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与动物灭绝 啸哥创作

2020-03-03 06:23:3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人类活动与动物灭绝

摘要:由于人口的激增,化石燃料的大量焚烧,气候的变暖,森林的过度砍伐,人类的滥捕杀,环境的污染,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生物物种灭绝速度较单纯自然状态下的速度要快1000倍。因此,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物种灭绝,已成为全球性的紧迫任务。

关键词:物种灭绝;人类活动;生物多样性;气候变暖;保护动物

1野生动物面临现状

据统计,公元 1600 年至 1800 年间,地球上鸟类、兽类物种灭绝了 25 种,从 1800 年到 1950 年灭绝了78 种,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冰岛大海雀、北美旅鸽、南非斑驴、印尼巴厘虎、澳洲袋狼、直隶猕猴、台湾云豹、高鼻羚羊、麋鹿等种已不存在,并在地球上永远消失了[1,2]。又据 20 世纪末的统计,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整个地球上的无脊椎动物正在遭受一场严重的生物多样性危机,其中,昆虫物种竟占全球物种量的50%。所以,这对地球生物多样性来说,是个噩耗。目前,世界上还有1/4哺乳动物,1200多种鸟类以及3万多种植物面临灭绝危险。生态学家克利斯·托马斯带领国际调查小组对1103种动植物栖息地环境进行研究得出惊人的结论:如果全球持续变暖,到2050年15%~37%的物种有灭绝的危险,有26%物种因气温升高,无法寻找到适宜的栖息地而灭绝。

气候变化尤其是气候变暖对物种灭绝起决定的作用[3],距今2.5 亿年前的那次物种大灭绝正是由于气候升高所引发的。当时地球上95%动植物灭绝了。根据联合国下属气候变化政府间论坛预计,全球平均气温截止21世纪末上升幅度可能在1.8~4℃之间,若按最大上升幅度计算,届时地球平均温度将接近2.5 亿年前的气温,正因为如此,为数不少的科学家发出呼吁,人类正面临地球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到来[4]。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物种灭绝,已成为全球性的紧迫任务。

2野生动物灭绝的因素

2.1人类的活动因素

人口剧增给地球带来压力 有人估计小小地球最多只能容纳 80~90 亿人,而如今全球人口已达 65 亿。为了养活这么多人,就得把农产品产量提高到原来的3倍,人们为此就得砍伐森林,开垦大片的处女地,变湿地为耕地,千方百计地提高农业收成。这样做的结果,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就破坏了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世界工业化的发展,在矿产开采,选矿、冶炼过程中三废的排放,污染空气、水源,降落酸雨,造成全球性气候变化,破坏和改变了动、植物原有的生存环境,导致了一些物种的灭绝。

人类疯狂滥捕、猎杀动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野生动物的非法贸易额每年达 50~9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贩毒活动的第二大经济犯罪活动。海洋生物的生存也面临严重威胁,每年有数百万头海豚、海龟丧生。据国际捕鲸委员会的一份报告称,地球上最大动物——蓝鲸目前仅存400 余只,濒临灭绝。非洲大象的命运也是如此。

2.2气候变化因素

全球气候变冷变暖都会导致生物的灭绝,况且气候变冷变热总是交替发生

的。全球性气候变化常引起海平面剧烈地升降运动。海平面上升或下降与大规模物种灭绝的联系比其它任何因素都密切。

近代主要由于人类活动和气温不断升高,造成物种灭绝,英国科学家的研究报告表明,不断上升的气温可使地球上超过一半的物种在未来几个世纪内绝灭。前已叙及,联合国所属气候变化政府间论坛也持有同样的观点,其认为 21 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接近2.5 亿年前的最严重的物种大灭绝的气温,当时地球上 95%动植物灭绝。

2.3灾变因素

灾变因素包括火山喷发、地震破坏和天体撞击地球事件等。地史上 0.93 亿年前海底火山喷发导致海洋物种灭绝,这是由于海底火山喷发喷射熔岩泉可改变海洋的化学性质并污染大气层;二叠纪末频繁的火山活动产生大量有毒气体,释放SO2,从而产生温室效应,并由 HS2气体形成酸雨,污染古海洋,致使海洋生

物灭绝。例如,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距震中仅10km的大熊猫卧龙保护区中的大熊猫栖息地和食物—竹子遭到破坏,大熊猫面临食物短缺、疾病等生存的挑战[5]。

2.4新兴疾病因素

气候变暖,工农业和生活废水废气废渣的三废污染,化肥、农药和各类添加剂等化学制品的滥用,使生物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打破了生物链的正常运行,引发一些物种灭绝。由于生态平衡的变化,于是携带病毒的动物显著增加。新兴疾病的蔓延,又加重了物种的灭绝。例如SARS、人禽流感、甲型H1N1病毒,变异迅速,广泛扩散流行,不仅使禽类等的大量死亡,而且也传染给人类,在 20 世纪,分别于1918年1957年和1968年发生恶性大流感爆发,估计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4 ~5千万人丧生。据有关报告称,20 世纪 90 年代秃鹫数量减少了 95%,致使野狗和老鼠急速繁殖,这样就使印度狂犬病毒患者大量增加;北美莱姆病的蔓延是由于北美鸽的灭绝造成的。寄生在田鼠身上的壁虱是莱姆病的主要携带者。鸽子和田鼠的主要食物是橡树果,鸽子的消失,田鼠的食物就异常丰富,于是其数量激增,而壁虱数量也随之激增,这样,莱姆病便蔓延扩大。

2.5北极海底甲烷是潜在的因素

科学家最近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导致北极海底冰冻层开始融化,而冰冻层下

[6]埋藏的巨量甲烷将会被释放出来。据估计,北极冰层下储存甲烷比全球煤炭储

藏总量中的碳还要多。甲烷的突然大量释放,远胜过CO2的温室效应,必将加剧全球变暖,从而可能致使物种的大规模灭绝。

3保护措施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为了遏制生物多样性锐减的趋势,中国政府先后制定和颁布了《环境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法》、《森林法》、《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法律管理体系;建立了生物多样性履约协调机制和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实施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以及农业七大体系建设、林业六大工程、种质资源保存等重大行动。

截至2006年底,中国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2395个,总面积151.5万km2,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5个[7]。

青海省三江源区是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经大力治理,天然林保

护面积达117.4万hm2(1761万亩),累计完成退林还耕还草和荒山造林种草为

8.47万hm2(12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为54.4万 hm2,流入黄河泥沙量平均减少了10%,野外动物种群数量比过去有明显增加。

4展望

当今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远超过历史上其它任何时代。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的存亡。生物的大灭绝就是人类的灭绝。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活在地球之上的人类的共同的紧迫的任务。人类要秉承天人合一的理念,摆正人与地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大自然要和谐相处,不能再剥夺大自然的生存权。只有这样,才能抢救性地保护生物资源。

参考文献:

【1】 张小明.物种灭绝敲响人类生存危机的警钟[J].当代生态农业,2002,(21).

【2】 肖辉林.物种灭绝中的连环效应[J].生态环境,2004,(03).

【3】 马冬.全球升温加快物种灭绝[J].科学之友,2006,(06).

【4】 张起燕.新的大规模物种灭绝来临?[J].国外科技动态,2005,(12)192 化工矿产

地质2009年.

【5】 刁雯雯,颜忠诚.物种灭绝机制[J].生物学通报,2007,(02).

【6】 汪松.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鱼类、两栖、爬行类和兽类)[M].北京:科学

出版社,1998,01.

【7】 吴晓青.保护生物多样性,积极应对气候变化,2008 年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国际

研讨会在京召开[EB/OL].人民网,2008-03-06.

动物与人类生活

动物保护与人类

70亿人口日与《人类灭绝路线图》

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恐龙灭绝给人类的启示

动物与人类的感人故事

关于人类与动物的故事

动物与人类感人的故事

读《灭绝动物挽歌》后感

十大频临灭绝的动物

《人类活动与动物灭绝 啸哥创作.doc》
人类活动与动物灭绝 啸哥创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