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联考讲评

2020-03-01 20:31:2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18第三次联考讲评

一、原题呈现

二、审题:

材料一要点:退休教师(退休金足够养老),浙江大学毕业、曾参与《汉语大词典编写》(有较高的文化底蕴),三个女儿(完整家庭,心智应该正常),住毛胚房,不扶助女儿(节俭如此,钱哪去了),甘于拾荒(突出其捐助之用心尽力),一有空闲泡图书馆(修炼成为一种自觉,为其扶助他人而寻找精神依据),女儿读懂父亲(迟来的理解),自发塑铜像以纪之(善行换来的敬意,社会认同)

材料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知一是指外界的不理解,比如退休而拾荒,拾荒而虔诚读书;一是指女儿的不理解,节俭如此而去拾荒,且又不扶助自己。可以从老人为什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入手)

材料三:“贤哉,回也……”(住毛胚房,拾荒,可视为清苦;读书不已,可看作是内心的修炼而入化境)

材料四:苦嫌桃李共妖冶,多谢松篁相葱菁。(不向世俗争名,只愿保持内心的宁静) 材料五: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善行,只是发自内心的一种信仰,只有沽名钓誉之徒才四处张扬。韦先生捐助贫困学子无数,却匿名,是真善举)

三、立意 A、单项立意

1、结合材料2则可以从理解与坚守入手。

2、结合材料3可以从于贫乏的物质世界中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切题。

3、结合材料4可从老人读书也罢,捐助也罢,都只是为了求内心的祥和,不想融于世俗的五彩缤纷之中立意。

4、结合材料5可从低调行善是内心因修炼而强大立意。 B、组合立意

2、

3、

4、5可以产生的选项很多,可以有很多个组合,最能阐述明白的方是最好的。如:

生命的意义或者价值 人生的方式 人生的境界 坚守自我 ……

四、学生作文问题

1、本次作文应该为单一素材多角度立意,学生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从刚刚进行的五选二或者六选三中走出来,将素材视作引子,甚至干脆抛开材料一。

2、指定角度立意一定要结合材料一,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材料的整合分析与筛选信息的能力,不会从材料中去进行逻辑推论,而是另起炉灶,这样与以往的材料作文没有任何的区别了。

3、面对新题型的手足无措,又回不到老的套路,结果做成了四不像。

五、老师的示范:

善,匿于心,彰于行

徐瑞东

一名中学退休教师,自甘于拾荒生活,却暗中助学不已。我无法对韦思浩老先生表述内心的崇敬之情,因为我知道,我做不到韦先生之万一,而冒昧将韦先生的行为贴上道德标签,可能是对先生的一种亵渎了。曾国藩说:“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韦先生行善而不张扬,是深得古贤人之精髓。(结合材料一进行分析为提出论点而铺垫)

为善求乐而不求人知,实为大智慧。(提出论点)

善而广为人知,可能会被捧杀。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利二字。世俗的眼中是没有无缘无故的善的,故太多的以善之名始,以利之行终者。曾经感动过河北,上过央视“面对面”节目,红极一时的爱心妈妈李利娟,以爱心为大旗,成独立王国,行诈骗敛财之实,终身陷囹圄。其他在慈善光环下,变相广告者、洗白者更如过江之鲫。(紧扣材料发散,侧重于例证)

韦先生是读书人,更是明白人,他知道,善举一旦高调,势必以搏眼球为出发点。你有故事,我求卖点,好事者自然会进行运作。受采访,录节目,树大旗,贴标签,作演讲,售书,成立基金……程序化的操作,为善者就这样地被用心者裹胁上了道德神坛,名利环视之下,善行初衷大打折扣,一旦内心私欲被激活,其膨胀之速恐非人的意志所能轻易控制。因而,成为道德标兵的那天起,也就是做生活傀儡的开始。而这又恰恰是心性淡泊的韦先生所不愿意做的。(结合材料一进行分析,还是侧重于发散,设想后果,这后果其实也是现实的推演)

(分论一:外界的压力)

平凡之人高调行善,最大的压力可能还不是外界,而是来自身边。一方面拿着还算体面的退休金却住毛胚房,且天天拾荒不已;一方面,不扶助自己的亲生女儿,却不间断地资助贫困的学子。如此有悖人情之举,不圣必妖,实难让人接受。就算不被捧杀,也可能积毁销骨,舆论汹汹是必然的,置身议论的旋涡,韦先生想安安静静地做个拾荒老人都不可能得了,更遑论去图书馆清静地阅读了。而且,自己的平静生活被扰还是小事,其家人焉能事外?那一道道的异样的眼光,那无处不在的闲言碎语,即使全为善意,又岂是他们所愿面对?

(分论二:身边的干扰)

韦先生出身名校,又曾参与《汉语大词典》的编写,且又一生惟嗜书。为善扬名之是是非非,睿智如韦先生,岂不洞悉?所以不张扬,既是对善举的维护,对宁静生活的维护,更是对内心平静的守护。(总结,也算是对论点的解释,同时为下文过渡)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韦先生的确算得上君子了。他知道自己的善行会“人不知”,很难获得世俗的理解,所以干脆“人不知”,为避世间纷纷扰扰,只默默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他认为该帮助的人。善行,纯粹是内心的一种信仰,无关道德,更无关世俗评价。韦先生不愿意坐而论道,也不愿颐养天年,更不想为声名所累,自然也不想被流言所扰。庄子说:圣人无已,神人无功,至人无名。尽力为善,而不求名,韦老先生已入圣人境界矣。

(观点升华:为善而不求人知由智慧上升到境界,必要的升华)

这是怎样的一个精神力量才能支撑如此大境界,我想,可能是因为他内心的虔诚与丰盈吧。韦先生退休只重复一个动作:拾荒——读书——助学。他拾荒是虔诚的,只是想拾荒,为帮助更多人而拾荒;他读书是虔诚的,读书只是为了内心的修炼,所以虽身着拾荒服但读书之前必定会认真洗手;他捐助是虔诚的,只有源源不断的付出,除了一封封的感谢私信,别无所求。如果不是那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不是女儿清理遗物,韦先生留给世人的可能只是一个爱读书的拾荒老人,因为就是被捐助者都不知道韦思浩老人的信息。

(挖掘其内在的逻辑,为大境界提供支撑)

《朱子治家格言》有说:为善而欲人知之,称为阳善,徒得虚名。为善而不欲人知,称为阴德,天必赐福。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良是善良者的通行证,善良是最无用但又最动人的品质,虔诚的行善者总化为春风微雨,润物于无声中。

(回到为善而不欲人知,照应题目与论点,收束全文)

请大家自己去分析老师作文的思路,列出文章的结构,然后揣摩。

1在基本事例的基础上,再结合名言诗句,这是可能会是2018年高考的一种大概率题型,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这种题型,以往没有尝试,大家做得不理想,也属正常,大家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 3我个人的理解是:这还是一种任务驱动性作文,就把它当任务驱动性作文来写,只不过其他的四则材料起到了方向的限定作用,同时也担负有指定范围的发散任务。所以它既要有任务驱动性作文的对基本事例(也就是材料一)的分析推论,也应该要有相关材料所指定方向的发散思维。

如我的文章,以材料5为主论,再结合了材料2,也就是说以“为善而欲人知”作基本点,再辅助以“人不知而不愠”。根据这两点,再回到材料1,从韦思浩的事迹中寻找这两点的内容并加以分析。即“为善不为知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自保”为基本论点,这个基本论点的分析既有对事例的分析,更多的是向现实生活的发散。“人不知而不愠”则是由韦虔诚读书而引发的深入挖掘。

简单地说,这种类型的作文,必须紧密结合材料一,尽可能地榨取材料的营养。任何脱离了材料一的作文都是不可取的,不要拿自己的分数当儿戏。当然挖掘材料一,不等于对材料进行平铺直叙,一定是要以议论的手法来处理材料。

六、学生考场展示:

为善最乐 1513班 胡卉

曾担任过《汉语大词典》的编写韦教授,退休后拿着退休金住的毛坯房,过着拾荒生活,有时去图书馆看看书,对于三个女儿的误解和旁人的白眼,不做任何解释,被车祸夺去生命的韦思浩,心中是遗憾的。他遗憾的不是没有解开女儿对自己的误会,也不是没有扬眉吐气,以辉煌腾达“打脸”那些给他白眼的凡夫俗子,他遗憾的是还有那么多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得到帮助,他遗憾的是自己的力量太微小。这一切,都是在韦教授逝世后女儿整理遗物时发现的。本可以靠退休金安享晚年,却住着毛胚房过着拾荒生活,是什么让韦教授坚持这样做呢?或许就是那一踏踏沉重的感谢信吧。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是惟恐人知。”——曾国藩。这是对人生的一种认识,我们赞美许多美德:勇毅,勤奋,坦诚,谦逊,闪烁这种美德光辉的行为不止一次让我们的青春热血沸腾。但若静心思忖,最值得赞扬的品质非为善莫属。当我们还在母亲的怀抱中时,就谙熟了司马光砸缸救同伴的故事。我们羡慕那个少年的机智,更赞美那个少年为善的美德。

金庸笔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胡斐大侠。《悲惨世界》里悲天悯人的米里哀主教,都熏陶着我们纯真的心灵。这其中,最强烈感召我们的当然还是平凡而伟大的雷锋:“哦,必须把赶路的大嫂送到家,现在是夜深,雨大,路远,泥泞!”,《雷锋之歌》的节奏敲击着我们成长的布点,引领着我们心灵的成长!

为善,是人类文明绽放出的灿烂花朵,为善,是人类社会不可缺的基石,为善是生活中的一缕阳光,可以照暖你我的心房。

“忽己之慢,成人之美。”“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两千年前孟子就倡导:“摩顶接踵,礼天下为之。”其意思是说,对别人有利的事,即使从头到脚都受到损伤也要做。这种精神发扬到现在就是我们倡导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三国志·蜀书》中,“没有患急,先人后己。”它要求人们临危不惧,这边是为善的最高境界了。

一个人,在助人为善的道德实践中,会自然的使思想得到升华,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一个人给予别人的东西越少,而自己要求的东西越多,他就越坏。”世界是个展览,我们从人品的“展览”中看到:世间为善者都不是庸庸碌碌,自私自利之徒。

点评:此作文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拓展能力,由韦思浩的善延伸开来,展示了一定的积累。而这种积累在考场中是极讨好的,会第一时间搏得评卷者的好感。不足在于善与乐的关系没能阐释,素材虽有发散,但主线并不是那么紧凑。

与韦思浩先生书 培元班

夏娜

韦老: 您在天堂是否安好?

提笔即知在信,是无法寄予您的,纵我寻遍这世间邮筒,可我想,你若有在天之灵,并能看到我写下的一字一句,并能读懂这字里行间我对你的崇敬与钦佩,纵然我深知,您并不需要后生的理解与赞美。

你早为君子,人不知而不愠,甘愿住着毛坯房,甘愿拾荒,得闲即住读书馆看书,即便他人不理解您,您的儿女也不理解您,又怎样呢?白眼也好,嘲讽也罢,乃身利外物,你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凡间烟火不可扰。

不由想起李健,那个写歌宛如诗般轻逸的才子。名利当头,他选择退隐,退出火遍大江南北的水木年华,多少的不解多少的冷言冷语啊,可他从未动摇,一如您,心中有一方世界,安稳宁静。

现实喧嚣,这份功力实在让我咋舌,我想,若有机缘,我定当亲至墓前,恭敬唤您先生。这样的光风霁月,实在君子。

在那些艰苦生活,俭朴的岁月,您苦吗?我知道很多人都问过你这个问题。 你是名校毕业,又有学识,晚年有退休金,却住着毛坯房,过着拾荒生活,这样的生活,想想即苦,拾荒的酷热或寒冷,暴雨或大雪,要穿着汗衫,提着编织袋,弯腰捡一只又一只瓶子,或是纸皮,都是不堪言的辛楚,难为别人道也。

可苦虽苦,我知道您是快乐的,您的快乐还是超出常人的快乐,因为,不求人知,你把积攒的钱都捐给了各地的贫困学子,连女儿都不知道。

多么高尚的情怀呀! 我想起,兰小草,一名匿名捐款的海岛医生,当世人孜孜于名急急乎利,当别人为出名而不惜自轻自贱,您们却是这样甘心默默无闻的发光发热。

这人问曾被你们温暖,可我们却没有及时知道。 但一切也不算太迟! 我们已经知晓了您与那些人的平凡与伟大,而我们也正在学习。

只有赞美而无行动,不过做秀,我对您的崇敬绝不仅仅只停留在口头上,我现在也在尽力向您靠近,努力读书,打造自己的精神世界,努力生活,乐于助人,为这怡人春景送一抹自己的馨香。

渊明说,亲戚戚余悲,他人亦已歌,人间不会因为先生而陷入长久的悲痛中,可是,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您走了,你的故事与精神还是会被反复吟唱! 请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如你一般的人! 纸短情长,愿先生在天堂安好。

敬你的后生:XXX

2018年5月

点评:书信形式,考场作文搏分神器。但一切的武器都建立在功力之上。虽为书信,但紧扣材料分析,且能展开一定的发散,虽分段过多有凑数之嫌,但行文还算从容,展示一定的文字功底。

为善者乐哉,守德者悠哉

培元班

刘可

读罢韦思浩的事迹,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感他一身质朴,不追求名利的享受,感他甘于平淡,却能资助无数穷苦孩子,感他与人为善,而从不求他人知晓。

生活其实很简单,韦思浩就过着简单的生活,住毛坯房,自在悠然,过拾荒生活,在劳动中收获快乐。而世人往往复杂。父亲有退休金,却不愿扶助自己,父亲过着拾荒生活,还要在空闲时去图书馆阅读。女儿冷眼看他,白眼对之,人生何须如此?

文同有诗言:苦贤桃李共妖冶,多谢松篁相葱蒨。韦思浩他与松篁同歌,与梅杏共话,纵使他人白眼对之,他仍不屈于世俗眼光,颇有“零落成泥碾作尘,惟有香如故”的风姿。韦思浩的德行让人由衷敬佩。

生活何其艰难,那贫困的学子,那热爱着学习却不得不因付不起学费而辍学的孩子,始终是韦思浩的牵挂。纵使韦思浩并不算贫穷,但他也并不是家财万贯。纵使韦思浩有退休金,但这也仅仅可供一般人支持衣食住行游玩赏乐。可就是这样的韦思浩他惠赠了无数穷苦孩子。而他从未言及,连他的女儿都是在他死后才偶然知晓。

或许正如曾国藩所言: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为恐人知。世事繁多,可乐者多,可苦者也多,有人乐中寻苦,始终不得舒适自在,有人苦中作乐,终日开心,永远过得充实满足,而要想快乐无忧的生活,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为善。

古来为善者许多,有神农尝遍百草,为人民疾苦奔劳;有唐太宗施明政,为民忧,广纳良策;有范仲淹为主尽忠,为民进心,怀天下事。如今更有不少为善之人,袁隆平潜心于水稻研究,秦玥飞弃去高薪工作投身乡村建设。这许许多多的鲜活是例子,都在指引着我们向善,唯有向善、为善,才能让人乐的自在。

感触至深,哀悼亦然。韦思浩一生值得被人永远传颂。他的美好德行,令人折服,他的为善之举令人钦佩。生活纵使如韦思浩过得这般平淡,但也无比自然自在悠然,为何?

只因他守着自己高洁的内心,做着自己爱做的乐事。为善,所以乐;守德,所以悠。

我纪念着韦思浩,我敬佩着韦思浩。韦思浩,乐哉;韦思浩,悠哉。为善者乐哉!守德者悠哉!

点评:材料之间的组合与分析都做得不错,立意中规中矩,语言简洁。不足在于论证的扁平性问题,也就是议论没有深度也没有梯度,这可能是学生作文的一种通病吧。

何求美人折

——致韦思浩老师的一封信 培元班

张卓群

可亲可敬的韦思浩老师: 虽然你已离开世间,踏入天堂。但这并不阻碍后世人献出的迟到到的理解,钦赞与仰慕。 您再世时,明明老有所养,可以拿着国家的退休金享天伦之乐。确要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自力更生,这种担当让我钦佩;您自己缩衣节食,节俭无比确伸出援手会赠无数的穷苦孩子,这种善良让我动容;您在退休之余仍学而不厌,一有空就去读书馆阅读,这种精神让我受教不已。

可这些钦佩,赞美,这塑一尊铜像的殊荣都因人不堪其忧,您穿着拾荒的外衣,而无一例外的迟到了。

常人过着清贫的生活时,也许会埋怨命运的不公,世道的艰难;常人遭受别人的白眼时,也许会自愿自艾,或羞愧,或愤怒。常人做好事而不被人知晓,或不被理解时,也许会一气冲天,一走了之。

可您从来没有。

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您的包容,大度,您的淡泊安然,您的君子之心,才是最最可亲可敬之处。

唐代诗人张九龄有一首《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心心比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草木飘香是出自自己的本性,何必惜别人来折取欣赏呢?“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世人无法理解您,您却向颜回那样,不生气,不恼怒,不争执,不退缩,淡定安然的微笑,然后继续埋头做自己的事情。

清贫也好,富贵也罢,生活方式不过是人生在世的一种选择。生者为过客,死者是归人,您虽已经离开这个世界的旅店,去往下一个目的地,但您给这个世界留下的,不仅仅是一沓沓助学证明和一份感动,还有一份超凡脱俗的淡然。

世事纷扰,“不求人问,不求人知,不求美人折”的淡然,实在太稀少。兰叶气,桂华香,伴您而来,安抚世人焦躁的情绪,也为这个世界注入了新的能量。

何求美人折?闻风相悦,便足矣。

不知您将去向何方,感谢您曾来过,愿一路顺风。

一个您的仰慕者

XXX

2018年5月

点评:从人生的方式角度切入,很明显是很聪明的做法。而书信的形式又能让这种角度更好地表达。文字的张力又来自于作者较好的语感,偶尔的诗句点缀又能锦上添花。但如果想更上一个台阶,就得从文章的深度与广度入手,毕竟,鸡汤类文章不可以包打天下的。强大的逻辑能力才是王道。思辨性才可以一剑封喉。

七、作文升格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刺破平静水面的尖锐冰峰,很可能只露出它的一角。从杭州人民为韦思浩先生塑铜像这件事的背后,我看到了这个时代对爱的呼唤。

追忆思浩先生生平,我感受到蕴藏在他灵魂里的自爱。

自爱于他,不是物质上的享受,不是名利场里的赞颂,而是对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是对自身价值的正确认识。古者颜回箪食瓢饮居陋巷,今人思浩先生住毛坯房过拾荒生活,他们都是快乐的,因为他们能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趣味。这也就是为什么颜回会奋不顾身跳下冰窟去抢救书简,韦思浩先生会坚持在空闲时间赴图书馆阅读的原因。他们有才华、有能力,却并不想着追名逐利,他们不被人理解,甚至还遭受鄙视,但他们能够“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守住本心,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实哉君子者也!

品味思浩先生故事,我感受到深入他骨血里的博爱。

博爱于他,是压榨自身的每一分价值,从而为他人,为社会奉献出最大的正能量。他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行乞办义学的武训,让我想起了拾荒、蹬三轮车捐赠教育事业的白芳礼,让我想起了奔赴病床之间挽救生命的南丁格尔、德雷莎修女……他们有着令人起敬的品质:为大我牺牲小我,为大家奉献小家。正是这份品质,支持起了他们在漫漫长路上求索的进程,支持起了他们的民族进步的步伐,为社会奉献自我,诚哉贤人也!

感悟市民的行为,我看到爱在世间的传承。

曾国藩有言:“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但我认为,为善最乐,是人尽皆知。老有言:天下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人们若是都了解了思浩先生的善念善行,自然就会对自己的不善想法、行为作出反省,进而在善行的石化下追求思浩先生的步伐。如此一来,岂不美哉?社会如同巨浪中行驶的船,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掌舵者,若是没有爱的宣传,怎能维持大船的正确航向,怎能在风云激荡中维护社会稳定?我们每人都不应认为传承爱与自己无关,要记得孟子曾说“凡夫俗妇皆可为圣人”,要有“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信念,在平凡的生活中分享爱,传递爱,从而点亮不一样的精彩。平凡人若能坚守爱,传递爱,可谓圣人也哉!

在世界中心,我呼唤着爱——自爱、博爱、众爱。

这是一篇基本分作文,从其整体效果来看,这个分数还算中肯,但从作者的实力来看,明显具有升值空间。

如何升格?

1、换题:爱我,爱人,人爱

2、换开头:读罢韦思浩先生的事迹,我感觉到一种叫“爱”的东西在我心头涌动。

3、换分论点:爱自己就是让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让善良升格自己的灵魂//子曰:推已及人。爱自己,就会爱他人//爱如黄河,可能会暂时阻塞,但永远会奔流前行。

4、换论据:如颜回抢救书简,是影视作品桥段,不是历史,不可以作为论据。再如用大船需要掌舵者为例证明爱是要宣传的,明显的不足以论证。

5、流畅语言:尤其是第三个分论点,有词穷之感。

6、换结尾:既然要换题目,就一定要换结尾。

第三次全国大联考

第三次作业讲评1

第三次全国大联考3

安庆市六校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1802江苏省徐、淮、连、宿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卷讲评(语文)含课件.

第三次广东省重点中学六校联考作文试题

5月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Ⅰ卷

天津第三次六校联考数学文试题答案

南通市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讲评建议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材料)

《第三次联考讲评.doc》
第三次联考讲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