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个人对标定位报告

2020-03-03 01:11:5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共赤城县委赵书记个人对标定位报告

发表时间:2010-5-18 14:47:00

浏览次数:4841

一、现状评估

近年来,作为县委书记,自己团结带领县委一班人,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抢抓新机遇,打造新优势,树立新形象,夺取新胜利”工作主题,不断深化县情认识,辩证看待优劣势,确立了“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把优势发挥到极致”的发展理念,通过全县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奋力攻坚,全县经济社会取得了显著成绩。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5亿元,全部财政收入完成4.62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45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24.5%、504.2%、121.5%、171.4%、52.9%。

(一)突出重点,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

立足近邻北京实际,充分借助与北京的人缘、地缘、业缘优势,加强与北京全方位对接,在北京成功举办了项目签约、对接洽谈等一系列大型招商活动,引进了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工业上,深入推进“工业立县”战略,培育了龙宇、鑫宇、茂源、银达等一批生产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对县域经济发展带动力强的铁矿开发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宣钢百万吨球团项目,形成了龙关、炮梁、田家窑三个乡镇的铁矿开发产业集群,2009年全县铁精粉生产能力突破700万吨。新能源开发上,总装机容量40万千瓦的国华·赤城风电项目工程进展顺利,一期4.95万千瓦冰山梁风电工程今年年底可并网发电。非金属开发步伐加快,总投资1.2亿元的独石口沸石开发项目正在实施。工业结构逐步实现由铁矿一业支撑向多矿并举转变。农业上,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目标,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食用菌、设施蔬菜、特色养殖和生态林业四大主导产业。全县组建了食用菌基地6个,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到4.68万亩,规模养殖小区发展到30多个,仁用杏面积达到150万亩。特别是引进了北京二商集团、北京利农、华田牧业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同时,借助国家支持,高标准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系列生态工程,着力打造首都绿色生态屏障,2007年被国家林业局等部门评为“全国绿色小康县”。城建上,2006年以来,按照“一年拉开序幕、两年形成雏形、三年展示靓容”的城建目标,城镇固定资产累计投资43.96亿元,重点实施了汤泉河综合治理、街道改造、县城及周边绿化、迎宾大道、集贸市场、文化广场、居民小区建设等工程;启动实施了总投资15亿元的白河县城段综合治理工程,通过三年的建设,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结合城乡文明生态创建活动和新民居建设工程,为农村硬化街道108.35公里,新、改建住房1.1万余间,安装路灯707盏,街道绿化植树37.3万余株,建成文化广场75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7.2亿元,相继完成了省道宝平线、南赤线、滦赤线二级道路改造工程,区位优势进一步显现。特别是经过积极争取,张曹铁路途经我县,今年开工,这对赤城未来的发展极具历史意义。旅游上,依托山水资源和独特的自然生态及人文禀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培育后续经济增长点,逐步实施了摩天岭滑雪、汤子庙温泉开发、温泉升级改造工程、后城河西水城等项目。同时,实施了旅游景区道路建设、古建筑修复和黑河源头治理等工程,进一步提升了我县旅游档次。

(二)坚持以人为本,民生工作取得新进展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推进社会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文教事业迈上新台阶。对学校布局进行了调整,撤并中、小学教学点106个;投资4812万元,新建、维修学校31所,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18.6万人,参合率达75.5%;对县医院、妇幼保健院和5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改造;疾控中心投入使用;为10个乡镇17个贫困村建起了卫生室。社会保障得到加强。随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落实扶贫项目208个,全县32个贫困村、4100人实现了稳定脱贫。

(三)创新环境,文明和谐赤城取得新发展

我县依托宣传文化活动中心开展了25期彩色周末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积极开展了健身舞、乒乓球、大秧歌等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同时,加强了政法队伍建设,近年来为公检法公开招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46名;深入开展了平安赤城创建活动,加大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投资280万元在县城主要街道、汤泉河两岸和住宅小区等重点部位安装了摄像监控设备,增强了群众安全感;继续推行了信访工作领导包案制、属地负责制,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积极化解矛盾,圆满完成了奥运、国庆安保两大任务,构建了文明、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了重大事项沟通机制,重大事项的决策,都要经过充分调研;每位县级领导都能自觉按照决策前围绕县委转,决策后围绕政府干的要求,参与全县各项工作。在干部选拔培养上。树立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了一批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分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特别是2007年乡镇换届中,充分尊重乡镇党委意见,调整干部116名,班子平均年龄36.8岁,比上届降低3岁;大专以上学历占89%,呈现出年轻化、素质结构优化、整体功能强化的良好局面。在基层组织建设上。创造性地在北京成立了“赤城县驻京流动党员党总支”,指导驻京流动党员的活动。行政村支部书记、主任“一人兼”达91.3%,全面落实了村干部“一定三有”机制。创新了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建立了农村联合党组织2个。按照公开选拔、注重实绩、择优录用的原则,公开选拔录用17名村书记(主任)为乡镇事业编制工作人员。进一步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和活力。公开选拔人才。近几年,我们公开安置和招聘了36名转业军人、40名巡警、20名公安干警、132名教师,社会反映良好。通过公开选拔、择优录取方式,公开选拔了20名大学生村官为乡镇工作人员,公开招聘56名赤城籍全日制二本以上毕业生,解决优秀大学生就业问题。

总体估价自己工作,我清醒认识到,虽然近几年我县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发展方式亟待转变

一是

一、

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2009年,全县

一、

二、三产业比例为30:45:25。第一产业发展水平不高,龙头企业不够强,带动辐射能力弱,农民增收缓慢。三产不强不活,尤其是资源优势没有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产业结构单一。我县矿产资源丰富,但目前仍为一矿(铁矿)经济,还未真正形成多矿并举的工业经济格局,加工制造业和高科技企业还是空白,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铁矿产业占财政比例过高,风险过大,遭遇经济危机时,不确定因素增加,严重影响财政收入。三是铁矿产业没有做强。2009年,我县铁精粉生产能力突破700万吨,但缺乏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产业链条短,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红矿深加工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铁矿产业严重短腿,发展后劲乏力。四是资源优势开发力度不够。我县的水、风能、林业等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近京的区位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二)机制体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一是招商引资方式滞后。仍然是以政府为主的传统招商方式,机制落后,专业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等新的招商机制尚未建立。二是投融资机制尚未建立。市场直接融资的渠道不宽,特别是城市建设资金“瓶颈”有待突破。三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待深化。有的部门政务不够公开透明,办事程序繁琐,效率不高。

(三)改善民生工作与群众需求还有差距

一是城乡基础设施条件仍需进一步改善。城乡统筹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还比较落后,全县仍有11.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乡村面貌“脏、乱、差”问题有待改善。二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问题尚未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运行与群众愿望有差距;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发展不够充分,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还需提高,救助基金和助学贷款覆盖面较小;群众文化生活不够丰富。三是构建和谐赤城长效机制有待完善。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信访工作依然存在薄弱环节,需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研究新办法、新举措,进一步完善构建和谐赤城的长效机制。

二、争创目标

在对工作现状合理评估的基础上,与全国、全省、全市一流水平对标定位,查找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提出争创“八个一流”的目标。

1、扶贫开发工作争创全国一流。2009年,全省确定两个中央彩票公益金扶贫开发县,经过积极争取,项目落户赤城县。项目落成凝聚着国家扶贫办、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对赤城的厚爱,寄托着市委、市政府对赤城的关怀。3月21日,国务院和省扶贫办领导到我县具体指导彩票公益金扶贫开发工作,该项目2125万元资金已经全部到位,将用于15个村的扶贫开发工作,4月份全面建设,全力打造具有赤城特色的扶贫开发工作。

2、生态旅游争创全国一流。境内有林地278万亩,天然草场484万亩,森林覆盖率34%,位居张家口市第一,是首都北京的生态防护屏障,拥有大海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2007年被列为全国首批100个绿色小康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裸露的天然温泉群两处,其中赤城温泉被誉为“关外第一泉”,属高疗效矿泉,拥有冰山梁中生代冰川遗迹、后城丹霞地貌、恐龙足迹化石群等资源具有较好的旅游开发价值。打造全国一流的生态旅游符合科学发展观。

3、矿产资源开发与规范管理争创全省一流。我县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大,是我省矿业大县,特别是全省铁矿大县,要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做到安全生产,就必须规范矿业开发秩序,加强安全监管。

4、“清洁城乡,保护健康”争创全省一流。以孙士彬副省长批示精神为动力,坚持“山为骨,绿为肌,水为脉”理念,突出“生态宜居”的园林式城市特色,全力打造京北水城,展现“碧水霞城”靓容。在“清洁城乡,保护健康”创出典型,争创全省卫生城。

5、民生工作争创全省一流。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做好民生作为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重要举措,全力推进,集中精力解决了群众在教育、医疗、利益诉求、社会保障和人居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民生工作争创全省一流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

6、行政审批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争创全省一流。以省委常委、纪委书记臧胜业同志对赤城“两个中心”的批示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建设,推进优质服务,简化审批手续,争创省级一流的“两个中心”。

7、风电开发争创全省一流。我县风电场代表年65米高度年平均风速为8.79米/秒,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658.12瓦/平方米,风功率密度等级为六级,属于风能资源丰富区,非常具有开发价值,2008年3月引进央企神华集团国华风电对我县风能进行开发,风电开发上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8、基层组织建设争创全省一流。以“赤城县驻京流动党员党总支”为契机,着眼与全省一流水平对标定位,打造具有赤城特色的党建品牌。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创新,夯实科学发展的组织基础,基层组织建设争创全省一流。

三、推进措施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紧紧围绕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的“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发展水平”工作主题,结合当前形势,完善并明确了全县发展总体思路,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保证,突出“富民强县”一个主题;树立“开放创新、事争一流”两个理念;争创“扶贫开发、卫生城市创建、矿产资源开发与管理规范县”三个典型;寻求“项目建设、对接京津、城市建设、民生工作”四个突破;发展振兴“4+1”五个产业,即培强壮大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矿产品精深加工业、新型能源业,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业;增强发展实力、活力和竞争力,全力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三提升”活动安排,结合赤城实际,扎实推进“对标定位,争先创优”工作。

(一)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

一是整合资金,全力推进。按照“整合资源、集中投入、扶贫到村、效益到户、以点带面、整村推进”的工作方针,整合2125万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高标准建设15个重点扶贫开发示范村,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把15个村打造成精品村、亮点村。二是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组织由县领导带队,15个重点乡镇党委书记和村书记参加的考察团到山西顺平县学习先进经验。三是突出产业化扶贫,壮大产业支撑。重点围绕设施农业、农业科技示范园、养殖小区和龙头企业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把扶贫开发与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谋划、争取、实施更多的产业扶贫项目,逐步形成产业扶贫新格局。争创扶贫开发工作的典型,力争使扶贫开发工作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二)培强壮大旅游业

要彰显“水、雪、林、史”特色,主打“沐温泉浴、滑天然雪、赏森林景、寻历史脉”四大品牌,把旅游业打造成全国一流的京北休闲旅游度假区。一是突出“水、雪、林、史”特色品牌。水,就是依托“关外第一泉”(包括汤泉和塘子庙温泉),打造4A级京北汤泉国际旅游度假村景区,使赤城更具魅力和吸引力。雪,就是依托摩天岭等一批拥有良好条件的自然地貌,打造摩天岭等若干个国际滑雪度假村,逐步成为亚洲雪道最长的滑雪基地。林,就是依托我县丰富的森林资源,将大海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剪子岭林场打造成京北第一森林公园和天然“氧吧”。史,就是充分挖掘深厚的历史积淀,把我县打造成历史传承和红色教育基地。二是提升旅游综合接待水平。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挖掘和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加快旅行社引进步伐,推进宾馆饭店提档升级,开发地方特色餐饮和商品,规范行业管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档次。三是拓展旅游市场。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提升赤城知名度;加快我县与京津及周边县区旅游线路、旅游市场的对接和延伸,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客源互流、利益共赢。

(三)整合资源,规范矿业开发秩序

一是整合铁矿、非金属矿、金银矿等矿产资源,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提升办矿规模和开发利用水平,推动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和科学化开发。二是继续扩大铁精粉生产规模,达到1000万吨,力争使海绵铁、铁精粉压缩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抓好宣钢·赤城球团烧结项目,形成生产能力,在铁矿开发的质与量上有新突破。三是继续加大沸石、石英石、萤石、石墨等非金属矿开发力度。四是规范矿业秩序。强化乡镇矿山综合管理办公室和矿产品交易中心职能,进一步整顿矿山开发和矿产品交易秩序,抓好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管,努力创建矿山开发和规范管理的典型。努力在矿产资源开发与规范管理上力争达到全省一流。

(四)继续打造靓丽县城

一是完成县城规划修编。按照“主轴东移,城区南扩西拓”、功能区分设和城市规模达到10万人的要求,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二是做足水文章。要实施好白河县城段综合治理一期工程,蓄水成湖,积土成岛。实施好汤泉河综合治理三期工程。三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放宽城镇户籍限制,促进农业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全方位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四是深入开展创卫工作。努力在基础设施建设、城乡联动、卫生监管和综合整治上下功夫,对城市容貌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整治,抓重点,攻难点,争一流,力求在“清洁城乡、保护健康”上创出典型,争创全省卫生城。

(五)以人为本,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一是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城乡公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解决农村吃水难工作力度,切实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增强农民脱贫致富能力。二是加快发展教育卫生事业。要建立多方投入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教育,实施好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启动工作,解决群众就医难问题,特别是要抓好一中、县医院新建、二中搬迁项目,更好地改善教育和医疗条件。三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高度关注就业困难群体,对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落实好扶贫救灾、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社会救助制度,认真落实有关提标政策,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加大廉租房建设力度,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分清轻重缓急,每年为人民群众办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不断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六)优化发展环境,打造投资洼地

继续巩固和推广在行政审批大厅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上创出的典型经验,强化行政审批职能,建立“绿色通道”,按照“一门受理、统筹协调、规范审批、限时办结”的要求,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服务承诺、限时办结、并联审批等制度,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打造“政务超市”,打造投资洼地。

(七)大力发展新型能源业

继续抓好总投资35.2亿元、装机容量40万千瓦的国华风电项目,一期工程实现并网发电;二期工程力争年初开工建设,同时认真谋划实施三期工程。积极谋划实施总投资10亿元装机容量20万千瓦的云州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在争取太阳能发电项目上谋求突破。

(八)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基础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对选拔进入乡镇事业编制的村党组织书记的监督管理,所在村作为党建示范村进行重点包装。认真落实大学生“村官”定期培训、配套保障、跟踪培养、正常流动等制度。加大发展优秀外出务工青年入党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开展以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育为主要内容的“双育工程”活动。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财政预算投入、资金专户管理和银行卡统一发放三项制度,形成村干部基础职务补贴定期银行化发放长效机制。落实好村干部基础职务补贴及养老保险待遇。建立规范的党员台帐和档案。创新村级组织工作运行机制。加强驻京、石家庄流动党员党组织建设,强化外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完善县党政领导干部“一抓双管”制度。建立和完善村级财富积累机制,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多种模式,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运营管理。三是创新载体建设。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选树一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抓好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和制片工作。加强党员干部培训场地建设。完善“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机制。继续推行以现行建立工会组织、吸收职工入会、再发展优秀工会会员入党、并建立党组织的形式,不断扩大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的覆盖面。

以上报告妥否,请审定。

个人对标定位报告

个人对标定位报告

个人对标定位报告

个人对标定位报告

个人对标定位报告

个人对标定位报告

个人对标定位报告

个人对标定位——

我个人对标定位报告

个人对标定位报告1

《书记个人对标定位报告.doc》
书记个人对标定位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