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考察报告(0914)

2020-03-02 03:31:5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辽宁省抚顺市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考察报告

为了学习和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推进我市配套改革工作进程,8月22日至29日,市林业局谢文治局长、薛炜副局长带领市林改办、市林业勘察设计院、部分配套改革县具体负责林改同志以及市县相关金融单位负责人,对辽宁省抚顺市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工作情况进行了考察。考察期间,考察组一行参观了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林业产权服务中心,并深入南口前镇暖泉子村,在听取了县、镇、村林改开展情况经验介绍和座谈的基础上,仔细了解了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专业协会的建设及经营运转情况。通过考察,基本摸清了抚顺市配套改革的组织管理方式、主要做法、运转程序及取得的成效等,他们的配套改革工作经验对我市很有借鉴意义。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抚顺市林业及林改基本情况

(一)林业基本情况

抚顺市是辽宁省的重要水源涵养林基地和用材林基地。国土总面积1690万亩,辖三县四区和一个经济开发区(抚顺县、清原县、新宾县、新抚区、望花区、东洲区、顺城区和抚顺经济开发区),有47个乡(镇)624个行政村。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260万亩,有林地面积1140万亩。其中集体林地面积940万亩,国有林地面积160万亩。公益林面积524万亩,商品林面积576万

- 1 -

亩。森林覆盖率66.2%,林木绿化率68.9%。全市活立木总蓄积量6510万立方米,占全省活立木总蓄积量的1/4以上。

(二)林改工作情况

1、主体改革。按照辽宁省人民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抚顺市于2007年10月末在全省率先完成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完成面积883.5万亩,占应改总面积895万亩的99%,签订林改合同27.11万份,发放林权证26.5万本,占已改面积的97.9%。全市参改人数67.34万人,纠纷调解率99%,群众满意率99%,林改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均高于辽宁省的要求。

2、配套改革。2007年开始试点,2008年全面铺开,截止目前,全市已建立林业综合服务中心10个,林业合作经济组织1200个,发放林权证抵押贷款7亿余元,农民通过采伐林木实际获利9445万元。

二、抚顺市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主要做法

抚顺市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的做法是:

1、改革了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和限额分配办法。抚顺市结合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认真调查和摸清森林资源底数,编制出村级森林经营方案,明确提出了森林经营的目标和措施、采伐类型和采伐量以及营林生产作业顺序。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改革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和分配办法,制定出台了《抚顺市非国有森林采伐计划编制办法(暂行)》,以五年计划为期限,编制农

村集体、个人、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和非公有制林场森林采伐计划,将采伐限额按年度落实到林班小班,落实到农户、联户和林业合作经济组织。2009年全市集体林采伐限额直接分配给农户22.8万立方米,受益农户4622户,农民通过采伐林木实际获利9445万元。

2、调整了营林技术规程。抚顺市根据森林经营和林地经济开发的需要,制定了《关于调整森林经营技术标准若干问题的规定(暂行)》,对森林抚育和林地经济发展等营林技术规程做了适当调整,解决了影响林地经济发展的政策限制,进一步规范了林地经济开发行为。

3、积极组建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专业协会。抚顺市积极引导林农以流域为单位,以资源、资金、技术和亲情友情为纽带,建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专业协会,提高林农林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目前,全市已建立经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181个,经民政部门登记的林业产业协会59个,其他林业合作经济组织1000多个。

4、建设林业综合管理服务网络。抚顺市积极开展市、县、乡林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和分中心的建设工作,搭建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平台。截止目前,全市已建立林业综合服务中心10个,其中市本级一处,县级3处,乡(镇)区域级6处。

5、加大科技服务和资金支持力度。抚顺市各县、乡政府和林业部门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开设林业科技专家服务热线电

话、在新闻媒体开辟林业科技服务专栏等形式,提供面向广大林农和林场职工的科技服务。同时,与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抚顺办事处制定出台了林抵押贷款办法,市、县、乡三级共同筹措资金,为林农小额贷款提供贴息,帮助农民开发林地经济。截止目前,全市已发放林权证抵押贷款7亿余元。

三、几点建议

主体改革解决了承包权,明晰了产权,落实了经营主体,仅仅是林改工作的第一步,使农民享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物权,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便由林地分配公平、合理与否转向林地在分户承包后如何经营好?资金从哪里来?自己栽植的林木如何采伐?林地如何流转?……等等,这些问题即是需要通过配套改革来进行解决,配套改革作为林改的一个环节,主要包括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机制、规范林地林木流转、建立支持集体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加强林业社会化服务等五方面具体工作内容,它是主体改革的延续和深化,是体现林改成效的根本所在,是落实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要求、实现农民得实惠的林改目标的具体举措。只有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户后,通过配套改革使培育和保护好森林资源与林农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变少数人管林为多数人护林,只有把林地、林木这个“绿色银行”盘活,才能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兼得,才能调动各方面维护生态效益的积极性,在维护生态安全中实现森林增量、生态增效、农民增收。目前,我市13个县区中已有5县正在推进配套改革工

作,2011年剩余8县区也将转入配套改革阶段,为推动我市配套改革的扎实稳妥开展,结合抚顺市的开展配套改革的经验和做法,特提出以下建议:

1、与陕西省信用合作联社延安办事处等相关单位积极联系协调,尽快制定出台我市《延安市林权抵押贷款办法(暂行)》和《延安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办法(暂行)》等规范性文件,为推进全市林权抵押小额贷款和森林资源流转等配套改革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2、根据我市南北差异的区域实际,由各配套改革县分别承担不同内容的工作任务,力求迅速探索出一条科学的配套改革路子,具体如下:

一是各配套改革县都应于年底前参照富县或黄陵县模式成立、组建县级林业产权信息管理服务中心,明确机构和人员组成。同时,富县、安塞2县负责林业产权信息管理服务中心示范建设任务,争取在中心筹建、管理、一站式服务等方面取得实效;

二是富县、甘泉2县承担改革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和分配办法的探索任务,在现行国家林业政策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通过编制非国有森林采伐计划、分年度落实采伐限额、简化森林林木采伐操作程序等途径,摸索出一套商品林、生态公益林经营和限额采伐管理的科学方法;

三是甘泉县负责探索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专业协会的建立、发展方式以及推进林改档案规范化建设思路、办法。通过

引导林农以流域为单位或以资源、资金、技术和亲情友情为纽带,率先在全市建立一批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专业协会,初步实现森林经营和产业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目标。并在年内建立起高标准的林改档案(包括电子档案)网络体系;

四是黄陵县负责研究村级集体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办法,通过成立编案小组,依据县情,以村为单位开展编制工作,探索和总结村级森林经营具体目标和措施的制定、采伐类型和采伐量以及营林生产作业顺序的确定办法,并结合产业发展目标研究具体规模、技术和资金的保障措施和办法。

市林改办赴辽宁抚顺林改考察组

二○一○年九月二日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论文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访谈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汇报

《抚顺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考察报告(0914).doc》
抚顺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考察报告(0914)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