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2020-03-03 02:14:4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一、总论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96年解释;9

9、0

2、03年填空) (2)任务:研究——

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 ②教学的全过程;

③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④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

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3)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9年填空) 2.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 (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①初创阶段(20C 50’s初—60’s初) 汉语预备教育:

a.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

b.1952年,由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班调到北大,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c.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

为什么说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6年问答) ②巩固和发展阶段(60’s初—60’s中)

a.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我国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校)。 b.1964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c.1964年暑假,越南政府派来2000名留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扩展到23所。 d.1965年暑假,北语为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22所院校举办了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e.1965年下半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1962年,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开始了汉语教学节目。 f.1966年,*,教学停顿。 1971年,北语被撤消。 ③恢复阶段(70’s初—70’s后期)

a.1972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首先接受200名坦桑尼亚、赞比亚学生。 b.1972年10月,北语恢复,1973年秋开始接受留学生。 ④蓬勃发展阶段(70’s末至今)

a.1987年7月,组成“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常设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b.现在全国有300多所高校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c.20世纪70’s下半期开始是对外汉语教学确立学科时期。(98年选择)

学历教育:1975年,北语试办四年制“汉语言”专业本科(留学生为对象);1986年,北语开始招收现代汉语专业外国硕士研究生;1997年,北语建立全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以及带有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博士。 d.学科建设

1978年,第一次提出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学科来研究。 1983年6月,正式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 1984年12月,“对外汉语”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e.学术机构

1988年,“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从“中国教育学会”中独立出来。 1987年,成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首任会长朱德熙。 f.刊物

1979年9月,《汉语教学与研究》在北语正式出版。(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1987年9月,《世界汉语教学》,转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季刊。(96年选择) 1987年,北语创办了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要阅读对象的《学汉语》。 g.师资

1983年,北语开设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 1986年,北语、北大开始招研究生。 1997年,北语建立博士学位点。 (2)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

最早为对外汉语教学构建语法体系的教材?(01年选择) ①初创阶段(50’s初—60’s初) 特点:

a.重视系统的语法、词汇教学。

b.以语法为主线,但同时强调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强调“四会”能力全面发展。 c.培养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

1958年,正式出版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96年选择) ②改进阶段(60’s初—70’s) 特点:

a.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强调实践性的原则。 b.提倡“精讲多练”。 c.采用“相对直接法”。

d.教学内容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注意学以致用。 1971年,出版《基础汉语》(黄皮书)。 ③探索阶段(70’s初—80’s初) 特点:

a.对实践性的原则再认识。

b.打破旧的、脱离实际的科学系统,代之以符合实践性原则的新的科学系统。

c.引入了剧情教学,提出“听说领先”,形成“以听说法为主,结构为纲,兼顾传统方法”的综合教学法。 具体措施:

a.试验分课型,听说、读写分开。

b.改革精读课,加强听力、阅读,改名为“综合技能课”。 1980年《基础汉语课本》 以常用句型为重点。 ④改革阶段(80’s至今) 特点:

a.引进“功能法”,提出结构与功能相结合。

b.根据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与特点,提出“先读写,后听说”。 c.按照语言技能分课型。 d.对本科课程教学法有全面、科学的研究,90年代提出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e.对教学活动进行了科学化、规范化的研究。(全国制订教学大纲)

1981年出版《实用汉语课本》。(是第一部吸收功能法优点的教材)(99年选择) (3)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的发展 ①教学理论的研究

A.开始于50’s—60’s初(十年初创阶段)

1953年,周祖谟发表《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第一篇论文)(01年选择) 1958年,《汉语教科书》出版。(我国第一套对外汉语教材) 特点:

a.一开始就注意把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与对本国人进行的母语教学区分开来,探索第二语言教学路子。 b.在重视掌握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同时,强调四项技能的基本训练,强调对语言的实践和运用。 B.60’s初—“*”之前 总结建国以来的教学经验。

1964年,钟梫著《十五年汉语教学总结》(79年发表)。 特点:提出一系列对外汉语教学原则。 a.“精讲多练、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性原则。 b.用汉语进行课堂教学的直接性原则。 c.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学以致用原则。

d.“语文并进”,听说读写全面要求、阶段侧重的主要教学原则。 …… C.70’s

特点:着重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a.在论述具体教学问题时,较多受到听说法、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b.把实践性原则定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教材编写中进行句型教学试验。 c.在语言技能训练方面听说和读写作为两类课进行了分开教学。 D.80’s开始,真正从学科建设的高度进行教学理论研究。 a.进行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宏观研究。

b.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活动展开了全面的研究。 c.对教学法原则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d.提出用不同的方法训练不同的语言技能。 E.90’s以来,理论研究深化。

逐渐引进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跨文化交际学等相邻学科的理论成果。

几个概念的区别

1.“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区别 第二语言(03年解释术语)

第二语言教学包括(00年术语解释): ①中国人学外语;

②少数民族学汉语;(01年选择) ③少数民族学外语;

④外国人学中文(即对外汉语教学) ……

2.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不属于对外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外国华侨的汉语教学属于对外汉语教学。因为少数民族同属中华民族,同属中华文化。外国华侨在国外出生、成长,受外国文化影响,同中华文化有巨大差异,会造成汉语学习、运用的障碍。 3.“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区别 ①目的不同

语言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不是讲授语言学知识,所以应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培养交际能力,而不是大量讲理论。 ②教学内容 语言教学:

A.学习语言四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规则,保证正确性。(96年填空) B.学习语言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的使用规则——语用规则,以保证语言的得体性。

C.学习言语技能:听、说、读、写。要掌握言语技能,主要是掌握语言要素;言语交际技能受语用规则、语言规则制约。

D.学习相关文化知识:和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文化要素;国情。 ③教学原则:语言教学应生动、有条理,理论联系实际。

④教学方法:语言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教师适当总结、归纳规则。 ⑤教学技巧:……

语言教学的教学原则:

①正确处理言语要素的传授与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训练的关系,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

②正确处理语言的形式结构教学与语义结构教学的关系,语法—语义—语用相结合的原则。 ③正确处理语言与文化、语言知识与言语要素的关系,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④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和编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加强重复,螺旋式提高的原则。 ⑤强化学习环境,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的原则。

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原则。

二、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相关的理论基础 1.语言学

(1)普通语言学基础理论

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语言学的基本任务:研究语言的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 (2)汉语语言学基础理论(98年填空;03年填空) 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规律是由语言学规律、心理学规律、一般教育规律等共同决定的。(98年填空) (3)与语言学相关的跨学科分支学科理论

A.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把语言放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研究,从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发展中探究语言变化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从语言的变化和发展中考察社会生活的某些倾向和规律。 B.心理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习得、语言学习和使用的心理机制和心理过程。 理论语言学注重的是:研究语言的结构。 社会语言学注重的是:研究语言的社会功能。

心理语言学关注的是:语言的(心理)过程,过程是如何使结构去实现功能的,语言是如何被感知、理解和产生的。 C.语义学

应用语言学(98年解释术语) 2.心理学 (语言学习理论、语言教学理论,同心理学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98年选择) (1)跟语言学习相关的心理学基本概念 A.注意

a.定义:注意是人们对外界作用于感官的信息刺激做出的选择性反应。 b.注意有一定范围:指人在一瞬间内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

c.注意具有稳定性:指注意维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或知觉指向相应内容上的时间。 d.注意的分配:人在进行两种以上的活动时,能同时注意不同对象的能力。 B.知觉

a.定义:是将感官获得的信息转化为有组织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 b.知觉的组织性:将输入的刺激组成有意义的整体。

c.知觉的整体性:由知觉的完整模式补充或解释部分(不完整)的感觉。

d.知觉的恒常性:指对于熟悉的物体,不管它的透明度、颜色、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变化,在知觉中的映像始终保持不变。

C.记忆(第二语言学习策略 02年解释术语)

a.定义:指知觉到的信息被编码、转化、联系、储存、复述、回忆以及遗忘的加工过程。

b.记忆编码过程:人脑将感官接收的信息转化为神经系统可传递和贮存的代码,信息代码化为一个个相互联系的“结节”储存于记忆库,人脑可根据需要从记忆库中提取编了码的信息来复述或记忆,但也可能因长久不提取而遗忘。

c.短时记忆:以听觉、视觉编码;长时记忆:以语义编码。(03年填空) D.遗忘:与记忆相对,是一种普遍和自然的联系。 易迅速遗忘:机械学习的材料未及时复习。 不易遗忘:有意义学习的材料,一般概念和原理。 防止遗忘:改进学习方法,适当安排复习。 (2)语言学习跟人的心理活动的关系 个体的心理因素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

A.认知风格:个体对信息加工的方式。(学习风格的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96年解释术语) a.场依存性:看待事物往往倾向于从宏观上着眼,从整体上审视。

场独立性:看待事物常常倾向于以微观为基点,善于对每一个具体信息做出分析和辨认,而较少受整体背景影响。

b.沉思型:深思熟虑,谨慎而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错误较少。

冲动型:遇到问题急于作答,常常出错,元认知和记忆水平不高。 c.容忍倾向:易于接受概括性广的类别,能兼收并蓄。

排他倾向:易于接受概括性小的类别,有时会拒绝与他想法不一致的内容。 B.情感因素

a.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和力量,其中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

外国人学习汉语动机:掌握工具、升学、深造、研究、不明确。(第二语言学习动机 01年解释术语) b.态度: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应,是情感上的好恶以及因之而采取行动的倾向性。(积极、一般、消极) 3.教育学

(1)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①底层结构:跟第二语言教学有关的客观条件。 ②基础结构:有关理论和一定的教学经验。

③主体结构: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选择)、课堂教学、测试。(教学活动四大环节 96年填空;99年填空)

A.总体设计:分析各种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并选择最佳教学方案。 B.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主要依据。

C.课堂教学:是全部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实施检验总体设计的内容。(01年选择;02年选择) D.成绩测试:不但是对课堂教学的检验,也是推动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④上层结构:指教学原则。

一方面是总体设计的一项内容,反映教学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是教学法的一个组成部分,指导全部教学实践活动。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点(00年填空;96年填空) 20世纪50’s末、60’s初,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 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②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③学习应是解决问题、创造和发现式的活动; ④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

为什么要区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03年论述) 1.第一语言习得 (1)语言习得

通常指的是儿童不自觉地自然地掌握/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的过程和方法。 (2)儿童习得母语时,主体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的特点与活动方式的基本特征 A.生理特点:儿童1—5岁是生长发育时期。

B.心理特点:是借助于实物、实情建立概念,形成思想与思维能力的过程。

C.社会环境:有自然的语言环境,而且沉浸于其中,父母与家人用照顾式语言与其不断地进行交际。 D.活动方式:通过交际,进行反复模仿、记忆、应用,达到熟练的程度。 简述儿童第一语言学习与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02年论述) (3)儿童习得母语的基本过程的理论解释 ①刺激—反应论

是行为主义理论的解释。代表人物:华生(早期)(98年选择);斯金纳(后期)

理论:语言不是先天所有的,是后天通过刺激—反应—强化(反应后的刺激)的模式而获得的,是后天形成的一套习惯,因此在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中,外部的环境条件是十分重要的。 ②先天论

是心灵主义的解释。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理论:认为人类具有一种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习得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受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语言习得机制”(LAD)。(01年解释术语:LAD假说)

“普遍语法”:即人类语言所普遍具有的语言原则。当儿童接触到具体语言时,就会不断地通过假设—验证的演绎过程对“普遍语法”的参数进行定值以形成具体语言的规则系统。

认为后天环境的作用是次要的,只是起了触发语言机制和提供具体语言材料的作用。 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才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 ③认知论

代表人物: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01年填空)

理论: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天生的心理认知能力与客观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是认知能力的发展决定了语言的发展。 ④语言功能论 代表人物: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

理论:语言是交际工具,儿童习得语言就是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大脑功能侧化有关键期,错过很难弥补。(01年填空) 2.第二语言学习

对外汉语教学与我国第二语言教学有何异同?(02年大问答题) (1)第二语言学习的定义

通常指的是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 (2)学习第二语言时,主体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的特点与活动方式的基本特征

①生理特征:已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发音器官、肌肉已经定型,模仿能力差些,大脑已经定型,智力发育健全。

②心理特征:已有大量概念,具有思维能力,已经有完整的第一语言系统,借助于第一语言来学习第二语言。

③社会环境:有、无语言环境两种情况。 ④活动方式:以课堂学习为主,进行反复操练。 (3)第二语言学习的基本过程的理论解释 ①对比分析理论

代表人物:美国 拉多 1957年提出

理论:认为第二语言的获得也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形成的习惯,但与第一语言习得不同的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已产生了迁移的作用,两种语言最不同的地方最难掌握,相同或类似的地方较易掌握,因此主张对两种语言进行语音、语法对比,从而确定两者的相同点、不同点,对不同点加强教学。 四步骤:描写、选择、对比、预测。(01年填空) 对比分析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影响。(00年论述) ②中介语理论和篇误分析

篇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00年选择;02年填空) 代表人物:美国 塞林格 70’s初提出

中介语: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语、文、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语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不断靠拢的动态语言系统。(99年解释术语) 中介语的特点:

A.是一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系统,可以作为一种交际工具。 B.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学习的进展不断地向目的语靠拢。

C.中介语的存在是由于偏误产生的,要掌握目的语,就要慢慢减少中介语的偏误。 D.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其中一部分进而形成僵化。 失误与偏误(00年术语解释) 中介语理论的研究目的:

(1)可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习得规律。 (2)能了解学生偏误产生的原因。 A.母语的负迁移。

B.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 “泛化”(98年解释术语) C.文化因素的负迁移。 D.交际策略的影响。 E.学习环境的影响。 ③输入假说

代表人物:美国 克拉申 70’s提出 理论:

A.习得语学习假说

认为成人有两种获得第二语言的方法:潜意识的习得;有意识的学习。其中习得是首要的,学习是辅助性的,而且交际用的语言都是习得来的,学习来的语言不能用于交际。 B.自然顺序假说

认为人们习得语言的规则有一个共同的顺序,教学时按顺序教学习容易,顺序打乱对学习造成困扰。 C.输入假说

人们通过对信息的理解,吸收可理解的输入语言知识,“i+1”。 D.情感过滤假说

输入的信息没有全部被吸收,因为有情感的因素被过滤掉了。 3.第二语言教学跟第一语言教学比较

简论第

一、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性特征。(98年大问答题) (1)起点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教学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读写能力,以及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第二语言教学:由于学生不具备最起码的言语能力,教学要从教目的语最基本的发音开始,要从教说话开始。

(2)第一语言的影响

由于第二语言学习是在第一语言习得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可以产生正迁移,也可能起负面的作用。充分利用正面影响,预防或排除负面影响,是第二语言教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一语言教学不存在类似问题。 正迁移(99年解释术语) 迁移与泛化(98年解释术语) 负迁移(03年解释术语) 迁移(02年解释术语) (3)文化冲突

由于语言本身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学习第二语言自然也要了解、学习、掌握第二语言的文化。第二语言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结合语言教学进行相关文化的教学,扫除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文化障碍。

第一语言教学中不存在此问题。

(4)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对象的学习目的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对象是儿童。

第二语言教学:相当部分是成年人,目的多样,使得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也发生了变化,影响到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四、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 1.总体设计的任务和作用 (1)总体设计的定义

第二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是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00年填空),在全面分析第二语言教学的各种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原则以及教师的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以便指导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相互衔接的、统一的整体,使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行动。 (2)最佳教学方案的选择——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99年选择)

要取得语言教学的最佳效果,就要遵循第二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根据各种特定的条件,充分研究其共性和特殊性,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应解决各种普遍性矛盾和特殊性矛盾的最佳教学方案,把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统一起来,把教学需要和各种客观条件统一起来,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3)教学环节的衔接

第二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选择)、课堂教学、成绩测试。

教学对象、目标、内容、原则四者保持一致和统一,就能使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 (4)教学人员的分工

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和地位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来考察,这样就有纵向的衔接、连贯和横向的协调、平衡关系。总体设计在确定教学对象、目标、内容和原则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使全体教学人员明确教学的全过程以及自己在全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分工,明确自己承担的任务,从而能自觉地担当起自己的教学工作并协调好与其他教学人员的任务和关系。 2.总体设计的程序和方法 (1)分析教学对象的特征

①自然特征:年龄、国别、文化程度、第一语言文化与目的语及文化的关系。 ②学习目的:受教育目的、职业工具目的、职业目的、学术目的、临时目的。 ③学习起点:根据学习者的目的语水平而定。

④学习时限:依据学校的教学制度而定或依据学习者的特殊要求而定。 (2)确定教学目标

①使用目的语的范围:使用目的语的领域及范围不同时,教学内容也应不同。 ②目的语水平的等级:指培养学生达到目的语水平的哪一个等级。 (3)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指标

总体设计既要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又要规定每一项内容的指标。如:词的数量;听、说、读、写四项分技能要达到的水平;等等。 (4)确定教学原则

①语言要素:言语交际技能之间的关系。 做法:

A.以语法结构为纲编排教学顺序,以语言要素为中心组织语言材料。——听说法 B.以语法结构为纲编排叫顺序,以言语技能训练为中心组织语言材料。——听说法的改进 C.以功能项目为纲编排教学顺序,以言语交际技能训练为中心组织语言材料。——功能法

D.以语法结构为纲编排教学顺序,以功能项目和言语交际技能训练为中心组织语言材料。——结构—功能法

②言语技能训练的方式(99年术语解释) 方式:

A.综合训练:在一门综合课中贯彻语言要素、语用规则、文化背景知识的综合教学以及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的综合训练。

B.分技能训练:开设专项技能训练课。

C.综合训练和分技能训练相结合:开设综合课的同时开设专项技能课。 ③言语交际技能训练的方式

言语技能与言语交际技能(96年解释术语) 方式:

A.以结构为纲,兼顾功能。 B.以功能为纲,兼顾结构。 C.以话题为中心,注意结构和功能的结合。 D.以情境为中心,注意结构和功能的结合。 E.纯功能方式。

④语言要素和语言知识的关系

总体设计要处理讲不讲语言知识和如何讲的问题。 ⑤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汉字教学的基本立场是:以简化字为规范汉字。 在汉字教学中要考虑语素教学。 ⑥目的语和媒介语的关系

要处理是否用媒介语解释、对比、对译以及何时用的问题。

⑦语言要素和相关文化知识的关系以及“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关系 ⑧语言和文学的关系 上述八方面内容的选择依据:

①学生的特点以及由此确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②对语言教学规律的认识。 (5)规定教学途径

教学途径: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去的途径。 内容:

①教学阶段:划分依据: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尤其是要达到的目的语等级,可划分为初、中、高三大阶段,再分解为小阶段。 ②课程设计:

A.是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

B.是联结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C.是针对特定的教学类型和具体的教学对象,参考课程类型制定课程设置计划。 ③周课时和总课时

(6)明确教师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

了解自己所承担的工作的性质、特点,明确自己的工作与其他教学任务间的关系,协调好相关教学工作。

五、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00年选择;03年选择;02年选择) 衡量课堂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标准是什么?(99年论述) 1.课堂教学的性质和地位

(1)性质: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主要场所,也是帮助学生学习交际的场所。

(2)地位:是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其他环节都要以课堂教学的需要为出发点,适应和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 2.课堂教学的要求 (1)对教师的要求

①教师必须全面展示和传授计划内的教学内容。 ②教师必须使学生全面理解所学的内容。 ③教师要给予学生的模仿以正确的引导。

④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造记忆的条件,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学生记忆。 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交际的气氛,创造交际的条件。 (2)对学生的要求

①理解:理解所学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目的语的第一步,也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完成的首要任务。 ②模仿:学生要尽量利用课堂教学的有利条件,充分地进行模仿操练,同时要把握模仿的正确性。 ③记忆:学生要尽可能利用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来帮助记忆。

④运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课堂操练和课堂活动,以达到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目标。

3.课堂教学的设计(结构) (1)教学过程 (2)教学单位

(3)教学环节:开头、展开、总结

(4)教学步骤:一个教学环节可分为若干个教学步骤。 4.课堂教学的技巧(02年解释术语:教学技巧) (1)教学单位程序的编排 ①开头

方式:A.复习旧课;B.检查预习;C.复习旧课和检查预习相结合。 ②展开:学习新课(朗读课文→句型练习→回到课文) 三步骤:

A.展示:用体势语演示,让学生感知(一边做动作,一边把句子讲出来;一边说句子,一边用图片展示动作;实物、录像……) B.讲解 C.练习

a.模仿或机械性替换

b.半机械性、有意义的练习,促成记忆 c.运用

(也可以先练习、后讲解)

③总结:A.画龙点睛;B.提问方式帮助学生总结;C.引导学生总结的基础上修正。 ④布置作业

在课堂上如何进行符合趋向补语的教学?请举例说明。(00年论述) (2)交际性练习的组织 要点:

①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选择适当的语境和话题。 ②根据话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练习方式。 ③进行话题练习时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语。

错误纠正基本点:A.纠正常犯的错误;B.纠正带有普遍性的错误。 语境练习(03年术语解释)

课堂教学中怎样组织交际性练习?(00年论述) 课堂上怎样贯彻“以学生为中心”?(03年论述) (3)课堂秩序的稳定

教师主观上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此来吸引学生,同时融洽师生关系,身体力行,以积极的态度影响学生。 (4)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①教师应自始至终掌握全场。

②选择话题时要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具体情况。 ③要注意提问的质量,要经常提一些能促使学生思考的问题。 ④对程度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 ★5.教案的编写

(1)教学内容、结构、功能。 (2)教学目的、要求。如:列语言点。 (3)教学重点。

(4)教学时间的分配:应大量用于练习。 (5)教学步骤。

其余历届考题: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1.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96年)

第二语言教学:由于学生不具备最起码的言语能力,教学要从教目的语最基本的发音开始,要从教说话开始。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2.从教学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的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99年) 3.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02年) 4.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03年) 5.简要说明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目的。(01年)

6.为什么说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6年) 答:①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要让学习者掌握这个工具。 ②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

③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之间联系密切,人员交流往来越来越多。 所以,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二)建国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

1.第一部称作“以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是《实用汉语课本》。(99年选择) 2.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需要专门研究的学科而被提出来的时间是70年代末。(98年选择) 3.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会刊是《世界汉语教学》,该刊物为季刊。(96年选择) 4.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本对外汉语教材是《汉语教科书》。(96年选择)

5.《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是建国以来第一篇全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论文,它的作者是周祖谟。(01年选择)

6.最早为对外汉语教学构建语法体系的教材是《汉语教科书》。(01年选择)

(三)相关理论基础

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98年) 2.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历来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98年) 3.应用语言学。(98年)

4.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语言学规律、心理学规律、一般教育规律等共同决定的。(99年) 5.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交际策略。(00年)

(四)语言学习跟人的心理活动的关系 1.学习风格的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96年)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的两种方式。 ①场独立性:…… ②场依存性:…… 2.(第二语言)学习动机

(五)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1.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可概括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选择)、课堂教学、测试评估等四大环节。(96年)

2.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选择)、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四个环节,其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99年)

3.课堂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语言教师的根本任务。(00年选择) 4.对外汉语教学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01年选择) 5.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课堂教学。(02年选择) 6.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03年选择)

(六)“以学生为中心”

1.如何理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02年) 2.课堂上怎样贯彻“以学生为中心”?(03年) 答:①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困难,确定教学重点。

②最重要的是“精讲多练”,以学生活动为主。

③启发式的教学、发现式的教学,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3.作为一项处理教与学关系的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96年) 4.对外汉语教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采取尊重的态度。(96年)

5.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研究的重点在“教”和“学”之间更加重视学。(00年)

(七)第一语言习得

1.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和习得,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是方法是习得。(01年) 2.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01年)

3.有一种假说认为,存在着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或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了,这种假说称为语言功能假说。(01年) 4.“语言习得机制(LAD)”假说。(01年)

(八)第二语言学习

1.第二语言。(00年;03年) 2.中介语。(99年) 3.失误与偏误。(00年)

4.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00年选择;02年选择) 5.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01年选择) 6.典型的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对比和预测四个步骤。(01年)

7.赛林格(L.Selinker)提出的“中介语”是指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是由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的语言系统。(02年) 8.第二语言学习策略。(02年)

9.对外汉语教学与我国的英语、日语等外语教学有何异同?(02年) 10.对比分析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00年) 11.为什么要区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03年)

答:①这两种学习方法是客观存在的,成人有这两种学习方法。

②要研究这两种学习方式的特点,利用语言习得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九)第

一、二语言教学比较 1.迁移和泛化。(98年)

2.简论第

一、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性特征。(98年) 3.正迁移。(99年)

4.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99年) 5.迁移。(02年) 6.负迁移。(03年)

7.简述儿童第一语言学习与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02年)

(十)总体设计

1.言语技能与言语交际技能。(96年) 言语技能:即听、说、读、写的技能。 言语交际技能:用言语进行交际的技能。 受语言规则制约——保证言语的正确性。 受语用规则制约——保证言语的得体性。 ……

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选择最佳教学方案。(99年选择) 3.言语技能。(99年)

4.设计教学环节要能够体现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规律。(00年)

(十一)课堂教学

1.在课堂上如何进行复合趋向补语的教学?请举例说明。(00年)

例如:拿过来、走上去、坐下来、走进来。用体势语、图片(画楼梯表示上来、下去、上去、下来) 2.课堂教学中怎样组织交际性学习?(00年)(吕书P113) ①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选择适当的语境和话题。

②根据话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练习方式。例如:问答式、陈述式、描写式、辩论式。 ③在进行话题练习时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语。方法:对话、会话、看图说话、分角色表演。 3.教学技巧。(02年)

4.衡量课堂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标准是什么?(99年)

说明:

1.主题词用绿色突出; 2.重点词用紫色突出;

3.()内标名考过的时间及题型,粗体字部分是考试题; 4.序号前打★的为重点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整理(下)

六、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

近几十年来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已出现了综合化或折衷化的倾向试举例说明(96简答) 1. 语法——翻译法(传统法) ①时间:18世纪末 ②代表人物:[德]奥伦多夫

③言学理论基础:机械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 认为所有语言同出一派 ④心理学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或联想心理学

官能心理学:认为心理的各种官能可分别加以训练 例如:记忆、思考、概括……

联想心理学:把一切心理活动看成是各种感觉或观念的集合。心理活动主要依靠联想的力量来实现。例如:记忆单词依靠和母语的联系 ⑤主要特点:

A.以语法为纲,教授系统的语法知识

B.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教学法以翻译为主 C.注重书面语的教学,轻视口语

D.教授所谓的“规范”语言,重视使用所谓经典的“名著”“原著” ⑥成就:

A.强调母语教学的理论

B.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语法知识扎实

C.由于注重书面语教学,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比较高 D.对教师本身的口语要求不高,该教学法使用方便 ⑦缺点:

A.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

B.过分依赖学生的母语和翻译的手段,无法培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C.过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或深奥难懂 2. 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

针对“语法——翻译法” “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

又称“自然法”,主张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自然过程来设计第二语言教学过程

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立兹。(01填空) 直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02选择) 直接法的“直接”指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03选择)

直接法的优点之一是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培养(00选择) ①时间:19世纪后半叶 西欧

②代表人物:[德]贝立兹 [法]古安 [英]帕莫•艾盖尔特 ③心理学基础:联结主义心理学 强调语言与客体的直接连接 ④特点:

A.在语言和外界事物或经验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不使用学生的母语 B.以口语为基础(与语法——翻译法针锋相对) C.句本位,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 D.以模仿为主

E.用归纳法教授语法规则 先操练,后归纳 ⑤优点:

A.打破语法——翻译法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新路子

B.利用直观手段(实物、图片等)进行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C.注重口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D.不使用学生母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目的语思维的能力 ⑥缺点:

A.把幼儿习得母语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混为一谈是不对的

B.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忽视其积极意义,有时反而影响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 C.过分强调模仿、重复,不符合成年人需要适当给出规则的学习方式 D.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3.听说法(结构法、句型法)

① 时间:20世纪

四、五十年代 二战时美国训练士兵所用方法

外语教学听说法产生于美国,其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96选择) ②代表人物:[美]弗里斯 埃比 拉多

③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 强调先搞清语言的结构 ④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 刺激——反应——强化

听说法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这种心理学理论的创始人是华生(98选择) ⑤特点:

A.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B.反复实践,养成习惯 C.以句型为中心进行训练

强调以句型为中心反复进行操练的教学法是听说法(01选择) D.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不完全排斥)

E.大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如:录音、语音实验室、视听设备等 F.注重语言结构的对比,找出学习的难点,确定学习的重点 G.有错必纠 ⑥优点:

A.以句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并建立了一套培养语言习惯的练习体系 B.充分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C.不完全摒弃学生母语 克服了直接法的某些片面性 D.广泛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⑦缺点:

A.轻视读、写能力的培养 B.机械的句型操练枯燥乏味

C.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D.偏重语言形式的训练,忽视内容和意义 4.视听法(整体结构法 圣克卢法) ①时间:20世纪50年代

②代表人物:[法]古根汉 [南斯拉夫]彼塔尔•吉布里纳 ③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

④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⑤特点:

A.口语是教学的基础 听说先于读写 B.强调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相结合 C.语言和情景密切结合 D.整体结构感知

E.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设备和直观手段 ⑥优点

A. 教学方法活泼,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B.重视在情景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C.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安排词汇和语法项目 并充分予以操练 ⑦缺点

A.过分强调口语领先,忽视读、写能力的培养

B.过分强调整体感知,忽视了对语言结构的分解和单项训练 C.重视语言形式的模仿,忽视意义解释,实际运用不够 5.认知法(认知——符号法)“现代的语法——翻译法” ① 时间:20世纪60年代 美国

认知法产生于美国,其语言学理论基础是转换生成语言学(99选择) ②代表人物:[美]卡鲁尔 布鲁纳 ③语言学基础:转换生成语言学 ④心理学基础:认知心理学

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是转换生成语言学(02填空) ⑤特点:

A.把培养语言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 反对机械模仿 B.以学生为中心 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 C.提倡演绎法 先讲结构规则,再造句 D.适当使用学生母语

E.反对有错必纠,主张不影响交际的错误,不急于纠正

F.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操练 先理解(认)再操练(知) ⑥优点:

A.注重对学习者和学习过程的研究

B.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C.主张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D.主张“发现学习”,在理解语言知识和规则的基础上有意义的操练

反对过分依赖机械性的重复操练,主张发挥学生的智力,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目标是全面掌握语言,这种教学法是认知法。(00填空) E.利用学生母语 ⑦不足

A.转换生成语法尚无法应用到外语教学的实践中 B.完全排斥机械性训练

C.作为一个独立的外语教学法体系还不够完善

6.功能法(意念——功能法、交际法)代表教材《跟我学》(00选择) ① 时间:20世纪70年代

功能法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99选择)

② 代表人物:[英]威尔金斯 亚历山大 威多森 [荷兰]范埃克

功能法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01填空) ③语言学基础:社会语言学 功能语言学 ④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 ⑤特点 功能教学法(99术语解释)

A.把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运用目的与进行交际的能力

B.以功能(和意念)为纲 功能是用语言做事,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 并把语法视为实现功能的手段来让学生掌握

C.教学过程交际化 为学生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语言环境 D.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性训练相结合

E.强调表达内容 不过分苛求形式 对学生的错误要确定一个容忍度 F.圆周式地安排语言材料,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 G.发展“专用语言”教学 针对不同的交际需要开展教学 ⑥优点 功能教学法的优点(03论述) A.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B.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学习目标 C.教学过程交际化 D.发展“专用语言”教学 ⑦缺点

A.如何科学地设定功能、意念项目 如何合理地安排 B.如何把语言结构和功能结合起来

C.对学生出现的错误采取容忍态度的“度”如何把握

七、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1.语言各要素的教学任务、原则和方法

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四个方面(98) (1)语音

A.语音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

B.任务:使学习者掌握汉语普通话标准的、正确的发音及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为运用汉语进行交际打下扎实的基础

C. 原则: a.单音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 b.通过语音对比突出重点和难点

c.循序渐进声母→韵母→音节(+调)—→句子 d.理解与发音相结合

e.机械性练习与有意义的联系相结合

f.既有阶段性,又有长时性,要贯穿语音教学的始终

D. 辅音和声母教学的难点a.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区别(教学方法:吹纸) b.清音和浊音的区别 除m.、n、ng、l、r 外,都是清音 c.三组难音 z c s;zh ch sh ;j q x 在语音教学中,你用什么方法让学生分清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区别?(96大题) E. 元音和韵母教学的方法 a.利用学生母语的正迁移 b.采用以旧带新的方法

c.教复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母时,一般作为整体来教,不必分解 F.声调教学 一靠模仿,二靠记忆 (2)词汇

简论词汇教学的任务和选择所教词汇的原则(98论述 盛书P320) ①选词标准:常用、构词能力强

对外汉语教学中选词标准最重要的是常用和构词能力强(03选择) ②对留学生的要求:初等:2500~3000;中等:5000;高等:8500 学过800学时(在中国相当于初等即一年级)的零起点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应为2500~3000(96选择) ③ 词汇教学法: A.翻译法 B.直接法

C.语素法 分析单个语素 例:飞机→能飞的机器 D.语境法 在一定的语境当中猜测词的意思

E.搭配法 语言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用法 例:举行/进行+双音词 且加比较重大的事情 F.语义联想法 同一语义范围内进行联想扩大词汇量 例:学校→校园→宿舍→教师→学生 G.比较法:近义词、反义词比较 同时学 H.高复现率:词汇一定要重现 ④常用的练习方法

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记忆性练习等等。(01填空) A.感知性练习语音识别 词形识别 (听录音、跟读、认读、给字注音) B.理解性练习(说出或写出反义词,同义词替换,图示方位词,数量词……) C.模仿性练习语音模仿(听录音、跟读); 汉字书写模仿(描写、临页) D.记忆性练习(以上各种都可以使用)

E.应用性练习(选词填空,用指定的词造句、组词)

⑤积极词汇(表达性词汇):要学会用来表达思想和意图,能说能写

消极词汇(接受性词汇):只需理解意思即可,能听能读 ⑥词汇的记忆问题 A.重视首次感知 B. 及时巩固,防止遗忘 C. 定期复习,不断重现

D. 口谈、耳听、眼看、手写多种渠道掌握 (3)语法

语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99论述)

作用:①通过一定规则,有利于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以语法学可以帮助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语言的形式

②承认学习第二语言,必须要总结语言规则,语法学习更符合成年人的学习规律

③对大多数外国学生来说,汉语的语法体系和他们的母语的谱系关系相去甚远,所以更需要掌握语法 地位:只有掌握了语言形式,才能表达语言的功能。但另一方面,单独教语法也不行,要结合功能才能掌握交际能力。

①任务和目的:让学生通过理解语法规则进而理解目的语目的语本身并运用语法规则在。交际中进行正确的表达,即遣词造句 ② 教学内容:各种规则 词→ 词组 →句子→ 语段→ 语篇 ③作用

A.通过一定规则有利于理解和运用语言 B.总结规则符合成年人的学习规律

C.汉语的语法体系和大多数学生的母语语法谱系关系相去甚远,更需要掌握语言结构。 ④教学方法 试述语法教学的主要方法(02论述 盛书P313) A.归纳法:先给例子,后总结规则 B.演绎法:先给语法规则,再举例说明

C.引导性的发现法: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语法规则 ⑤练习方法 过程上讲:

A.理解性练习(造句、填空、改错、翻译、是非选择) B.模仿性练习(句型操练)

C.记忆性练习(反复、在不同语境中重现 以求长时记忆) 性质上讲:

A.机械性练习(老师控制 重复、替换……) B.有意义的练习(老师控制答案、问答)

C.交际性练习(老师只控制答案类型,内容由学生发挥) ⑥重点语法项目的选择 A.表示汉语特征 B.不同学生的难点

⑦语法教学的原则

A.对比分析,突出重点、难点 B.语言形式结构要教 语言功能也要教

C.语法不能只是句子的一个层面,要语素(汉字、音节)、词、词组(短语)、句子、话语(语段、语篇)综合。

D.“精讲多练”、讲组装规则 以练为主 E.启发式教学 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则 (4)汉字

外国人说汉语难学,主要指的是汉字。(00 填空) ①任务:教会学生读(汉字)写汉字(书写文字)

②常用字、次常用字 2500~4000 掌握2500以上的汉字,阅读一般书籍已无大碍 ③教学方法

A. 先认读,后书写。学习汉字时要尽可能把形、音、义结合起来 B.先教可以作为部件的独体字,后教包含学过的独体字的合体字 C.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D.教学时要一笔一划展示新部件的笔画、笔顺及笔画与笔画、部件与部件之间的正确位置和布局。 E.对象形字、指示字、会意字和形声字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适当作些说明 F.帮助学生区分同音字的不同字义 G.对区别性小、易混淆的字要作对比练习H.对学过的部件要及时归纳总结

I.做用字组词的练习,帮助学生学会通过字义理解词义 J.练习汉字的方法:描写、临写、抄写、根据拼音写、组词等 2.言语技能训练的理论、内容和方法

我国传统的汉语“精读课”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综合性课程。 (02选择) 把汉语课分为会话课、阅读课、听力课是根据语言技能划分的。 (02选择) 听说读写既是课堂教学的手段,也是内容之一。(03选择) (1) 听

①听力的重要性 听总是先于说,听的能力总要大于说的能力 ②听力训练的任务

A.打听力基础:课内的听力训练是为走出课堂进行社会交际铺路 B.培养听的技巧:抓关键,跳障碍

C.培养听的适应能力 方言、口音、非标准语言、条理不清、外界干扰……情况 D.培养注意力和开发智力 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听的习惯 ③听力训练的方法 听和练习

A. 听 聆听:听老师口述、听录音、广播……

视听:看电影、电视、录像 B.练习:语音识别、词义和语义理解

a 语音识别:声、韵、调、连续、停顿、重音、语调、语气…… 练习形式:听写(拼音)、注声母、韵母,标调号、标句重音…… b 词义理解

练习形式:听后解释、听后联想、猜测词义、多项选择解释词义、辨别近义词和同义词 c 语义理解 (语义:大于词的语言单位,即词组、句子、语段和语篇的意义)

练习形式:听后回答问题、画图、填表、选择正确答案、听后讨论…… ④听力课

A.精读 理解听力内容的细节

B.泛读:抓大意,让学生找出所要求的信息或归纳大意 (2) 说

为什么许多口语教材以会话为基本形式?(03论述) 答:口语交际有多种形式,主要是会话

会话教学有利于初学者掌握语言结构,有利于培养话语能力,有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读、写的能力(01填空) 解释术语:表达能力(03术语解释) 表达能力是指说和写的能力

说 口头表达能力 表现为语音能力、用词造句能力、话语能力

就内容而言,狭义的口表达包括日常生活、社交、会议、会谈中的口头表达;广义上还包括讲演、讲课、解说……

写 笔头表达能力 初级阶段:写字、写话能力

中高级阶段:应用文写作能力 ①口头表达训练的必要性

要求学生综合学过的语言知识和材料进行创造,所以可以有效地促进第二语言的习得。 ②口表达训练的内容和目标

A. 内容 狭义上包括学习、日常生活、社交、会议、会谈中的口表达

广义上包括讲演、讲课、解说……

口头表达所用语言是口头语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寓言要素,也离不开语用和文化要素 B.目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③口头表达训练的途径 A.课堂教学 B.课外语言实践活动 ④口头表达训练的方法

口头表达能力表现为:语音能力、用词造句能力、话语能力

A.语音教学(原则:语音训练和说话训练相结合,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 单项→综合a 以音素教学为纲 音素发音→拼音、音节→词的发音、声调→短句发音、声调 优点:可以有计划、有系统地组织练习材料,根据发音部位、方法对有关音素进行对比练习缺点:进入语流后,语音语调易变形走样,而且单纯的语音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 综合→单项b 以话语教学为纲 常用话语→词、词组、句子→分解出新的音素、声调 优点: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可以发现难点,进行针对性训练;音调可练得比较自然 缺点:不能根据语音系统组织教学材料;容易对语音、语调放松要求 c音素教学和话语教学相结合

方法:根据话语教学的要求选择言语材料,同时充分考虑语音教学的需要,尽量使选出的话语中出现的音素符合语音教学的需要。

优点:可以兼顾说话教学和语音教学,使两者相互促进 问题:对教材编写的要求很高,不容易实现 B.用词造句能力的训练方法 a 单项→综合 单词→词组→句子

b 综合→单项 词组、句子→重点词、词组 C.成段表达能力

a 语言能力的训练 句与句→段 段与段→篇 b 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掌握目的语思维方式

训练方法 复述课文;叙述体﹤﹦﹥会话体;围绕一定话题进行课堂讨论;用汉语解释语言点;看图说话;演讲;叙述事件;描写…… ⑤口头表达训练课堂教学

A.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主要是学生练习说话 B.尽量使课堂教学交际化 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参加进来 C.不能见错就纠 要有计划,有重点地纠正学生的错误 (3) 读

根据阅读方法的不同,阅读可以分为略读、跳读、精读和泛读等几种。(01填空) ①阅读训练的目的和任务

A.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字、词、段落、篇章) B.培养阅读技巧:格瑞莱特提出四种主要阅读方法 a 略读:即快速阅读,目的是了解文章的宗旨或掌握大意 b 跳读:(掠读)目的是快速查找所需的信息 c 泛读:(粗读)目的是个人的消遣性阅读

d 精读:(细读)目的是正确理解文章的细节,以获取特定的信息 e 评读:评论性的阅读方法,以发现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对象

C.通过培养阅读能力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培养学生发现新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的能力 ②阅读训练的内容和方法:识字训练、语言训练、相关文化知识的介绍、阅读技巧训练 A.初级阶段:识字训练和词语理解训练

方法:识字训练以分析为主;组词;分词阅读;朗读;组句

B. 中级阶段:a 继续初级阶段的训练 b 突出语法训练,帮助语句理解 c 加强文化知识的介绍 d 培养猜测、推断能力 e 培养“抓关键、跳障碍”的技巧 (4) 写

①笔头训练的目的和任务 A.培养学生笔头表达能力 B.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②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A. 初级阶段

a 写字训练 b 写话训练

B. 中级阶段:重点是应用文写作 方法:读后写作

书信、假条、便条、请柬、通知、日记、申请书、表格填写…… C. 高级阶段 较难的应用文写作训练 方法:读后写;语体变换练习布告、协议书、备忘录、说明书、产品介绍、读书笔记、工作总结……

3. 文化因素的教学 (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①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②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③ 西方 “C文化”: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教育、哲学、文学、艺术……

“c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方法、心理素质、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人际关系…… 通常所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Culture)指的是知识性文化(02填空) ④我国 知识文化:即“C文化”

交际文化 语言交际文化: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影响语言表达的特殊文化因素

非语言交际文化:语言以外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中的文化因素 ⑤语言交际文化 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中

这类因素对语言和语言交际有规约作用,且本族人不易察觉 ⑥文化的属性

A.民族性 B、社会性 C、系统性 D、阶段性 ⑦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A.语言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和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B.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的特殊性

C.语言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社会成员是靠语言交流共同发展文化 D.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的

因此,要掌握和运用一种第二语言,就必须同时学习这种语言所负载的该民族的文化。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基本共识是: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但不能以文化教学取代语言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如何?文化因素教学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96论述) 答: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基本共识是: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但不能以文化教学取代语言教学。文化因素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词汇系统中:对应词的有无,对应词词义范围的大小;词义的褒贬;引申义和比喻义的多少…… ②语法系统中:词形变化的有无;句子的组织方式不完全相同;方位、数量、顺序等的表达方式的不同等方面

③语用系统中:称呼、问候和道别;称赞和批评;自谦和自卑;邀请和应邀;隐私和禁忌…… (2)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因素

跨文化交际: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

A.词汇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表现在:对应词的有无;对应词的词义范围的大小;词义的褒贬;引申义和比喻义的多少……

B.语法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表现在:词形变化的有无;句子的组织方式不完全相同;方位、数量、顺序等的表达方式的不同……

D. 语用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称呼、问候和道别;称赞和批评;自谦和自卑;邀请和应邀;隐私和禁忌……

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时,文化接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观光期、挫折期、逐渐适应期、接受或完全复原期。(01填空)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适应或接受过程 A.观光期(蜜月期) B.挫折期

C.逐渐适应或调整期 E. 接近或完全复原期

(3) 对外汉语教学中处理文化因素的原则和方法

A.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为了使学生能正确的理解和使用所学语言,必须同时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和背景。 B.要有针对性:应针对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交际困难和障碍进行文化教学 C.教学内容既要有代表性,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D.在教学方法上,文化知识背景的教学应当从属于语言要素的教学以及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 E.具体教学方法多样 例如:把文化内容直接以课文内容的方式介绍,也可通过注释说明等

八、教材的选择和使用 1.评估教材的原则

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02填空)

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原则、知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98填空)

在第二语言教学教材编写中怎样处理文学作品?为什么?(00论述) 你认为“这是书,那是报”这样的句子有无必要编进对外汉语教材?为什么? ①实用性原则:“易教易学”

A.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指教材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要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教学内容必须是学习者在生活中常用的,在交际中所必需的

B.语言材料的真实性:语言教材要尽可能选择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语料,尽量避免无使用价值或仅仅为了解释语言点的“教科书语言”或“教室语言”。

C.教学方法的实用性:指教材在提供必需理论和知识的同时,更要提供大量的练习②知识性原则

指教学内容要包含一定量的新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增长知识 ③趣味性原则

教材的趣味性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的生动有趣和形式的活泼多样 A.题材多样化

B.体裁、语言风格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 C. 版式设计、装桢、插图等形式上活泼醒目 ④科学性原则

A.语言的规范:要教规范、通用的语言

B.内容组织符合教学规律:内容的编排顺序;题材内容;生词和语法点的分布;词汇和句型的重现率;练习的内容和方式……

C.反映学科理论研究的新水平,更换旧内容、慎重选择新成果…… 2.教材的分类 (1)以教学类型分类

①按教学目的分:普通教育、预备教育、专业教育、特殊目的教育 ②以教学期限划分:长期班、短期班 ③以组织形式分:班级教学、个别教学

④从特殊教学媒体的角度划分:函授、刊授、广播教学、影视教学 ⑤自学教材

(2)以课程类型分类:一种教学类型中往往要开设多种课程或课型,各有不同的教材 例如: 综合课 听力→ 听说教材、视听教材、新闻听力…… 语言课 专项技能课 口语→ 实用会话、热门话题…… 专门目标课 阅读→ 报刊阅读、泛读教材…… 写作→ 写作基础、应用文写作…… (3)以教学手段分类

教学手段是指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学措施 例如:运用多媒体、通过视觉和听觉进行教学是需要光盘这种无纸教材 (4)以教学方法分类

①结构型:以结构为纲 80年代以前 ②功能型:以功能为纲

③结构——功能型: 以结构安排为基础(《实用汉语课本》第一本) ④功能——结构型: 由功能占支配地位(中级以上采用此方式) ⑤话题型和语境型: (初级不适用) ⑥文化型和语用型: (汉语中不存在) 4. 选用教材的原则

选用教材的原则是以评估教材的四原则——实用性原则、知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为基础,再增加

①交际性原则:A.要选择有交际价值的教学内容 B 语言材料的组织要体现生活的真实性 ② 针对性原则:要适合使用对象的特点

A.最基本的特点是母语,母语文化背景与目的语、目的语文化对比所确定的不同的教学要点

B.还要针对学习者的年龄、国别、文化程度特点、学习者学习目的特点、学习者学习起点和学习时限的特点…… ③ 系统性原则

要考虑到横向和纵向的关系,要考虑到该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 针对性:具体的考虑 系统性:宏观的考虑 5. 教材与课堂教学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它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主体。(03填空) A.教材是总体设计的具体体现,也是课堂教学和测试的依据,所以教材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系连作用。

B.教材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构成教学内容的主体

C.课堂教学一般通过教材来实施,教材内容则依靠课堂教学来贯彻。因此,是相辅相成的双方。 D.教材接受课堂教学的检验,同时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相互作用

九、测试 1.测试的类别

第二语言测试可分为: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四大类。H.S.K.是一种水平测试(99填空)

(1)水平测试(00术语解释) ①目的: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

②特点:有专门的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 客观 ③原则:能够有效的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2)成绩测试(课程测试)

①目的: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 ②特点:跟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紧密相关

可以测定受试者的学习成绩,但不一定能反映受试者的语言水平例如:期中、期末考试,结业考试、毕业考试 成绩测试和水平测试(96术语解释) 成绩测试是一门或一种课型的一定学习阶段的测试。用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包括:期中、期末考试,结业考试、毕业考试……

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一般而言有专门的考试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以尽可能客观的标准来测量考生的目的语水平。包括:HSK、TOFEL…… 期中、期末考试是语言测试中的成绩测试。(03选择) (3)诊断测试

①目的:检查受试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预期的要求 ②特点:A 不受教学进度的限制,随时可以进行 B 测试内容可以相对集中,突出针对性 (4)潜能测试

①目的:了解受试者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在能力 ②测试内容:模仿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2.测试的项目和内容

(1)语言及相关的文化因素:语音、词汇、语法、文字、文化因素 (2)言语技能:听、说、读、写 3.试卷的设计

(1)卷面的构成:单项卷面、双项卷面、多项卷面 (2)试题的类别

①标准化试题和非标准化试题(从命题过程和试题的可靠性程度的角度划分)

A.标准化测试:一般以现代教育测量学的理论为依据,遵照科学的程序,对考试的全过程,从设计、命题到评分、分析等实施标准化运作,严格控制误差,能高效、准确的测出受试者的真实语言水平。 B.非标准化测试:由任课教师根据具体教学需要而自行设计、命题、实施测试以及进行评分的测试。 ②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按评卷的客观化程度划分)

A.主观性试题:指测试结果的评判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阅卷者的主观判断 例如:作文、口试、翻译……

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主观性试题(02填空)

B.客观性试题:有统一的阅卷标准、答案固定,不因阅卷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

例如:多项选择、判断正误……

④ 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按试题所包含的测试内容的特点划分) 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00术语解释)

A.分立式试题:对受试者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分项测试,以考察受试者各个单项的能力。如:填空、改错、多选……

B. 综合性试题:对受试者的整体语言能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综合性测试,全面考察受试者的语言能力。如:听力理解、完形填空、写作……

按照测试的内容特点划分,“多项选择”属于分立式测试。(02选择) C.分立式试题的优点:①针对性强 ②客观性、标准化

缺点:各个项目测试的结果的总和不一定能反映受试者的整体语言水平和语言能力 4.测试的质量保证

考察语言测试质量的标准(03论述)

(1)效度:即有效性 指测试的有效程度,也就是测试的内容和方法是否达到了测试的目的 测试的效度(02术语解释)

答:即有效性,指测试的有效程度,也就是测试的内容和方法是否达到了测试的目的。在选择试题时,有两个问题必须要考虑,一是这份试题要测试的内容,二是这份试题究竟能不能达到测试的目的 ①如何保证测试的效度:关键是测试的项目和内容要与测试的目的相一致 ②影响效度的主要因素:A 目的不明确 B 命题本身的问题

C 考试的组织管理方面的不足和欠缺

(2)信度:即可靠性,指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和稳定性

拿同一份试题对学生重复测试,是验证试题信度的方法之一(98填空) 构成卷面信度的主要因素 A 卷面构成 B 试题的数量 C 评分标准和办法 D 受试者水平

(3)区分度:指测试区分受试者的水平差异的性能 应正态分布(两头少,中间多) (4)反馈作用:指测试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

A.积极作用:对教学作良好的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起督促和促进作用 B.消极作用:将教学引向错误方向,甚至出现教学为考试服务的现象 5.汉语水平考试 (1)发展 ①初中等

1985年,北语设计出第一套试卷并在外国留学生中进行试测 1986年6月26日,HSK首次考试在北语举行 1990年2月 HSK正式通过专家鉴定 1992年 HSK被正式确定为国家级考试 1994年 首次推向欧洲 ②高等

1993年7月通过专家鉴定

1993年12月在新加坡正式举行考试 ④ 基础

1997年11月正式通过专家鉴定

1998年1月、5月分别在中国和法国举行考试 (2)性质和作用

①性质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为测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

HSK的全称为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制订的,其初、中等共分8级。(96填空) HSK(01术语解释)

答:HSK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为测量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考试,由基础、初中等、高等三个平行的考试组成。(初中等)考试内容分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综合填空四部分。主要形式是多选题,设计依据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 ②作用:主要体现在《汉语水平证书》的效力上

A.作为达到进入中国高等院校入系学习专业或报考研究生所要求的实际汉语水平的证明 B.作为汉语水平达到某种等级或免修相应级别的汉语课程的证明 C.作为聘用机构录用汉语人员的依据 (3)分级

A. 基础汉语水平考试(HSK基础) a.分1,2,3级

b.掌握400~3000汉语常用词(甲、乙级)和与之相应的语法项目 c.考试内容: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 B. 初、中等汉语水平考试(HSK初、中等) a.分1,2,3,4,5,(初等)6,7,8(中等)级(96填空) b.要求掌握2000~5000词和相应语法项目(甲、乙、丙级) c.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综合填空 C. 高等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 a.分9,10,11级

b.要求掌握5000~8000词及相应语法项目(甲、乙、丙、丁级) c.听力理解、阅读理解、综合表达、作文、口试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陈昌来版)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doc》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