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户籍制度改革基本问题的回顾与评价

2020-03-01 23:06:3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传统户籍制度改革基本问题的回顾与评价.txt35温馨是大自然的一抹色彩,独具慧眼的匠师才能把它表现得尽善尽美;温馨是乐谱上的一个跳动音符,感情细腻的歌唱者才能把它表达得至真至纯新学术

传统户籍制度改革基本问题的回顾与评价

莫琪 王海玲

户籍制度改革在我国已经盛行多年,其中很多学者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 但不可否认的是户籍制度改革至今仍然存在问题,笔者认为这主要在于户籍制度定义、改革的原因和所借鉴的理论的复杂性。 因此,本文将从以上三个方面对户籍制度改革进 行回顾与评价。

一、户籍制度的定义回顾

目前我国学者对于户籍制度的定义主要分为历史型定义和制度型定义两大类。 历 史型定义将户籍制度纳入到整个中国历史发展中来考察, 主要目的是理清户籍制度的 源流及不同时期的特征;制度型定义将户籍制度做了广义和狭义上的区分,并指出户籍 制度是具有社会性的,因此户籍制度的改革涉及社会各方面。

(一)户籍制度的历史型定义

多数学者对中国的户籍制度源于中国历史上的户口管理持相同意见, 区别仅在于

对其起源于何时有不同见解。 第一种观点认为,所谓“户”即“住户”,“籍”即“薄册”。 “户 籍”的最初含义即为有关人口的薄册,并且户籍制度是随着个体家庭的出现而出现的, 它是国家权力运作的一种身份制度。 第二种观点认为,户籍最先起源于“版图”的含义。 先秦时期“版图”就已经包括了户籍的内容,版图就是户籍地图。 户籍制度经商代萌芽之 后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征赋派户型、世袭身份型、人口统计型和保甲治安型四种类型的 户籍制度。 第三种观点认为,户籍制度是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早在虞舜 11 年(公元 前 2245 年)进行的“九州”人口调查时户籍的定义就具有了户口管理的含义了。

(二)户籍制度的制度型定义

户籍制度的制度型定义是最近几年来我国学者研究户籍制度改革最为常用的。 它

特指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 1958 年以后的我国户籍制度。 具体分为广义———狭义型、法 律制度型、社会规则型三种。 其中,广义———狭义型定义认为狭义的户籍制度即以 1958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核心的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规定以及 配套措施;广义的户籍制度还应包括定量商品粮油供应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医疗保健 制度等制度。 法律制度型定义从法律的视角认为户籍制度包括出生登记制度、姓名制 度、户口迁移制度、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居民身份证制度以及户口调查制度,这些构成了 目前我国户籍制度最核心的内容。 社会规则型的户籍制度主要见于陆益龙的观点。 他 赞同户籍制度包括户口管理以及各项经济和法律制度及相关政策, 同时也指出现行的 户籍制度具有一种符号性、身份性、规则性的特征。 具体说来,现行的户籍制度暗含了 “社会差别”,并且表现为一种社会控制。

二、户籍制度改革的必然性

户籍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可以归纳为非正义性与功能不适应性两大类。 非正义因素

说起源于对社会政策正义性原则的立场。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将正义原则作为衡量社 - 74-会政策和社会制度的原则之一。 在户籍制度改革问题上,学者们也坚持这种立场。 有学

者认为,现行的户籍制度与正义原则是有一定距离的,其非正义性表现为流动壁垒、先 赋性和依附性、二元通婚圈以及二元待遇等问题,户籍制度的改革必须依据正义原则, 在公民身份、户籍立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功能不适应因素说主要见于最近几年学者们 对于户籍制度所影响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归纳起来,可以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

个方面。

(一)政治方面

政治方面,学者们主要从公民权利来论述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 他们认为选举权的 城乡差异和对自由迁徙权的限制是现行户籍制度在公民权利方面的主要弊端。 选举权 的城乡差异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第 16 条规定:“农村每个代表所代表的人 口数四倍于城市居民”,即在选举权上,四个农村居民才顶得上一个城镇居民。 在自由迁 徙权的限制表现在,1954 年宪法规定公民有居住和迁徙自由,但当时的《户口登记条例》 第 10 条第 2 款却使得农村户口在事实上失去了自由迁徙的权利;1975 年宪法去掉了对 “自由迁徙权”的规定,此后宪法虽几经修改但都没有 “自由迁徙权 ”的条文。 此外,“现 行的户籍制度造成了人民在事实上的不平等” ,特别是在求职求学方面的不平等。

(二)经济方面

经济方面,学者们认为现行户籍制度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首先是它限制劳 动力的自由流动,影响到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发挥。 现行户籍制度不仅损害公平原则, 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效率原则。 其次,它延缓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并且使城乡贫富 差距扩大,传统户籍制度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带有逆城市化的功能与倾向。 最后,传统户 籍制度造成了城乡经济权利的不平等, 特别是就业的城乡分级和住房与医疗等国家福 利制度的不平等。 在传统户籍制度的影响下农民进城务工所从事的职业通常是劳动条 件差、报酬低的职业。 福利制度差别最突出的问题是迄今为止我国仍没有覆盖农村的医 疗保障。

(三)文化方面

文化方面,学者们主要指受教育和文化成果共享的不平等。 农民子女在受教育方面 的差别在他们随父母进城务工时表现最为明显, 主要表现为学校硬件设施和教学质量 与城市学校的差别,以及农民工子女入读城市学校的“高门槛”。 文化成果共享方面的差 别则主要是指城乡间的文化作品、社会文化供给能力上的差别。 农村的文化艺术作品、图书资料等明显不足影响了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户籍制度改革的理论

学者们试图从不同的理论角度阐述对户籍制度改革的见解, 期望用相关理论来指 导户籍制度的改革。 笔者从学者阐述的理论中选出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解释并分析了 它们的特点。

(一)资源控制理论

资源控制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为陆益龙。 他将符号、社会差别、社会控制等社会学概 念引入到对户籍制度的分析,他将资源控制论表述为“对国家和权力进行反思的文化人 类学理论”。 他以布迪厄的“实践———场域”理论、福柯的“规训理论”、葛兰西的“文化霸

权理论”以及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为代表,认为这些理论在解释户籍制度中都强调了 □ 法学论坛

- 75-新学术

“国家对权力的控制”,即户籍制度体现了国家对权力的控制。 这是一种对社会文化加以 解构、对国家权力和权威统治进行反思批评的方法。 但是,这种具有“后现代”色彩的立 场,仅仅提供了一种看问题的视角,还没能真正发挥理论上的经验指导作用。

(二)社会分层理论

社会分层理论是社会学理论中一个很重要的流派,也出现过许多代表人物。 其中包

括马克思的生产资料占有说、韦伯的财产、权力、声望三位一体说、伦斯基的分配制度动 力说以及布劳的间接交换说等等。 分层理论对于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主要在于它解

释了户籍制度带出的种种非正义性和功能不适应性的具体原因, 直接指出了户籍制度 改革的必然性。 在社会分层理论中,近年来的公民身份理论为户籍改革的方向提供了一 定的理论参考。 公民身份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认为,身份平等有利于政治民主与社会秩 序的稳定。 因此, 户籍制度的改革首先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一种身份平等的制 度。 王新华、俞德鹏和陆益龙的研究均强调建立身份平等制度的必要性。

(三)制度———结构理论

制度———结构论主要借鉴了经济学的“二元经济模型论”和社会学的“城乡二元差

距结构”论。 经济学的“二元经济模型论”主要来源于刘易斯等人观点,认为一国的社会 生产部门可以划分为传统的农业生产部门和现代的资本主义工业生产部门, 一个国家 的发展,就是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不断变化的过程。 在这样的一个理论基调下,中国的 学者们进一步指出,由于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中国社会由农业向工业转变的过程中渐 渐产生出今天我们年看到的“城乡二元差距结构”。 在经济学的制度学派看来,经济社会 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技术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有效的制度保障,甚至,没有有效的制度保 障就不可能有技术创新。 而具有有效制度保障的关键在于确定个人的权利。 由此逻辑 出发,要改变“城乡二元差距结构”,就得制定有效的制度保障,明确个人的权利。

四、小结

综上所述,学者们在户籍制度改革的必然性方面已经达成了一致的共识,并且指出

了传统户籍制度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方面的不足。 本文认为资源控制理论和社会分 层理论,虽然可以回答现行户籍制度存在的不足,但在户籍制度的设计方面所提供的理 论支持还有待提高。 制度———结构理论较为深刻地看到了户籍制度的深层弊端,将其纳 入到社会结构和制度层面上去分析,但问题是学者们仅将“二元结构”归结为户籍制度 的其中一个弊端。 简言之,“二元结构”是由户籍制度带出来的,只有在户籍制度的范围 内,才能很好地理解“二元结构”的真实含义,然而,户籍制度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处于什 么样的位置,应该有什么样的功能,就不是“二元结构”论或者“二元制度”论所能回答的 了。 因此,笔者认为把户籍制度纳入到社会系统层面上来探讨它的功能以及特征,并运 用社会系统层面的相关理论来指导户籍制度改革, 应该是研究户籍制度改革的学者努 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陆益龙.户籍制度———控制与差别[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 76-[2] 王新华.中国户籍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

[3] 俞德鹏.城乡社会:从隔离走向开放———中国户籍制度与户籍法研究[M].济南:山东人

民出版社,2002.

[4] 祖智君,咬亮.中国户籍制度的改革[J].河北学刊,2007(2).

[5] 漆向东.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户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J].中州学刊,2007.

[6] 肖永梅.户籍制度改革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J].安顺学院学报,2007(2).

[7] 万明义.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初探[J].甘肃农业,2006(2).

[8] 周保林.户籍流源及演变[J].档案时空,2007(5).

□ 法学论坛

- 77-

传统户籍制度改革基本问题的回顾与评价

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与城镇化进程

户籍制度改革与城乡经济一体化

《传统户籍制度改革基本问题的回顾与评价.doc》
传统户籍制度改革基本问题的回顾与评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