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论语期中试卷

2020-03-03 13:57: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出题人 韩百兴 2015年4月15日

宁波神舟学校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分四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颛臾(duān ) 后羿(yì) 社稷(jì) 鳏寡孤独(guān ) ....B.阙如(quē) 期功(qī) 弑君(shì) 鲜为人知(xiān) ....C.忝居(tiǎn) 怃然(wǔ) 击磬(qìng) 荷枪实弹(hè) ....D.孝弟(tì) 忠恕(shù) 左衽(rèn) 被发行吟(bèi)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狩猎 修葺 钻燧改火 及及可危 B.渎职 沮丧 如琢如磨 克己复礼 C.迂阔 便佞 譬如北辰 发愤忘食 D.曲肱 轻裘 始作俑者 分崩离析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保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我们如果不加强廉政建设,就会祸起萧墙,自己搞垮自己。 ....B.比赛开始了,远动员们陈力就列,发令枪一响,就箭一般地向前跑去。 ....C.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思想阵营日益巩固,资产阶级思想阵营分崩离析。 ....D.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能培养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于国于民都有害处。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政治家和士人都充斥急功近利的情绪,他们提出了许多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的。

B.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然而他的主张被人们视为迂腐。

C.孔子在奔走于列国之间的年代里,曾多次受到暴力威胁,但是他仍能凭坚定的信念克服困难。 D.无论历史条件还是自身条件,孔子若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其困难都比汤、武大得多。 5.《论语》里有很多句子演变为今天的成语或熟语,请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或熟语。(共4分,每词1分)

①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

②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③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 ④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1 页

高二语文试卷 共7页 第

6.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谈谈你对这一名句的体会。(50字左右)(4分)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阅读下面有关《论语》的材料,请用50左右的文字,谈一谈你对它们的看法。(4分) 材料一:臣与君行礼,先在堂下磕头,升堂之后再磕头,这是合乎礼法的;现在大家直接到堂上磕头,这是骄慢的表现。虽然违反大家的做法,孔子还是赞成原来先在堂下磕头、上堂再磕头的礼法。

材料二:《子罕》篇记载了孔子这样一段话:礼帽用麻料制作,这是合乎礼法的;现在大家都用丝线制作,这样更省俭一些。孔子赞成大家的做法。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儒家的价值观

①儒家的价值学说,可称为内在价值论或道德至上论。孔子主张“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即以道德为最高价值。孔子又有“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之说,即认为道德实践有两种境界,一种是为道德而实行道德,一种是以道德有利而实行道德。前者较后者要高。孟子更有“天爵良贵”之说,这天爵良贵就是天赋的道德意识。人们的道德实践,就是实现这种天赋的内在价值。

②儒家虽然主张内在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一个最高的价值标准。儒家最高的价值标准是“和谐”。孔子弟子有若讲“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周易大传》讲“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礼记·礼运》讲“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的“大同”,《中庸》讲“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在儒家看来,道德虽然是超功利的,但道德实有极大的功用,这功用就是达到人己物我的和谐。正因为如此,孔子将中庸视为一种最高的道德。中庸就是要反对过与不及,以保持事物的均衡协调。

③儒家的价值观以重义崇德为特色。但重义崇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轻利贱力。孔子、孟子不讳言功。孔子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论语·泰伯》)孟子说:“当今之世,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孟子·公孙丑》)孔子不完全排斥利,要求“见利思义”(《论语·宪问》),“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尧曰》)。《周易大传》讲“崇德”,也很注重“利用厚生”,高度评价古圣先贤在发明创造各种器用方面的功绩,说“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

2 页

高二语文试卷 共7页 第

下利,莫大乎圣人。”(《系辞上传》)孔子、孟子贱力,荀子则相当重视力。他说:“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宫室可得而居也。故序四时,载万物,兼利天下。”(《荀子·王制》)这些情况表明,在重义轻德的前提下,给以利和力一定的地位还是可能的。但是,在与其他各派特别是法家的论战中,在反对世俗价值观的努力中,儒家却越来越把利与义、德与力分裂开来,对立起来,造成了价值观上的严重偏颇。如孟子把“利”与“仁义”对立起来,把“为利”与“为善”对立起来,把“以力假仁”的“霸道”与“以德服人”的“王道”对立起来,并且主张对发展生产、奖励耕战的法家“服上刑”,这就很成问题了。汉代的董仲舒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而《汉书》又将此二语改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问题就更严重了。宋明理学特别是程朱陆王学派大力宣扬“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造成了严重后果。尽管宋元明清时期也有一些儒者在义利、王霸、德力、理欲等问题上提出了一些较全面的观点,但毕竟未能取得主导地位。

④儒家重义轻利、崇德贱力的传统有严重的偏弊,但在评价时,仍应注意分析,不可歪曲夸大。儒家反对的“利”,乃指私利而言。利这个概念,本有公利、私利两重含义,义利问题包含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关系问题。孟子说:“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孟子·梁惠王上》)其实国家的安定也是利,而且是统治阶级的公利、大利。儒家在反对“私利”的含义上笼统地反对“利”,在用语上有辨析不清之弊,但我们今天在评述时应当辨析清楚。“理欲”问题也是这样,儒家所谓“人欲”也是指私欲而言,而非指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及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合法的物质享受。因此,把“存天理,灭人欲”概括为“禁欲主义”并与宗教的禁欲主义等量齐观,是不正确的。力在古代哲学中也有多种含义。它既包含自食其力之力,即体力和脑力劳动之力,也包含军事刑罚之类的暴力。儒家反对的主要是暴力,但也有轻视身体的锻炼、生产能力的提高的倾向。

8.下列不能作为“儒家最高的价值标准是‘和谐’”的依据的一项是( ) A.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 B.仁者安人,知者利仁。 (《论语·里仁》) C.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周易大传》) D.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 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儒家看来,由于道德的超功利性,道德实际上有达到人己物我的和谐的功用。 B.孔子、孟子和荀子的言论表明:儒家重义轻德,轻利贱力。

C.儒家在与法家的论战中,程朱陆王学派的大力宣扬造成了价值观上的最严重偏颇。 D.在“利”、“人欲”和“力”等方面,对儒家的观点应辩证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10.根据原文,下列真正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反对过与不及,以保持事物的均衡协调的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最高道德。 B.儒家虽重义崇德,但并非绝对轻利贱力,给以利和力一定的地位不是不可能的。

C.从孟子把“义”与“仁义”对立起来以后,以后的历代所有儒者越来越偏激,造成严重后果。 D.把“灭人欲”概括为“禁欲主义”是正确的,但与宗教的禁欲主义等量齐观,是不正确的。

3 页

高二语文试卷 共7页 第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曲阜寻根

①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和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泰安岱庙的天贶殿,被誉为东方三大殿。近年农历八月廿七日孔子诞辰,都要在这里奏中和韶乐,演八佾舞,向至圣先师顶礼膜拜,把今人引入远哉悠悠的春秋末岁西狩获麟的古老风气之中。

②我是暮春三月到曲阜开“鲁迅与孔子学术研讨会”的,未能躬逢其盛。

③站在清朝雍正皇帝手书的“大成殿”金字匾额下方挡驾的绿栏杆之外,远远地望着头戴十二旒冕、身着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帝王威仪的孔子坐像,敬则敬矣,却没有多少亲切感。当一个人被历代权贵显儒拜至高不可攀的天云之际,我辈平民书生只有敬而远之的份儿。

④记得多少年前,到处绘作“横眉冷对”的鲁迅肖像,连孩童也问他爸爸:“鲁迅爷爷很厉害吧?”圣人、伟人能否带点人情味?鲁迅晚年对此有所警觉,有所疑惑。他孝其母而爱其子,写了《答客诮》诗,自我辩解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他写《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向被视为非孔之作,其实行文提示权势者的利用和后儒的僵化,使民众对孔子惟有恭谨,却不亲密,又于孔子生前落魄,身后暴荣,体悟到人生荣辱如白云苍狗的悲凉感。这对后人如何看待伟人(包括孔子和鲁迅本人)和伟人之学,是富有启迪价值的。

⑤吾非孔门圣裔,这番曲阜寻根是要寻文化之根。中国成为数千年文明古国而不堕,成为礼仪之邦而富有风流儒雅趣味,甚至士人阶层列为“四民之首”成为历代社会的共识,孔子之功是不可没的。但圣人也是人,其学惟有与时俱进、从善如流、不断生发新机,后人寻根时,才会感到与血肉相连。在大成殿盘龙翔凤、金碧辉煌的灵光中,我感到圣人离我弥远,感到寻根的失落。惟有回首殿前一株挺拔苍翠的桧树,辨读“先师手植桧”的刻石,才渐渐辨认出孔子的身影,似乎这位身材魁伟的慈祥老人也荷锄培土,和我们一道参加植树节。

⑥孔子植桧相传有二株,唐朝封演《封氏闻见记》称:“曲阜县文宣王庙内并殿西南各有柏叶松身之树,各高五丈,枯槁已久。相传夫子手植,永嘉三年其树枯死。”原树历经兵灾火劫,在废墟上重生,在祸难后仅存的树桩上复发新条。今存者已历二百六十年风雨,老干如铁,繁枝似盖,显示了在风火雷电中不可摧磨的生命力,其树冠已在同大成门争日光中越过大成门的屋脊了。

⑦《孟子·万章下》载:“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孟子这段话,为孔子形象定型化。于今的孔庙,已树起“金声玉振坊”、“圣时门”、“大成门”、“大成殿”,组合成坚强的自南而北的孔庙中轴线,比生命力,先师手植桧终于日益一日地高出大成门屋脊,便是极妙的象征。因为这时存在一条深植于泥土,并不息地抽出枝叶而迎接日日其新的阳光的根。

⑧曲阜“三孔”中引起我留连仰慕的树木,还有孔府花园的五君子柏。这株经历四百余年风雨的柏树,有若匪夷所思的巨掌伸出五指,采摄阳光和云霞,拥抱着寄居其间的一株古槐。我钦佩其博大胸襟,在树前留影。我想,柏与槐的根系是无心自立门户的,它们互相纠结,共同抗御风雨雷电。一者枝杆如虬,一者翠叶婆娑,相互掩映,相互扶持,各抒所长,荣辱与共,创造了“五柏抱槐”的旷世奇观。

4 页

高二语文试卷 共7页 第

⑨由根深叶茂,我联想到水源。老根无水,其生命势必枯竭,是不能重生的。孔子的根,孔子的降生地在尼山,那里的水名曰:“智源”。我这次来去匆匆,未及踏访。据《阙里志·山川》:“沂水出鲁城东南,尼丘山是也;流下注为智源溪。”其他有观川亭,相传是孔子观五川汇流之处。孔子在川上叹光阴易逝,一川秀水融汇着多少浩茫的人生感触。

⑩孔庙之旁有孔子故宅,大概能唤起游人的亲切感吧,但它已改作奉祀孔子先人的家庙,而且每个先人都封了王爵,宅中有孔子当年饮水的古井,据称那井水是“既清且渫”的,如今已成暗浊的止水。井旁有乾隆皇帝“故宅井赞碑”。镌刻有这位盛世群王的“饮水拜师”铭文:“我取一勺,以饮以思,呜呼宣圣,实我之师。”不过,井之四周已筑起雕花石栏、四角碑亭,俨然“圣水”的模样。这也就失去了我去年在绍兴鲁迅故居看百草园中的水井,尚能联想到少年鲁迅听蟋蟀弹琴、看云雀高飞,挖掘何首乌、采摘覆盆子的自然趣味了。

11.纵观全文,参观曲阜“三孔”作者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4分)

12.在第5段,作者为什么“感到寻根的失落”?(4分)

13.结合原文,应该如何理解第4段中的“人情味”?(4分)

14.第9段划线句有何含义?请结合本段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

15.有人认为,以“在鲁迅故居看百草园中的水井”结尾有偏题之嫌,对此,你怎么看?(4分)

三、《论语》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6-20题。(19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

5 页

高二语文试卷 共7页 第

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后世必为子孙忧 必:一定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疾:厌恶,痛恨 C.不患寡而患不均 患:忧虑,担心 D.既来之,则安之 安:安定

1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何以伐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B.则修文德以来之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某所,而母立于兹 ..D.且在邦域之中矣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18.对文章的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尖锐指出季氏的忧患在萧墙之内,表现了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 B.孔子批评了冉有口是心非、编造借口、不说老实话的两面派态度。 C.季氏攻打颛臾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鲁国国君削弱自己的权力。

D.孔子反对季氏攻打颛臾,主张以德服人,用礼乐教化人,实行仁义之政。

19.根据上面文段,你认为孔子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这可以从______________看出。(引原文相关句或自行概述皆可)(4分) 20.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2分)

②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2分)

③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分)

(二)阅读有关《论语》的材料,完成21-24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2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3分)

6 页

高二语文试卷 共7页 第

22.你认为哪种停顿更能体现孔子的仁爱观?请说明理由(3分)

阅读《论语》中的三则文字,完成23~24题。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23.根据上文,写出一个相应的成语。(2分)

24.分析上文内容,说说君子与小人的区别。(4分)

(三)《论语》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

①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不亦重乎? ③饭疏食饮水, , 。

④不愤不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⑤ ,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

[译文]棘子成说:“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就够了,哪里用得着文饰呢?”子贡说:“可惜了,先生对君子的这种解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文饰如同本质一样重要,本质如同文饰一样重要。(如果否定文饰,就像兽皮去掉毛色花纹,那么)虎豹之皮便犹如犬羊之皮了。”

材料二:“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庄子.缮性》) [译文]文饰浮华毁坏了质朴之风,广博的俗学掩没了纯真的心灵,然后人民才开始迷惑和纷乱,没有什么办法返归本真而回复原始的情状。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7 页

高二语文试卷 共7页 第

高二期中语文试卷

高二期中政治试卷

高二政治期中印刷试卷

高二下学期期中模拟试卷

高二林果语文期中试卷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分析

朝阳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高二年级期中政治试卷分析

职中高二语文期中试卷(定稿)

高二物理期中试卷分析(上)

《高二论语期中试卷.doc》
高二论语期中试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