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2020-03-02 07:16:0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6、说勤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两根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重点: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着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谈话导入,引起学习兴趣。同学们,你的理想是什么?(指名回答,渗透理想无贵贱)你们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那你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吗?通往理想的桥梁又是什么呢?

板书课题:说勤奋

解题:"说"就是谈的意思。这是一般说理的文章。说理性的文章和我们平时学的文章不同,它要说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去用事例证明,最后总结自己的观点。

2、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勤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提出要求:

(1)由轻声读课文,圈划出文中生字,读准字音。

(2)读顺句子,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3)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正音。

(2)说说自己理解哪些字词的意思,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将以哪种方式解释。

(3)检查课文是否读顺。指名读、正音。

3、指名说说课文的大意,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4、疏通课文引导分段

作者通过哪2个故事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引导思考:课文是分几部分?可分成几段?说明观点、列举事例、总结观点 再次快速通读课文,回答问题。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分析字形,记忆生字。 讲解难写字。

惯:右边笔画较难写上面不要写成“母”,不是两点而是一竖。 末:上横长,下横短,注意“未”区分。

2、学生描红仿影。 作业设计:

1、了解一些名人勤奋的故事

2、书写生字、形近字组词 板书设计:

16、说勤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成才,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懂“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童第周、司马光等的勤学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中心句。

(2)投影出示: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认识设问句——自问自答。

(3)理解通往理想的桥梁是指"实现理想的途径"。

(4)将这句设问句换一种说法:勤奋是通向理想的桥梁。

(5)小结:是啊,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6)出示: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汗水和心血:艰辛的劳动。说说读了这句话之后的感受

古今中外指:中国外国古代今天,就是说所有的

成功者的成功是他们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勤奋是他们的成功之路,是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2、学习第二段

(1)过渡,作者说得对不对哪?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文章中作者给我们举了那两个例子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勤奋是通向理想的桥梁。 (2)出示自学要求:A、认真朗读

2、3 自然段,看作者主要写了谁的勤学故事?B、你认为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说说他们的勤奋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C、有感情地朗读你最感兴趣的人的故事。

(3)交流:A、围绕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材的故事。

B、我认为司马光是个聪明过人又勤奋好学的人,从他小时侯砸缸救人,从他在别人玩的时候专心读书可看出。"警枕"也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 C、有感情地朗读司马光的故事。

(板书:司马光

天资聪明

勤奋成材

编成《资治通鉴》)

(4)出示句子: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5)听完了这个小故事,我想你对这两句话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6)小结并过渡:司马光从小聪明过人,加上他的勤奋学习,最终取得了伟大成就。而童第周的情况并不与他相同,谁来说说童第周是个怎样的人。(板书:童第周

起步晚

基础差 勤能补拙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7)交流:A、认为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但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B、从"17岁才进中学,学习成绩很差"可看出他的基础很差;从"终于"可看出他的成绩得来不易,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从"毫不气馁"、"急起直追"、"天刚亮„„就"、"睡觉前„„总要"都可以看出他的成功来之不易。同时也证明了一个道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C有感情地朗读童第周的故事。

3、指导背诵:有感情地背诵

2、3自然段。

4、小结:勤奋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材,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自暴自弃。作者通过古今两个人的生动事例证明了勤奋是成功的秘诀,成功者的成功无一不是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

5、课前老师让大家查阅名人勤奋的故事,那你知道哪些外国名人勤奋学习的故事?指名讲故事。

引述:难怪说: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三、学习第三段总结全文。

(1)指导学习第三段,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2)引读:只有一生勤奋,才能____,才能____。

(3)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交流:这一段主要讲了作者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在文中起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的作用。

四、总结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我们知道——出示第一节中心句。那你看到我们有些同学不认真学习,你想把那句话送给他? 积累有关名人名言。 作业设计:

1、抄写一句名人名言勉励自己。

2、准备一个名人勤奋的小故事,故事会。 板书设计:

15、说勤奋

司马光

天资聪明

编写《资治通鉴》

童第周

起步晚,基础差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练习生活实际,理解句子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只有一生勤奋,才能____,才能____。

2、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二、感情朗读课文。

三、完成课后第四题。 四.讲故事

五、总结课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不论是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能成才。今后,希望同学们以司马光和童第周为榜样,勤奋刻苦学习,相信你们也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学目标

通过研读课文,充分感受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通过资料拓展,对《本草纲目》有一定的了解,更深层次的让学生感受李时珍为了医学事业不懈追求,勇于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为重点,培养学生分段和概括段意为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了解李时珍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初读课文感知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中国的医药学史上,有一本空前巨著,板书《本草纲目》,它是医药科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作者就是,板书:李时珍。

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李时珍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畅谈。老师简介李时珍

3、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他在创作《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写全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引导写好“珍、宿”

4、读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试着解决刚才的问题。

2、出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察访、破败、断垣残壁、行囊、呃逆、涎滑、无涎”等词语,学生读准字音,说说自己对词的理解。

3、选择几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外出察访—夜宿山寺—寺中谈苦—连夜记录

三、再读课文

1、学生再次读文,从文中找到一句能体现全文的句子。(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他们到底吃的是什么苦?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并能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就更好了。(生读文)

2、学生自由交流,师相机点拨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词语特点读出他们的艰辛。

“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厚厚的蜘蛛网。”

对比感悟: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旧的古寺。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课文哪些地方能让我们具体地感受到古寺的破败呢?

学生交流,师点拨:(到处是灰尘——很脏;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 抓住“断垣残壁”一词,让学生发挥想像,说说看到“断垣残壁”这个词,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一幅画面?

理解这么到位一定也能读好是吗?指读第4小节

引导理解环境的苦:理假如让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为什么?(室内很脏;四处都没有人,让人害怕;房子很破了,很危险……)

3、可李时珍为什么愿意住进这个荒凉甚至危险的古寺呢?请快速读前面课文,找原因。引出:

“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这里的“一心”可以换成哪些词?(专心、认真……)哪个好,为什么?联系生活用“一心”说句话。“一心赶路”是为了什么?(察访药材)

4、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鸟儿都飞回到树林中,他们怎样?引导读句子,读出他们的焦急心情。 小结:原来,为了察访药材,李时珍一心赶路;又因为一门心思都扑在了修好《本草》上,所以面对这样的古寺,他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

5、你认为当时李时珍在说这句话时会是什么表情?引导从“就”字,你读出“随便、毫不犹豫”) 看来,李时珍真像他所说的——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他吃的是一点点苦吗?从中你看到什么?

三、拓展延伸

自学课文,思考:他们还吃了那些苦呢?下节课交流。 作业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夜宿古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根据课文中一些精彩词句展开想象,创造性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他们吃了那些苦呢?

他们还吃了那些苦呢?

二、精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交流。指名回答,出示句子

(联系“找枯枝、生火、舀水、煮水、啃干粮”等动作体会) 你还可以想像,他们还吃了什么苦?

3、吃这样的苦仅仅是一天?一个月?或是一年?

理解“长年累月”和“50岁”

补充资料:李时珍35岁时就开始编写《本草》了,时至今日,已经有15个年头,在这5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在这长年累月的奔波中,你认为这还是“吃点苦”吗?

4、出示: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明白李时珍所吃的苦)

学生写话

5同学们的描述,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仿佛亲身感受到了那种艰难困苦。然而李时珍在谈到这寻访之苦时却还说——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6在这里你注意到他说话时的表情了吗?(笑着说)那此刻这句话该怎么读?(指读、齐读——读出以苦为乐的精神来)听了这句话,你认为他是——人。

1、其实,要想编好《本草》,除了要承受着各种生活之苦,还要承担更为繁重复杂甚至危及生命的编写工作。接下来老师就请同学们去细细的品读课文8——13小节,从人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情中去体会李时珍在编写中还要吃什么苦? (1)学生交流:(整理各种各样的草药;每一种都要仔细地观察其颜色、形状,回忆它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进行详细记录;亲自品尝草药)

对比感悟:李时珍端详了一阵。

李时珍看了一阵。随文理解“端详”,回答中穿插小故事:《李时珍尝曼陀罗》的故事。感受他的“不尝尝,怎么断定它的功效呢?再说,总不能拿病人去做实验吧!”

(2)通过文中人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丝深情,听了老师的故事,你对李时珍是否又有了新的认识呢?(李时珍是个严谨认真的人)

(3)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照在李时珍的脸上,只见见他......(学生想像——叙写) (4)小结:这就是李时珍,对于生活的苦,生命的危他早已置之度外,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读出崇敬之情)

2、认识《本草》

(1)读到这儿,李时珍这个人物和一本叫《本草纲目》的药书有着密切的关系。你们对《本草纲目》又了解多少呢? (2)出示:《本草》是李时珍花30多年的时间写成的,全书记载了1892种药物,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李时珍对旧书上的错误记载加以纠正,如旧书上记载穿山甲是靠鳞甲来诱捕蚂蚁的,李时珍就去捉了一只穿山甲,仔细观察后,发现穿山甲是用舌头吃蚂蚁的。《本草》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传到世界上各个国家,对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是一部“东方医学巨典”。

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3、凸现人物形象

(1)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此时,瞻仰着他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2)你知道哪些中药?知道它有什么用嘛? 三复述课文 作业设计

收集资料,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讲一讲,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张衡与地动仪

居里夫人与镭的发现

爱迪生与电灯 _______与______ 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师徒谈话 以苦为乐 月下记录 认真严谨

18、维生素C的故事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一些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了解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懂的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和实践。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维生素C被人们发现的经过,认识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条理,了解人们发现维生素C的经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简介维生素C。

同学们,你吃过维生素C吗?那你知道你身边的人谁吃过?为什么要吃?课前,让同学们了解了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知识。那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2、导入。

关于维生素C的发现,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回到16世纪,了解维生素被发现的经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理解新词,读通课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 出示生字新词 (2) 指名认读,齐读。

3、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4、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教师随机正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哥伦布是16世纪意在得伟大的航海家,他常常带领船队在大西洋上乘风破浪,远航探险,为人类开辟了许多新的航线。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帮助人们发现了维生素C,这是怎么回事?请大家读课文。

2、学生自读思考。

指名说说维生素C被发现的经过。(“海上凶神”降临船队——含泪弃病号于荒岛——返航发现被弃船员还活着——将奇迹告诉医生——研究发现维生素C)

四、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18维生素C的故事 拖累 艰苦 浑身无力 神秘 危险 不治而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维生素C被人们发现的经过。总结全文,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营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复述课文主要意思 二阅读理解

(一)品课文

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指名反馈。(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发生的事)

2、16世纪的航海生活不仅艰苦,还很危险。在哥伦布的航海队伍中也常常有不速之客到来,人们把它称为“海上凶神”,人们为什么这么称呼这种疾病呢?请大家读读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读后讨论。

4、指导朗读。

5、现在人们已经知道,其实种怪病就是坏血病,是船员们体内缺乏维生素C而导致的。船员们的体内为什么会缺乏维生素C呢? (船上生活,吃的是黑面包和咸鱼,很少、甚至吃不上蔬菜和水果,这就导致了船员体内严重缺少维生素C。) 根据回答,出示句子,结果船员就会慢慢死去。

6、小结:仅仅是因为缺少维生素C,不知有多少船员葬身于茫茫大海,真是太可悲了。

(二)品读课文2—5自然段

1、自读课文2—5自然段,读完后想一想,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2、讨论交流。

一份感动 一份悲伤 一份伟大 一份无私……

(1) 你是从段中的什么地方感受到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再想一想为什么有这么一份情感的?

(2) 小组交流。 (3) 全班指名反馈。

(4)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这份感动、悲伤、伟大……

3、小结:无私的船员,为了不拖累船队舍弃了生命,主动要求弃于荒岛。这份伟大、无私深深打动了哥伦布,也令哥伦布倍感愧疚,所以船临近茺岛,他的心情更沉重了。这时有个奇迹发生了,是什么奇迹哪?请同学们自由朗读6到8节,找到答案。

(三)品读课文6—8自然段

1、什么奇迹出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自读第6自然段。

2、指名反馈。

3、船员们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使哥伦布知道他们的病愈和他们天天吃野果子联系在了一起。

出示:难道秘密在野果子里面? (1) 指导朗读。(读出疑问语气) (2) 改为陈述句。

3、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读课文

7、8自然段。

小结:是啊,这就是船员们奇迹般存活的秘密。和船员们的生命密切联系着的原来就是维生素C。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

1、读了全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可以针对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也可以结合实际,劝导大家要均衡饮食。)

2、总结:是啊,《维生素C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不仅有饮食习惯方面的,还有做人方面的。老师祝福你们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调查生活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 板书设计

18、维生素c的故事 沉重

海上凶神 擒着眼泪 更沉重

又惊又喜

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以了解有关互联网的知识,指导学生朗读为主。 教学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语言叙述,导入新课 同学们, 我们背了很多古诗,今天老师想和大家进行一次赛诗会,我说上半句,你接下半句,敢接受吗?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海内存知己

(1)会对吗?齐对(天涯若比邻) 连起来读两遍。

(3) 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说,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也会觉得我们是天天见面的邻居。当然“天涯若比邻”只是诗人对朋友的劝慰,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做到

(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 齐读

(2) 找出两组反义词远(近)天涯(咫尺),天涯是说距离远,咫尺是说距离近。 (3) 这句话中还有一组关联词(虽然……但是)这是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在朗读时,我们应该强调前半句, 还是后半句呢?

(4) 指导朗读,用上关联词语说句话,一会转折关联词语突出的重点。

2、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板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3、你想走近国际互联网吗?你想了解它吗?你想到网上漫游,让我们再次读课题, 把你的渴望,好奇读出来。

过渡:真是没想到呀!同学们家中都有电脑,也会上网,那就来说说你对电脑的认识吧!

二、学生质疑,自学课文

1、那么你想知道国际互联网那些方面的知识呢?

2、生质疑。学生提出自己不解的问题

同学们想了解的内容还真不少,限于课文有限内容,我想我们只能解决其中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探究了。

3、出示问题:

(1) 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 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

(3) 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学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能回答这三问题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5、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你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继续研究问题。

3、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9奇妙的国际互

蜘蛛 跨越 熟悉 邮递

付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文中引号的作用;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国际互联网与我们息息相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词语。

2、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二、交流问题,学习课文。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2、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1) 齐读

(2) 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3) 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4) 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5) 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 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看见的电缆、光缆,看不见的无线电波) (8)“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我们以前也见过这样的,你还记得哪些?我们在写作文时,我班同学写自己跑的快时就用上了双引号,来形容自己。同学们以后在文章中也可以根据需要用一用。

(9)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3、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

(1)情境体验,了解关系。

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松一下。

前几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纸,准备写回信。我儿子在一旁就嚷嚷开了:“妈,都什么年代了,干吗不上网,发电子邮件啊?”“年轻人什么都爱赶时髦,什么网不网的,写封信,老朋友照样能收到。孙子、孙女们,是奶奶有道理呢,还是你爸爸有道理啊?(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

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了?(如果你上网,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呢!)

是吗?那可太奇妙了,我还真想看看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样了?我年纪大了,出门诸多不便,我能在国际互联网上看到我最喜欢的京剧吗?我能买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吗?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能在网上学到英语吗?那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3、训练语言,发挥想象。

(1)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第三小节,找出答案画出来)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呢?你从哪个符号看出五个方面呢?

(3)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引读)

“……”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你知道那些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

4、总结: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作业设计: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朗读课文。

3、搜集资料 板书设计:

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速度快

近在咫尺

息息相关

无所不有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习作5 教学目标:

从两个习作片段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某某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的具体、生动。 教学重点、难点:

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的具体、生动。 教学准备:

课件、例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学习用自述的形式介绍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这一事物,感受它每天的生活,体会它的喜怒哀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前两天我们同学都把自己介绍了一下 这就是自述。 自述,就是自己介绍自己。 你们通过自述让别人了解自己。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些新朋友,他们非常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乐意吗?

2..投影出示:书包 黑板 文具盒 钢笔 台灯 小闹钟 布袋

他们也很高兴认识你们,初次见面,总得介绍下自己吧。可是他们不会说话,怎么办?

学生思考并交流。 3、感知学法

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瞧,小闹钟开口说话了。(教师手拿小闹钟,范读例文《小闹钟》,老师最好把例文背下来。)拟人,想象他们的想法、语言。

学生听,然后说说听后的感觉。(没有生命的东西开口说话了、有趣、生动) 教师小结:象这样的写法,叫“自述的形式”(板书)就是以第一人称“我”来介绍自己的特点,这样可以示文章更生动,更有趣。

二、学习范文1

1、小闹钟的自述很有趣吧!其实他就是想告诉我们一句话:“,我是小闹钟,我很( )。”

2、生回答。“我很漂亮。”“我很可爱。”……

3、过渡这只小闹钟会说话,会唱歌,多么特别啊!(板书:我很特别。)深化主题:

4、

读例文《小闹钟》,思考:它是怎样介绍自己的,介绍了哪些特点? 文并思考。

出示;并板书:形状色彩 结构 功能

再读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写生动的。

4、在我们身边很多事物都像小闹钟一样想介绍自己,你们愿意帮他们说说吗?在教室里找一找,你想帮谁介绍。

三、学习范文2

1、同学们,这些事物和我们是老朋友了,因此不必介绍自己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等,它想和你们说说心理话(板书 “心理” ),把他们的高兴、伤心以及自己的愿望(板书 “愿望” )都告诉你,你愿意做他们最忠实的听众吗?

2、

人有快乐、烦恼,这些事物他们虽然不会说话,同样也有自己的快乐、自己的烦恼。读读《小溪流的自述》,体会一下小溪流的快乐、烦恼是什么?

3、你看,事物有快乐也有烦恼,我们用心去感受它,你是快乐的,这个事物就是快乐的,你用烦恼的眼光看他,他也是烦恼的。找一找,我们周围有没有这样的事。

出示:课桌 书本 小花 蔬菜 水果

假如你是这些事物,你会说什么?

注意引导学生想象,如“课桌、书本”原来的样子,后来被学生损坏,心情,愿望,“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小朋友不爱吃等

四、总结

明确要求,完成习作要求;

1、用“ XX 的自述”的形式介绍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

2、要求写具体、生动。

看来有些事物还真烦恼呢,其实不是样样事物都这样的,播放《小草》看,这是一棵小草,一棵不起眼的小草。

过渡:这棵小草从来没有寂寞,没有烦恼,最大的快乐就是和朋友一起遍及天涯海角……很多事物他们有烦恼,但更多的是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因为它们像小草一样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把他们的快乐撒向四面八方。大家找找看,有这样的事物吗?让我们也替他们说一说。

通过自述就能让别人了解这些事物,要让别人了解就要介绍得清楚,小闹钟通过自述让我们喜欢他,小溪流通过自述让我们更关心、爱护他,只有我们介绍得生动,才能使别人喜欢这些事物,关心爱惜他。

五、开拓题材

其实像小草一样的事物有很多,你们看蜡烛、绿叶、泥土、无名的小花还有很多。尤其是我们同学使用的文具,你最喜欢和谁交朋友,赶快拿起手中的笔,替他们写个自我介绍吧。

如果你不想写这些,也可以写你喜欢的其他的事物。

1、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2、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3、修改。 4、誊写。 板书设计:习作5 形状色彩 结构 功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一、自主修改

1、修改的途径; 同学们,你们的作文写完了吗?

现在我们就进行写作文的下一项——修改

同学们你们可别小看修改这一项内容,古代的诗人在修改的自己写的诗的时候,有时能用几十个字进行修改。最后直到用的词最准确才罢休。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人就修改了几十次。那么修改我们的作文应该从哪几方面开始呢?把你们的想法会说一说。

错别字

不通顺的句子

病句

不恰当的词语

1、修改: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文章认真的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地方加上去,删除不必要的语句。

2、修改:自己修改满意的作品读给同座听,征求别人的意见。

三、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四、朗读习作:

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

其他同学认真听,看她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把你们最中肯的建议说一说。互改 五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

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他人的作品,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六、誊写:

在誊写的时候注意:要认真书写每一个字。

练习5 教学目标:

认真读短文,补写小主人的话,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并体会用上成语的好处。熟记成语和鲁迅的名言。练习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帮他出主意。 教学重点难点:

能根据短文内容来把故事补充完整。读读背背八个成语和两句名言。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处处留心”这一综合性练习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读读背背,积累8个成语和一则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一、教学“处处留心”

1、出示电脑图,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电脑的几个主要部件及作用? (1学生介绍电脑几个主要部件的作用,导入新课。自读《争功》。

(2)你能说说这则童话主要讲了什么? 讨论:小主人会说些什么呢? 2反馈

3、有感情朗读故事。

4、把故事补充完整。

5、在交流的基础上,把话写下来。

6、把划线的部分用成语代替。

7、师评议。

二、教学成语

1、复习。

背诵学过的成语。本单元相关的

2、指导。

(1) 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 指名一学生读,及时正音,集体齐读。 (3) 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4) 学生分组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可查字典。 (5) 学生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以下词义供参考: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

满腹经纶:一肚子学问和才能,形容人饱学而有理大事的才能。

学贯中西:有关中西方的学问都通晓。形容人学问渊博。

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晓现代的事情。

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就有了。

著作等身:著述之多,等于身体一样高。形容著作极富。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端庄。

文质彬彬: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端庄,从容。

3、练习。

(1)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

(3) 同座位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4、反馈。

(1) 指名试背,说说记忆的经验。 (2) 集体背诵。

练习说话:用上一两句成语说一段完整的话。

一、教学名言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名言?它是什么意思?

1、指导。

(1) 让学生自读名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 指名试读,正音。

(3) 邻近同学讨论名言的含意。 (4) 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鲁迅的话是针对别人说他是天才讲的,意思是:我不是什么天才,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把别人休息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 (5) 集体齐读。

2、练习。

(1)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读。

(2) 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座互背。

3、反馈。

(1) 指名试背。 (2) 集体背诵。 (3) 课外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鲁迅的名言,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练习5 学富五车 满腹经纶 学贯中西 博古通今 功成名就 著作等身 温文尔雅 文质彬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写好钢笔字,指导写好“捺”,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指导

1、指名读字。

2、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字的结构。

3、让学生说说这些字的共同点。

4、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捺要伸长,才能托住上面)

二、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的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三、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作业,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四、口语交际

(一)审题

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①合理想像图意,②补画第2幅图,③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出来。

(二)指导

1、指导看图,思考:这几幅图中共有几个人?他们是什么人?分别给他们取名。说说看图的要求

2、揭题:帮他出主意。

3、指导。

(1)创设情境:过几天,我班要举行“神6”的主题班队活动,中队委员们正犯愁呢!你能帮他们出点子,想想办法吗? (2)指名说。

教师指导(提醒学生,要动脑筋,想出切合实际的办法,要能解决实际问题。说话时,语言要清楚、明了、简洁)。

4、集体交流,评议。(注意说话的态度、语气,是否把注意说明白)

5、刚才小朋友们都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做法,对于这些做法,你们都同意吗?为什么?

帮助别人时,要考虑实际情况,办法有简单有效才行。

二、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1、当别人遇到难题时,你是怎样帮别人出注意的,那个注意管用吗?自由谈一谈。

2、假设别人遇到什么难题,你会怎样帮他?

三、面对班级实际谈谈

1、班级最近正在选“我与奥运”美文征文,大家都觉得是一个表现自己文采的好机会,但却没有人将文章写好,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2、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自由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师生交流,确定方案。 作业设计: 练习5 帮他出主意

苏教版四上第五六七单元语文知识点

苏教版四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上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上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下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下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四上第七单元备课单元备课 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四上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四上第三单元 单元备课 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
苏教版四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