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说课稿

2020-03-02 03:51:2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三峡》说课稿

说课者:张小菊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三峡》。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单元是属于文言及古诗单元。《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2个课时来完成,第一个课时重在预习指导,要求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达到理解全文的基本内容的目的。第二课时以读为主,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理解文章的美和写作的妙处。

据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的美。

2、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学习本课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情感目标):体会三峡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基于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三峡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上,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采用了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

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如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的美丽的风光,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使之进入情境,进而领会文章的美。

三、说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朗读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透彻,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词句熟悉,朗读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的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初读整体感知、再读品析课文内容所体现的美、三读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四背读积累文学作品这么几个环节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了解作家作品,初读整体感知、译读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再读品析课文内容所体现的美,三读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四背读积累文学作品。

五、说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三峡的图片,选用舒缓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激发学生学习三峡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

1、屏幕显示郦道元《水经注》,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认识。

2、屏幕显示生字词。

阙( ) 叠嶂 ( ) 襄( )陵 沿溯( )曦( ) 素湍(

)长啸( )属( ) 引 哀转( )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1、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美;

2、提出阅读要求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节奏、读顺文意;

3、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检查阅读效果。

这一环节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性。(多媒体课件,提出再读要求):

四、译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

2、教师点拨:从难句理解,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方面。

3、屏幕出示随堂检测(考察学生对句子的翻译,词语的解释)

4、齐读课文,设疑:(1)课文主要抓住三峡的特点来写,是如何结构全篇的?(2)课文描山绘水,为何重在绘水?绘水时为何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设计意图:便于学生把握课文结构“山_——水”,侧面了解《水经注》是按照河流的大小及水势的涨落编写的特点)

五、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屏幕出示句子: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Q请学生翻译。

二、再读品析课文内容所体现的美

1、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准备用“三峡的……美”说一句简单的话。并加上一句描写的话。

如: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2、学生自由品析三峡的美,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回答。老师总结:(幻灯片出示板书)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

壮美 三峡的夏水:迅疾

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

秀美 三峡的秋:

凄凉

凄美

3、老师把话题引向课外:三峡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穷尽的?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你能再说一句想象的话吗?

如:三峡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

4、老师出示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师生一起来欣赏三峡的美景。(音乐声起,一幅幅三峡美景尽展眼前)

三、三读课文,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

1、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奇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例如: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延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2、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展示幻灯片,提出学习任务(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法之妙,通过练习来提示。出示幻灯片,练习:

四、背诵课文

教师进一步点拨: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的丰富游历和散文家的风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难怪当代散文家 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这样的美文,我们理应先睹为快,先背为幸啊。同学们,让我们轰轰烈烈的读起来,背起来:

我们先请4位同学试背一遍,每人背一小段,其他同学可以小声的和背、吟诵。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同学们可以在背的同时,在笔记本上作点词句赏析积累。

五、尾声(边展示幻灯片“ 三峡工程图景”边讲述)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看: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奇观。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六、说板书设计

山---- 两岸连山 隐天蔽日 高峻美

三峡 夏---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奔放美

水 春冬---素湍绿潭 悬泉瀑布 清幽美

秋----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凄婉美

《三峡》说课稿

三峡之秋说课稿

《三峡》说课稿(版)

三峡之秋的说课稿

三峡说课稿怎么写

《巴东三峡》说课稿[材料]

《三峡》说课稿——市一等奖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说课稿

初中语文公开课:《巴东三峡》说课稿

三峡

《《三峡》说课稿.doc》
《三峡》说课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