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读后感

2020-03-03 03:17:0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北京工业大学

2011-12学年第2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课程论文要求)

现代西方哲学评介

学号10080121姓名陈晓晓成绩

任课教师:钱伟量

一、考核方式:

完成课程论文一篇(哲学经典文献评述)。

二、课程论文参考题:

1.叔本华《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节选评述。

2.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节选评述。

3.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节选评述。

4.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节选评述。

5.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节选评述。

6.卡尔·波普《科学发现的逻辑》节选评述。

7.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节选评述。

8.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节选评述。

三、论文要求:

1.在上述参考题中任选一题,解释、阐发和评价题中给出文字的哲学内涵,可以借题发挥,但不能与此主题无关。

2.论文要求观点正确、有理有据、逻辑清晰、行文流畅。有自己独到见解,引用他人成果要有注释或索引,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3.论文篇幅要求3000字左右。

4.论文以电子版形式提交至xdxfzx@126.com邮箱。

5.时间:2012年5月8日以前。

6.请务必用自己的学号作为文件名和邮件主题。

3.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节选

„„我们所说的存在先于本质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的意思是:人首先存在着,首先碰到各种际遇,首先活动于这个世界——然后,开始限定了自己。若依存在主义者看来,一个人如果无法予以限定,那是因为人在开始的时候还没有成为什么。只是到了后来,他才成了某种东西,他才把自己创造成他所要成为的东西。因此,就无所谓人的天性,因为没有上帝来给予他一个概念。人赤裸裸地存在着,他之赤裸裸并不是他自己所想象的,而是他是他自己所意欲的——他跃进存在之后,他才意欲自己成为什么东西。人除了自我塑造之外,什么也不是。这是存在主义的第一个原则。也就是人们称它为主体性(subjectivity)并用这个名称来谴责我们的。但是我们这样说的意思,还不是指人比一块石头或者一张桌子更为尊严。因为我们的意思是说,人是首先就自己存在了的——人在一切之前某种自行向未来推进并自觉正在这样推进的东西。人确实是一种具有主体生命的设计者,而不是青苔,兰花,或是花椰菜。在这个自我设计之先,无物存在。即使在睿智的上天也没有。人只有在他计划成为什么时才能获得存在,只是希望,还不够。因为“希望”或“意愿”一词,通常是指一种在我们已塑造出我们自己之后所作的一种自觉决定。我们可以希望加入一个政党,写一本书,或是结婚——但是在这些情形下,通常所谓“我的意愿”可能是一种先验的表现以及更自发的决定。然而,加入存在先于本质是真实的话,人就要对他自己负责。因此,存在主义的第一个作用是它使每一个人主宰他自己,把他存在从责任全然放在他自己的肩膀上。由是,当我们说人对他的本质负责时,我们并不是说他对他个人负责而已,而是对所有的人负责。“主体论”具有两种意义,而我们的反对者只是接触到其中的一个而已。主体论一方面是指个人主体的自由,另方面则指人是无法超越人类的主体性。后者才是存在主义比较深层的意义。当我们说一个人选择他自己的时候,我们的意思是指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他自己。但是由此我们也意指选择他自己的时候,他也为所有的人作选择。因为实际上,在我们选择一个我们所想要做的人的时候,我们所作的种种努力,无论是在创造一个为我们认为当然的人的形象。我们在两者之中作选择时,同时也就是在肯定我们所选择的对象的价值,因为我们不能永远选择没有价值的。我们所选择的常常是较为有价值的,同时没有对我们更有价值的,除非对大家都更有价值。进言之,如果存在先于本质,而当我们存在的时候,我们也在创造我们的形象,则这个形象是适用于所有人类和我们所处的整个时代的。我们的责任因此比我们想象的更为重大,因为它关涉到人类全体。

„„

存在主义者发现假如上帝不存在,则情形将是很难堪的,因为一切从睿智的天国发现价值的可能性将随之消逝。然没有无限完美的意识加以思考,那么先验的事物将不再有什么用处。没有地方写着:“善良”存在,我们必须诚实,或者不得说谎,因为我们身处于只有人生存着的土地上。陀斯妥也夫斯基曾写道:“如果上帝不曾存在,任何事情都可被允许的。”而这正是存在主义的出发点。假如上帝不存在,任何事情确实都可被允许的,结果人就孤立无依了。因为他无法在他自身之内和自身之外发现可以依赖的东西。他随着发现,他是无理由可解释的。因为假如存在确是先于本质,我们就永远不能根据天赋和特殊的人性去解释自己的行为;换言之,没有什么决定论的存在——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另一方面,假如上帝不存在,也就没有任何价值或命令给予我们以规范我们的行为。因此,在我们的前后都没有一个光辉的价值领域,都没有任何理由或借口。我们子然孤立,没有任何理由可寻。这就是我所谓的人是被注定为自由的意义。说是被注定,乃由于人并不会创造自己,然而又是自由的,自从人被抛进这个世界,他就要对他所做的任何事情负责。存在主义者不相信热情的力量。他不同意一往向前的热情是决定性的引导人们于行动的一道急流,因而就可以把它作为人的一种托词。他认为一个人对于自己的热情也应该负责。存在主义者不认为一个人可

以借发现什么预兆,去帮助他决定未来行动的方向。因为他认为一个人在选择的时候,就自行解释了这预兆。所以他认为每一个人,无须任何的支持或援助,人,是时时刻刻都注定要去创造自己的。庞其(Ponge)在一篇非常精僻的论文中说过:“人就是人的未来,”(Man is the future of man.)这话对极了。只是如果有人以为这就是说未来乃取决于上天,上帝会知道它是什么,那就错了。因为假使这样,那就没有未来可言了。然而,假使它的意义是:无论人现在怎么样,永远有一个未来对等待着他去塑造,一个等待着他而未经开辟的未来——那么,那就对了。但是现在,人们是被舍弃的。

„„

存在主义的中心意旨就是自由行动的绝对性质。因此,每一个人在自觉到人性的某种形式时自觉了自己——一个永远可以理解的行为,不论在任何时代中的任何人——因为这种绝对的行为可以导致文化模式的相对性。我们必须兼顾到笛卡儿主义的相对性以及笛卡儿行为的绝对性。因此你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由于呼吸、吃饭、睡觉和其他任何方式的行为而造成绝对的事物。在自由存在——自我行动的存在,选择其本质的存在——与绝对存在之间没有区别。而在绝对存在,暂时的局限——也就是历史的局限——与普遍性的理智存在之间也没有区别。

这并没有彻底驳斥人们对主观说的指责。事实上,这种反对是以其他几种方式而出现的,其中的第一种方式是如下面所述的:人们对我说:“那么你做什么都没有关系了”。他们并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这样地说。首先,他们谴责我们无秩序,然后,他们说:“你不能判断别人,因为没有理由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个目的而不选择那个”。最后他们会说:“任何事物在你的选择中,只是自动自发的而已,你一只手假装想获得,而另外的一只手则表示着退让”。这三者并不是甚么严重的反对。对于第一个反对而言,说你选择什么都没有关系乃是不正确的。在某一意义上说,选择是可能的,但不选择是不可能的。我永远能够选择,但我必须了解,如果我不选择,这仍然是一种选择。这虽然可能只是形式上的,但对于空想和幻想则具有极重要的限制作用。因为,当我遭遇到一个真实的处境时——例如,我是一个有性能力的生物,能够与异性的生物发生关系并生育子女——我就不得不选择对它的态度,同时在任何一方面,我对这选择负有责任,在约束了我自己时,也就约束了全人类。甚至假如我的选择不是被先验的价值所决定,它与放任仍然没有一点关系。如果有人以为这只是纪德自由行动学说的翻版,那么这就是他不了解这个学说与纪德的学说间巨大的不同。纪德不知道处境(situation)是什么,他的行动只是纯粹的放任。依照我们的观点,正好相反,人乃是在一个有组织的处境中发现了自己,在这处境中,他是自我含蕴的,他的选择包含了整个人类,同时他也不能避免选择,不论他是否必须保持独身,或者他必须结婚而不生子,或者他必须结婚同时生儿育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管他如何选择,在这种处境之下,他是不可能不负完全责任的。毫无疑问地,他并不根据任何预先建立的价值系统来选择,但是指责他放任不公平的。我们宁愿说,道德的选择与一件艺术品的构成是可以相比拟的。

„„

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节选之感想

哲学之于我,是一种深奥难懂的东西,有时似乎能隐隐窥见其中的真谛,但细细一想,却又迷茫了,有些不知所云。有时听别人说一些有关西方哲学的东西,觉得十分有道理,但转念一想,却又觉得,别人看的也是译本,这种经过翻译员加工过的东西,总会隐隐掺杂着一些个人观点,使之与原著产生偏差,再加上别人的转述,使之原本纯净的思想,又混合了更多包含他人自身经验的观点,不能全信。因此,至今我也只能看到哲学的一些表象,知道一些历史、名人,却对他们真正的思想了解的不十分透彻。现在,我也只能尽我所能来谈谈我对于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感想。

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说,人首先存在着,首先碰到各种际遇,首先活动于这个世界——然后,开始限定了自己。记得在很小很小的时候,没有烦恼,我的脑子里总是想着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那个时候的我,刚刚认识了这个世界,却对它还不太了解,为什么我们不能知道宇宙外面是什么呢?为什么恐龙会灭绝呢?那恐龙出现之前地球是什么样的呢?地球是怎么形成的呢?这些无法得到答案的问题,我却乐此不疲地一遍又一遍问着父亲,直到父亲烦了,我也终于知道这些问题无法从父母那儿得到明确的答案,我放弃了询问,但却没有停止想象,我曾想象,或许宇宙的外面又是另一个宇宙,而我们的这个宇宙只是另一个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像地球是宇宙各一个部分一样,然后这个世界就进入了无限循环中,也许我们手中的一支铅笔中也存在无数个我们不知道的宇宙。自以为得到答案的我也终于满足了,又开始了对另一个问题的询问中。我是从什么时候起,不再思考这些看似幼稚的问题的呢?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将所谓的学习放到了我生活的中心,不再关心其他,每天只为了和同学们比一比成绩,给父母一个好的分数?其实这些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并没有多大的意义,那时的我还不能知道什么是中考、高考、就业率,我知道的只是分数好了,父母会高兴,分数差了,父母会生气,仅此而已。但这就让我开始放弃了我那充满乐趣的想象。将自己限定在了校园里,考试中。但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虽然我确实是放弃了一些东西,但我也并不是一无所得。现在的世界不再是远古时原始社会,人们每天想着的都是填饱肚子,然后睡觉,所有人的生活几乎都是一样的,没有丝毫的变化。现在的社会有太多种选择,一个人不可能将所有的事情都尝试一遍,每个人经历的都是不一样的事情。人若对自己没有一些限制,那么是很难再走下继续的,人类的世界总是需要一些叫做秩序的东西,来规定一些制度、规则,来限定自身的活动。自由,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词语,人们总说自己在追求自由,认为自己仍旧不够自由.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完全自由的人的。早些年美国总是说我们中国没有人权,生活在中国的人们是没有自由可言的,可美国的公民就真的完全自由了么?那只是政府给民众造成的假象而已,如果所有的民众都是自由的,那还要警察干什么?保护它的公民?有人被保护,那就必定有人被制裁,那被制裁的人难道还是自愿的不成?如果你说你从未被制裁过,那只能说你从没被别人限定了自由,而是你自己限定了你自己的自由。你因为你的信仰、你的传统所带给你的道德观念限定了你自己的某些不好的想法而已。正如萨特所说,存在主义者发现假如上帝不存在,则情形将是很难堪的,因为一切从睿智的天国发现价值的可能性将随之消逝。不知从哪儿曾经听来这么一句,在有些西方人的观念中认为中国是一个恐怖的国家,因为我们大多都没有宗教信仰,是无神论者。西方人大多的道德观念来源于他们对他们所信仰的宗教,他们恪守各自的宗教理念,为了在需要时能从他们的宗教中得到一些精神上的慰藉。因此如果真的戳破上帝不存在的事实,那么随之而来的将是人们遵守了多年的道德观念的崩塌,那时人们将没有什么不敢做,没有什么不能做。 “假如上帝不存在,任何事情确实都可被允许的,结果人就孤立无依了。因为他无法在他自身之内和自身之外发现可以依赖的东西。”反正上帝并不存在,没有能给与我们希望的人物存在,也没有什么能束缚我们的行为。到那时,人们或许终于可以得到真正的自由了,但世

界也就随之陷入混乱了。在中国,我们相信的是我们自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因此中国人相信事在人为,想要什么就必须自己尽一切可能去争取。这也是西方人觉得中国人的可怕之处,因为他们认为我们没有宗教所给予的道德约束,可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其实我认为宗教只是一种教导人们遵守道德规范的一种手段而已,如果人们能够自制,则这些都是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若人们自身能将这种遵守道德规范的行为融入到自身的习惯中,那么没有宗教,有时反而显得更为自由自在。“存在主义的中心意旨就是自由行动的绝对性质。人的生存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或灵魂。道德和灵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创造出来的。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道德标准或宗教信仰,却有选择的自由。萨特也提出:“他人即是地狱”。这一观点看似与“人有选择的自由”观点相矛盾,其实每个人选择是自由的,但对于选择后的结果,每个人有无法逃避的责任,人在选择的过程中,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他人的选择,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但每个人的自由就可能影响他人的自由,所以称“他人即是地狱”。”对于这一点,我也算是有些体会,我是个立场很不坚定的人,每每看到别人做了什么决定,自己就会也想要做,总是被别人的决定,影响自己的心情和决定。对此我时常感到很烦恼,想让自己不要总是关注别人,但有时就是控制不住,总想知道别人在做什么,总怕自己落后于别人。尤其是大学后,成绩不再是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成绩、比赛、人际关系这些都很重要,生活突然多了很多需要关注的地方,有些迷茫,于是就更加关注别人是如何做的,然后自己在那里计较得失,“他人即是地狱”,这句话真的很适合我。那么我是自由的么?我总是受着别人的影响,可是最终的选择却都是自己做的,我是自由的,至少我有选择的权利,即使有些选择并不是我想要的,即使我需要承担它的后果。刚进入大学的时候真的很迷茫,在将要面对的种种选择中,努力的寻找自己的位置,却总也不知道哪里才真正是自己的位置。直到那天,在课后,您说的一句话让我深有感触,您说哪有什么最好的选择,只有当你都经历过了,才能知道哪个选择是最好的,但是当你终于知道了之后,你已经做出了选择。是啊,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总是想要找的最好的选择,但其实对于现在的我说根本就没有最好的选择。扯得有些远了,其实对于自由行动的绝对性质这一段,我理解的也并不十分清楚,只是觉得他应该是论述自由和约束之间的关系的。人是有选择的权利的,但是他必须对自己所做出的选择负责,因此选择是自由的,但后果也是要承担的。

以上就是我对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节选的感想,可能有些凌乱,不知所云,但我已经尽力去理解了。

陈晓晓(10080121)

2012年4月21日

《心态是一种选择》读后感

《爱是一种人生态度》读后感

《读书是一种修行》读后感

成功是一种心态读后感

《欣赏是一种善良》读后感

《宽容是一种美丽》读后感

《阅读是一种孤独》读后感

《工作是一种充实》读后感

《优秀是一种习惯》读后感

《快乐是一种能力》读后感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读后感.doc》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