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

2020-03-02 06:31:1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短文两篇课文

《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语言精练且生动。《记承天寺夜游》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而含有深长的意味。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研讨与练习

一、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能够当堂记住这两篇优美的写景文章,养成背诵名篇的好习惯。背诵是学习古文的基本功,它对于牢固掌握古文内容和培养语感是很重要的。默写是为了检查背诵的效果,也要在课堂上完成。

二、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美景的赞美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文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有: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表现愉悦, “实欲界之仙都” ——表现自得。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现自豪。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被贬的烦闷,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鄙视世俗,抛开世俗观念后的乐观自豪。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歇,消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竞,争着;跃,跳跃,这里指跳出水面。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想;遂,于是、便;至,到。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

27《答谢中书书》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重点:背诵并默写课文。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难点: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借助注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齐背郦道元的《三峡》

2、导言

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3、学生交流所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二、整体感知

①明确学习目标。 ②范读课文。

a.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句子的节奏,轻重音等,初步感知课文。

把握节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自由朗读课文两三遍,进一步感知课文,做到流利地朗读。

③疏通文意:

a.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如遇有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解决。

教师明确重点词语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将歇:消散

夕日欲颓:坠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班级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

b.全文讨论,理解文章大意

背诵课文。

自由竞背

在四人小组内互相检查背诵

c、教师抽查背诵

三、品味、探究文章内涵

齐背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山川之美,在诗人笔下是怎样的情景?(引原句)

答、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 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 答:从形、声、色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4、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诗的成就?(引原句) 答: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

答: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6、“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答: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7、“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动感,富有生机。

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欣赏山水的得意之感。最能“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四、与郦道元的《三峡》相比,欣赏作者是怎样写景的?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游鱼跃水。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总之: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27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查预习情况

1、苏轼(1037—1101)

号东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

遂(suì)

寝(qǐn)

藻(zǎo)

荇(xìng)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课文

1、点拨重点词语的解释,注意以下词语的含义或用法:  念无与为乐者  遂至承天寺  相与步于中庭  怀民亦未寝  盖竹柏影也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翻译下列句子 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庭下如积水空明。

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3、口头翻译课文

理解内容

1、简述作者的写作思路。 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

起行——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步于中庭——绘景——抒怀

2、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3、本文中最传神的语句是哪几句?说说你的理解。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

句中无一个“月” 字,却无处不写月。作者用 “积水空明”四字,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

用 “藻荇交横 ”四字,比喻月下的竹柏倒影。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之美。

4、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用了两个比喻: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

5、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点出一个清澈透明的特点。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被贬的烦闷,赏月漫步的悠闲,鄙视世俗,抛开世俗的乐观、自豪。

7、夜游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 “欣然” 欣喜之情

• “念无与为乐者” “遂”、“寻” 有点遗憾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 ·“怀民亦未寝” 心有灵犀的喜悦 • “相与步于中庭” 从容 闲适

8、作者自谓闲人,文中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月色入户——门庭冷落 念无与乐者——交友之稀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点明其闲 表现作者乐观自豪的心境。

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你说出它的深刻含义? 两层意思:

①鄙视世俗之人,一心追逐名利,没有空闲来领略月色。

②表现自己抛开世俗观念,能有闲心赏月而乐观自豪;透出不能为朝廷尽忠的烦闷。

10、找出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领悟文章主旨。

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中心是:只要放宽心态,美景无处不在。(只要抛开世俗观念,才能有闲心欣赏美景)

学习缩写

缩写,指在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压缩原文的字数、篇幅,使长文变为短文。例如,影视戏剧的剧情简介,小说的故事梗概,论文的摘要,报告的纲要,著作的提要等。

缩写时,要分清原文的主干和枝叶,以确定取舍详略;要根据原文和缩写要求,恰当地摘取原句或概括文意;要注意文气的连贯和语言的通畅,力戒语气中断或跳跃,更不要生硬摘取、胡乱拼凑。对于不同的文体,缩写还有不同的要求。缩写记叙文,原作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要写清楚;缩写说明文,原作中说明的事物特征或者事理,要阐释明白;缩写议论文,要保留原作的论点、主要论据和简要的论证过程。

缩写可以培养综合、提炼和概括能力。

古文

古文

古文

古文

古文,辞职信

高中古文

古文最新版

优秀古文

古文报告

古文翻译

《古文.doc》
古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