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

2020-03-03 02:30:3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

题目:体育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

班级:学号:姓名:

体育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已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当今我们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心理障碍、体质下降、近视和肥胖增多、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等。因此加强体育健康教育,提高我们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与行为习惯和经常、主动、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是预防疾病、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措施。

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各种学习、考试压力的影响及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独立自闭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多,参加各种群体活动的时间大大减少,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增大。在体育活动中,一方面学生们通过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等,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人际关系的交流更直接、更广泛,形成一个特定的课堂社会,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之间可以做到相互团结友爱、关心与支持、鼓励与帮助、尊重与信任、理解与体谅,有利于人际交往和沟通。另一方面,在各种活动规则和要求的约束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对平等的,人与人之间是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最佳空间。由此可见,大学生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来结识更多的同学、朋友,大家和睦相处、友爱互助,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将令人心情舒畅,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

那么什么是体育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来自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所谓健康的生活方式,简单地说就是人怎样健康地去生活。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宝贵的财富,尤其在竞争日益激烈,人才国际化的今天,对大学生的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忽视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会给社会和国家带来严重后果。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其体育生活的能力,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衡量高校体育教学成效的重要方面。针对大学生体质状况以及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征,为努力促进大学生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为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提供有益

思路。

大学生对体育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

目前大学生普遍对自己的身体现状感觉良好或一般,大多数男生感觉较好或很好,对自己身体比较满意;而女生较多感觉一般。其中不少人认为身体不太好,虽然有先天性的体质的原因或者其他原因。其实大学生的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不吃早餐、过分熬夜、盲目减肥、挑食和偏食、抽烟酗酒等。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待身体健康的态度是不科学的,大部分的人认为自己是健康的,不会去为了健康而做运动。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体育生活方式并不重视,忽略了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懒得抽出时间锻炼身体。因此,由于缺少运动所导致的亚健康状态和各种疾病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日益显现出来。

体育干预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一)可以改善心境提高自尊心,有助于消除心理障碍

运动按照代谢方式分为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两大类。有氧锻炼也叫有氧代谢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也就是说,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无氧运动属于力量性运动项目,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少于所需的氧气。有研究结果显示,积极进行包括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在内的各种锻炼,可以改善沮丧和焦虑的心情,使精力更加旺盛等。其本质乃是大脑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大学生生活节奏快、学习压力大,会使人产生紧迫感、压抑感,体育锻炼可以缓解压力,增强自我肯定意识,使人变得活泼、开朗、朝气蓬勃,可以调节人的心理活动,陶冶人的美好情操。

在当代的社会,独生子女群体己成为当今大学生的主体,他们相当多的存在着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在当代知识经济学习化的社会,繁重的学习压力和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不但使很多大学生诱发悲观失望、忧郁孤独等心理障碍,还会使他们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体育游戏种类繁多,方法各异。参与者可以通过走、跑、跳、投、爬越等形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有助于他们摆脱压抑、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获取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保持心理平衡,以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

(二)能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人们参加锻炼的目的不尽相同,有的为健身祛病,有的为减肥塑身,有的则为交流娱乐。然而,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乃至人格成长的好处。运动心理学研究证明,长期、有规律地从事体育锻炼能提高人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自信度、自尊心,养成勇敢、果断、坚韧的意志品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独立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大多数运动情境中,参与者需要独立面对困难,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需要不断地通过意志努力实现运动目标。因此,长期参加体育运动能促进心理独立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三)行之有效的进行体育干预

关注大学生心理建设,培养自觉的体育意识,根据学生心理危机所表现出的动态特征,应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及时发现问题,集普查、咨询、跟踪、干预、调节于一体,多方位形成合力来预防、减少危机的突发性和意外性。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特征,对有问题困扰的个体进行心理辅导,关注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阶段,易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情绪变化起伏较大,情绪的控制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重要。

情绪需要有适当的表现机会,即需要将紧张的生活实践所导致的各种情绪给予适当地宣泄。体育锻炼为表达情绪提供了一个场所,身体活动可以使参与者的不良情绪和多余的能量的到合理的发泄,缓解人迹紧张和强迫行为的发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个体要注意确立正确的行为态度和目标态度,注重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体验到欢快与喜悦,并重视通过体育锻炼形成良好的锻炼行为习惯。

(四)加强高校体育设施建设,打造良好的物质环境

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的落实,学校要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切实加大对体育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要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有计划地准备体育设施与体育器材。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家学生日至健康标准》,积极开展各种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保证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充分发挥体育锻炼在和谐校园建设的积极作用。

(五)提高体育教师素质,以其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行为的典范。体育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自我教育,不断锤炼自己的人格修养,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体育教师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会使学生产生敬爱感、信赖感,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进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健康的人格还有助于缓解、消除现代生活的快节奏

给学生造成的紧张、焦虑和压力,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乐观的情绪,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总体趋势不容乐观。在指导大学生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时,要注重生活方式的整体,并引导学生感受健康生活所带来的良好的心理体验,增强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互动、和谐。从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和体育教育的需要出发,建立以文化性、科学性、健身性和实效性为主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有效的组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自主的健身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习惯,使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向生活化、终身化发展。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后期向成年期转化的过程,其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迅速变化的过程之中。由于大学生阅历较浅、社会经验不足、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弱,对自己、社会、他人的认识还难以全面、准确,而其所承担的学习任务较重,对自我的期望较高,对社会的期盼较高,有极易受外界诸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心理上的矛盾和冲突,在人格的完善中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体育与健康的教育,以它综合性的特点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既体会到愉快情感,培养良好的情绪,又能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建构和完善大学生的心理品质。体育与健康教育在整个大学生整体教育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教师要根据需要和可能,选择、创编一些有针对性,适用性强的体育与健康活动,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有效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同样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也起到良好的调节与促进作用,体育可以“强筋骨、调感情、强意志、增知识”。因此,加强健康教育,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是提高我们大学生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因此高校体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任重而道远。我们大学生也一定要注重体育,做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通过在这个学期的体育与健康的课程学习,我们在分析了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后,不难看出,体育锻炼不仅能强健身体、增强体质,还具有完善身体、发展身体、修炼人生、健康心灵、健全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功能,其重要价值还在于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生命活力、心理品格和实现人的现代化,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体现,不仅从身体上,也从精神上、社会适应上达到人的健全、健康状态。

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的复习资料

体育运动于身心健康论文

体育运动如何改变我们的身心健康

阳光体育运动对中学生身心健康作用探讨

科学的体育运动对身体身心健康的影响

体育与身心健康

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

谈体育运动习惯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意义

身心健康

现代生活与身心健康(材料)

《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doc》
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