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中语文试卷

2020-03-03 00:00:3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绝密★启用前

兰州五十一中2017~2018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高二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生肖

对于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清代学者赵翼则认为生肖最早源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有的学者甚至持生肖外来说的观点,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伦传入中国的,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有郭沫若,认为生肖为中东地区居民模仿巴比伦黄道十二宫而制定,其传入中国的时间,当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以上观点见仁见智,作者不敢主观判断是非,但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生肖的确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

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诗经》为最早。《诗经•小雅•吉日》里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可见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1975 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竹简,进一步证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后已存在。出土竹简中的《日书》中有一章标题为《盗者》,其内容为占卜盗者相貌特征,其中记载有:“子,鼠也,盗者兑口希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寅,虎也,盗者状希须,面有黑焉„„”《日书》中所记十二生肖大体近似于现在流行说法。据考证,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墓出土的竹简,记载了与十二生肖的兽名、排序等文字,竹简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因此十二生肖的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时期。学者们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较系统的记载。

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说法完全一致的是东汉王充的记载,王充《论衡•物势》中,十二生肖动物谈到了十一种,唯独缺了辰龙。该书《言毒篇》说:“辰为龙,已为蛇。辰、已之位在东南。”如此,十二生肖便齐了,且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这的确算是古文献中关于生肖的较早的最完备的记载。

到了南北朝,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沈炯(南朝•陈)曾创作了一首十二属相诗,明显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成的,说明当时十二生肖已为人们所熟悉。

依据生肖外来说的观点,生肖是汉代由中东传入中国的,与佛教传入时间差不多,以上文献已证明早在春秋时期我国便有有关生肖的记载(《日书》、《诗经》),说明生肖的产生以及生肖与地支的相配是早在汉以前就产生了的,因此可以肯定生肖是产生于我国本土的一种古老文化。

那么生肖的由来究竟是怎样的呢?部分学者认为生肖起源于原始时代的动物崇拜,中国科技大学张秉伦先生便持这一观点。他认为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认识自然能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如马、羊、牛、鸡、犬等)产生一种依赖感,对危害自身安全的动物(如虎、蛇等)产生一种恐惧感,对一些超过人类的动物器官功能(如狗的嗅觉等)产生崇敬感,从而产生对动物崇拜。十二生肖便是人们在动物崇拜的原始信仰 影响下产生的用来纪年的兽历。

1.根据原文,下列材料能证明十二生肖起源于中国的一项是( )(3分)

A.1975 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日书》中有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

B.东汉王充《论衡•物势》一书中对十二生肖的记载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 C.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 D.南朝•陈•沈炯创作的十二属相诗,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学者们说法不一,作者虽然没有直接指出学者们的观点谁对谁错,但从下文看,作者的观点还是明确的。

B.据《诗经》和《日书》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十二生肖已经存在,而且与地支已经确立了对应关系,而《日书》中的说法与现在流行的说法大致相似。

C.持生肖外来说的郭沫若认为,生肖传入中国的时间,应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一致。 D.古人对动物产生的依赖感、恐惧感和动物某些器官功能的崇敬感,导致他们对动物产生崇拜,这是十二生肖产生的心理基础。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生肖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十二生肖的起源,对研究早期天文学和民俗文化都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B.从《诗经》的记载来看,当时人们把生肖和吉凶联系在了一起;从《日书》的记载来看,当时人们用生肖来进行占卜活动。

C.作者据现有文献资料推断,十二生肖至少产生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那么,十二生肖也可能产生得更早,只是现在还没有发现确切的证据。

D.按照部分学者的观点,生肖起源于原始社会人们的动物崇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随着人类对自然了解的不断深入,生肖将会淡出人们的生活。

试卷第1页,总6页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6题。(14分)

柴门小院

王本道

记忆的底片中,似有幅图画,那是一棵老树掩映下的一个方方正正的小院。院墙底部砌有尺把高的青石,上部多由稀疏的树木枝条拼凑而成,高不盈米。院门十分简陋,由薄薄的木板条钉制而成,门上无锁,通常是四敞八开的,夜间也只是虚掩着。透过院墙和院门的缝隙,清晰可见院中栽种的瓜果菜蔬、欢蹦乱跳的鸡鸭猫狗、墙上挂着的农具、墙角立着的磨盘,还有那一串串金灿灿的玉米和红艳艳的辣椒。有时候,能看到院里老人拉着幼小的孩子蹒跚学步,系着围裙的女人安静地择菜,“咯咯咯”地召唤着鸡鸭吃食„„这是当年我在辽南山区插队时,每天都司空见惯的柴门小院。

这样的柴门小院,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计其数,千百年来,它们供一代代子民繁衍生息。从呱呱坠地、牙牙学语,到十年寒窗、面壁苦读,一个个孩子在柴门的进进出出中长大成人,而后告别小院,走上各自的人生舞台。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对柴门小院怀有厚重的情感,寄托了无限情思,无论走到哪里,无一不葆有质朴的家国情怀,涌动着割舍不断的乡愁。

那一幢幢质朴无华的柴门小院,演绎着许多动人的故事,续写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风雪交加的夜晚,出门在外的游子归心似箭,远远看见柴门内微弱的灯光,听到门前的犬吠,那是何等温暖与亲切。“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诗圣杜甫在饱受安史之乱的磨难之后,与家人久别重逢时发出这样的感慨。柴门虽然简陋,然而它淡泊宁静,里里外外的人和事都清晰可见。“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当年那位风流倜傥的才子崔护,若不是透过柴门的缝隙,一睹那位面若桃花的姑娘的风采,如何能最终成就一段佳话?

在中国,由于“门第”观念,“门”有着诸多讲究,历来颇受重视。旧时男女谈婚论嫁,首先想到的是“门当户对”,女孩子出嫁被称作“出门子”,迎娶新媳妇称为“过门”。而“门”的种类更是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所有的门中,柴门当属造型与材质最为简陋、价值最为低廉的,却也是数千年来中国老百姓用得最多的门。近30多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华夏大地随处可见“向阳门第春长在”。然而有一段时间,一些“先富”起来的人们对于“门”的内涵有过误解。他们过分注重装点“门面”,门楼越砌越高,金碧辉煌,且户户朱红的大门终日紧锁,只留一个“猫眼”用以察看外面的动静。一幢幢封闭的宅院如同一座座戒备森严的堡垒,让人望而生忧,望而生畏,寄托着游子乡愁的那一个个小院已无从可寻。

一个秋日,在从红海滩归来的途中,我顺路去了盘锦市大洼区石庙子村。距村口不远处,就看到几户乌瓦白墙的民居,透过柴门和院墙的缝隙,清晰可见院中栽种的五彩斑斓的鲜花,以及几株硕果盈枝的苹果树、梨树、枣树。我似乎又回到了当年插队的村庄,见到了那一个个修缮一新的柴门小院。在那里,我与知青同学们交谈、嬉戏,周遭树上是熟透的苹果、红枣、香梨,秋意正浓。朦胧之中,辽南山区的那些柴门小院,与如今我生活的辽东湾的乡村小院连成了一片,与祖国江南塞北广袤土地上所有的柴门小院连成了一片——华夏大地上,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柴门小院,蜿蜒曲折,一直通向遥远的地平线,如同古老的大河、大江,绵延不绝。

(有删改)

4.文章开头不惜笔墨描绘了记忆中的柴门小院,下列关于柴门小院的特点及作用论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笔下的柴门小院院墙古朴低矮,院门简陋敞开,院内生活气息浓厚。 B.作者借柴门小院表达对乡村朴素生活的怀念留恋。

C.文段开头的描绘与下文柴门小院近年的逐渐消失形成对比,引起人们思索,有揭示主旨的作用。 D.作者用寥寥数笔即描绘出了柴门小院的温馨,既开篇点题,又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文中引用杜甫、崔护等人写到柴门的四篇,不仅丰富了内容,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而且也从艺术作品塑造形象的角度展现了柴门小院另一番风采。

B.作者当年作为知青来到辽南山区插队,每天住在柴门小院之中,生活虽艰辛苦闷但也不乏乐趣,故能将记忆中普通的小院写得生动形象,别有趣味。

C.受“门第”观念影响,中国人对“门”很重视,由此衍生出“门当户对”“出门子”等熟语。与其他种类的门相比,中国农村的老百姓用得最多的就是柴门。

D.“门上无锁,通常是四敞八开的”与“朱红的大门终日紧锁,只留一个‘猫眼’”,表面上说两种不同形式的门,背后却反映了截然不同的文化心态。 E.文章善用虚实描写,记忆中柴门小院为虚,现实中朱门大户为实,诗词中的柴门为虚,辽东湾的乡村小院为实,虚实交替融合,使柴门小院富有神秘色彩。

6.柴门小院不仅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更蕴含着特定的文化和精神,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概括文中的柴门小院具有哪些内涵。(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材料一:

因为需要,所以繁荣。走出国门的孔子学院,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向前发展着,一年大约有50所学院诞生。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说:“目前,还有71个国家的约400所大学强烈要求办孔子学院。”

试卷第2页,总6页 孔子学院以文化的姿态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显现正面的中国形象。美国圣玛丽中学孔子课堂负责人弗兰克·菲利普斯8年前参加该国孔子学院的会议,会上一句“让我听懂你的声音”启发了他。孔子课堂的使命,就是传递和平的信息,面对质疑的声音,找到听众,让听众了解我们在做什么。

文化的交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升华,孔子学院并非简单地教授与传播,它的一些活动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利比里亚大学副校长沃特·韦尔什说,孔子学院对大学而言意味着多样性。美国特洛伊大学孔子学院的陈女士说,该院活动涉及41所学校,举办过67场会议、11次培训,组织过15次专家旅行等,足迹几乎遍布整个州。

爱丁堡大学校长提摩斯·奥谢赞赏孔子学院的建院模式,由外方先提出申请,双方在充分协商基础上签署合作协议。这种模式造就了平等、友好、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校长、孔子学院美国中心主任纳普说:“在全球化背景下,孔子学院可以成为教育文化交流的典范。”

(摘编自杨桂青等《孔子学院给世界带来了什么》,2013年12月9日《中国教育报》)

材料二:

2006-2014年全球孔子学院分布情况

(资料来自高永安《十年来孔子学院的布局及其相关性报告》)

材料三:

孔子学院已经成为汉语推广和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文化品牌。2010年至今,孔子学院的发展呈现多元化和专业化趋势,成立了一系列特色孔子学院和特色课程,其中包括中医孔子学院、农业特色孔子学院、纺织服装特色孔子学院、舞蹈和表演孔子学院、音乐孔子学院、饮食文化孔子学院、茶文化孔子学院等,促进了汉语的推广和对外文化的传播。当前,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方面,也面临着缺乏中国文化品牌、传播理念不够创新、传播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同时也被一些西方国家鼓吹成“中国威胁论”的说辞。未来,应加强孔子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

(摘编自《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5-2016)》)

材料四:

创建孔子学院是一项大规模行动,它无疑是本千年之初最重要的地缘文化之举。有人将其比作是“语言上的人类登月工程”。该工程创建于2004年,被描述为“中国公权强力参与的文化攻势最亮的名片”。孔子学院主要传播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培育汉语教育。按照中国领导人的说法,其既定目标是弥补该国遭受的国际文化赤字。从现在到2020年,该学院将拥有1000个分校,分布在全球各大陆,它将成为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征服人类的精神和心灵。该工程肩负的使命是让中国以外的1亿人学习汉语,确保中国语言的国际扩展,让普通话成为另一种国际语言。《中国日报》2007年3月发表了一篇题为《让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的文章,汉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和屏幕上的第二大语言,但不久的将来,汉语将位居第一。

(摘自让·路易·鲁瓦著、袁粮钢译《全球文化大变局》)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在美国建立首个孔子学院的时间最迟不会超过2005年。 B.2009-2014年亚洲孔子学院数量的增长速度落后于北美洲。 C.中医孔子学院以中医为特色开展汉语言教育和中医文化推广。 D.到2020年,汉语将会超越英语,成为国际社会第一通用语言。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材料一中有较多引语(新闻写作时插入采访对象或有关人士的话),包括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间接引语使得新闻报道丰满生动、可信可读。

B.材料一报道孔子学院事业发展与促进世界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说明我们应该吸收世界先进文

试卷第3页,总6页 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C.根据材料二可知,欧洲、北美洲、亚洲的孔子学院数量明显高于非洲、中美洲、大洋洲,说明孔子学院的设立与所在国的经济实力成正相关。

D.材料三先肯定孔子学院创建工作取得的突出成就,再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努力方向,遵循了报告类公文撰写注重逻辑性的要求。

E.材料四将创建孔子学院比作“人类登月工程”“名片”和“无敌舰队”,说明适当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并不会影响实用性论著的真实性。

9.关于创办孔子学院的目的,材料一和材料四在表达观点时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10-13题。(19分)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称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进谏曰:“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李斯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明年,又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苟卿曰‘物禁太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抵琅邪。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始皇有二十余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蒙恬为将。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李斯以为上在外崩,无真太子,故秘之。置始皇居辒辌车中,百官奏事上食如故,官者辄从辒辌车中可诸奏事。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B.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C.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D.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陛下,原来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后来借用为对帝王的敬称。

B.会稽,中国古代郡名,因会稽山而得名,秦朝始置。今一般为绍兴的别称。 C.崩,古代指帝王和王后去世,也叫“驾崩”。而诸侯和大夫去世称“薨”。 D.太子,指我国封建时代帝王法定继承人的称谓。有时也用东宫来借指太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斯借秦始皇让他处理淳于越谏言的机会,促使秦始皇没收并焚烧《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文章。 B.李斯为秦初统治秩序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修明法制、制定律令、统一文字、平定四方少数民族等,他都出了不少力。

C.李斯的大儿子李由请假回咸阳,在家中设酒宴,文武百官都前去向李由敬酒祝贺,李斯慨然长叹,不知道归宿在何方。

D.秦始皇死后,李斯认为皇帝在外面去世,没有正式确立太子,于是跟宦官赵高等人一起隐瞒秦始皇病逝的消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李斯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5分)

(2)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5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10分)

芳草渡

宋▪贺铸

留征辔,送离杯。羞泪下,撚青梅。低声问道几时回。秦筝雁促①,此夜为谁排。 君去也,远蓬莱。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

试卷第4页,总6页 注①:“雁”即雁柱,为筝上支弦之物,古筝的弦柱斜列有如飞雁斜行,故称。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与先写别前思绪纷乱,再写别时依依不舍,最后写别后相思难诉不同,这首词主要写临别时的场面,笔墨集中,匠心独运。

B.“撚青梅”的“撚”字是用手指搓转的意思,与前文的“羞”字相应和,非常形象地刻画出女子欲说还羞,低首撚梅的形象。

C.下片“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几句,借女子幽怨的口吻,写丈夫远去之后,把诸多烦恼都留给自己。

D.这首词语言浅近自然,朴实无华,不事雕琢;细节处,从容写来,有条不紊,读来似与人对面而语,让人耳目一新。

E.这首词写妻子与丈夫依依惜别时的情景,在表达方式上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写出了夫妻离别时难分难舍之情。

15.这首词中对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分别时与丈夫难分难舍、内心伤痛,深爱丈夫,愿为丈夫付出的痴情女子形象。 B.这首词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女主人公的形象。

C.从“低声问道几时回”一句以后,全是对女子的语言描写。她告诉丈夫,你在他乡相思烦恼,不妨把你的烦恼送来给我,让我一人承受。表现了这个痴情女子深爱丈夫,愿意为丈夫付出的一面。

D.“留”“送”“撚”“泪下”“问”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女子离别时内心的伤痛和对丈夫的埋怨。 E.“羞泪下,撚青梅。低声问道几时回。”三句,接连以三个动作,极为委婉细腻地刻划出女主人公悲痛欲绝的心理活动。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诗经·卫风·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2)《赤壁赋》中用蛟龙、寡妇听箫声的感觉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来表现山野的宁静和恬淡。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众人的啧啧称赞,他谦逊地表示:“除了舞文弄墨,别无长物了。” ....B.针对在台湾高调行善引发的争议,陈光标坦然表示:之所以高调,只是希望能推波助澜,激发更多的企业家投....身慈善事业。

C.近日有评论指出,特权阶层上下其手,已经严重危害到高考招生的公信度,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D.对教育问题的长期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不同观点的广泛涉猎和兼收并蓄,使得他能够高屋建瓴,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18.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①______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②______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③______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④______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⑤______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会在何时喷发,⑥______了解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一旦 则 / 也 即使 然而 B.倘若 那么 进而 / 由于 所以 C.只要 / 而且 还 虽然 但 D.假如 则 甚至 更 / 那么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B.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对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作品的艺术容量。

C.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271.6万人。 D.中国戏曲在海外如何跨越不同文化间的鸿沟,让海外观众从文化猎奇走向欣赏与认同,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李华起草了一份寻物启事:“7月11日,我在图书馆丢失了一本《2017年全国中小学生行为准则》,如有拾获,请速速归还。”

B.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试卷第5页,总6页 D.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21.将下面五句诗删去一句,再把余下的排序组成七绝,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绿阴不减来时路 ②梅子黄时日日晴。 ③秋水芦花一片明 ④添得黄鹂四五声 ⑤小溪泛尽却山行

A .①③②⑤

B.②④①⑤ C.②⑤①④ D.③②①④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空气是地球上的动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动物呼吸、植物光合作用都离不开空气。它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一般说来,①____________,这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的生存是非常重要的。但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改变了空气的成分,②____________。被污染了的空气会严重地损害人体的健康,影响作物的生长,造成对自然资源以及建筑物等的破坏。空气包裹在地球的外面,厚度达到数千千米。这一层厚厚的空气被称为大气层。大气层的作用很多,比如,可以使地球上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③____________,白天温度会很高,而夜间温度会很低。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孔子) ②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③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④与人为善就是善于宽谅。(美•弗罗斯特《新罕布什尔》)

⑤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⑥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苏霍姆林斯基)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卷第6页,总6页

试卷第7页,总1页

高二林果语文期中试卷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分析

朝阳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职中高二语文期中试卷(定稿)

高二论语期中试卷

高二期中政治试卷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达旗一中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试题

高二语文试卷

《高二期中语文试卷.doc》
高二期中语文试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