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

2020-03-02 14:38:4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小学信息技术《图像处理》的教学设计研究

一、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每一学科都有《课程标准》,其中规定了本学科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标准等。例如: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以及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课程目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㈠知识与技能 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㈡过程与方法 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6.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7.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 8.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10.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11.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不能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相互孤立的活动分别培养。实施学科课程的过程,就是将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有计划、有顺序、有内容、有难度、有方法地分散融入到每一节课的教学当中去。将课程(大)目标分解、转换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小)目标。 ①课程目标要求任课教师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②课堂教学目标则要清晰地表明实施本节课教学过程,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情感\"三个方面的教学目的。课程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绝不能混淆!

二、学科本位的标识在教学目标中,如果没有\"知识\"的内容,就没有了学科之间的区别度,14 个学科(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音体美、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就可以合并为1 个学科了!\"概念、事实和规则\"属于知识的内容。这里所说的\"知识\"是指\" 信息的知识、信息技术的知识、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信息文化的知识!\"而不是物理知识、数学知识、语文知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生物知识、体育知识、外语知识…,等。不能以任何的借口(如:\"个别的课可以。\"),使三维的课堂教学目标变为二维或一维的教学目标!

三、隐含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目标中写出\"情感\"的内容是较难的。\"这儿既是一个技术问题,又不是一个技术问题。\"用文笔将\"情感目标\"写出来,就是一个技术问题!不好写。但是,如果将\"情感目标\"实实在在地写出来,又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总是觉得有些牵强附会。\"情感\"的内容应当是\"水滴石穿\"地渗透、融化在各个学科的每一堂课中去。应当通过设计的教学活动内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具体实在地、生动灵活地、潜移默化地体现出来。所以说:\"这儿又不是一个写出来的技术问题。\" ⒈教学目标中要求必须有的情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必须有的情感应当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情感;对信息技术的情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情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情感; 对信息文化的情感等。这部分情感是要求在情感目标中主要写出来内容。写出来的确是个技术问题! ⒉教学目标中不宜写出来的情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目标中必须有、但不宜写出来的情感应当是: ①培养学生对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情感;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历史的情感;对中华民族灿烂的优秀文化情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大众建立、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对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和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情感等。这部分情感是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水滴石穿地、春雨绵绵地渗透到其中。此情感目标可不用写出来,就不存在写出来的技术问题!但是,在教学评价表中,会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分数的。 ②培养学生对建立、健全正确的、科学的哲学思想和世界观的情感;利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分析事物的情感;对学习和使用唯物辩证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感等。这部分情感是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水滴石穿地、春雨绵绵地渗透到其中。此情感目标可不用写出来,就不存在写出来的技术问题!但是,在教学评价表中,会有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分数的。

四、撰写知识、能力和情感教学目标由于撰写教案主要目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年轻教师有时)看的,不是给听课的学生看的。\"教学\"是\"教\"与\"学\"双向互动的,既有\"教\"的考虑,同时也有\"学\"的思量。\"学习\"只是单方向地\"学\",没有\"教\"的内容。所以,此栏目的名称不能是站在学生角度的\"学习目标\",应当是站在教师角度的\"教学目标\"。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要注意将课程需要关注的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到每一节课中去,要具有可实施性、可检测性、唯一性。例如:信息技术学科。 ①《课标》中的课程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归纳为课程需要关注的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人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画成一条数轴,三条数轴在原点交叉,并相互间隔90°,形成空间立体三维直角坐标系。即所谓的\"三个维度\",只不过是个\"文字游戏\"而已!) ②课堂教学目标是:知识、技能、情感。每一节课中,课堂教学目标有三条左右的具体目标即可。知识、技能、情感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有时可以各自单独写成一条,更多的是两两合在一起写成一条,或是三三合写成一条。反对本本主义,反对教条主义,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撰写课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中,常用\"知道\"、\"了解\"、\"理解\"等词语来表述。技能目标中,常用\"学会\"、\"掌握\"、\"熟练掌握\"等词语来表述。情感目标中,常用\"体会\"、\"体验\"、\"感受\"、\"认识\"等词语来表述。 (见《课标》《教研手册》) 课堂教学目标是撰写教案的过程中,比较难写的部分。需要授课教师对此章、节的教材,要有全面的认识和较深的理解。教学目标写大了、写多了,脱离了实际情况,在本节课内根本就完不成。常见的情况是:将宏观的学科课程目标作为具体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思想方法、行为习惯、世界观等,在一节课内能形成吗! (消灭一个人容易,改造一个人的思想和世界观不容易。中国共产党在改造人的思想和世界观方面就很有成绩!) 教学目标写小了、写少了,在本节课里教给学生的知识、能力太少,知识的密度信息量不够。教学目标写偏了、写远了,说明没有把握好教材,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 (知识部分的教学目标,是指信息的知识、信息技术的知识、信息素养的知识、信息文化的知识、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等。不能是历史、地理、生物等其它学科的知识。)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具体、可操作。只能用于本节课,而不能用于其它节课,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当具有唯一性。检测一节课教学目标唯一性的方法: 本节课教学目标,如果放在上一节课的教案中,或者放在课的教案中,或者是放在一学期、一学年的教案中,或者是放在了其他学科的教案中都适用,就说明了此教学目标不具有唯一性!就是不可取的教学目标。例如:对设计《动画设计与制作》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评析。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角色设计的一般知识。(不具体,不知道是什么知识?) ⑵掌握Flash 中动画角色绘制的一般步骤。(有Flash 软件教学的嫌疑。) ⑶理解Flash 中\"元件\"的意义。(有Flash 软件教学的嫌疑。) ⑷掌握图形元件的制作方法。(可以。) ⑸能够在动画制作中熟练使用图层。(可以。\"熟练使用

\"需要有一定的训练,或者不是本节课所学新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过程能作为目标吗?方法可以归到知识、技能目标中去。如此,此项没有什么可写的了。)⑴通过欣赏、讨论、动手制作(时态状语,可以不要。),了解并掌握动画角色设计与绘制的一般方法。(使用了\"了解\"行为动词,此为知识目标内容,不应当在此处!) ⑵通过具体图形元件制作(时态状语,可以不要。),体会层的作用。(使用了\"体会\"行为动词,此为情感目标内容,不应当在此处!) ⑶通过对角色构建(时态状语,可以不要。),体会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方法的重要性。(使用了\"体会\"行为动词,此为情感目标内容,不应当在此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还可以。价值观就不是一两节课能解决的,应当作为隐含性的教学目标。) ⑴通过绘制元件构建角色(时态状语,可以不要。),感受技术为人们带来的便利和效率。(使用了\"感受\"行为动词,此为情感目标内容。但是,所说的\" 技术\"太笼统。所说的\"便利和效率\"不清晰。) ⑵通过自主创意设计角色(时态状语,可以不要。),增强学习动画的热情和兴趣。(还可以。)(教学目标⑸+⑶+⑵=10 条,分散、过多,没有优化的过程!)例如:对设计《合成全景图像》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评析。 ①了解全景图的概念及拼接模式。(使用了\"了解\"行为动词,此为知识目标内容。) ②知道全景图的制作流程(使用了\"知道\"行为动词,此为知识目标内容。),学会使用给定素材合成全景图。(使用了\"学会\"行为动词,此为技能目标内容。) ③初步感受多媒体技术的魅力,通过体验全景图的制作(时态状语,可要可不要。),激发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兴趣。(使用了\"感受\"行为动词,此为情感目标内容。所说的\"多媒体技术\"有点大。)

五、教案的后期利用教案的后期利用是指将过去的旧教案(如:去年的教案)复制过来。 ①首先是改换日期时间等基本信息。 ②然后,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所授班级的情况、教学环境的变化,个人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个人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等,将教案中的旧的东西剔除掉,加进新的教育教学观点、概念和方法,加进新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加进更切合本班学生实际的例子…。 ③最终,将旧教案改变为适合今年教育教学的新教案。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中小学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复习题

《中小学信息技术.doc》
中小学信息技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