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1 21:41:4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颚、哺乳、退化、垂直、经验、胎生、特征、寿命”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 (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认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5)能够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列小标题的方法,抓住课文的要点,把握全文的脉络,理清作者叙述的条理。

(2)在读中理解吸收,在写中练习运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表达方法的领悟。

(3)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有所发现,在朗读课文中深入领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鲸的有关知识的学习,能够产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能从搜集关于鲸的学习资料的过程中,认识到多读课外书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情分析

1、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通过查找资料能够了解到一些有关鲸的知识。对于鲸这种最大的哺乳动物充满了好奇,再加上课文的介绍条理清晰、通俗易懂、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学生学习课文会有浓厚的兴趣。

2、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预习课文能力较强,本文基本能够自学读懂。

3、根据以往学习说明性文章的经验来看,学生只对被说明的事物本身感兴趣,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忽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即表达方法的深层次探究,缺乏自觉探究的意识和欲望。

4、大部分学生对“鲸”这种动物也只是在电视或书籍杂志上看到过,比较陌生。因此,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意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有助于学生解读文本。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这四方面知识,初步学习抓住事物特点介绍说明的方法。

难点: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颚、哺乳、退化、垂直、经验、胎生、特征、寿命”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列小标题的方法,抓住课文的要点,把握全文的脉络,理清作者叙述的条理。

学时重点:理清课文脉络,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 学时难点;抓住课文要点,列出小标题。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阅读“单元导读”,了解单元主题。

2、播放鲸鱼录像,学生初步感知鲸鱼形象。(师板书课题)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有关鲸的图文资料。 活动2【讲授】初读课文,抓住要点

1、自读课文,同桌合作学习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

2、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师生评议。

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来。

(1)学生自读思考,并批注。 (2)同桌交流,相互启发。

(3)集体交流。归纳: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

4、课堂小结。 活动3【作业】巩固练习

1、抄写生字,生词。

2、熟练地朗读课文。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认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3、通过对鲸的有关知识的学习,能够产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学时重点:

了解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这四方面的知识,初步学习抓住事物特点介绍说明的方法。 学时难点: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回顾引入,理清脉络

上节课我们交流了关于鲸的资料,并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那么谁能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鲸的?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活动2【讲授】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说明方法。

1、品读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①你从哪里看出来鲸很大?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a、生找出运用“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b、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

②生练习用一种说明方法来介绍自己其中的一件学习用品。

2、学生转换角色,用第一人称介绍鲸“大”的特点。

二、自主探究二——七自然段,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1、学生分组,围绕“鲸是鱼类还是哺乳动物,它为什么会在海洋里生活?”这一问题进行合作学习,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2、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课件演示介绍鲸的进化过程),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3、课内课外相结合,了解鲸的种类。(课件展示须鲸与齿鲸的图片),让学生辨认并找出相关语句说明理由。

4、品味说明性语言,了解鲸的生活习性。 (1)鲸进食的特点。

①课件出示鲸进食的图片指名辨认并说说理由。(生回归文本,找出相关句子)

②(课件出示)★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须鲸吃虾和小鱼。 ★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齿鲸吃大鱼和海兽。生比较句子,读一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鲸呼吸的特点。

①展示呼吸形成水柱的图片指名辨认,并说说理由(生回归文本,找出相关句子)

②(课件出示)★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师:作者在这里应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生口答并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朗读出来。

③(课件出示)★鲸的鼻孔长在脑袋上,呼吸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师:像花园里的喷泉,真好看!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鲸呼吸有什么特点呢?

生独立思考后,同座交流,汇报。 ④(课件出示)

鲸每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 鲸每隔一定的时间呼吸一次。

师:我们读读这两个句子,意思一样吗?生自读感悟后,小组内交流,汇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⑤学生分角色自我介绍。(分别以须鲸与齿鲸的身份来自我介绍。)

(3)鲸睡觉的特点。

①(课件出示鲸睡觉的图片)师:你们知道鲸在干什么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找出睡觉的相关句子加以理解。

②句子训练:(课件出示)★它们通常会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的浮在海面上,像(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③把第六自然段变为第一人称叙述。自己练习朗读后,全班齐读。 (4)鲸生长的特点。

①(课件出示)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生独立思考,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体会作者运用数字说明准确、形象的写出了鲸的生长特点。全班汇报。

②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鲸为什么是哺乳动物。(课件出示)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进一步体会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活动3【练习】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1、课件出示一些关于白鲸、虎鲸、蓝鲸、座头鲸等不同种类的鲸的图片(包括捕杀鲸的)与文字资料。

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鲸,为什么?同时通过捕杀的图片,谈感受,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课件出示资料袋文字),学生齐读。说说读后的感受。

3、总结全文,并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科普读物。 活动4【作业】拓展延伸,巩固提高

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注意运用上所学的说明方法。

活动5【作业】教学反思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鲸的文字、图片资料,使学生走近鲸的世界,对鲸有所了解。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有关鲸的图片、声像资料、制作出相关课件,在课前及课中穿插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课程资源。在教学时,首先,我让孩子们初读课文,引导他们读通读熟课文,弄清课文讲了关于鲸的哪些内容,采用列小标题的方法,抓住课文的要点,把握全文的脉络,理清作者叙述的条理。接着,组织他们自读课文,认真体会鲸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研读课文,领悟说明方法,边读边想:课文是怎样把鲸的这些特点介绍清楚的?如以第一自然段为例,研究作者是怎样说明鲸的“大”的。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品味并分析说明鲸大的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再让学生把第2至第7自然段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找出来,读读议议,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最后,我将读写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又在写中练习运用,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表达方法的领悟。

这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学生回答问题举手不是很积极,我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偏重于客观公正而鼓励性的语言少了一些,教学活动忽略了学困生的参与和他们的接受能力等等,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

《鲸.doc》
鲸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