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织染绣绚彩上海

2020-03-03 08:24:2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少数民族织染绣绚彩上海

每年的5月18日,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并创立的“国际博物馆日”,今年是第40届。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馆都将举办各种宣传、纪念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为呼应本次“博物馆与文化景观”的主题,上海纺织博物馆与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合作,特于5月17日起举办“绚彩中华――中国少数民族织染绣文化展”,为广大的市民献上了一份节日贺礼。

织染绣,即纺织、印染和刺绣,都是中国古老的手工艺。少数民族的织、染、绣技艺历史悠久。考古资料表明,在新石器时代,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人,就已能将毛线染成黄、红、蓝等颜色;文献中尧舜禹时代就已在衣裳上绘绣十二种图案作为君王礼服的纹饰;公元前8世纪左右,新疆就有人使用纺轮纺纱捻线,宋代时新疆的回鹘人就以善织“克丝”闻名;已有三千余年历史的海南黎锦,更被誉为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因其品质精良历史上多次被纳为皇室贡品。

中国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织染绣技艺经验。受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的织、染、绣无论从工艺制作、色彩处理,还是图案构成、纹样寓意,都极具特色且极具表现力,壮族、侗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的织锦在唐代就已负盛名。南方少数民族多从事农耕经济,北方少数民族多畜牧为生,故如棉麻纺、毛毡擀制、牛羊毛编织等往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或细腻精致,或粗犷豪放;织染绣工艺程序繁复、劳作繁重,而所用工具如纺锤、纺车、筘、织机等仍多就简,使用本地原材料手工自制。经线纬线的穿梭交织,染色印花的特色妆点,以针代笔的精美绣画,重重造就,绚丽多彩。

本次展览展期两个月,分为“编经织纬”、“染色印花”、“刺缀运针”三个单元,共展出164件(套)少数民族织染绣珍品,囊括了30多个少数民族传统美术和技艺的非遗项目(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这些倾注了生活热情的手工制品,处处融入了一个手工艺人的极致专注,透射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其价值是无法用商业社会的标准来衡量的。然而它们在当下的困顿却令人担忧,比如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手艺的养成过程是漫长的,它存在于世代相传的继承活动之中,需要时间的浸泡、文化的熏染和情感的磨合。在高科技和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其千针万线、千丝万缕的繁复与规模化生产需要难相适宜,正在远离我们的生活。上海纺织博物馆希望,通过这样的展览,能够让全社会对这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更多的关注,重新体味手艺的脉脉温情,追寻民族文化的回归。

燃烧青春岁月绚染华夏辉煌散文

服装服饰染织等专业

绿染青山织锦绣

毛线彩绣教学设计

毛线彩绣教学设计

演绎皇家立体织绣奢华

染织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简历

伊彩烫染会所规章制度

中国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 教案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明代染织服饰的特点

《少数民族织染绣绚彩上海.doc》
少数民族织染绣绚彩上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