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2020-03-01 18:23:5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较为薄弱和被忽视的,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许多临床经验证明:一些成人心理疾病患者,其病因可追溯至幼年。下面介绍一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措施和建议。

一、设立幼儿个体专门心理档案。

为幼儿设立心理健康档案,不但可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而且也可以缓解目前幼儿园缺乏专业心理教师的矛盾。它主要包括:

(1)幼儿个人基本情况表,通过设计家长问卷获得信息; (2)幼儿个性特征表; (3)幼儿社会化心理测试; (4)幼儿意志行动分析;

(5)幼儿某一心理问题追踪记录表。

我们在设立幼儿心理档案上采取了两种方法:对测试中行为正常,无明显心理问题的幼儿,设立的心理档案较为简单;对测试中一些有明显心理健康问题的幼儿则严格按档案要求记录,并且每月的记录次数不少于3 次,月终教师进行一次分析,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在必要的情况下还邀请相关教师、专家共同参与研究,商讨对策。

二、注意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对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教师从幼儿早晨入园的那一刻起就应为他们营造一种温暖、关爱、民主的心理气氛,使幼儿充分感到被重视和接纳。其次,注重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中班语言课《会唱歌的生日蛋糕》中,教师除了让幼儿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美,还特别加入了幼儿的交往教育、分享教育,使班中胆怯的幼儿都在活动中自然地与同伴游戏。再次,注重在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从洗手、如厕、午睡、进餐等入手,以游戏的方式引领幼儿逐步掌握这些生活常识,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更加自信。对中、大班的幼儿,我们从为自己服务、为小弟弟和小妹妹服务、争做老师的小帮手着手发展幼儿的能力,并且使一些自卑的幼儿获得成就感。

三、合理设置环境,创设良好心理氛围。

幼儿的情绪极易被周围环境所感染,幼儿园的环境对影响幼儿心理十分重要。我们充分发挥隐性教育资源的作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良好的环境创设可以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幼儿调节好自己的心情。如科学发现室:色彩上选取柔和的,目的是降低孩子的兴奋度,使其能专心地参与活动;空间的划分上则采用了半封闭式,即操作台之间是有隔离的,因此孩子在科学工作室中的心情就较为平静,这对情绪上极为兴奋又易受外界感染的幼儿非常有利。其次,设立“心情树”,目的在于让幼儿学会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让教师及时发现幼儿的心理波动。“心情树”由红、绿、灰、黑四种颜色组成,分别代表了快乐、平静、悲伤、愤怒四种基本情绪。每天一早,幼儿来到班中,根据当时的心情将照片挂在相应的“心情树”上,教师就可依据孩子的情绪施以适当的帮助。

四、开展混龄活动,协调友好同伴关系。我园的幼儿工作室是一种混合年龄活动,教师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孩子的言行进行记录、分析,商讨出适合幼儿的心理教育方式。

1.赋予幼儿真正的自主选择权。幼儿选择哪个工作室不是由教师定的,而是由他们自行决定的。起初,许多幼儿在楼梯间徘徊,总想依赖老师的帮助,但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不再畏缩了,他们信心十足地选择工作室,根据自己的需要拿取各种材料,孩子的独立性强了。

2.为独生子女创造了一种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机会。混合年龄活动将异龄幼儿集结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类似兄弟姐妹的幼儿社会群体,大班的幼儿享受到当哥哥姐姐的乐趣与责任,小班的幼儿感受到做弟弟妹妹所获得的照顾和帮助,有效地遏制了独生子女自私、任性、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交往能力低等不良心理的产生。

3.混龄幼儿能在相互交往中获得发展。同龄幼儿交往是不同于异龄幼儿交往的,同龄幼儿在一起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而年长幼儿在与年幼幼儿一起游戏时,为了让年幼幼儿掌握游戏,他们往往要给予指导,从而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年幼幼儿在与年长幼儿交往时,则可以有效地发展领会能力,学习观察和服从。

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浅谈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分析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学习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131313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报告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实践.doc》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