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研究文章

2020-03-02 08:49:4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商业模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摘要:商业模式理论的发展不断呈现出发散性,目前形成了有关商业模式的“概念丛林”。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们关于众多商业模式理论文献和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对商业模式的定义、构成要素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据此提出商业模式定义的核心概念、关键要素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提出商业模式理论现实的实践意义和研究需要。

关键词:商业模式;概念丛林;构成要素;发展方向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 model theory continue to show divergent.The busine model concepts have showed “concept of the jungle” currently.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numerous busine model literature theories and research result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in recent years, and summarized busine model definition, key elements and factors, accordingly proposed the core concepts, key element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busine model definition.busine model then propose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reality and research needs of the busine model theory by typical case study.Key words: busine model; concept of jungle; eential factor ; development direction

“商业模式”(Busine Model)近年来持续地受到学术界和商业界热捧,尤其是企业战略学术研究者和商界的企业家对商业模式更是高度关注。现代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这句话被很多商业模式理论研究文献引用,说明研究者们对于商业模式的重要性都比较认同。从1995年开始发表在专业学术性期刊上关于商业模式思想的文章多达1177篇,而且近年来相关性的文献和会议评论膨胀性地被发表出来(Zott&Amit,2010),但是对于商业模式的定义的概念一直没有得到统一,并呈现出了“概念丛林”的现实情况。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可以大致归结为:研究者研究的目的、对象、视角、范围和层次的差异(傅世昌,2011),得出的结论也只是一家之言。本文从商业模式定义的核心概念、关键要素和未来发展研究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研究商业模式理论的思路和框架并分析其实践意义和

研究的需要。

一、商业模式的“概念丛林”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商业模式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发展。不同的角度的研究可以得出不同的定义,于是很多学者在研究商业模式相关问题避开商业模式的概念定义,有的学者也只是用很模糊的语句进行了简单的描述,这就对商业模式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下文将从国外和国内两个角度对商业模式概念定义进行陈述总结。

(一)国外对商业模式定义的研究

商业模式一词最早出现于1957年由贝尔曼(Bellman) 等写作的关于商业博弈的构建一文中,于1960年出现在文章题目和摘要中,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Drucker,1994)最早将其称为经营理论(Busine Theory)。加拿大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明兹伯格(Mintzberg,1994)把企业组织的商业模式称为“战略思想”。提莫斯(Timmers,1998)认为商业模式是指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即企业在一定的价值链和价值网络中如何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通俗的说,就是企业是如何赚钱的。阿夫啊和图茨(Afuah&Tucci,2003)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为客户创造价值活动、资源及其联系的体系。Mahadevan (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与合作伙伴及买方之间的三种流—价值流(value stream)、收益流(revenue stream)以及物流(logistic stream)的独特组合。Amit和Zott(2001)从系统的方面考虑商业模式,他们也提供了一个以网络为中心的方法。他们描述商业模式是一种事务组成要素的体系结构配置,它被设计用于充分利用商业机会。他们的框架描述了由公司、供应商、候补者和客户所组成的网络运作事务的方式。程愚(2010)将国外关于商业模式定义分为两派观点:一派是把商业模式看作是企业运行中的一套“硬的”物资性的体系,其代表性学者是Mahadevan(2000),Thomas(2001),Afuah and Tucci(2003)等;另一派是一致认为商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具有指导性“软的”法则,他们的代表人物有Timmers(1998),Hamel(1998),Schmid(2000),Rappa(2004)等。软硬派别之分就是针对是商业模式定义概念上的物质性创造和指导性创造存在的差别。

国外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以2003年为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娄永海,2009):之前的阶段为开创性阶段,之后的阶段为综合性阶段。在开创性阶段(2003年

之前)学者们普遍以概念研究为重点,采用归纳逻辑思维方法从大量案例研究中总结规律,归纳出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分类方法、变革路径、评估方法。在综合型阶段(2003年之后)学者们对于概念的研究普遍采用“博采众长”的方法,对于前人的成果按照主客观要求进行整合然后得出自己的概念定义,在人们比较接受的理论成果上对自己所专研的特定领域或特定现象进行研究。所以学术文献当中出现了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自2005年以后,关于商业模式的学术文献引用理论已基本成为固定的几篇被广泛认可的优秀文献。在受到认可文献的基础上对自己所研究的方向进行拓展,就造成了商业模式基本定义概念没有得到统一,而商业模式的各个模块的研究是在几个甚至十几个得到认可的定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形成商业模式“概念丛林”是不可避免的。出现“概念丛林”带来的直接形成了商业模式理论的断层,对理论的积累性研究造成很大困难。

(二)国内对商业模式定义的研究

国内对商业模式理论的研究与国外相比要慢了很多,2004年以前国内的相关研究和国际上相比差距还特别大(娄永海,2009)。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逐渐盛行,商业模式受到极大关注,国内的一批学者经过研究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研究肤浅、零散的状况,为后来者的研究提供了一批学术价值高、实践指导性强、可供借鉴的专著和论文。郭毅夫(2009)对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整理后,归纳总结出两类文献:一类是针对企业个案进行的案例分析,以赖国伟、周星、田芳等为代表;另一类是以罗眠、翁君奕等为代表对企业商业模式的内涵及理论解释进行的较为深入的研究。由于商业模式的研究还属于学科前沿,并没有建立起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所以已经形成的各种理论和研究方法还有着很大的改进空间。但是国际最领先的学科理论都无法保证商业模式理论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完全的证实,所以国内学者取得的成就是值得肯定的,这本身也是一个学科发展的必需路径。

王波和彭亚利(2002)认为人们理解商业模式时有三种不同的表述:其

一、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其

二、企业的运营机制;其

三、对运营机制的扩展与利用。这种表达只属于一种应用性研究,并没有提出完整的理论框架。罗珉(2003)认为:企业的商业模式是指一个企业建立以及运作的那些基础假设条件和经营行为手段和措施。从研究思路上看,罗珉沿用了彼得·德鲁克(Drucker,1994)的公司经

营理论(Busine Theory)的研究路线,力图对德鲁克的思想进一步地演绎。但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提出分析商业模式的理论维度和结构体系(曾涛,2006)。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翁君奕教授于2004年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商务模式创新》,其著作的主要思想是把商务模式(同商业模式)界定为一个类似“魔方”的三维空间,由价值主张、价值支撑、价值保持构成的价值分析体系提供了商务模式创意构思和决策的一种思维方法。其中的价值对象是确定提交价值对象的活动;价值内容是确定提交价值内容的活动;价值提交是提交价值的活动;价值回收是实现价值回收的活动。翁君奕研究的不足在于理论缺乏深度,对构成商务模式界面和维度几乎没有进行充分地论证,对商务模式的作用机制缺乏相关的理论解释。李振勇(2006)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使系统持续达成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他从企业经营者视角对商业模式的定义、构成、分类、核心原则、竞争战略、改造路径、发展趋势、扩展的主要方式等进行了的分析。他所提出的关于商业模式概念的理论逻辑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但是这些理论有着很大的实践意义。

国内的学者从自己的研究角度得出了各自的成果,但是多数学者及停留在对商业模式的简单描述上,缺乏对其缺乏对其构成组分进行解析,由于未建立起完整的、可供深入探讨的结构体系,也更未建立起对商业模式进行理论分析的方法和框架,因而也就缺乏对商业模式系统的全面认识,在其理论意义上远不足以解释和指导企业的经营实践活动。

(三)小结

商业模式“概念丛林”的出现是这一学科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其理论价值的实现还需要一个过程。虽然说现在对于商业模式理论当中被人们所接受的说法依然各不相同,但是近些年来,学者们的理论越来越趋向于几个相同点:第一,商业模式正作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的组合不断发展;第二,商业模式强调的是以一种系统化、整体性的方法来解决公司商业运作;第三,在所提及到的概念化商业模式当中组织活动起到了很大作用。第四,商业模式寻求解释的是如何创造价值和获取价值(Amit & Zott,2010)。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商业模式的定义,从理论逻辑上进行分析和总结,本文认为,商业模式主要是以创造和获取价值为核心,对其本身的核心要素进行有效

的逻辑组合,形成持久竞争力和有效的盈利模式,来维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样定义存在主要问题有:公司如何去创造和获取价值(How)?为谁创造和获取(Whom)?商业模式的核心要素是什么(What)?如何确定?如何通过核心要素的组合形成公司的持久竞争力和有效的盈利模式?如何利用公司的持久竞争力来维持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将在下文当中进行论述和总结归纳。

商业模式构成机制的逻辑循环图 参考文献:

[1]Timmers P.Busine Models for Electronic Markets[J].Journal on Electronic Markets.1998.8(2):3-8.

[2]Amit R & Zott C.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J].Strategie Management Joumal, 2001(22):493-520.

[3] Amit R & Zott C.The Busine Model: Theoretical Roots,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research[J].IESE Busine School – University of Navarra,2010(6):1-6.

[4] Amit Raphael & Paul.J.H.Schoemaker.“Strategic Aets and Organizational Rents”.[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Vol.14, 1993(1):33-46.

[5]娄永海.基于TRIZ理论的企业商业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8-11.

[6]翁君奕.商务模式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7]曾涛.企业商业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7一25.

[8]王波,彭亚利,再造商业模式[J],IT经理世界,2002,4,5:88-89

[9]郭毅夫.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内在机理及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8-11.

[10]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17-25.

[11]李振勇,商业模式---企业竞争的最高形态[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12]罗珉,组织管理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13]彭志强,刘捷,骨英杰.商业模式的力量.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12.

[14]程愚,商务模式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6-11.

[15]傅世昌,王慧芬,商业模式定义与概念本质的理论体系与研究趋势[J].中国科技论坛,2011,2:70-75.

万达商业模式研究

物业管理商业模式研究

社区银行商业模式研究

淘宝网服装店商业模式研究

第三方理财商业模式研究

中国房地产企业商业模式研究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手机销售渠道商业模式研究

商业模式

异业联盟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商业模式研究文章.doc》
商业模式研究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