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历史遗留信访问题的实践与思考(推荐)

2020-03-02 00:20: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对解决农村历史遗留和疑难纪检信访问题的

实践与思考 (草稿)

胥口镇 吴耀星 卢向伟 朱哲明

2013年9 月15日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人民思想观念的更新,群众维权意识的增强,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凸显。农村历史遗留问题和财务廉政纪检问题是当前基层信访工作面临的两大重点和难题。

一、当前农村历史遗留和疑难信访主要问题

近年来,当前农村发生历史遗留和疑难信访主要问题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是历史遗留财务方面问题,如渌渚杜邵自然村并村前10多年财务糊涂帐,新岗埠头自然村洪福矿山收入分配问题,灵苑村周国根州盛创实业有限公司原小学区块工程款纠纷。

二是历史遗留建房邻里纠纷问题,如岘口村邵美云、邵美英围墙纠纷问题,新岭村钟根军宅基地问题。

三是历史遗留违规使用土地方面问题,如富春桃园2001年土地违规使用建景区问题,新崤村委建农贸大楼问题。

四是历史遗留环境污染问题,如渌渚汪家矿山开采粉尘污染、道路严重破坏汪岸军信访问题,海正药业污染信访问题。

五是历史遗留山林纠纷问题,如阆坞村与桐庐临村山林所以权归属问题,新岗埠头自然村山林产权证与新浦村攀比问题。

六是征地拆迁过程中评估问题。拆迁企业很容易发生抢建安装旧设备骗取高额赔偿金问题。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是中介公司评估的形式。

财务混乱、山林纠纷、道路破损、土地整理、砂场整治、矿山开采、环境污染、拆迁抢建骗赔等引发群体上访事件,不少镇村干部还是心有余悸。这些信访案件给党政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显现了干群关系紧张,反映出党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发生纪检信访问题主要原因

我们经过进村入户排查摸底,调查分析发现导致信访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镇、村部分干部对上级出台新政策所带来的影响估计不足。 特别是市推行土地整理有偿补助政策来,近几年所出现的群体信访、来信投诉、电话举

1 报信访案件中,有五分之一是因土地整理或土地建房纠纷而引起,这说明镇村干部在推行过程中对出现的情况预见不够、准备不足,措施不力及部分群众观念落后,造成工作被动。

二是群众认识上存在思维定式。突出表现在:信“多”不信“少”,认为只要人多所造成的影响就大,对党委、政府的压力就大,问题容易得到解决;信“上”不信“下”,喜欢越级上访;信“闹”不信“理”,认为凡事只有不停地闹,就会引起政府重视进而得到解决;信“访”不信“法”,认为通过信访途径,逼迫政府采取行政手段解决问题更快也更好,不愿走司法途径。“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现实情况,对群众将问题解决寄托于“三访”起到了诱导作用。(如:浦中村叶连根家出路难问题-----)

三是上访人获利产生新的预期,形成“闹事上访”的恶性循环。综观我工作过的镇近年来得以解决的群访事件,无论是有理还是无理,群众都从中得到了一定的安慰,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激励机制”,促使群众不断地闹事上访。(如:新浦村鸿富矿业山林赔偿事件-------)

四是宗族派性势力作祟。有的村民串联本姓和本家族人,拉帮结群,逼迫基层组织解决问题或阻止基层组织解决问题。

五是部分村组干部工作不尽力。对可能发生的群访事件,部分村组干部没有进行有效制止,怕得罪人,做老好人,更有甚至暗中参与支持村民闹事。(如:阆坞村道路出行难的问题------)

六是基层依法行政的能力和理念有待加强。群众认为中央是好的,问题都是基层的执行者为了某些私利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特别是拆迁安置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一方面,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理念还未完全形成,在行使权力、决策及处理事情的过程中有相当大的人治因素。另一方面,对政策法规的把握和认识也需提高,对这方面,领导干部的培训和考核都需要落到实处。解决“内部监督不到位,外部监督流于形式”的问题。

三、基层政府的采取主要措施

针对上述“病因”,党政班子通过反复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出了一个“处方”,对全镇信访工作实行“五制”,使信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一是实行领导干部责任制。今年来,为促使干部尽最大努力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引导群众通过正常渠道反映问题,年初3月份,党政一把手与13个行政村书记签订了信访责任状,直接与村年度目标任务考核挂钩。继续实行联系村领导负责制、建立专职驻村指导员联络制、强化村书记责任追究制,对信访稳定工作不得力而造成重大影响的责任人进行组织处理。对一些重点、难点信访问题,由书记、镇长亲自过问、督办、协调、解决。此举大大增强了镇、村干部的责任心和 2 压力感,迫使原村干部的躲、闪、懒变成了现在的冲在第一线良好趋势。

二是实行镇村两级联动制。镇政府建立了信访工作领导接访日,并在公开栏内告知,同时聘请了新登镇司法所所长为顾问,现场解答群众提出疑难问题。镇政府在原有的市长电话基础上增设“民情电话”,由信访办主任专职负责接待接听登记,做到有问必答、有难必帮、有忧必解,民情电话的开通,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举报和投诉,也成了干群互动的“连心桥”。同时,自去年3月起,各行政村均建立了民情联络员,主要由村里威望高、作风正、懂法律、热心为民服务的老村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退伍军人等“四老人员”担任,随时掌握村情动态并及时上报协调处置,在第一时间内得以处理。逐渐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目标,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稳定。

三是实行矛盾纠纷排查制。为切实做好信访工作,结合“组团联村,网格包干”、“排查整治、强基促稳”等专项工作制定了“四个一”的工作机制,即每月一次排查,每月一次汇报,每月一次督办,每月一次通报。同时,对各线各村各单位排查出来的重点不稳定因素和信访问题,制订了信访等应对预案,落实领导包案制。对老上访户和重点问题做到“五有”;有一个工作方案,有一个领导小组,有一个解决措施,有一个结案报告,有一个长效稳控机制。

四是实行特殊时期防范制。针对今年中央、省、市“两会”和党的“十八”等特殊时期容易引发群体性上访苗头,镇加大了对特殊时期的信访维稳力度,对被精减回乡的老职工,被辞退的民办教师、电影放影员、乡村赤脚医生等易出现老龄信访群体,实行领导分线包案制,做到包稳控、包转化、包处理。致使特殊时期群体性上访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目前,镇没有发生一起进京赴省上访事件。

五是实行依法依规处理制。针对全镇范围内存在的各类矛盾纠纷,镇党委、政府本着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合情合理的原则,深入到村组及村民家里进行协商调处,现场解决。去年以来,我镇通过法律途径,大大减少了上访事件。同时,对信访对象提出的一些无理要求,则坚持按政策法规办事,不作无原则的让步。

六是实行行政管理顾问制。组织镇村法律顾问走基层进网格,服务群众,帮助基层提高法律素质,增强依法调处和办事能力,促进镇村各项服务和管理工作沿着法制化轨道运行。一是村法律顾问进村纠纷调解团队。法律顾问与司法、公安等调解力量一同进入村“4+X”服务团队里的纠纷调解团队。建立村法律顾问与网格长联系制度,及时掌握农村基本情况,根据实际需求,发挥专业优势,扎实为农村做好法律咨询、矛盾化解等工作。二是镇法律顾问参与社会管理和矛盾调处。镇法律顾问常年为政法行政决策和问题提供法律意见。每月10日、20日在书记、镇长接待日参与信访接待工作,解答信访咨询,提供法律意见。三是基层队伍法制教育常抓不懈。利用镇每月25日综治例会日机会,镇法律顾问为村企 3 治保调解主任开展专题培训,提升镇村干部依法行政和依法调处能力。

四、成功解决的几个案列 案例1:

群众利益无小事,方法对路问题解。追根溯源、对症下药处理信访事件的举措,会使一批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如:原市纪委应敏扬书记负责督办的新岭村(新阳自然村)钟根军户宅基地难落实一案件。早在2008年初,新阳自然村因修建林道,村委将农户钟根军家4分多土地予以调整征用(征用前村委承诺解决其家宅基地,并在2008年签有协议),但事后,村在安排全村宅基地时,由于双方在选址上持有不同意见未达成一致,久拖未决。我刚到任第一天就来上访,新岭村是“最难搞”的落后村,上访问题特别多。因为我调查处理了好几件该村问题,过年后,党委决定由我担任新岭村联系领导,重点解决钟根军、叶家自然村大礼堂土地整理等信访重点问题。我的做法是:首先,迎难而上,秉公办事,由陌生变知情。起先找村干部了解钟根军户宅基地一事,回复是:这户人家弄不好的,要求过高,随他们去好了。但我不这么认为,只要是村民的事,就是干部份内的事;没有解决不好的难题,只有不会做工作的干部。之后,我反复找村干部和信访人了解事实真情;同时,也积极与村主要干部交流思想,理清思路,找准突破口,有针性的谈话交心,缓解两方矛盾。其次,民主商议,公平执事,由难题转主题。在今年2月初、3月中旬和4月上旬的三个时间段里,5次与驻村指导员(徐昌平)一同入村,组织并参与该村3次村民代表会议,会上把钟根军户的宅基地一事提到会议的议事议程,认真听取所有在场代表的发言,并交换了意见,制定了具体可行措施,妥善有效地协调宅基地置换事宜。其三,上门协调,公开交心,由骂声换掌声。在会议商榷之后,曾二次亲自与村干部到桐庐江南镇窄溪钟根军居住地上门交流协调,由初次进门的(钟妻黄玉芬)破口谩骂、牢骚满腹转变为后来的真诚感激(泪流满面)。黄玉芬的叔叔是省级机关的处长,我跟她说,你把我讲的道理和处理意见跟你叔说一下,看他认为有没有道理,他认为有道理,你就听,他认为没有道理,你可以不听。如果他回江南镇窄溪来,我请他吃饭等等,以兄长的身份与她平等交流。我觉得,只要公平公正公开办事,一次,二次三次,相信,我的真诚就是群众最大信赖;相信,我的坚持不渝就最顽固的群众也会被感化。故人云;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经过三番五次登门工作,破除了钟根军夫妻俩陈旧落后的思想理念,摒弃前嫌,在今年4月底,该户宅基地一事以转让费加上青苗补助费以合适的价位达成出让协议,有效化解了5年来困绕新岭村的老上访难题。

通过此例,我觉得身为联系村领导,义务和职责驱使我去为老百姓花点力,做点事,真的很实在。同是该村,反映村书记钟海凤包庇其叔超范围砍树获利2-3 4 万元的问题,我便亲自带上有关同志在该反映人的带领下翻山窜林,费经周折爬上了海拔700米高的山坡林地,一棵棵清点,拍照取证,衣破鞋烂,狼狈不堪,但让反映人心服口服。我认为,作为分管信访的乡镇领导,只要深入一线,方法对路,措施得力,不厌其烦,就能最大程度地解决信访难题。

案例2:

岘口村邵美云、邵美英围墙纠纷问题。从2008年开始,邵美英就告邵美云(占用集体土地建围墙影响后面几户人家出行),作为纪委书记,我几次对这两家人进行走访沟通,约见村书记和主任。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准问题的症结为两个“权力集团”之间的争斗。经过对相关干部的谈话、思想教育、提政治要求,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占道的围墙拆除,两家人的矛盾得以化解。

案例3:

搬迁安置是长期复杂的工作,很多问题(特别是安置区块审批工作)虽然无法一步到位地快速有效解决,但是信息公开和及时沟通非常重要。今年4月,胥口镇通过“座谈”唤来村民对搬迁安置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杭州富阳钱潮水泥有限公司于2003年由胥口镇党委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是当时的富阳市重点企业。项目一期于2005年6月完成2500t/d熟料生产线的建设并投产,现已形成年产熟料90万吨、水泥60万吨的生产能力。2012年产值达2.7亿元,创利税1.4亿元。项目二期年产90万吨水泥粉磨生产线技改项目于2012年启动建设。由于一期建成投产后,企业周边村民对噪音粉尘污染反响强烈,曾多次出现阻拦企业厂门、上访等群体性事件,为彻底解决企业噪音对周边村民生活影响问题,于2011年12月实施18户住户搬迁和非搬迁户(具体补偿对象未定)补偿方案,至2012年4月完成了18户农户搬迁补偿协议签订,但因建房土地指标问题安置一直未落实。

2008年3起,我镇针对位于葛溪村的杭州富阳钱潮水泥厂所产生的噪音污染而影响周围居民生活的问题,在综合考察论证和充分考虑民意的基础上决定开展搬迁安置工作。同时,根据实际编制下发了葛溪村2012年度搬迁安置项目资金年度计划和搬迁安置具体工作计划。

2012年4月由镇经发办(工业)牵头,委托评估公司完成对50分贝以上圈内(测绘基数为环保局工作人员在村民代表共同检测下多次晚间测量数据)18户村民的房屋现状测量和补测量工作;另外,村镇建设办对搬迁区宅基地复垦和安置区块问题进行了统筹规划和安排。5月,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下,村干部仅用2天时间便完成了搬迁协议的签订任务,截止到目前共有12户村民完成了房屋的腾空。

在工作进程中,部分村民不满搬迁安置工作进度缓慢,集中到村委反应了不 5 满情绪,要求尽快解决搬迁安置问题。村干部针对当前实际,首先在缓和村民不满情绪下,耐心地为村民讲明目前搬迁安置工作进展情况,反复解释搬迁安置工作必要的程序要求,将其劝回,耐心等待安置方案,宽心搬迁。通过此事,村干部们认识到在搬迁安置协调工作中,大家虽然积极工作、埋头苦干,却忽略了工作进展情况、工作项目内容的公开公示和与村民的交流互动。根据情况汇报,我镇搬迁安置工作组立即会商讨论,第一时间邀请了需搬迁安置的村民参加“钱潮水泥噪音污染区搬迁安置情况通报会”。会上,工作组拿出了葛溪村2012年村年度工作计划会议纪要,用最直观的方式表明了村委对搬迁安置工作的重视。村民们看到该项工作被列在了村支两委日常工作的第一位,并把搬迁安置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心情舒畅了许多,气氛也得到了很好的缓和。在此情况下,工作组乘热打铁,将搬迁安置的程序性要求、目前的工作进度、下一步打算以及完成结点预期等情况向搬迁村民一一进行了通报,同时,耐心详实的回答了村民的疑虑和不解。经过半天的面对面座谈,村民的不良情绪终得以消除,我镇钱潮噪音污染搬迁安置工作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案例4:成功解决阆坞村车辆招偷标**

7月4日上午10点半,村阆坞村党委书记邵国贤邀请我12点准时到村里,监督招投标工作。 12点,阆坞村组织矿山车辆经营权招投标(抓阄),在大同自然村老村委大楼聚集150余人,车辆60多辆,有50多位村民每人携200万现金或支票(约1个亿资金),参加村委组织的阆坞10工程车辆(价值400多万元,由村民按户入股,每股5000元)招投标。现场吵的、推的、喊的、起哄的乱作一团。我和信访办主任钟林军一到现场,村民就纷纷围拢上来,有的反映只为有钱人招投标,不公平、不公正;有的反映报名时间截止12点,还有20多名村民来不及报名,谁招标就砸谁;还有的反映,这么短的时间要我们准备200万,村干部搞突然袭击有猫腻,解决要求取消这个方案,必须给大家公平的权力。 我感到事态严重,一面找邵国贤书记、俞春根主任了解情况,一面要求村领导通知镇联村领导沃志刚委员马上到现场商量对策,提出解决招投标办法方案。沃委员到后,镇两位领导、信访办主任钟林军,邵国贤、俞春根五个同志,迅速召开临时会议,研究提出四条意见:一是今天如果进行招投标,场面肯定失控,必然导致头破血流、打砸抢严重事件,必将造成严重群体性事件,必须马上中止;二是告诉大家取消招投标的充分理由,群众意见很大、时间仓促。同时,告戒村两位主要领导要充分认清群众智慧、充分认清群众潜能、充分考虑群众利益,虚心听取群众意 6 见,研究大家可以接受的新的招投标办法;三是做好因参加招标借高利贷等造成村民损失的思想安抚工作;四是马上向镇主要领导汇报情况,研究措施。

沃委员、钟林军、邵国贤、俞春根几个同志在现场稳定情绪,我火速赶回镇里,向主要领导汇报现场情况,并提出处理意见,大家一致同意前面几条意见,并第一时间通知现场同志按要求做好耐心细致工作,开始退款,直到4点半才把所有的报名押金退完。

7月5日,村两委会按照镇党委政府要求和群众的意见,提出了两轮抓阄招投标办法,即第一轮按户(共300多户)排好抓阄顺序,第二轮再抓阄决定10辆车的经营权。此方案公布后,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支持,大家认为这样公平公正公开,合法合理合情。7月7日早上7点,我和孙熔部长莅临第一轮抓阄现场,秩序井然。下午2:00点,第二轮抓阄现场,新登派出所3个民警维持秩序,现场良好,群众欢呼。下一步,村里主要是要做好三件事:一是签好合同,明确职责,调整好村股民、车辆经营者、村集体、矿山公司四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二是想方设法降低经营风险,督促有关方面买好各类保险;三是组织好车队运营。

案例5:浦中村杜邵自然村并村前10多年财务糊涂帐

2012年3月,浦中村指导员反映杜邵自然村2008年并村前10多年有笔十几万的糊涂帐没有解决,2008年并村时镇纪委解决过一次,搞了一半搞不下去,非常棘手。希望在我的手中解决。我一听感觉情况复杂,马上召集纪委、信访办、村帐镇管中心主任、村主要领导、指导员等同志参加的协调会,研究解决方案和具体措施:一是与公安经侦大队协调把14万多放在村民手中的集体判山资金收回;二是由原来的村主要领导和会计理清所有10多年的收入、支出、欠外、欠村,青苗补助、误工等帐目,必须有项目、见证人、审批人等手续,然后镇内审领导小组联合审计;三是1991年因自然村修自来水向邵某某借的5000元,邵2011年才提出自然村没有还给他,虽已经过了起诉期,但也要把概算搞清楚,把卫生局的拨付支票查清,在两委会上讨论;四是把审计结果和两委会意见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讨论通过,而后在村里公示一个星期,出现新的诉求再审计再代表大会通过,最后再发钱扣钱。经过6个月的认真艰苦努力,期间为了查清卫生局的拨付支票,整整化了4天时间,才在20多年前的4000多册帐单中查到票据。终于把这个问题圆满解决,群众反响很好。

案例6:杭州盛创实业有限公司原小学区块工程拖欠款历史遗留问题 灵苑村村民周国根,从2008年开始每年多次向镇政府索要杭州盛创实业有限公司原小学区块工程拖欠款,反映其在2006年承包灵苑村原小学区块工程施工终

7 止造成损失一事要求镇政府给予解决。2012年,镇里引进东顺钢构公司项目进行施工以来,他组织一帮人多次进行阻拦。为顺利推进项目建设,我们纪委、信访办进行了认真查处:2006年胥口镇为引进杭州盛创实业有限公司,当时利用灵苑村原小学区块用于企业用地。该基建工程经转包由灵苑村村民周国根施工,因环保等因素中途该工程停止施工。当时无相关党政班子会议纪要明确该工程的处理情况,据时任胥口镇镇长潘朝宏回忆基本情况确实。经镇财办核实,确认杭州盛创实业有限公司原小学区块工程决算付款情况凭证(有时任胥口镇镇长潘朝宏签字,时间为2006年12月14日),该付款情况凭证表明,工程决算总款为457348.25元,杭州盛创实业有限公司已经支付230877元,还剩下226471.25元没有支付。潘朝宏在工程决算付款情况凭证的签字表明,剩下的226471.25元未支付的款项从镇政府盛创实业安置经费中列支。从2006年12月到2008年11月,经潘朝宏签字支付了15万元,经杨富强签字支付了5万元,所用票据的全为付款凭证。到目前为止,还有工程款26471.25元尚未支付给周国根。潘朝宏在工程决算付款情况凭证的签字也没有涉及到停工以后造成的损失、土方回填、看管等问题,留下了后遗症。我们经过1个多月艰苦工作,找各方当事谈话协调,并经过镇党委研究提出了:通过东顺钢构公司进行处置比较合法合理合情,东顺钢构公司一次性补偿周国根

7、6万元,镇里以项目“三通一平”的形式给东顺钢构公司一定补助的方法,一次性解决纠纷的协议,圆满解决了问题。

五、几点体会与思考

一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在一线处理信访问题时,要掌握好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客观公心地处理各种大小事务。

二是必须坚持坚定走群众路线。在进村入户调查走访过程中要多关心群众。关心群众就等于关心我们自己,发现群众有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帮助解决,群众就会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

三是必须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在实际处理问题当中,要善于最大限度地通过调解的方法来化解矛盾纠纷。因为通过调解来解决矛盾纠纷不仅有利于稳定,还会为群众减轻经济负担,双方都会感到满意;且不可轻易地把矛盾推向社会,推向公检法,推给上级处理。特别是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善于利用各方资源,想尽一切办法,做到合法合理合情,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这样才会得到群众的肯定和支持。如对征地拆迁过程中拆迁企业很容易发生抢建安装旧设备骗取高额赔偿金问题,纪检部门应该提前介入参与摸底评估,留取证据。

8 四是必须采取特殊的政策和办法。历史遗留违规使用土地方面问题,如富春桃园2001年土地违规使用建景区问题,新崤村委建农贸大楼问题。市政府必须协调有关各方,特殊问题特殊对待,拿出妥善土地使用解决办法,最大程度降低损失,稳定社会。

五是必须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强力推进民主文化建设。信访工作越来越呈现“三化”,但是中央和上级的的资源和精力有限,处理问题的信息资源、处置资源都在基层。基层实行“属地管理”、“归口负责”,导致信访维稳的担子压在了基层领导身上,一是问题最终以“人治”的方式解决,二是基层的信访维稳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必须从体制上增加群众参政议政、表达政治诉求的渠道。如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参加村级讨论会议、重大事项召开听证会、村务公开及时有效并公布监督方式,强力推进民主文化建设。

关于解决信访难点问题的思考

法律监督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证明历史遗留

关于解决我市历史遗留的办理房地产证问题若干意见

快捷解决网上信访问题

历史活动课的实践与思考

信访监督谈话的实践与思考

破解信访难题的实践与思考

信访干部心理问题防制与解决措施

石街:完善依法解决信访机制的认识与实践问题

《解决历史遗留信访问题的实践与思考(推荐).doc》
解决历史遗留信访问题的实践与思考(推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