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智慧养老破解城乡居家养老难题

2020-03-03 07:37:3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发展智慧养老破解城乡居家养老难题

——马鞍山市博望区“互联网+城乡居家养老”样本观察

我国人口老龄化压力日益加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对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等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加大投入、扎实行动,积极推动老龄事业发展,已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但在政策措施、基础工作、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与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老人养老需求,让广大老年人过上幸福晚年生活的期盼还有不小的差距。日前,我们就做好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对马鞍山市博望区的城乡居家养老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特别就互联网科技嵌入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对博望区中爱城乡助老服务中心进行了跟踪式调查,期望提供一份“互联网+城乡居家养老”样本。

一、我国老龄化现状和发展态势

1、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

据测算至2053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4.87亿。人口老龄化水平自1999年的10%增长到2022年的18.5%。之后,进入人口老龄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到2030年人口老龄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到25.3%。2044年将超过30%,进入重度人口老龄化的平台期,2054年将达到峰值34.9%。21世纪下半叶,人口老龄化水平将一直在34%上下。人口规模庞大且高速膨胀、人口老龄化急速推进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

2、老龄化程度深健康水平低

据统计2010年我国高龄人口规模为1904万人,2023年将超过3000万,2033年将超过5000万,2049年将超过1亿,平均不足5年就增加约1000万高龄老年人,年均约增长210万人,高龄老年人是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群体,高龄化进展快速。与此同时,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年人口健康水平总体偏低,生活不能自理、慢性病患者、老年残疾的人口规模大。

3、城乡人口老龄化差异巨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亿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由于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21世纪内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和速度始终高于城镇。2018年农村老龄化水平达到30%,比城镇高10.44个百分点;21世纪30年代,当全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达到最快时,农村和城镇老龄化程度的差距也达到最大,相差12-13个百分点。21世纪后半叶,城乡人口老龄化水平的差距虽不断缩小,但城乡老龄化程度却在持续加重,2050年城乡老龄化水平分别为31.07%和40.18%,达到峰值,高于发达国家在21世纪中叶的老龄化水平。另外,安徽省与上海、浙江、江苏、北京、四川、湖南等14个省份先于全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可以说,解决好农村的老龄问题是我省及全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关键之所在。

4、独居和空巢老人日益增加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年,逐步进入“421”的家庭结构,即一对夫妻要供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作为“421”供养关系中的中间代,无法抽出时间照顾年老父母,尤其是众多农村年轻劳动力人口进城打工,老年人口空巢率不断提高, “空巢化”现象日益突出。

5、“未富先老”发展与民生矛盾凸显

“未富先老”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一是经济实力还不够雄厚(属于中等收入水平国家),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经济能力还比较低。二是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三是社会公平状况亟待改善。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基尼系数超过国际社会公认的0.4的社会安全警戒线。

二、博望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概况

1、博望区老龄人口基本情况

博望区总人口18.5万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从2012年的3.02万人增加到目前3.3万人,所占总人口比例由16.3%提高到17.8%。其中70周岁以上老年人1.48万,约占老年总人口的44.9%,80周岁以上老年人0.41万人,约占老年总人口12.4%。其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程度深很具有代表性。

2、博望区老龄人口分布情况

博望区自2012年9月经区划调整,在整合原当涂县三个乡镇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一个新城区,三个乡镇下辖社区3个和行政村37个。全区留守空巢老人分散居住,家庭功能严重弱化。

3、博望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全区已建成公办养老机构3家,床位628张,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近20张;建有民办养老机构1家,床位数50张;民办助老服务中心1家;在建社区照料中心1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0家;村(社区)助老服务站40家;农村幸福院3家。目前“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基本构建。

4、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全区建立了10家以社区为依托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及1家民办助老服务中心。服务中心根据条件设置了休息室、娱乐室、阅览室、助浴室、助餐室等功能室,免费向老人开放,同时,以服务中心为载体,向周边居家老人将助洁、送餐、精神慰藉等各项助老工作外输上门。

三、博望区智能化城乡居家养老快速发展原因探究

博望区成立时间晚,基础设施薄弱,在面对城乡养老重压力下,加大财政投资预算,将发展与保障民生两手共抓,保持城乡一体化建设与探索科技养老新方式步调一致,同时,智慧新城、智慧社区(农村)建设为智能化养老方式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其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服务”的模式推进全区养老体系建设进程。

1、建立一个信息服务平台。

“博望区智能化助老助残信息服务平台”包括紧急救援和呼叫服务系统、老年人基本信息和健康档案系统、加盟商和养老服务人员管理系统、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系统、在线结算系统等,同时和政府相关公共服务平台有效对接。

平台凸显三个特点:一是结合实际,分类服务。根据注册老年人的年龄、体力状况,将老人划分为不同类别,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各类亲情式服务,期间,助老员到老人家,用呼叫终端报“开始”、“结束”,形成有效工单,再通过呼叫终端与老年人进行确认、入户回访等方式,对整个服务流程、质量及工单进行严密监管、核算、考核。二是企业服务,政府买单。结合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信息服务平台上整合了当地一批具有良好信誉的企业加盟商。不定期回访、考核,有效净化、规范了家政服务市场,也助推了服务项目日益细化、规范。三是服务有价,爱心无边。信息服务平台安排相对固定的服务人员定期上门,除各类保洁、生活照料、餐饮服务等有价服务外,更注重对老年人进行精神抚慰和帮助,逐步建立起亲情式联系,从而使老年人在心理上更具安全感,在精神上减少孤单和寂寞。

2、配备一支养老服务队伍。

根据老年人数,按照一定比例配备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助老服务专员(其中包括专业化服务组织与政府合作或独立聘请的社工人员、整合有一技之长的社会志愿服务人员)。主要对老年人基本信息和服务需求、提供应急联动入户服务、协助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及信息化平台链接等事务。

3、联合一批加盟服务商家。

根据老年人急需的救援、家政、医疗、保健等服务需求,挖掘和筛选养老服务相关企业和机构,通过建立健全准入和退出机制,实行标准化服务,逐步形成跨行业、广覆盖的养老服务产业集群。通过企业市场化运行,对服务对象实行会员制服务与管理;通过企业市场化运行,对服务队伍实行员工制管理,为老年人提供规范化、标准化、人性化、个性化的主动式服务,为居住在家里的老年人打造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4、开展多层次养老服务。

养老专业化服务组织为政府购买服务的老年人无偿提供居家养老信息呼叫终端(包括各类型呼叫终端)或健康幸福手环等设备、信息搜集、建立老年人基本信息和健康档案、紧急救援(应急求助)、定期回访、远程定位等服务;低偿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助行,以及文化娱乐、学习教育、陪伴聊天、心理咨询、代购代办等服务。基本形成“低端有保障、终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格局。

四、博望区“互联网+城乡居家养老”样本观察

居住在马鞍山市博望区博望老街的唐继兰老人,子女均在外地,老伴自十几年前因病离世后,唐继兰便成了守候家园的独居老人,博望区中爱城乡助老服务中心自落地博望社区后,对独居空巢老人实施定期上门探望、精神慰藉,老人近况及时与其子女们沟通,提醒他们即使在外也要常给老人打打电话。这个中心根据唐继兰的信息,打电话提醒其在上海的女儿,老母亲78岁生日即到,其子女这才想到母亲的生日来临。但其子女称,因为工作忙回不来,很是无奈,也深表内疚。该中心在老人生日当天联合博望社区一道买来蛋糕,并与前来的志愿者们一起为老人过了个热热闹闹的生日会,生日现场,该中心工作人员利用电子服务屏给老人播放了来自上海女儿的隔空祝福,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其实,这仅是这家名叫中爱城乡助老服务中心为空巢老人服务的一个缩影。在博望社区,每天来这里下棋、打牌、做操、读书、绘画的老人有几十位,这些虽然空巢老人但身体健康状况比较好的。对那些身体状况较差甚至卧床不起的老人怎么办呢?该中心也有办法,智能呼叫终端加上几十名中心招募的志愿者会免费为他们提供上门服务„„

该中心为民办非盈利性质,其场地租赁、健身设施、传呼设备等基本上为个人投建,中心工作人员一部分是投资人聘请的,一部分是招募的志愿者。创办这个中心的初衷,是想帮助照顾那些独居、空巢老人日常起居,慰藉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晚年生活不寂寞。“我以为关爱老年人的事业大家热情不高,没想到中心成立不到一年涌来50多名志愿者,许多还是60岁以上的‘夕阳红’,令人感动。”负责人如是说。葛金林为了照顾瘫痪的弟弟,40年如一日,终生未娶,被评为“安徽好人”,他听说社区有个义务关爱老年人的中心,特地跑来看看,“未成想这一看,我自己也成了志愿者了。”独居、空巢老人们每天聚集在这里无拘无束地聊天、娱乐、做保健,看着他们愉快,我也开心,葛金林说。

据了解,这个中心除了对来服务中心的独居和空巢老人进行日间生活照料,最大的亮点是运用“互联网+信息呼叫终端”的方式对那些因病、残疾或身体不便的老人进行远程照料,中心目前已经免费为360位老人的家中安装了居家养老信息呼叫终端,终端上设红(绿)按键,按绿键呼服务,按红键呼急救。另外,中心还为22户空巢老人在其子女的申请下安装了互联网远程视频看护器,其子女都是常在外地出差的“博望飞毛腿”。他们在家时间时间有限,在外心系家中老人,有了互联网远程视频看护器,实实在在的解决的他们的担忧,他们通过下载的手机APP随时随地查看家里老人生活情况,同时与助老服务中心形成委托契约,请他们不定期上门与家中老人聊聊天。在该中心,我们看见,只要有按键响了,该中心的服务台电脑上立即显示是哪位老人?家住在哪里?中心服务人员立马回应,在第一时间为需要的老人送医、送药、送饭、送生活用品等。“这个中心的电子保姆服务为博望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了延伸,拓展了空间,成了名副其实的‘没有围墙的托老中心’。”博望社区支部书记刘道寿称。

博望区中爱城乡助老服务中心具有“虚拟养老”的样本性,在中国居家养老或是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根生蒂固,农村老人更是这样,这种“虚拟养老”方式正好顺应了老年人居家养老的观念,很容易为老年人所接受。对比养老院而言,“虚拟养老院”还会给老年人一种主动感、支配感,老年人可以随意挑选服务,可以对服务质量提出意见。而养老院则会给人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 “虚拟养老院”的投资很低, 仅需在助老服务中心或者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基础上,嵌入智能化为老信息服务平台,将服务对象全部纳入信息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利用智能化养老服务平台的“O2O”和“云数据”功能”实施居家养老服务券无纸化、电子化。从而让享有政府购买服务对象的老人只需按下终端呼叫器,就可享受家电维修、家政上门、陪聊陪护、生活购物等入户式服务,整个过程无需现金、无需找零、实时记录、充分体现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便捷。

智能化养老系统是一种高科技集成的养老服务平台,可以承载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内容,为老年人提供“人力做不好、人力做不到和人力不愿做”的多样化服务,对于提升各种方式下的养老潜力和水平,具有巨大的整合和提升作用。因此,智能化养老是对传统养老服务方式的一场革命,代表先进的养老方向,必将极大地减少人力资源投入,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改善老年人生活,对于低成本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是解决中国城乡养老问题的必然选择。

五、关于加快发展城乡居家养老的几点建议

各级政府要为城乡居家养老专业服务组织落地服务创造条件、提供补贴性资金支持、让专业化服务组织良性运营、老年人享受到优质服务。

1、强化资金扶持。

一是各地政府要以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建立立卡的贫困人口、重点优抚对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重度残疾人中的老年人,以及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为基数,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方案,发放养老服务劵。鼓励各级政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第三方机构开展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绩效评价等工作。逐步提高购买服务标准,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补贴制定。二是省级财政补贴。省级财政可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完成优秀养老专业化服务组织落地的县(市、区)政府予以分档奖励。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各地政府为主,省级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补助。

2、保障运营场所。

对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进行网格化布 局、标准化建设,整合优化现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向养老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免费提供或协助其低价租赁、甚至由政府提供服务场地。推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模式。鼓励养老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线下服务实体网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学习娱乐场所等,完善功能性设施设备。

3、各类保障机制。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抓,发改、卫计、民政、老龄、财政、人社、住建、税务等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力。二是强化行业监督,建立健全行业评估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引进第三方机构,对各类专业社会助老服务组织及政府购买的服务开展质量和绩效评价。

关注科技就是关注未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老年服务事业和产业,是未来我国化解老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综合判断人口老龄化及老年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态势的基础上,倡导和发展智能化居家养老,成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符合国家养老方式创新、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路径选择。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中,科技使得智能化养老越来越成为引领未来养老方式变革的重要支撑。

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

我区创新社会管理破解居家养老难题

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

智慧养老

居家养老业务发展情况汇报

居家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工作计划

《发展智慧养老破解城乡居家养老难题.doc》
发展智慧养老破解城乡居家养老难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