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心得体会

2020-03-03 09:56:5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心得体会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应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将肩负着传播、发扬语言文字的重要使命。学校顺应教师的需要,像一场及时雨在8月26日、27日两天对我们进行了全面的新课标的培训,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受益匪浅。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它是一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的课程;是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的课程;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的课程。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学习新课标,研读新课标,把新课标应用于平时的教学中成为每位教师必须做的功课。

下面我浅谈一下我自己学习后的心得体会,我觉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很多方面发生了不少变化,但感受最深的有三点:

一、高度重视识字写字

在第一学段,新课标已将原来的“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改为“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将第二学段的“2000个左右会写”减少为“1600个左右会写”。减少了写字数量,适当减轻了学生的识写负担,体现了多识少写的思想。可见,新课标将识字写字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二、关注实用阅读策略

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明确地在“对话”的维度中增加了“教科书编者”这一视角,就是确立和凸显“编者”的地位和作用。“教科书编者”不是可有可无的,他在客观上起到一个先导的作用。因此,我们老师在进行备课、解读文本和教学时,一定要明白在教科书中读到的作品的文本意义,除了有作者的思想之外,还与编者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与教科书编者对话,揣摩编者的意图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增加了“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的内容,体现了对实用阅读策略的关注。

三、说明语法修辞知识

新课标专门对“语法修辞知识”教学作了说明。要点:①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在于形成语文应用能力和培养语感,而不在于掌握语文知识本身;②教学语文知识的主要方式是“指导和点拨”,而不应是“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③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要与具体语言实例结合,而不应是单纯的“记忆”语文知识。

当然教育教学不是纸上谈兵,它是必须在实践中体现的,即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愿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学习《版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心得体会

《版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

学习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版)》心得体会

《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心得体会.doc》
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