噪声、出行等难题。民情倾诉站成为社区化解基层矛盾的缓冲器、维护社会稳定的助推器、促进社会和谐的加速器。

2.围绕文化和谐,创建精神生活新载体。着眼于培育社区先进文化、特色文化,创办市民学校、技能培训点,建立文化娱乐中心、图书室、大众体育设施、文艺乐器。举办风筝节、广场文艺演出、小区文艺演出、球类比赛等活动促进社区文化蓬勃发展。

四、创新服务方式,向“自治型服务”转变

社区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居民和团体有义务在社区建设和服务中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实践中,我们把社区党的建设和管理的目标与社区广大居民群众的切身需要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既能实现目标又能吸引社区居民参与的新型活动形式。

1.建立党员发挥作用的新载体。通过党员“五进入”、党员承诺、设岗定责活动,使全市近5000名在职党员进入社区报到,领取了环境卫生、社会治安、民意收集、政策宣传、矛盾调解、信息咨询服务等服务岗位,实现了“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反馈”管理。

2.建立群众自我服务的新途径。各社区根据居民的专业特长,分别建立了医疗卫生志愿者服务队、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计划生育志愿者服务队、科教文体志愿者服务队、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队、治安巡逻服务队、便民维修服务队以及扶贫、济困、助残服务队等群众性服务团体,开展居民自我服务。

3.建立群众自我管理的新渠道。在完善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制度、工作机制,政府简政放权,增强社区管理、服务、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坚持“民办、公助、党领导”,服务社区,依法建设的原则把居民自治的范畴从政治延伸到生活。各社区相继成立了老年协会、调解工作室、社区教育等民间组织。这些社区民间组织聚集了社区民间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在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扩大就业渠道、建设和谐社区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已成为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四个转变打造服务型执法队伍

建设路社区打造服务型社区实施方案

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打造服务型乡镇政府

打造服务型政府

实施网格化管理 打造服务型社区

以“四个先锋”为载体打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实施“四步工作法” 打造便民、利民服务型社区

民情流水线工程着力打造社区服务型党组织

打造学习型妇联服务型妇联

打造学习型妇联服务型妇联

《“四个转变”打造服务型社区(优秀).doc》
“四个转变”打造服务型社区(优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