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分钟

2020-03-02 09:41:5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4.《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朗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你们去过香港吗?在你的印象中香港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2、你们眼中的香港如此繁荣,但你可知道,这是一颗失而复得的明珠。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香港回归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最后一分钟”具体指什么时间?通过昨天的预习,谁能告诉我答案?(指名回答)

2、接下来我请四个同学分节读这首诗,其他的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有没有读错的字。

三、再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自读自悟

1、刚刚四位同学读得很流利!不过学习一首诗,我们不仅要把它读得流利、通顺,还要体会诗歌的情感。请同学们仔细地读一读这首诗,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如果有不懂的诗句,可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讨论,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帮助理解。(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2、自读自悟

3、小组交流讨论

(二)全班汇报交流:

1、读了这首诗,你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预设: A:“沉重”

(1)从哪里体会到的?能说说你的理解吗?带着你的体会再读一读这一句诗。 a:“我看见„„终于散尽;”

① “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指的是什么?(虎门销烟)

② “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而鸦片战争又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 ③了解了这段历史,你还有什么感受?请你带着沉重的心情读这一句话。(指名读) 过渡:刚才我看到还有很多同学对这一节也有很多感悟。谁来接着谈一谈你对第三节的感受。 b:“当一纸„悄然落地,” ①“旧条约” 指的是什么?

②自1842年鸦片战争后,英国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占了中国大片领土。香港逐渐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③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

④⑤英国的侵略行径固然可恶,但香港被强占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当时中国国力衰弱,因为“落后就要挨打”! c:“„„痛苦和欢乐„„”

①诗句中的“痛苦”和“欢乐”分别指的是什么?

(2)失去香港时我们越痛苦,香港回归时我们才越欢乐。这种百感交集的滋味,相信同学们都能体会,让我们带着这些体会再来读这一节。(指名读、指名配乐读,配乐齐读) (3)在这百感交集的时刻,所有的同胞都在期待着最后一分钟来洗刷所有的屈辱。

2、你还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情感? 预设: B:“激动自豪”

(1)从哪里体会到的?带着你的体会再读一读这一句诗。 预设: a:“脊梁”

①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②能不能读出扬眉吐气的感觉来?

③是啊,这最后一分钟之后,中国人终于洗刷了曾经的耻辱,像旗杆一样挺直了他们的脊梁,从此扬眉吐气!

④你还能从第二节的哪些诗句中体会到这份激动与自豪? b:“万众欢腾”“寂静” ①说说你的理解。

②无论是“万众欢腾”,还是“寂静”无声,都是因为香港终于回归祖国了!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读这句诗

(2)我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你的激动与自豪,下面让我们跟随镜头,去看一看最后一分钟时的情景。

(3)看了这段影像,你又有什么体会?

(4)让我们带着这份激动和自豪轮读这一节,我读第一句,接下来一排读一句,最后一句全班齐读。

3、同学们,在亿万同胞的期盼和呼喊声中,香港终于回到了祖**亲的怀抱,所有中国人都将目光投向香港!

(1)此刻,是午夜,又是清晨!在这最后一分钟里,你从第四节里又体会到了什么?(祝福)从哪里体会到的? 预设:

a:“崭新的日出”

①你能用朗读体现出这种祝福吗? ②你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b:“紫荆”

① 说说你的理解

②我们来看“紫荆”,知道香港的区旗上是什么图案吗?

③紫荆就是香港的象征,香港有了大陆的支持就像紫荆扎根在深深的大地上一样,它们必定会不断发展壮大。

(2)你们还有什么祝福要送给香港吗?

(3)带着我们对香港的祝福,再读这首诗的最后一节。

四、总结提升

最后一分钟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相信这最后一分钟一定会永远定格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再次齐读课题。 板书设计:

24* 最后一分钟

激动

最后一分钟 沉重 风雨归程

祝福

最后一分钟

最后一分钟

《最后一分钟》

最后一分钟

最后一分钟

最后一分钟

最后一分钟

最后一分钟

最后一分钟

《最后一分钟》

《最后一分钟.doc》
最后一分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