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发展难题整改措施

2020-04-19 来源:整改措施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合作社破解农牧业发展难题

以“新三社”合作破解农业产业化和农民持续增收难题

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战略处王兆宾

农民增收问题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课题,长期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我想就“新三社”合作问题谈几点看法,希望能从一个新的角度为破解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难题寻求新的思路。

一、保证农民经营性收入持续增长,必须提高农民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从地理环境来看,我们山西多山地、少平川、缺水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们山西农业的发展。尽管如此,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悠久的三晋文明为我们发展特色农业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产。我们山西遍地是特产,太谷的西瓜、清徐的葡萄、沁县的小米、柳林的枣等等,这些农特产声名远播,享誉全国,是我们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资源。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资源优势并没有充分转化为我们山西农业发展的优势,优势资源没有转化为农民增收的来源。究其原因,还是二元结构下的“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问题。

作为欠发达地区,我省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在实行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近三十年来,农业实际上没有进行更深入的制度变革,农村目前仍然是传统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分散的小农户各自独立地参与市场经营,生产经营方式比较落后,农业产业链条短,抵御风险能力差。在人才、资金、信息和技术等方面缺乏优势的情况下,农特产品生产形不成规模,打不开市场,创不出品牌,农民无法从农业生产经营中获取更多收入,农民持续增收缺乏保障。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的产业化程度低,已成为农民收入稳定持续增长的制约和障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这一点在理论界和实践界已经取得广泛共识。

二、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出路

对于“三农问题”,中央从统筹城乡发展出发,提出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工业反哺农业”、“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我们山西省也提出,要积极探索建立“以煤补农”新机制。由于农业的产业特点和农民的弱势地位,给予适度政策倾斜是必须的。但是,要长期、真正解决农民持续增收问题,最终还是要依靠制度创新,依靠农民自己。近年来,各种形式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量涌现。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它对于保护农民利益,增强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为四个“有利于”:(1)有利于提高农民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合

作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可以增强农民的市场谈判能力,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2)有利于扩大农业的经营规模,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3)有利于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可以使农民在科技推广、分工协作、市场营销方面得到锻炼,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和营销意识;(4)有利于改善对农业的管理,政府可以通过专业合作社来指导或引导农民,减少农民生产的肓目性。

我也省出现了大量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截至去年10月份,山西全省登记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3850个,入股社员10.8万人。同时,许多地方,如榆社和寿阳,出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运作的案例。省委、省政府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也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列出专项预算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全省11个市中已有8个市、46个县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专项资金列入市、县财政预算。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都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经营条件和市场交易地位,符合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2006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通过,并与去年7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正式取得法人资格,其发展获得了法律保障。从而,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可选路径。

三、积极探索“新三社”合作模式,合力解决农业产业化和农民持续增收难题

(一)“老三社”曾经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

我们把改革开放以前出现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供销合作社称为“老三社”,把近几年兴起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经历多次改组改革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供销合作社称为“新三社”。早在解放前,我国就存在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合作化运动以后,全国各地发起成立了许多经济合作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供销合作社是农村合作化的三种形式。“老三社”曾经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农业生产合作社经历了互助组、低级社和高级社三个阶段,对于恢复和促进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1958年全国74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被改组为人民公社,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后人民公社体制逐步解体。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建国初期,有效解决了农村的高利贷和农业生产资金问题,经历多次改革,至今仍然在农村金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计划经济物质短缺时代,农村供销合作社垄断经营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垄断销售农村市场生活消费品,独家收购农副产品,是当时国家控制全国农村市场和农副产品流通以及解决广大农村商业落后、买卖不便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供销合作社逐步丧失其在农村市场上的垄断地位,目前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功能大大弱化,但其机构仍然在运转,并享有国家赋予的专卖、专营等特殊权利。

(二)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难题,需要把“新三社”引入到新的合作框架

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仍面临着许多难题,特别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三个“短缺”问题,在我们欠发达省份非常突出。(1)农村优势劳动力短缺。在现行体制下,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结果导致了农村优势劳动力外流,老、弱、妇、幼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这种人口流动支持了工业化的“低成本”优势,也符合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般趋势,但却造成了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普遍下降,同时也给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带来了不利影响。(2)农业生产资金短缺。近几年,农村资金大量流向城市,农业资金大量流向非农业。有资料显示,农民创造的近一半的居民储蓄流向了非农业。与此同时,由于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农民可供抵押资产少,金融机构从自身风险考虑,对农民和农业发放贷款额度小。农村资金净流出,弱化了农业规模化发展的资金支撑。(3)农副产品流通渠道短缺。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沟通城市和面向国内外大市场的流通体系,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缺乏有效的联结手段,农产品卖难问题经常出现,致使农业发展缺乏有效的市场拉动力。农民产业合作社在提高农民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单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不能解决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的全部问题。尽管《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定位为提供成员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但是,从我省的实践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生产资料的统一采购,生产技术的统一提供以及简单的加工、包装等方面。对于解决规模生产所需要的大额资金,单靠农业合作社的力量不能完全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般也不具备市场信息收集分析和预测的能力,缺乏成熟可靠的产品销售渠道。

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供销合作社都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长期以来,农村信用合作社虽然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但在农村吸收存款多,发放支农贷款少,大量抽取农村资金;农村供销合作社完全没有发挥农副产品流通服务的作用,机构虚设,渠道闲置。所以,有必要在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把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供销合作社引入到新的合作框架。

(三)推广“两社”联动经验,积极探索“新三社”合作模式

我省各地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中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榆社县“两社”联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经验值得推广。榆社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抵御市场风险,解决了农村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通过成立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提供担保的担保公司,来保证信用社资金安全。农村信用合作社结合当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农民增收需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量身订做金融产品,并综合采用多种措施防范信贷风险,向农民专业合作社

及其成员贷款发展农业,保证了信贷资金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又保证了信贷资金的及时回收,解决了农村信用合作社有钱不敢贷,农民急需资金贷不到的难题,从而,走出了一条“两社”联动,共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新途径。

从各地实践情况来看,解决“卖难”问题依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短板。作为农村具有合作性质的经济组织,农村供销合作社联结城乡的信息优势和传统的渠道优势依然存在,同时,农村合作社在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农副产品收购方面仍有着其它区域流通企业所不具有的资金实力。所以,应该把农村供销合作社也引入到“两社”联动机制中来。当然,把农村供销合作社也引入到“两社”联动机制中来,并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的统购统销模式,更不是恢复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垄断地位,而是要充分发挥农村供销合作社在农村流通领域的传统优势,充分发挥农村供销合作社联结城乡市场的信息优势,充分利用农村供销合作社现有的城镇网点设施和流通渠道,促进物资交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供销合作社也应体现为“三农”的服务宗旨,拓宽为“三农”服务的领域,增强为“三农”服务的功能。

综上所述,我们的思路是,积极探索“新三社”合作模式,发挥“新三社”各自优势,合力解决农业产业化和农民持续增收难题。我们认为,着眼发展合作组织,通过扶持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创新农村信用合作社支农信贷办法,切实解决农业产业化资金不足问题;通过创新发展农村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村供销合作社的渠道和信息优势,可以有效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三个“短缺”,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推荐第2篇:破解大山的发展难题

破解大山的发展难题

——利川市农信社支农占位纪略

9月6日,随着一声令下,利川市惠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的100多吨萝卜踏上南下广州的征途。这标志着该社的高山蔬菜正式驶出湖北大门,把菜蓝子卖向全国人民的餐桌。

随后,笔者对该合作社主要负责人吴文斌进行了专访。吴文斌谈道:‚自己之所以能从一个普通农民摇身变成一位身份几百万的合作社负责人,这全得力于利川市农信社社的支持,要不是农信社的真心帮扶,自己不可能依托大山资源发‘绿’财,更不可能把这大山沟里的蔬菜卖向全国最富裕的南海都市!‛

利川市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该县山大人稀、深遂纵横、交能不便,百姓生活贫困。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近年来,利川市农信社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以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破解大山的发展难题为己任,不断优化信贷服务,创新贷款品种,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全市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截止今年6月底,利川市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为94553万元,比2009年初净增42794万元,其中农业贷款84955万元,贷款投放在全市乃至全州位列第一。

去年以来,利川市农信社主动融入到市域经济发展建设队伍之中,引领辖区内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繁荣,主要从重点项目建设、三农发展、中小企业、民生工程等方面加大有效信贷投放,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据了解,仅今年半年,该社为五洲牧业、中兴茶叶、兴盛福农业、凯瑞农业等35家中小型企业,共计投放贷款6820万元。

利川市农信社为进一步提高支农服务水品,全面提升各种支农信贷品牌,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对小额农贷的管理和开发。今年春耕生产期间,农户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大,该农信社便组织专班人员在乡镇村组以树立公示牌、下发客户经理名片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上半年,该农信社对辖区内农户进行全面调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走千家、访百店‛评级建档活动,截至6月底,对16万余户农户进行了上门摸底调查并及时给15.8万户予以核贷发证,金额达5.5亿元。

该农信社社在对农户资金需求及时予以满足的同时,尤其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其他农村经济组织的资金需求给予重点支持。

2009年,利川农信社着重支持‚收购加工企业+信用社+基地农户‛模式的烟叶、茶叶、药材、蔬菜、林果、养殖支柱产业农户发展,以企业收购订单担保向基地农户发放订单担保贷款。全年向8家

茶叶收购加工企业基地农户发放茶叶订单贷款5万亩1400万元,向烟草公司基地农户发放烟叶订单贷款11万亩1200万元,向3家药材收购企业基地农户发放药材订单贷款1.5万亩680万元,向3家超市蔬菜基地农户发放蔬菜订单贷款210亩260万元。

同时,在该社提供的创业贷款的‚滋润‛下,一大批农村种养大户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仅去年一年,全市农信社发放种植大户贷款43户643万元,养殖大户贷款106户2357万元,药材大户贷款84户1226万元,财政贴息种养贷款1050万元。沙溪乡齐跃坪村一组村民杨秀安,2007从外地回到家乡创办起玉河牧业养殖专业合作社,今年为扩大规模,于5月中旬向信用联社申请40万贷款,作为周转资金,6月初该合作社便拿到贷款开始投入生产,预计年利润能达到80万左右。

在种养大户的带动下,全市已形成烟叶、茶叶、反季蔬菜、山药、莼菜、药材等六大种植基地和养猪、养羊、养鸡、养牛、养长毛兔五大养殖基地。

据介绍,今年下半年,该社将主要业务指标进行了调整,存款增长将由3.1亿元增加到3.5亿元,贷款增长将由5亿元增加到5.5亿元,并保证将所有资金100%用于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

张光明 王智

推荐第3篇:如何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题

用科学发展的方法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题

——在全市组织员培训会上的发言

**镇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所辖**个行政村,是我县行政村最多的乡镇,由于各村的实际情况不同,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也遇到很多实际困难,下面我就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在破解发展难题,消除多年不发展党员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创新机制,破解入党积极分子不足的难题

建立一只素质高、数量充足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两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中,有大部分村是因为入党积极分子不足造成的,有的村甚至没有积极分子,这直接影响了党员发展工作。

经认真分析,造成积极分子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青年入党热情不高。近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冲击,部分农村青年的价值观发生改变,入党热情下降,甚至个别人产生了入党受约束、“吃亏”的思想。二是农村党支部书记对发展党员工作不重视,认识不到位。有的村党支部书记认为发展党员工作很务虚,程序繁琐,不愿意发展。三是存在近亲繁殖、排他现象。有的村党支部书记怕今后发展了其它党员,对自己的位子造成威胁,只发展自己的亲戚朋友,对家族以外想入党的优秀青年坚决不培养、不发展。

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把解决入党积极分子数量不足现象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

一是转变选人方式,拓宽选人视野。针对农村青年入党热情不高的问题。我们从转变选人的方式入手,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采取在镇党委的指导下,由村党组织主动选人的方式,将村内年轻、有一定工作能力、群众口碑好的同志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并明确村支部班子成员作为联系人,主动联系培养,在思想上关心他们,在生产生活上帮助他们,通过党支部的积极引导,他们都主动的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效地破解了农村青年入党热情不高的难题。

二是明确工作目标,增强发展意识。针对农村党支部书记对发展党员工作不重视,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我们与每村签订了党建工作责任状,严格按照人口5‰的比例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并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纳入对党支部书记和村支部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对村党支部成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每半年对全镇各村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一次专项检查考核,切实解决了农村党支部书记对发展党员工作不重视,认识不到位的难题。

三是扩大发展民主,增强工作透明度。为切实避免近亲繁殖、排他现象,我们坚持在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前要通过党组织推荐、党员代表推荐和村民代表推荐,防止党支部书记一人说了算,在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后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公示。在入党积极分子人员的把握上,我们坚持实行上级党委审查制度,对村党支部确定的积极分子由镇党委进行严格审查,如果要培养“两委”干部的亲属作为积极分子,必须要有一名群众积极分子一起培养,否则不予培养和发展,有效地避免了近亲繁殖和排他现象的出现。

二、分类实治,破解农村长期不发展党员的难题

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一些村之所以长期不发展党员,其根本原因是村情复杂、宗派势力严重、村党组织自身软弱涣散、无凝聚力,这也是在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最大的难题,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抓基础,解决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我们将班子软弱涣散,瘫痪半瘫痪的村列为“问题村”进行集中整建。我镇***是几年未发展党员的“问题村”。因项目征地过程不透明、赔偿标准不统

一、部分村干部徇私舞弊,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坏的影响,村民多次进京上访,支部班子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党员大会无法正常召开,2名多年培养的积极分子始终得不到发展。***等村党支部书记能力较差,威信较低,不敢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对此我们从抓基础,强班子入手,对党员群众反映强烈、能力差、软弱涣散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支部班子进行了果断调整,为发展党员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二是抓重点,解决宗派势力严重的村发展党员问题。西城村是我镇多年的后进支部,村内宗派势力严重,曾因发展党员多次进市进京上访,支部班子处于瘫痪状态,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竞争激烈,几派之间谁发展党员都不同意,多次召开党员大会都未能成功,村内的优秀青年多次向党组织递交申请,均因党员大会无法召开而无法实现入党愿望,造成了长达6年未发展过新党员。针对这种情况镇党委大担任命了退伍军人赵树来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在党员和群众中威信很高,能够协调村内各派势力,为了缓和派系争端,我们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多次组织党员集中学习,研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把党员的思想统一到干事创业谋发展上来。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坚持民主

推荐、平衡发展的原则,主要做法是各派推荐相同数量的优秀青年,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在发展时,从各派认可的人员中各推荐一名积极分子作为发展对象,既保证了党员发展的质量,同时也平衡了村内各派势力,党员大会能够顺利召开,彻底消灭了6年未发展党员的现象。

三是抓难点,解决村内党员参会不足的问题。我镇***村现有党员47名,其中60岁以上的老党员31名,在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时,老党员责任意识不强,以身体不好为借口不愿参加,加之部分党员外出务工,几次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到会人数不能过半,致使发展党员工作一拖再拖。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的办法是,结合“七一”、“春节”慰问老党员,组织发展对象和村支部成员一起到党员家中走访慰问,增进发展对象与党员之间的感情;在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前三天,发展对象主动到党员家中汇报思想,争取老党员们的支持和信任,并取得党员们的共识。开会当天采取发展对象主动邀请的方式,由发展对象主动到家中邀请,有效地保证了党员到会人数。

三、健全制度,解决发展党员责任意识不强的难题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水平,切实消除两年以上不发展党员村,形成发展党员工作的长效机制,我们从健全制度入手,增强发展党员工作责任意识。

一是实施预警机制。把全镇**个村发展党员工作建立台账,根据各村发展党员时间,实行提前半年预警,向村党支部下发发展党员工作预警通知书,要求由各村确定具体发展措施和完成时限。

二是实行党委书记谈话制度。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我们积极争取党委书记对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对发展党员不重视特别是两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党支部书记,由党委书记进行诫勉谈话,并同两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党支部书记签订责任状,当年内不能完成发展党员的党支部书记自动辞职,对发展党员工作起到了很强的推动作用。

三是严格考核奖惩制度。按照县委组织部《关于农村干部考核实施办法》的要求,我们将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对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支部班子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对两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党支部取消评优评先资格,村支部书记和支部班子成员不能评定为称职以上档次,同时与基础职务补贴挂钩,按照比例核减基础职务补贴。去年我们对5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核减了200元、支部班子成员核减了100元。在全镇的村支部书记中产生了较强烈的反响,支部班子发展党员的意识明显增强。

以上是我们在创新党员发展机制、破解党员发展难题的一些做法,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推荐第4篇:破解资源型城市发展难题

破解资源型城市发展难题(调查与思考)

资源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的支撑作用功不可没,资源型城市作出了重大贡献。但资源型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承载力弱等难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河南省鹤壁市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

做法与经验

鹤壁市是依煤而建的资源型城市,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炭、石灰岩等。长期高开采、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发展,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阻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近年来,鹤壁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统筹经济与生态发展的思路,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双赢。

科学谋划发展思路。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鹤壁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统筹经济与生态发展的思路,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切实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狠抓节能减排和生态城市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充分享受工业文明成果的同时享受生态文明成果。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鹤壁市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作为统筹经济与生态发展的重要途径。比如,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实施种子和高效农业工程;

发展现代畜牧业,培育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强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在发展现代工业方面,重点发展煤电化材一体化、食品加工、机械制造三大战略支撑产业和金属镁深加工、电子信息、光伏等新兴先导产业,同时淘汰落后产能,关停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在发展服务业方面,高标准编制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培育大型商业连锁企业,发展文化产业、商贸物流、科技服务等特色服务业。

多举措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在工业经济体系中,以资源高效利用为重点,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在农业经济体系中,建设循环型生态农业,发展绿色无公害种植养殖、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及农业废弃物再利用。二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采取强化政府和企业责任、制订责任追究和奖励办法、推广使用绿色建材、引进推广节能技术和工艺等措施,重点抓好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节能减排工作,严格实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严把环保准入关。三是加大保护生态环境力度。以建设生态城市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实施城郊绿化、村镇绿化、建设生态能源林等绿化工程。实施城镇生活垃圾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工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止环境污染。对已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

矿山限期恢复,对已停止采矿区及时做好土地恢复和复垦。通过优化肥料结构、采用科学施肥方法、推广综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技术等措施,减少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启示与思考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破解资源型城市发展难题的根本出路。鹤壁市的经验归结为一点,就是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根本举措。只有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才能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发展为生态文明提供物质基础,生态环境良好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统一于科学发展的主题中。因此,坚持科学发展,就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实施生态工程,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产业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现代城市

发展首先是现代产业发展。鹤壁市的实践证明,运用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的循环经济理念科学规划和建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在集聚区内通过拉长产业链、废弃物再利用等途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从而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使人民群众在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也能享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执笔:李东升王作鑫)

推荐第5篇:创新工作方法,破解发展难题

创新工作方法,破解发展难题

中共马甸镇委员会王长健

近年来,我多次随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的考察组到苏南及周边发展较好的地区考察学习。这些地区经济发展之快、思想观念之新、工作作风之实、协调服务之优,令人震撼。通过学习考察,使我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真经,增长了见识,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就围绕“工业立镇、农业稳镇、三产活镇”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研究,全力破除七大发展难题。

一、“强化意识”,破解思想难题。

一是强化开放竞争意识,确立超前理念,以世界眼光、开放思维、竞争态势谋划大发展、大招商,在马甸发展中再创新优势,实现合作共赢。二是强化抢抓机遇意识,紧紧抓住沿江大开发和苏南产业转移机遇,构建现代服务业、物流业集聚区和现代生态旅游休闲基地。三是强化求进求快意识,确立更高标准,追求更高水平,把竞争压力化作工作动力,增强攻坚克难能力,以干大事、创大业的雄心和勇气,争取更大作为。四是强化生态环保意识,牢固树立“生态兴

1则事业兴、环境好则后劲足”的思想,始终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二、“加压增责”,破解环境难题。

我镇确立了“全镇抓经济、核心抓工业、重点上项目、全力创环境”的工作重点和“抓大、育强、促小、解困”的工作思路,并建立健全了领导联系项目服务制、干部问责制、定期督查制、协调例会制等重点项目建设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同时,由我亲自挂帅,分管负责人任组长,下设“三组一办”,即项目推进服务组、招商引资组、规划建设组及办公室,确保项目建设“零阻力”推进;扎实开展“进企业门、办百件事”活动,选择20家骨干企业作为党政负责人重点服务对象。到目前,已帮助企业解决两证遗留、资产盘活等实际问题40多个。

三、“借水行船”,破解资金难题。

我们采取资本运作、银企合作、企业互保、启动民间资金等方式,拓展国资、外资、内资、民资,全力解决融资难题。近期,我们将举办金融部门与企业联谊洽谈会,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在引进外资方面,成功引进福建客商投资钢材市场,进场客商130多户,注册资本5亿多元,并于10月18日成功开业对外交易,年交易量将达80万吨,年营业额近30亿元。常州客商投入3000万元的化工项目已办理

所有手续,近期即将开工建设,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利税600万元。同时,我镇年内已引进和新办物流企业3家,全镇物流企业总数已达7家。在引进民资方面,本地能人投资开发的花卉苗木、葡萄园、万头猪场等一批高效农业项目均已投入运营。引进注册资本为9998万元的华江担保投资有限公司,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短期资金短缺难题。

四、“量体裁衣”,破解土地难题。

近年来,随着沿江大开发建设力度的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引进的新项目对集中使用土地产生了新的需求。为保证引进的新企业、新项目顺利开工建设,确保农民获得足够利益,我们将结合镇情,进一步突出规范用地、有效供地、节约用地,抓好内涵挖潜,采取项目整合、土地流转等措施,建立土地与资金、土地与项目良性循环机制,优先保障重点支撑项目和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集中集约利用土地。并参考发达地区先进经验,计划试点实施土地股份合作制,让“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有地不种地、收益靠分红”,以此破解用地难题。

五、“未雨绸缪”,破解市场难题。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加上多数企业经济总量不大,我镇规模以上企业较少,“小而散”、“小而同”、“小

而弱”的现象比较普遍,产品销量等主要经济指标量呈下滑趋势。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采取帮助企业联合抱团闯市场的策略,通过资产互用、信息共享、资金互通、订单共做、人员互助等方式,整合企业资源,实行优势互补,促进松散型联合;并鼓励企业参与展会促销、推动外贸促销、扶持专业市场促销等形式,帮助企业找市场、找销路,提高企业在困境中健康发展的能力。目前,我镇工业经济已逐步走出低谷,多数企业已呈现产销两旺势头。

六、“统筹兼顾”,破解结构难题。

我镇将围绕化工、生物制品、环保设备、工业炉、钢材市场、高效农业六大主导产业,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产业布局,做到镇党政主要负责人负责全镇总体发展工作的谋划,其他每个党政负责人配备一套班子负责一大产业,围绕产业搞帮扶,围绕产业做项目,围绕产业搞招商,围绕产业搞集聚,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夯实扩张总量基础,提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七、“借鸡生蛋”,破解技术难题。

我们将坚持扩大总量与提高素质相结合、自主培养与引进开发相结合、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开发新项目,发展高新产业,培养企业后备人才。目前,上

海交通大学、上海农业大学已与我镇金兴纺织有限公司联姻,成功开发了150亩苗木花卉高效农业项目。下一步,我们将引导化工、生物制品、环保设备、工业炉等支柱企业与国内研究水平高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围绕产业重点产品、重点技术,开展产学研活动,加快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运用,走集约型的高效产业发展之路。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通过赴发达地区考察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存在的现实差距,更明确了今后发展的方向。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马甸实际,继续解放思想,抢抓发展机遇,以更加强烈的发展责任感和事业心,始终保持昂扬的工作热情,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勇于创新,善于创优,真抓实干,不断开创马甸各项工作新局面,为“学赶苏南、跨越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推荐第6篇:找准发展差距破解发展难题

找准发展差距破解发展难题

扎实有效科学推进临沭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农业上来讲就是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按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发展现代农业。

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比发达寿光等地区现代农业建设成果,我县农业农村发展的差距还很大。一是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靠天吃饭”的现象一直是临沭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农业生产风险加大。二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优势农产品规模小、分布零星、规模效应差,农业产业化经营滞后,产业龙头的带动能力不强,缺乏优质名牌产品;三是农业科技含量较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我县农业仍然以一家一户的经营为主,生产方式陈旧、耕作管理粗放,产品附加值低,质量和效益不高,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四是农业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劳动生产率较低,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意识淡薄,市场信息和农产品不畅通等都制约和影响我县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5、农业安全状况堪忧。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农产品的品质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为数寥寥,在日益追求健康消费的市场上,农产品难有

大的发展空间。

差距的核心是科学发展弱,实质是工作思维方式落后。解决好影响我县农业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必须从实实在在的工作做起。我们农业局要乘学习实践活动的强劲东风,按照工作理念有新转变、产业发展有新格局、农民增收有新突破、农村发展有新支撑的目标,落实好“五大工程”。

一是落实好“保供增收工程”。从加强基础建设、全面提升地产能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强化先进生产方式和技术转化,加快产业发展速度、提高产业规模,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等重点难点入手,在完善体制、创新机制上狠下功夫,形成保供增收的不竭动力和活力。

二是落实好“产业优化工程”。按照“东茶、西菜、南桑、北柳”的科学种植格局,结合农业项目的实施,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和“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推行连片规模种植,培育一批生产、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

三是落实好“质量放心工程”。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步伐,强化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力度,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朔体系,提升疫病防控能力。规范生产经营秩序,营造支农护农和打假护春耕的良好氛围,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肥”、“放心药”、“放心种”。

四是落实好“人才培训工程”。以科技入户为中心,加大农业科技支撑,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整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拓宽农民增收空间,逐步把广大农民培养成较强市场意识、较高生产技能、较好发展理念的现代农业经营者。

五是落实好“生态家园工程”。按照生态农业示范区的标准,开展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试点,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强化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带动改厨、改厕、改圈,推广“猪(畜、禽)-沼-果(粮、菌、茶、菜)”等循环经济模式,推进农村综合生态工程建设,着力保护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推荐第7篇:破解发展难题要靠深化改革

破解发展难题要靠深化改革

新闻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伟新闻来源: 日期:2013-05-15浏览次数: 519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阶段转换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真正把市场能做的事还给市场,把社会能办好的事交给社会,把政府应管的事情切实管好。

我国经济增速近几个季度出现回落态势,国内外不少人士由此对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心存疑虑。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阶段转换期,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增速有所下降难以避免,但发展潜力仍然巨大。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正在取得实质性突破,发展的内在潜力必然能得到充分释放。据测算,我国经济到2020年仍可保持7%左右的年均增长率。特别要看到,面对内外部风险和挑战,中国着力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正在进行一系列战略调整,经济结构逐步发生深刻变化。

首先,消费正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今年年初出台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旨在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随着投资、出口增长的下降和收入分配改革的深化,预计消费率将呈稳步提升趋势,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今年一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5%,比去年全年提高3.7个百分点。

其次,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明显加快。从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经验看,一产、二产和三产业随着发展阶段的提升将依次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我国服务业发展潜力很大。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将明显加快。据预测,到2015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将从2011年的42%上升到44.8%。

第三,地区差距由扩大转变为缩小。早在上世纪末,党中央、国务院就提出和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此后又实施了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近年来,资金、技术开始向中、西部转移,地区协调发展的格局开始形成。第四,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中国人口基数庞大,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有1300万以上的人口进入城市,再加上解决现有非户籍城市人口服务均等化所需要的投资,其间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近年来,在多项政策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高于城镇,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今年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9.9%,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2.5%,后者明显高于前者。

由此可见,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有效应对未来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挑战,离不开持续推进改革。当前,要在总结改革经验和学习其他国家长处的

基础上,深入研究、系统设计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清晰的改革路线图和明确的改革时间表,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特别是要从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出发,找准关乎全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及时推出新举措,实现新突破。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当前处理好二者之间关系的重点是强化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减少政府对市场、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而不是相反。要真正把市场能做的事还给市场,把社会能办好的事交给社会,把政府应管的事情切实管好。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促进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要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破除转变发展方式的体制性障碍。为此,必须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探索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管理制度,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切实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防止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缓解产能过剩矛盾,等等。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构造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进一步确立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有效利用全球教育资源,形成有利于创新性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加强执法力度,切实保护创新者的积极性。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形成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的新格局。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必须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美丽中国建设步伐。加快土地、水、电、油、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使其能够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稀缺程度和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损害成本。加快完善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强化各类市场主体在资源开发利用、污染排放等方面的外在约束,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过去的30多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本动力是改革开放。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不断破解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中国经济战略调整任务一定能够实现。

推荐第8篇:破解发展难题农民脱贫致富

破解发展难题农民脱贫致富

----我县农村人口“三三制”分流纪实

我县是高寒干旱,水资源匮乏,农牧业生产基础薄弱的地区,农业

生产长期处于靠天吃饭的境地,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工作重点扶贫县。近年来,县委政府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实施农村人口“三三制”分流的战略决策,有效缓解和积极应对农村劳动力过剩与农牧业资源有限的突出矛盾,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步伐,为全市实施农村人口收缩转移战略,推动新农村建设 开拓一条新途径。

自然条件恶劣,农牧业基础条件差,农村发展经济滞后,农民脱贫致富步伐缓慢, 是化德的基本县情。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解决农民脱贫致富问题,一直是摆在历届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县委,政府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经常深入基层进行广泛调研。在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县情,总结经验,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于2006年明确提出了实施农村人口“三三制”分流战略,将占农村常住人口三分之

一、有一定文化的 青壮年劳动力转移进城,从事羊绒絮片服装加工、重化工、建筑等非农产业,由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结合“空心村”“老龄村”的整合撤并,将占农村常住人口三分之

一、有劳动技能和种养积极性高的人口,通过收缩转移,集中到农牧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区域,从事高效种养业,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将其余三分之一没有劳动能力的孤 寡 老 弱 伤 残等弱势群体,逐

步纳入农村低保、五保等社会保障体系中,集中供养起来。

几年来,在无土移民,致富农民和村级养老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场前所未有的人口转移收缩战役已在化德悄然打响。

在解决农民“移”的问题上,县委政府实行多条腿走路的办法。 一是壮大服装产业,增加用工数量,切实解决移民“做”的问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 进城就业,脱贫致富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为使移民顺利的实现由农民向服装产业工人的转变,县委政府提出了“扩张总量,占领市场,打造品牌,组建集团”的产业发展战略,不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全县投资3600万元 建成了集加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服装园区,组建了行业协会。随着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用工数量猛增,城镇缝纫机工 供不应求。切实解决了移民就业问题。 二是科学规划,严把质量关,切实解决移民“住”的问题。为解决移民进城后居住问题,全县把“无土移民”工程纳入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在县政府所在地 长顺镇规划建设了惠泽移民示范小区,使无土移民实现有土安家。为让移民买得起,住得起,惠泽小区住宅采用了50平米的小户型设计,每套住房造价不超过5.5万元。农民只需自筹2万元左右即可入住,其余由政府补贴。

三是制定优惠政策,消除移民后顾之忧,切实解决移民留的问题。为让移民真正“移”出来,并在城镇稳定下来,县委政府还专门出台鼓励优惠政策,解决移民“有业可就”“有事可做”,确保移民“移得出,稳得住,富起来”。优惠政策包括:对进城移民进行 以服装加工

为主的劳动技能培训,移民进城后继续享受“两免一补”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队员承包耕地、林草地经营权和受益权不变。父母随子女进城后,原享受的农村低保不变,移民户 愿意农转非的 只需交纳10元户口变更工本费 便可办理。

与此同时,我县加快中心村规划建设步伐,并积极探索村级养老的模式。重点开发和扶持条件较好区域,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节水农业、推广覆膜、膜下滴灌、温室大棚栽培等高效技术,培育壮大乳、肉(羊)、薯、菜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

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向中心村的就近收缩转移,全面加快中心村规划建设 就提到了重要 议事日程。按照 撤并空壳村,改造弱小村,发展中心村,建设新农村的思路,经过科学规划,采取“集中居住,分户经营;集中养老,分户生活”的方式,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项目,分期分批对现有生产条件较差,居住户数30户以下的自然村进行整合撤并。

同时围绕中心村建设,县委政府又在积极探索村级养老的模式。逐步 整合撤并部分“空心村”“老龄村”,集中力量打造“中心村”。撤并后空心村内的老龄人口,就近搬迁到 已通电,通水等生活设施相对完善的中心村 集中居住养老。考虑到老人们的生活习惯,实施分户生活,统一由村委会管理,县民政部门每年为这些集中居住的孤寡老人每户提供过冬燃煤2吨,统一发放农村低保,保障他们的生活。

实施农村人口“三三制”分流 是我县县委政府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长远规划,也是破解三农难题,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一项有益探索和实践。“三三制”战略的实施为构建平安和谐文明新化德 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推荐第9篇:突出实践特色破解发展难题

突出实践特色破解发展难题

区交通局党委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我局始终坚持以“扎实推进九大交通重点项目、全面落实十大交通重点工作”为主题,创新发展理念,理清发展思路,真正把学习实践的过程变成解放思想观念,破解发展难题,推动XX区交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一、超常谋划项目,助推全区冲刺20强

当前,交通发展既面临国家扩大投资、启动内需的政策机遇,又面临引江济汉工程、沪蓉铁路建设及省委省政府“两圈一带”的战略机遇。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局党委高度统一思想,把贯彻落实各级决策部署作为学习实践活动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最紧迫、最重要的中心工作,切实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牢固树立“前期就是投资、前期就是发展”的理念,围绕一批大车站、大码头、大物流做文章,先后多次组织召开党委会、局长办公会、系统各单位负责人会等,对加快XX区交通发展特别是交通大项目前期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及时调整力量,组织工作专班,迅速启动了XX至当阳一级公路项目、XX港李埠港区项目、XX郢城综合客运站项目、李埠港区综合物流园项目、XX至

三界国防公路、港区至火车站连结通道和“十二五”农村路网规划等七个交通大项目前期工作,并建立了重大交通项目前期工作目标责任制、领导负责制、进展情况通报制和定期督办制,确保以前期赢主动,以前期促项目。目前,XX至当阳一级公路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入《XX市鄂西生态旅游公路项目规划》,并列入“十二五”建设计划。XX港区项目已由省交通运输厅委托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正在对其做详细规划,预计10月底进行项目评审,港区综合物流园项目已被纳入《XX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XX郢城综合客运站项目已被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纳入《长江经济带总体规划》及《国家公路主枢纽规划》,部级补助资金达1200万元。XX至三界国防公路省发改委、省交通厅已召开项目评审会,并确定了补助标准。“十二五”农村规划即将落实全部辖区所有乡镇通二级公路,完善村与村断头路,提高国省干线及通乡公路等级,我区已被省、市列入“十二五”交通规划网示范区。

二、破解融资难点促经济快速发展

今年来,XX区在建8个交通项目,资金投入1.96亿元,而绝大多数建设资金缺口大,筹资压力大。为此,XX区交通局积极动脑筋、想办法,采取积极争取上级投资,努力寻求多方筹资、尽量控制成本开支等多种办法,攻克资金瓶颈,确保熊家冢二级公路改建工程、318国道小

北门至新生段刷黑工程、太晖观桥重建工程、九阳大道延伸线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熊家冢二级公路改建项目按常规每公里只能补助50万元,我局依托区委、区政府,最大限度地争取市、省交通运输部门的支持,最终将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公里100万元,使上级补助总额达到了5108万元,创下了XX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史上自行担当业主上级投资的历史性突破,并于今年初正式开工建设。目前,熊家冢一期工程36.8公里(XX至张场段)四个标段正在紧张施工当中,预计10月底可全面完工。太晖观桥重建工程已完成全部下部构造,正在吊装上部构造预制梁,10月底即可建成通车。318国道小北门至新生段刷黑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070万元。今年元至八月,通乡公路、通村公路建设里程已达114公里,年底可达225公里,是年初计划的三倍。这批交通重点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XX古城形象,形成港口、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园区公路、通乡通村公路相互协调贯通的一体化交通网络,有力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三、修建民生工程,为百姓排优解难

今年6月,XX镇赵姓女士电话反映花新线宜黄高速公路通道处路面破损不堪,超高车道下挖段内长期积水,严重影响老百姓出行。区长吴祖云在八岭山镇调研时,责成交通局将该处路段的修复作为民生工程尽快落实。我局将该事宜作

为学习实践活动第三阶段整改的重要内容,迅速与楚天高速公路公司、江汉油田等相关单位联系。目前,修补工作已全面完成,当地老百姓拍手称快。此外,针对太李线、荆李线、XX高店村等路段,因今年重点工程修建,大型车辆往返经过,导致路面损坏的问题,积极筹措资金对其进行修复。针对弥市镇政府反映的弥尹路路面较窄,易发安全事故,我局决定将该公路纳入“十二五”县乡公路建设规划,将该路段拓宽至4米,进行加宽改造。为保障XX首届桃花会顺利举行,我局克服困难,积极筹集资金近40万元,对桃花村主干道进行了刷黑,为桃花节的顺利举办提供了良好的交通保障。3月31日,XX广播电台《行风热线》接到马山镇陈河村一村民来电咨询才浩线接207国道500米断头路何时修通?我局迅速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勘察,目前已纳入2009年县乡公路建设统筹,已开工建设,老百姓对交通局的迅速反映和民生之举非常满意。近年来,累计修建农村公路607公里,使得XX区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通村公路建设规划,达到村村通水泥(油)路目标。与此同时,积极推进“路、站、运”一体化建设,建成农村客运候车亭91个、招呼站170个,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比例达到100%,通班车率达到94.5%,老百姓行路难、乘车难得到根本解决。

各位领导、同志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进一步推进交通又好又快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压力。一是实现全计划目标任务重、压力大。二是多元化融金任务

重、压力大。三是质量安全隐患治理任务重、压力大。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管支持下,在基层组织的协助配合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薄弱环节,奋力实干,奋勇争先,确保各项交通任务顺利实现。

推荐第10篇:探索创新机制破解发展难题

探索创新机制破解发展难题

争当试验区建设建设排头兵

-------赵岗乡石堰村试验区建设情况汇报

石堰村位于赵岗乡南部,距乡政府驻地3公里,属浅山垄岗区,全村耕地997亩,山地面积1600亩,391户,1237人。近年来,石堰村抢抓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市级示范村建设机遇,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在县乡两级的坚强领导下,勇挑重任,居弱图强,充分发动群众,积极探索新机制,破解发展难题,全村试验区建设建设各项事业开展的生机勃勃,稳步有序。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群众参与为基本点,探索文化引领新机制

石堰村依托三高“固始鸡”养殖养殖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固始鸡养殖文化引领全村产业发展,大力培育石堰村固始鸡养殖产业,建立以群众的主体参与机制,充分征询民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设,落实农民群众对试验区建设建设的发言权、建议权和决定权,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真正把全村农民群众引领成建设的主力军。村级着重改变过去单纯依靠会议推动的做法,利用多种形式,特别采取一些通俗易懂、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如组织村干部送文件到村民组,召集群众利用远程电教系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成立村干部春耕夏收帮扶队,在田间地头征求群众对试验区建设的看法和建议,带领村党员、干部到光山、平桥等参观学习开眼界等措施,广纳群众智慧,汲取群众首创精神, - 1 -

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全村上下联动,群策群力,保障了工作措施的落实。

二、以土地流转为切入点,探索土地效用新机制

石堰是浅山丘陵区,耕地金贵,农民恋土情深,土地大面积流转工作难度很大。对此,村两委班子正视困难,迎难而上,做活土地大文章。一是加强政策指导,在充分调研、实践的基础上,出台了《石堰村土地流转实施方案》,规范了全村土地流转的原则、范围、程序和工作机制,村级建立服务站,选配了土地流转信息员,规章制度上墙,操作规程统一。采取鼓励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组织,集中群众资源成立农机合作社、邀请县农业局专家开办讲座引导乡农技人员与种粮大户强强联合成立农技合作社,以合作社组织群众,推动土地规模经营。二是广泛吸引投资。召开由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及种粮大户参加的土地流转百人专题大会,进一步宣传政策,消除群众顾虑,利用各种渠道在县内外发布土地流转招商信息,吸引鼓励社会有识之士到石堰村考察、投资土地规模经营。目前已接受各类咨询200余次,接待实地考察47批次,全村落实流转耕地达800亩。三是规划文明小集镇。该村利用204省道穿村而过的优势,积极整合群众闲散土地资源,规划新型小集镇。在县规划部门的指导下,山南、槽坊两个试验区建设建设示范点正在积极筹备中。

三、以特色产业开发为侧重点,探索现代农业经营新机制 石堰村是全县固始鸡养殖传统村,在村级产业发展过程中,

他们以发展固始鸡特色产业开发为侧重点,立足传统,放大优势,闯出一条新路。1是明确一个目标。瞄准把石堰村建成“豫南养鸡基地”的宏伟目标,提纯固始鸡养殖,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品牌效应。2是提供两种保障。对养殖户兑现政治保障和政策激励。在政治上对养殖户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对群众发展养殖用地需求,积极协调土地流转,减轻群众资金投入压力。给群众实实在在的实惠和支持。3是推广三种形式。群众自身条件和实力不同,注就了发展不能搞一刀切,对此我们大力推广三种形式。一个是对有一定影响力的养殖户,引导成立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已注册2家,会员180余户;第二个是对入行不久,实力较弱的农户鼓励走“公司+农户”的路子。由村两委出面,协调三高养殖园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产品由三高公司以保护价回收,有30多农户采取此种方式投入养殖。第三个是在养殖户比较集中的地方,规划发展专业养殖小区,构建养殖专业村。目前,全村固始鸡存栏量达100万只,产、供、储、销链条完整,初步形成了以市场引导组织,以龙头催生基地,以协会组织农民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四、以资金投入为着力点,探索金融保障新机制

鱼无水不活,商无钱不灵,村两委始终把帮群众“找钱”作为试验区建设建设工作的着力点,积极探索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破解没钱的难题。一是引导群众成立村民资金合作互助会,集聚民财办大事。吸引150户农户筹集股本30万元,已投放资

金20.8万元,帮助40户农户圆了致富梦。二是积极协调金融部门贷款。主动与县农行沟通合作,在石堰村成立服务三农示范点,发放金穗惠农卡,向农户提供3—5万元的低息贷款。已发放信贷70余万元,有力地支撑了群众发展农业生产经营。三是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支持。至今争取县扶贫办累计对石堰村投入资金300余万元进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试验区建设建设进程。

五、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探索事业发展新机制

该村试验区建设建设中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做好五件实事,深入推动试验区建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农民新村吃上放心自来水。石堰村是浅山重丘村,目前群众居住较为分散。根据全村村实际情况,于2010年8月在小竹园村民组建设无塔供水厂一个,日供饮水量40方,铺设管网21千米,工程现已全部竣工入户,确保了300户、1237人安全饮水;二是建立旱涝保收田。该村属浅山重岗地带,地形狭长,境内取水渠系少,原有取水渠——亮山西支渠因修火车道和高速公路,被挖断,使得全村本就短缺的的农业生产用水更加紧张。为满足全村的农业生产需要,现新修、整修万方水库2口;整修南干四支渠1.5公里,配套涵闸30处,做到全村耕地旱涝保收;三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石堰村被列为全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村机遇,乡、村两级全力以赴,本着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的原则,想得深,做得细,抓得实,科学筹

划,精心组织,从4月12日到25日,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了石堰村新农保的落实工作。全村参保率达到68%,并于5月25日将新农保养老金存折发放到全村103位花甲老人手中,掀开了我村农民养老机制的新篇章;四是迁村并村,建设农村新型社区。石堰村已在2009年由县民政部门挂了石堰村社区的牌子。根据全村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选址在本村小竹园村民组,火车站北道两边,规划建筑用地100亩,建成后可入住300余户,600人左右。目前,前期规划、征地、迁居、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虽正在紧张进行之中。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攻坚克难,广泛动员群众新建、改建住房到新规划点建设,也希望能够得到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更多的关怀和扶持,以期能够尽快完成新村建设任务。五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石堰村独特的区域位臵和区位优势,是建设新型中心集镇的良好基础。目前该村全力推动全村试验区建设向纵深开展,加大特色养殖的发展力度,让更多的农民从种植经济、劳务经济转向养殖经济,以标准化、园区化、规模化的养殖模式带动整个产业链条的发展,变农民、农民工为养殖业主、产业工人、农民经纪人,提高农民收入,发展村域经济,建设农民新村和新型中心集镇切实推动城乡一体化。

石堰村依托三高“固始鸡”养殖养殖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固始鸡文化引领全村产业发展,建立以群众的主体参与机制,充分征询民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设,落实农民群众对试验区建设建设的发言权、建议权和决定权,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真正把全村农民群众引领成建设的主力军。村级着重改变过去单纯依靠会议推动的做法,利用多种形式,特别采取一些通俗易懂、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如组织村干部送文件到村民组,召集群众利用远程电教系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成立村干部春耕夏收帮扶队,在田间地头征求群众对试验区建设的看法和建议,带领村党员、干部到光山、平桥等参观学习开眼界等措施,广纳群众智慧,汲取群众首创精神,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全村上下联动,群策群力,保障了工作措施的落实。

第11篇:提升教师素质破解发展难题

提升教师素质破解发展难题

——平桥学校举办专家讲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在平桥学校的发展中,提高教师素质一直是学校面临的难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促进学校长效发展,9月23日下午,学校邀请到了四川省教育厅省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方案评审专家组专家贺慧教授、省教育学会教育发展中心助理研究员杨智老师,就“教师专业发展规则”进行讲座指导学校教师提升素质。县教育局教育科和片区教育督导组参加。

贺慧教授以《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指导》为题,用发人深省的故事,鲜活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为学校提供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性意见,既是精湛的专业指导,又是深刻的思想教育。随后进行了两位专家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互动交流解开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心结,为学校学习实践活动中亟待解决的教师素质提升问题指明了方向。

此次活动,掀开了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破解发展难题新篇章,老师们纷纷表示要在专家的引领下、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学校创特升位。

第12篇:破解发展难题 保障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破解发展难题 保障经济发展

--200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在市局党组和镇党委、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我们围绕市局年初确定的重点工作和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三个敢于”破解发展难题,以优质的服务保障经济发展,以团结协作的精神推进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根据市局年度重点工作目标和“四个优化、四个提升”的工作要求,分局进行细化、分解成四大类二十二项任务要求,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落实,各项量化指标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要求。

1、建设项目用地情况:上半年,完成项目供地XX宗,面积XXX亩,其中:外资项目用地X宗,面积XX亩,内资项目用地X宗,面积XX亩,中外合资项目用地X宗,面积XXX亩。完成储备中心代征地X宗,面积XX亩。

上半年,工业用地、经营性用地挂牌成交X宗,面积XX亩。其中:工业用地X宗,面积XX亩;经营性用地X宗,面积XX亩。

2、闲置土地处置情况:上半年,共收回闲置土地6宗,

面积58.57亩。

3、建设项目开工情况:2006年10月以来新批项目162个,面积3563.9亩。其中:开工项目128个,面积2912.8亩,分别占批准面积数79%、81.7%。

4、项目投资强度情况:上半年,外资项目用地投资强度为42.5万美元/亩,民资项目用地投资强度为322.9万元/亩。

5、土地复垦复种情况:上半年,共复垦土地122.9亩,复种面积1016.3亩。

6、土地信访监察情况:上半年,共组织巡查52次,市局转访4起、转信1起,办结率达100%。

7、基础业务工作进展顺利:上半年,完成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发证49宗,面积839.13亩;确权6宗,面积15.95亩。建设项目“回头看”工作、土地执法模范镇创建活动和档案创一级工作有序开展。

8、队伍建设情况:积极组织、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向分局患病职工捐款2900元、向汶川受灾地区捐款累计5250元。积极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标准化工程工作,进一步加大文明单位和人民满意国土分局创建力度。上半年,省文明委、苏州市国土局分别授予“2005-2006年度创建文明单位先进单位”、“2007年度先进国土资源分局”荣誉称号。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及做法

1、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在调控的大背景下,闲置土地处置、促项目开工建设是保障新项目按时落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重要举措。为此,分局实行与镇产业中心定期进行沟通,对未开工项目逐宗进行核实,分析未开工原因。在此基础上,按时段、分类提出拟处置方案、制定实施计划,并明确分工。通过点对点、面对面的落实,确保了闲置土地处置、促建等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分局先后撰写了《重点工作情况汇报》、《建设项目“回头看”情况汇报》等报告,在闲置土地处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和项目用地“回头看”清理处置等方面提出建议性意见,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

2、土地执法环境进一步好转。全面实行动态巡查责任制,划定包干区域、明确责任人,杜绝了巡查的死角和盲区。对巡查中发现或群众举报的违法违规苗头性问题、乱搭乱建等,情节比较严重或处理有难度的,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汇报,争取得到镇党委、政府领导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在分局的建议下,镇政府将创建“土地执法模范镇”工作列入行政村、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百分考核之中,提升了村级领导依法管地、依法用地的意识。严格落实建设项目放样、峻工验收业务科与监察科联合到场制度,有效避免了管理中的脱节现象,切实杜绝了批东建西、少批多用、未批先用等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进一步完善村级信访监察网络人员例会制度,

及时掌握和了解辖区内动态,村级信访监察网络人员在土地执法中的作用得到逐步显现。

三、下半年的工作设想

紧紧围绕年初市局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中好的做法,寻找、分析并改进工作存在的不足,按照“四个优化,四个提升”的要求,保障张浦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1、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坚持总量控制、稳步有序原则,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积极盘活存量土地,保障项目用地需求。严格按照“约束要硬、责任要明、激励要实、监管要严”的总要求,进一步落实共同管护责任,切实推进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由“保量为主”向“质量并重”转变。强化跟踪管理,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管理由“常规化”向“精细化”转变。深入开展土地执法模范镇活动,加大执法监察和日常动态巡查工作力度,切实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制止,切实将违法用地处理在萌芽状态。

2、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切实把依法行政与效能建设结合起来,把握好依法行政与效率效能的结合点,在依法依规、保护好资源的前提下,保障用地需求,做到既规范又高效。以服务来体现管理,以服务来树立国土管理部门的地位和作用。

3、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

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继续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标准化工程”工作,加强人、财、物的监管。加大文明单位、人民满意国土分局等创建活动力度,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强化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建设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不出事”的国土资源队伍。

第13篇:发展现代农业 破解三农难题

[摘要]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探讨、科学规划,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农村土地托管、流转文章。

土地是农民群众的命根子,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良好保障。做好土地托管、土地流转工作,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而且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和村民的经济效益,使土地变得“寸土寸金”。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探讨、科学规划,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农村土地托管、流转文章。该县着眼于破解基层组织建设中最难突破的村集体“无钱办事”这一难题,坚持组织部门牵头抓,供销系统具体抓,整合两部门优势,联手在全县全面推行土地托管、土地流转,促进了村集体普遍增收;供销社拓展服务市场,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党建带社建实现共赢。截至目前,全县15个乡镇(街道、开发区)140多个村已完成土地托管、流转面积7万余亩。

科学探索运作模式,积极开拓服务空间。以村级党组织为龙头,以基层供销社为服务主体,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联合涉农企业、包地大户等,对农民零散地块进行统一托管服务,以合同形式约定服务内容,通过集约化、规模化运作管理降低生产管理成本,向农民收取低于同期市场价格的服务费用,在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权和收益权的状态下,完成农民托付的各项服务,通过参与土地托管相关专业合作社盈利分红及提供有偿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通过实践,该县探索出了四种土地托管模式:一是由基层供销社领办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村“两委”协助管理与服务;二是由基层供销社流转农户的土地,村“两委”帮助协调并参与管理;三是由村“两委”流转农户的土地,由基层供销社提供全托管服务;四是由村“两委”与农户签订托管协议,基层供销社再与村“两委”签订服务协议。该县土地托管工作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取得一定成效;县供销社和基层供销社把质优价廉、一举多得的服务拓展到现代农业生产的广阔空间,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服务市场,尤其是县委组织部与县供销社“联手”,村“两委”与基层供销社“合作”,协助供销社在助推农业发展中有所作为,使县供销社在县直部门中、基层供销社在农村党员干部群众中的影响力有所增强,为基层供销社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破解了“三农”难题,在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解决了农民种地、增收难题。

“土地的有序流转,一方面解放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富余劳动力向第

二、三产业转移,促进了我镇经济结构调整;另一方面解决了多数因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多,造成的土地闲置和抛荒;同时大部分留守老人和妇女,也能从种田大户那里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效地促进了群众增收。”杨营镇党委书记孔祥华在3月22日全镇土地流转座谈会上对20余名村支部书记讲道。该镇积极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和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方法,采取“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运作模式,大力实施“小块并大块”农村土地整治整合,按照“蔚营模式”积极探讨土地流转新思路。目前全镇已有刘普桥、张庄和高庄等15个村3万余亩土地开展整治整合并对外公开招标,加入流转“大军”。该镇通过积极探讨、科学规划,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农村土地流转文章。加大宣传土地流转政策力度,鼓励、调动群众参与土地流转。年后至今该镇已多次召开土地流转调度会,安排包村人员深入各村户,向党员、村干部和群众积极宣传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以及带来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为群众算好经济账,让群众切实主动参与土地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形式,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因地制宜,按照“公司+生产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引导土地向经营大户、致富能手流转,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向

二、三产业转移的同时,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力培育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土地流转信贷扶持力度,通过积极向县有关部门争取小额贷款等形式,帮助土地流转经营主体解决生产资金,增设土地流转专项贷款基金,缓解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压力。保障农民权益,切实促民增收;任何一处

土地流转,该镇都要求签订好土地流转合同,规范合同内容,明确土地流转形式、面积、年限及双方的责、权、义。同时要求土地流转合同要司法公证,确保合同的严肃性,从根本上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土地流转不仅保障了村民的合法权益,而且也增加了村民收入;一方面土地流出农户的流转费明显增加;另一方面,通过调整结构发展设施农业,新增了就业岗位,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达到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促农增收的双赢局面。

土地流转促增收,高效农业好奔头。自去年8月份开始,在县下派办、杨营镇等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市公安局特警支队驻蔚营村“第一书记”马保军带领村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探索,历时5个月完成了全村土地流转工作,蔚营村的现代农业梦想全面起航。“一开始,农民都不愿流转土地,因为有些农民的耕地相对较少且比较分散,因此他们每年农忙时间并不太长,基本不太影响外出打工,一些农民特别是一些年纪较大的农民恋土情结重,宁愿粗放经营,也不愿意将耕地流转出去;另外,还有一些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把土地作为自己最后的退路,也不愿长期将土地流转。”孔祥华介绍说。如今,蔚营村土地按照每亩800斤小麦的价格流转给了种粮大户和经营能手,大量农民结束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时代,一部分富余劳动力开始向

二、三产业转移,另一部分则自己做起生意,当上了“小老板”。“大规模机械化催生了现代农业,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和种地时候相比,全村人均收入增加了1000余元;现在村文化广场也热闹起来了,每天都有村民跟着音乐扭扭跳跳,群众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了。”蔚营村支部书记侯宪强笑着说。杨营镇现有耕地面积5.3万余亩,土地耕作呈现地块零散、地类多样、地理地貌复杂等特点。为解决农村土地地块细小、分散,不利于耕种管理的问题,该镇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家庭经营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通过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建设等涉农项目挂钩,引导农户把分散的土地流转出来并出租给大公司,实现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经营风险,克服家庭经营的局限性,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条件;同时,逐步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工商企业、科技人员等投资发展效益农业,促进土地资源向工商企业、农技人员和种养经营能手流转和集中。

第14篇:破解办证难题

破解“办证难题”,清理作风积弊

原创于: 2013-10-14 08:29:39

标签:

破解“办证难题”,清理作风积弊

为了办护照从北京返回三百公里外的老家多次补办证明,但多份证明根本不需要,3000多公里的路完全是“白跑”;办理营业执照却被相关部门“踢皮球”来回11次„„10月1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曝光了北漂青年小周和江苏丰县的小狄为了办护照和办营业执照被办事人员刁难的问题。两地政府均连夜处置作出严厉问责。(北京晨报)

河北江苏两地“办证难”问题一经曝光,便迅速吸引了公众的眼球,好像瞬间勾起了伤心往事一般,网友们纷纷吐槽,大倒苦水,倾诉着普通百姓办事难的苦衷。

诚然,此次“办证难”问题的出现给了人们一个倾吐心声的契机,在人们畅所欲言的同时,恰恰反映了作风整治的另一个问题:积重难返。

是的,常听医生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作风之病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治起来自然要花些时间,幻想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可是,从当前作风整治声势之大,措施之严厉,手段之强硬,竟然还有人对此视若无睹、置若罔闻,真的令人大为不解。莫非他们就真的生活在真空当中、不食人间烟火?难道真的对作风整治的要求、尤其是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没有听说过?

一些谜团真的待解。可是,曝露出的问题却真的不是小事,因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与群众的感情深浅,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强弱,公仆心的真假,衙门作风的有无。

从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起,中国人民就翻身做了主人,可是,不知从哪一天起,一些掌握了大大小小权力的人,就从心底里又萌生了官本位意识,而且随着这种意识的不断深化,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与老百姓区别开来,而且拉开了距离,划出了红线,把自己归到了另一类,即权力阶层,在老百姓面前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吆五喝六,逐步把主仆关系易位,以官老爷自居。对此必须立即予以当头棒喝:这是严重的错误。

官本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只要条件成熟就会钻进人的心里,生出一些事端。诸如权力观的异化,诸如政绩观的变形,诸如人生观的扭曲,都与官本位有着千丝万缕的纠缠。一旦沾染上这种恶习,人们往往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如对群众感情的冷漠、对群众反映问题时的不耐烦、对群众上访的极度反感,还有对群众安危冷暖的无动于衷,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极大伤害了群众的感情,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知耻而后勇。最基层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进行沟通、联系,开展工作、了解情况的纽带和桥梁,承担着最繁重最琐碎的工作任务,从他们的身上老百姓看到的是党的政府的形象,因而他们理应以诚挚热情的态度、耐心周到的服务,像对待亲人般对待前来办事的群众,而绝不能生、冷、更、横,更不能出现“脸难看、门难进、话难说、事难办”等机关作风病的症状。

任何一个团体、一个政党,政令畅通都是保持旺盛生命力、高度凝聚力和强大战斗力的前提和保证。中央“八项规定”出台至今将近一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也有好几个月了,仍然出现河北江苏等地群众“办证难”的事情,充分说明了作风积弊存在之久、问题之严重,非来一次秋风扫落叶式的到位的整风不可。

作风整治要真正达到目的,就必须做到表里如

一、形神兼备,真正触及灵魂,真正治病救人,尤其是对一些沾染了严重的机关作风病的人来说更要加大诊治力度,从身体到心灵,从行动到思想,给他们彻底洗个澡,让他们真正脱胎换骨,重新认识自己,真正回归到为人民服务的正确轨道上来,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有关人员已经受到严肃处理,但是,对于那些身有病而仍然未得到及时治疗的人,我们绝不能放弃。(于治国)

第15篇:破解难题实施方案

陇山教育学区

关于深入开展“转作风、破难题,创先争优在一线”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通渭县教育工作委员会《深入开展“转作风、破难题,创先争优在一线”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精神,在认真调研和广泛征求全学区师生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区实际,经学区党总支会议研究决定,将消除村级小学党员发展空白学校作为我学区的主要难题,加以破解,不断提高两支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为此,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党员的实际分布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党组织,形成顺畅的工作运行机制;不断扩大党员覆盖面,建立健全党组织;配齐配强基层领导班子;党员管理更加规范,为民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模范作用较好发挥。为全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

二、发展现状及确定难题

陇山教育学区辖管九年制中学、中心小学各一所,村级小学9所,教学点5所,教职工总数111人;下设五个党支部,党员总数32人,占所有在职教师人数的28%。其中预备

党员数4 人,退休党员数14人。从党员的分布情况来看,两所村级小学,四所教学点无党员,占所有学校数的37%。四所村级小学无在职党员,占所有学校数的11%。从以上数据来看,党员空白学校和无在职党员学校数占全学区学校数的48%。经过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结合学区实际,经学区深入开展研究决定,将消除村级小学党员发展空白学校作为我学区创先争优活动破解的主要难题。

三、整改措施

1、结合学区党员分布情况,重点在校长、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中发展党员,确保完成县教育局党工委下达的党员纳新任务,分前半年(5月份)、后半年(12月份)各培养8至10名入党积极分子,消除村级小学党员发展空白学校,扩大党员覆盖面,改善党员队伍的构成和分布。着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当、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较好发挥党员模范辐射作用,带动教师队伍更好发展,

2、要高度重视入党积极分子建设,结合“三向培养”,努力把先进分子吸引到党组织周围。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发展党员工作奠定基础。要建立定期分析制度,对入党积极分子定期考核,实行动态管理,保持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3、规范发展程序,确保党员质量,是做好发展党员工

作的重点。党总支将全面贯彻《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各项要求,全面执行发展党员民主测评制、预审制、公示制、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在发展党员的每一个环节严格程序、严格把关,坚决杜绝违反程序或简化程序发展党员的现象,确保工作不走样、要求不降低,坚决杜绝违反程序或简化程序发展党员的现象。

4、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提高新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和必然要求。要适应形势任务发展需要,认真制定和实施预备党员教育培训计划。要坚持分类指导、因情制宜,根据不同职称、岗位、地域、年龄、文化的预备党员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和培训措施,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使他们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真正在思想上入党。

5、认真落实《关于切实加强全县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的意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三会一课”和“三评”活动正常开展。进一步提高党员素质,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鼓励党员带动教师在学习方面“求精、求深”,要坚持天天学习;在工作方面“求真、求新”,要爱岗敬业,务实创新;在师德方面突出“高尚”,要为人师表,真情育人;在专业能力方面要突出“过硬”,要锤炼业务能力,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立足本职工作,教好书,育好人,在工作学习中体现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进性。推动全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

展。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学区党总支部书记是开展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第一责任人,加强组织领导,履行牵头抓总的职责,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动员引导广大党员和干部积极参与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中创先进、争优秀,确保活动不漏环节、不留死角、不走过场。

2、统筹兼顾,务求实效。把开展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作为学区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统筹兼顾,合理安排,齐头并进,与学区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创先争优难题破解与各学校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整体推进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深入开展。

第16篇:破解难题实施方案

宁财发„2011‟199号

关于宁县财政局开展创先争优破解难题

主题活动的实施方案

各乡镇财政所、局属各单位:

为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认真贯彻省、市、县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部署会议精神,现就我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有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开展创先争优”的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一系列部署要求,紧紧围

- 1

三是管理不细。重预算,轻执行,预算编制详尽严格,但保障水平极低,导致在执行中随着财力的增加,难免有追加的问题,预算法定性降低,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受制于财力,难以付诸实施,财政管理改革有待进一步推进,精细管理、强财惠民的任务艰巨。

四是改革不深。受财力、体制等多方面因素制约,除农村税费改革、乡财县管、扶贫报账、政府采购等推进较快外,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省直管县等改革尚未真正实施,惠农资金支付方式改革尚在完善之中。改革的广度、深度不够,效益不显著。

五是监督不力。财政监督限于一般领域,全程监管、综合执法、主动介入、绩效评估等工作进展慢,步子小,监督的威慑力、影响力不够,成效不显著,没有出重拳,未能出精品。

六是素质不高。财政系统多数同志靠自学获得大专或中专文凭,没有经过正规大中专院校系统学习培训,知识结构、专业素质等都与当前财政改革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掌握政策、执行政策欠缺。加之,近年来新进大学毕业生少,人员结构不合理,出现人才断层现象。

(二)制定方案。对确定的难题要认真分析原因,找准症结,制定具体的破解方案,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要明确责任人,明确破解时限,列出推进计划,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

(三)认真破解。各支部要把破解难题作为一项关乎长远发展的工作,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通过靠实破解难题责任、建立破解难题台账、细化整改任务、规定办结时限等方式,

- 3

人秘股。

(四)统筹兼顾,整体推进。要把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把开展破解难题主题活动与落实国家财政政策和创先争优“窗口月”、政风行风评议等活动结合起来,在推动发展中破解难题,在破解难题中推动发展,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 56 -

第17篇:破解难题实施方案

甘州区火车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区委、区政府及区卫生局的总体工作部署和要求,为确保我院“破解难题年”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结合临区卫发(2011)13号文件精神,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州委十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落实区委十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的总体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以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目标,以破解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深入查找制约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全力破解一批影响卫生院改革发展稳定的难题,促进我乡卫生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二、总体要求

围绕落实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及二十项重点工作,着力破解我院医疗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卫生项目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方面的难题,找准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以重点领域重点难题的突破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围绕实现跨越式发展,建立健全与各项相对接、相适应、相配套的工作制度;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健全完善惠民政策落实的长效机制,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就医条件;围绕和谐社会建设,着力破解影响社会稳定方面的突出问题,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凝聚各方面的力量,为全乡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创造良好的环境;围绕长远发展,着力破解体制机制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提高制度执行力,健全完善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激发发展活力,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各项工作科学规范运行。

三、基本原则

1、权责明晰,责任到人。坚持“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按照政策规定,严格行政程序,明确具体责任人,

做到事权责权一致,依法有序推进。

2、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拓展思路,开阔视野,打破按部就班、墨守陈规的狭隘的思维定势。

3、正视矛盾,抓主抓重。坚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重点问题和问题的重点环节,找准抓住不同层面的难题,做到不纠缠细枝末节,不避实就虚、避重就轻。

4、依靠群众,合力攻坚。坚持群众路线,问计于民,集中民智,发动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形成党政领导齐抓共管,各科室协作联运、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干事创业氛围。

5、标本兼治,注重实效。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解决具体问题,又要建立长效机制,做到查找问题实事求是,制定方案切实可行,解决措施落实到位,破解难题务求实效。

四、主要方式

1、统一领导,分层实施。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在区委、区政府及区卫生局统一领导下实施,各科室难题的查找和破解工作,由医院“破解难题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组织、协调和督查工作。

2、明确职责,多方联动。对科室共同破解的难题,上报医院“破解难题年”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责任领导,组建专门班子,集中研究破解。

3、挂牌督办,跟踪问效。对确定的难题,由医院“破解难题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统一台账,实行挂牌督办。对当年能够破解的难题,必须按时破解;对跨年度研究破解的难题,制定方案,作出承诺,限定时限,列入下年度计划。

4、全面指导,整体推进。医院“破解难题年”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对各科室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的指导检查,坚持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点面结合、合力推动,确保破解难题取得整体效应。

五、实施步骤

“破解难题年”活动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深入调研,找准难题(1月中旬至2月底)

1、调研摸排,查找问题。通过群众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意见

征求表等方式,广泛开展调研活动,认真分析研究,深入查找影响和制约卫生院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2、分析归纳,梳理难题。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全面梳理查找出的各类问题,分析根源症结,分清先后主次,区别轻重缓急,分层确定影响和制约卫生院改革发展稳定的、社会普遍关注的、群众反映强烈的、久拖不决的、经过超常规工作可以解决的难题。

第二阶段:落实措施,破解难题(3月至11月底)

1、制定方案,靠实责任。对确定的年内必须解决和跨年度需要解决的每个难题,按照“一个难题、一个方案”的要求,制定破解难题方案,分析深层次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破解措施,明确牵头领导、责任科室和责任人,明确破解时限,列出进度计划。

2、注重时效,挂牌销号。对确定的难题,限定时限,及时查办,办结销号,实行“一难题、一挂牌、一破解、一销号”。严格标准,保证质量,讲求效率,边办边结,做到破解一件、上报一件、核销一件。

3、加强督查,整体推进。医院“破解难题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适时对破解难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第三阶段:评价考核,总结经验(12月)

各科室按照“一难题、一总结、一推广”的要求,对每一个难题的破解情况进行自查自评,总结推广破解难题的好经验好做法,坚持边实践、边破解、边总结,将零散经验系统化,成熟做法制度化,有效措施规范化,巩固活动成果,形成长效机制。

六、保障措施

1、成立机构,加强领导。卫生院成立了 “破解难题年”活动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加强组织领导,专题安排部署。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卫生院“破解难题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编发简报,反映活动动态。

3、创新方式,强化措施。坚持领导带头、靠实责任、协调联动破解难题,坚持依靠群众、直面矛盾、严格标准破解难题,积极推行解决问题公示制、目标承诺制、进度限时制、挂牌督办制、定期通报制和领导包案制

等措施,采取现场办公会、工作推进会、科室协调会、个案分析会等方式方法,集中力量破解难题,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4、统筹兼顾,推进工作。把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作为推动医院各项工作的重要动力,正确处理破解难题与推进各项工作的关系,自觉把破解难题与区上确定的目标任务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本单位的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与规范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在推动发展中破解难题,在破解难题中推动卫生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甘州区火车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日

第18篇:破解难题实施方案

陈家集中学“破解难题年”活动

实施方案

根据县教育系统关于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的统一安排部署和《和政县教育系统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实施方案》精神,为了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现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落实县委十三届七次会议精神,以促进教育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以解决师生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以破解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难题为突破口,深入查找制约教育教学发展的环节,着力破解影响学校发展稳定的难题,积极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二、总体要求

“破解难题年”活动要紧紧围绕县教育局总体部署,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开展:一是下决心破解入学率低,控辍保学难问题,着力提高学生巩固率,努力实现“两基”巩固提高迎国检的目标,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做好与乡镇联系,及时上报学生入学情况,通过教职工进村动员及形式,让孩子进校读书学习。二是抓住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主线;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作风建设年巩固提高工作落实、校园安全工作落实、提升教研工作。

三、基本原则

1、探索创新。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充分学习借鉴先进工作方法和经验,破解工作难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抓主抓重。坚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重点问题和问题的重点环节,找准不同层面的难题,直面应对,积极化解。

3、依靠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接受群众监督,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4、标本兼治。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解决具体问题,又要建立长效机制,做到查找问题实事求是,制定方案切实可行,解决措施落实到位,破解难题务求实效。

四、实施步骤

此次活动从2011年1月开始,12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深入调研,找准难题(1月下旬至3月中旬)

1、查找难题。通过设立征求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开座谈会、访谈群众等方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认真分析研究,查找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师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2、梳理难题。集中时间,深入思考,对查找出的各类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分析根源症结,分清先后主次,区别轻重缓急,分层确定影响和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

3、确定难题。召集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校委成员集体研究确定需要破解的难题,研究确定后,上报县教育局“破解难题年”活动办公室。

第二阶段:落实措施,破解难题(3月下旬至12月底)

1、定方案,明责任。对确定的难题,深层次分析原因,按照“三明确”原则(明确破解时限要求,明确破解措施,明确责任人),制定切实可行的破解方案,由学校领导和分管领导牵头,各处室主要负责人负总责,按照方案确定的目标措施和时限要求按时破解。

2、重实效,解难题。对确定的难题,限定时限,挂牌督办,实行“一难题、一挂牌、一破解、一销号”。严格标准,保证质量,讲求效率,边办边结,破解一件、上报一件、核销一件。

3、强督查,保质量。“破解难题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破解难题工作开展情况适时进行督促检查,掌握动态,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对进展缓慢、破解不力的进行通报,确保活动质量。

第三阶段:评价考核,总结经验(12月份)

对难题破解情况进行自查自评,总结推广破解难题的好做法、好经验, “破解难题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制定评价考核办法,对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破解难题工作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与 “作风建设”巩固提高工作结合起来,坚持把“破解难题年”活动开展作为推进学校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成立学校“破解难题年”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2、明确职责,强化责任。各负责人作为单位“破解难题年”活动的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将破解难题作为首要工作来抓,明确工作职责,严格工作程序,组织开展好“破解难题年”活动,全力抓好难题的查找、破解工作。

3、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大力宣传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步骤。“破解难题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编发简报,反映活动动态,推广先进经验,努力营造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的浓厚氛围。

4、创新方式,强化措施。坚持各责人带头、靠实责任;坚持直面矛盾、严格标准破解难题;坚持推行解决问题公示制、目标承诺制、进度限时制、挂牌督办制、定期通报制等措施,攻坚克难,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5、统筹兼顾,推进工作。各处室要把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作为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动力,统筹安排每个阶段和每个环节的工作,正确处理破解难题与搞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把破解难题与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在推动发展中破解难题,在破解难题中推动发展。

6、加强督查,取得实效。“破解难题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破解难题工作适时进行督导检查,对破解不力、敷衍塞责的,责令及时改进。要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善于发现和培育典型,总结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加强指导,推动活动向纵深开展,力求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0一一年三月十一日

第19篇:破解难题实施方案

武农党发﹝2011﹞5号签发人:赵小强

武山县农业局关于上报

开展破解难题活动实施方案的报告

县创优办: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武山县县委办发(2011)104号文件精神《中共武山县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转变机关纪律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提升机关形象,促进各项农业工作顺利完成,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

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开展创先争优”

的指示精神及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一系列部署

要求,紧紧围绕我县“11253”区域发展战略和“十二五”规划的

实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突出为

民服务创先争优,深入查找制约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全力破解一批

影响农业工作开展的难题,促进我局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二、总体要求

围绕落实县委确定的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及我局重点工作,着

力破解我局职工管理不够,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三农”部分不到位,

农民培训不普及,部分地区效果不明显等方面的难题,找准切实可

行的措施办法,以重点领域重点难题的突破带动我局工作的全面发

展;围绕实现跨越式发展,建立健全与各项相对接、相适应、相配

套的工作制度,推进各项工作科学规范运行。

三、破解难题

农业局围绕全局重点工作,立足强化机关建设、作风建设、效

能建设,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把全面破解关乎民生问题的难点要点

问题作为活动突破口,从改进作风、提高效能、强化服务等方面确

定3件需破解难题。

1、职工管理不够,职工下乡不勤,蹲不住,在田间指导工作

的时间短与群众交流少,不能及时掌握群众的要求。解决措施:一

是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在开展工作中有据可

循、有据可依。二是落实包乡责任制,进一步靠实责任,落实奖惩

责任,充分调动职工深入基层的积极性。三是结合农业项目的实施,

安排干部多下乡,多与群众接触,了解群众进行指导。四是把干部

职工下乡同职称评聘挂钩激励干部下乡开展工作,使得下乡工作在

全局形成“赶、比、超”,的工作作风。五是坚持领导带头,靠实

责任,加强领导的监督管理作用。负责人:赵小强。办结时限:2011

年12月底。

2、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三农”部分不到位。专业技术人员知

识不新、知识面不宽,农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各项激励机制不健

全。解决措施:一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

使得技术人员的知识得到更新,能跟上农民朋友的需求,解决更多

的难题。二是完善激励制度,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认真负责,

真抓实干,同时促进农业科技技术创新,为农民朋友造福。三是充

分发挥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农民技术员,示范户的作用,加强技术

服务达到科技入户的效果。负责人:李书寿。办结时限:2012年6

月。

3、农民培训不普及,部分地区效果不明显。解决措施:一是

要因时,因地制宜,增强培训的时效性、针对性,确实解决农民朋

友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二是充分利用广播、技术光盘,召开座谈

会,培训班,在田间地头实地为群众手把手示范,讲解解决农业生

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三是依托农业项目,加大对边远山区群众的

培训和科技推广力度。负责人:李书寿。办结时限:2012年8月。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加强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

活动的领导,切实解决农业工作中存在的难题,加强对活动的领导,

农业局成立由农业局局长为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的第一责

任人,各站所负责人为站所活动责任人的活动领导小组,要求党员

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帮助指导破解难题。

(二)广泛动员,营造氛围。为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各站所

要积极召开站所会议,传达县委的有关部署及文件精神,广泛动员,

充分认识破解难题活动对提升机关形象、增强机关纪律、改善机关

作风的重要意义,确保活动取得实效。要把开展活动同渭河川道区

蔬菜产业高新园区建设,农村能源沼气建设,四大流域蔬菜设施棚

建设,全膜玉米秋覆膜、穴播小麦、马铃薯种植预留地块及大秋作

物的田间管理等农业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做到工作和活动两促进、

两不误。

(三)强化督查,狠抓落实。各站所要坚持领导带头、靠实

责任、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着力提高单位纪律作风,促进各项农

业工作的全面完成。局领导小组将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一日

武山县农业局办公室2011年9月21日印

共印6份

第20篇:破解销售难题

破解销售难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新沂市委书记赵立群、市长王成长向农民征求意见。踢球山万亩优质水蜜桃基地的桃农提出:水蜜桃面积已发展到3.5万亩,年产鲜桃5万多吨,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获得过中国第二届优质桃评比金奖,荣获“中国果品著名品牌”,但是,由于销售大多是商家在田头收购,好桃没能卖上好价钱,希望政府帮忙,想个好法子。

听到这里,赵立群和王成长不约而同想到了网络销售,这是当前最快捷也最火爆的一种销售方式。于是,立即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田志耕牵头,开始建立水蜜桃网络销售渠道。

网上销售,首先要有电商。很快,新沂市政府就牵头水蜜桃桃农协会,找到了有着丰富网络销售经验的无锡太湖云电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并迅速在京东、淘宝等网站建起“新沂水蜜桃”销售店铺。

独特包装

解决快递“瓶颈”

水蜜桃皮薄汁多,容易碰伤,网上销售如何保鲜呢?新沂桃农和专家经过反复实验,设计出系列独特包装,解决了水蜜桃的快递“瓶颈”。

6月21日下午,新沂桃农协会的院子里,几十名桃农正在忙碌。只见桃农娴熟地拿起一只个大透红的水蜜桃,快速地包纱布,套塑料罩,上圆环,装入纸杯,再放入纸箱。这种“悬挂式”包装,使水蜜桃密封在塑料罩和纸杯里,以圆环固定,即使用力晃动,也不会有丝毫损坏。包裹的纱布起到保护作用,还能透气,便于保鲜。

《破解发展难题整改措施.doc》
破解发展难题整改措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