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全国教育名家山西片区小学精品课堂展示研讨会”心得体会

2020-03-03 20:19:3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参加“全国教育名家山西片区

小学精品课堂展示研讨会”心得体会

武红丽

金秋十月,有幸和同事们参加了“全国教育名家山西片区小学精品课堂展示研讨会”,其中见到了几位全国教育名家。有支玉恒老师的课堂展示《生命 生命》以及报告《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薛法根老师的课堂展示《桂花雨》以及报告《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于永正老师的展示课《给予树》以及报告《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王延波老师的展示课《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节选)》以及报告《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他们的课堂卓尔不群,各有特色,不仅让我看到了名家的风范,更让我在他们的课堂和教学中受到启发,受益匪浅。其中,我对支玉恒老师的课堂教学以及他的教学报告情有独钟。

支玉恒老师讲的是《生命 生命》,整堂课朴实而不失幽默,其间一些环节总让人顿悟,引起思考。整堂课不仅注重字、词、句的基础知识教学,更注重对学生人文情感的体悟。课堂伊始,支老师直接导入,让学生先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问学生:“课文究竟说了什么?”生答:“生命。”由此导入课题《生命生命》。在引导学生读题目时很到位。如,师说:“这个生命很稚嫩(生读),这个生命正在成长(生读),这个生命正在衰亡(生读)。”学生在老师自然的引导中,读出了不同感情的“生命”。 在讲课文时,将文章分成三个部分来学习,分别从“飞蛾的生命”、“瓜苗的生命”、“我的生命”入手学习。其中“飞蛾的生命”师按一定的方法指导学习,分别从读、说、悟来理解,在遇到难理解的词,师能不失时机地利用周围环境,如,讲到“骚扰”这个词,他先让学生凭印象写出这个字。师:“你怎么理解骚扰的?”在学生解释这个词时,课堂外传来阵阵炮声,师利用这一时机发问:“外面的声音对课堂有影响吗?”所以,“骚扰”的意思是干扰、扰乱。

从中不难看出,支老师的课堂教学机智,自然入微。讲到“撼”字时,让学生凭借记忆说这个字怎么写,强调这个字的写法,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支老师很重视基础汉字的教学,能不失时机地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进行识记,这种记忆是深刻的,所谓举一反三,学生从学习字的间架结构中就掌握了汉字规律,更有利于自主学习生字。

在请学生读课文中,读到最后一段,采用读-理解-再读-背诵,他的背并不是放任,而是由指导性、目的性的背诵,让学生体会背诵中的成就感,让学生从心里觉得背诵是件简单的事情,这也体现出语文学习中重要的手段“背”。当然这种背是由目的性的,不是抓住课文就背。

在学习后面的课文中,利用对第一部分“飞蛾的生命”学习的指导,从读-画-说-悟几个环节让学生学习,“读”是朗读,整体把握此段大意;“画”是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说”是让学生交流对句子的理解,画出句中重要的词;“悟”是让学生在句、词中悟出文段的内含,体现出阅读教学的由点到面,点面结合。在学习

二、三部分时回忆学习第一部分的程序,仿照上面的步骤自学。在这里,支老师不仅渗透了许多阅读方法(读一读段落,画出重点词理解),还注重学生的思维迁移,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体悟内容。

最后,整个内容讲完后,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注重巩固,温故知新。从回顾板书内容中入手开始深入领悟课文,“这三个生命中哪个生命更特殊?”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自然领悟到“自己的生命最特殊。”只有人能掌握自己的生命。读最后一段中刚才背诵的部分“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读完后,学生对文章的领悟得到升华,对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在课文结束后,支老师才向学生介绍本文作者,杏林子的生平事迹。一个身有残疾的人都能这样珍惜自己的生命,作为健全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生命呢?此时此刻学生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人文情怀在此升华。支老师在总结词中不失提醒学生,“当你浪费生命的时候,你会想哪句话?”学生异口同声地背出了课文最后一段“虽然生命短暂······”铿锵而有力,坚定而深刻。师最后问“这堂课你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了吗?”这个问题发人深思,台上的学生在思考,同样,坐在台下的老师们也在思考生命的意义。这堂课让我顿觉自己在这几十分钟的课堂上不仅学到了教学方法,更领悟到了生命的价值。支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了人文情怀,从教师的语言、引导中,在文字中,人文性的东西的确是在字里行间里渗透出来的。从文里找段,段里找句,句里找关键词,最后从词里归纳文中的重点,真正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到语言文字上。

支老师的学术报告《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的思想,在课堂中也表现的淋漓尽致。采用听、说、读、写、背、忆的手段,完成字、词、句、段、篇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在“听、说、读、写”中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又从语言文字中体会课文中蕴含的人文情怀。

支老说,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书基础上,理解、感悟、品味、揣摩语言,体会情感,从认识世界,认识人生,提高阅读能力并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要学习语言,就得充分地深入地去读、思,在读中去理解语言的含义,领悟语言的韵味,体会语言的情感,感悟语言的哲理,揣摩语言的规律,从而掌握语言这一表情达意的工具。离开了对语言的学习,就无法真正学会语言。的确如此,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学会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

从“语文的手段”看课堂提问设计

提问是阅读教学中难以避免的教学方式,好的提问对学生学习阅读和智力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支老师的提问设计中,我认为我们应该借鉴一些好的做法。

1.争取不问,设法替代

老师在备课时,特别时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不要直接去文本来能读懂的课文内容。要多想一想,原来准备提问的地方,能不能用其他的语文手段来代替。如各种形式读来替代,用语言训练替代,用发言争辩替代,用课堂各类练习替代,用欣赏玩味替代,用联想或想象替代,更可以用学生的质疑、释疑替代,等等。

2.尽量少问,精心设计

课堂教学中,有时的确有无法替代,非提不可的问题,那也无须回避,但对于要提问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

(1) 扩大问题覆盖面,减少问题数量。问题覆盖面大,就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又可读,可想,可说,可辩,就不易演变为“满堂问”。

(2) 精心设计,就是要努力转变提问的内容,方式和角度。提出的问题要有思维价值,更要让学生感兴趣。

3.启发学生,大胆质疑

学生的提问、质疑,不仅克服了老师提问太大,学生丧失兴趣,而且补充了老师备课思考的偏颇,加大课堂信息量,增强学习气氛。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是语言的学问,我们的教学方法应该是语文的,应该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

2010.10

参加全国教育名家小学精品课堂研讨会心得体会

参加《山西片精品课堂展示》活动有感

全国教育名家海南省小学语文精品课堂展示研讨会

参加“小学精品课堂展示研讨会”心得体会

参加第九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心得体会

参加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学习心得体会

参加全国第四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感悟

参加全国第三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感悟

赴合肥参加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精品课堂展示专场研讨会有感

参加“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精品课堂展示甘肃省专场教学研讨会“有感

《参加“全国教育名家山西片区小学精品课堂展示研讨会”心得体会.doc》
参加“全国教育名家山西片区小学精品课堂展示研讨会”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